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气凉血汤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韩娜 方海艳 +2 位作者 韩姗姗 许茜 张丽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84-2787,共4页
目的:评价补气凉血汤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产后出血患者14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后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欣母沛治疗。治疗组产妇分娩后在... 目的:评价补气凉血汤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产后出血患者14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后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欣母沛治疗。治疗组产妇分娩后在口服米索前列醇的基础上联合补气凉血汤内服治疗。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SOD、LPO和GSH-Px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8水平。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治疗组产妇的出血量、出血时间、后期出血率、产褥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L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8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所用内服中药汤剂补气凉血汤,功效益气凉血、固本培元、活血止血,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可以缓解患者血清SOD、LPO和GSH-Px氧化应激水平,降低血清CRP、TNF-α和IL-8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凉血汤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化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及对β-HCG、CK、P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丽芳 韩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化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对患者β-HCG、CK、P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 目的:探讨中药化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对患者β-HCG、CK、P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化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β-HCG、CK、P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包块大小、VEGF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阴道出血停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完全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38%VS41.67%,P〈0.05),而不通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5%VS33.33%,P〈0.05);(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纽(92.31%VS70.83%,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化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能明显降低患者β-HCG、CK、P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癥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肌酸激酶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畏 孙鹏飞 +1 位作者 范东梅 陈作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研究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自愿选择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180例,年龄20~40岁,BMI 18~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纳布啡组(NR组)和舒芬太尼组(SR组),每组90例。NR组产妇在宫口开至约2 cm... 目的研究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自愿选择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180例,年龄20~40岁,BMI 18~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纳布啡组(NR组)和舒芬太尼组(SR组),每组90例。NR组产妇在宫口开至约2 cm时,给予0.3 mg/ml纳布啡复合0.1%盐酸罗派卡因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SR组产妇给予0.3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盐酸罗派卡因行PCEA。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PCA时间、PCA药物总量和罗哌卡因消耗量等。观察镇痛前(T 0)、镇痛30 min(T 1)、60 min(T 2)、宫口开全(T 3)、分娩时(T 4)和产后2 h(T 5)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BP、HR、SpO 2。记录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和神经适应能力评分(NBNA)、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出血量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SR组比较,NR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增快(P<0.05),首次PCA时间明显缩短(P<0.05),PCA药物总量、PC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罗哌卡因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T 3时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产妇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BP、HR、SpO 2、首次泌乳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和NBNA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舒芬太尼比较,纳布啡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较快,但在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和罗哌卡因消耗量较高。两者都能明显降低分娩疼痛,并且都对患儿脐动脉血气和NBNA评分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