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头痛和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晓玉 宋孚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短暂性头痛和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syndrome of transient headache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lymphocyto-sis,HaNDL)以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偏头痛样头痛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脑脊液... 短暂性头痛和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syndrome of transient headache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lymphocyto-sis,HaNDL)以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偏头痛样头痛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一般3个月内自发缓解,是一种自限性疾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 自限性疾病 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 CEREBROSPINAL fluid 短暂性 综合征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国民 梁志刚 张振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3-578,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在有效时间内经机械取栓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但机械取栓常合并血管再闭塞,影响患者预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过... 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在有效时间内经机械取栓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但机械取栓常合并血管再闭塞,影响患者预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过程的最后共同通路防止血管再闭塞。目前,在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围手术期,辅以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尚存争议。本文对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发现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安全的,但有效性尚需要规范的临床研究证据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替罗非班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3
作者 ApoE ε4与阿尔茨海默病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烟台区域分中心 巴茂文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667,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载脂蛋白E ε4(ApoE ε4)基因是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最主要的遗传风险因素,与其核心生物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是最具潜力的遗传生物学标志物。外周血ApoE ε4...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载脂蛋白E ε4(ApoE ε4)基因是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最主要的遗传风险因素,与其核心生物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是最具潜力的遗传生物学标志物。外周血ApoE ε4基因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预测和病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但临床实践中存在对ApoE ε4基因检测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随着靶向Aβ的高质量临床药物试验的开展或临床药物治疗时代的到来,ApoE ε4基因检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迄今国内尚缺乏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规范应用的指南或共识。本文总结国内外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共识,旨在充分认识ApoE ε4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临床价值并合理应用,提高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指引进一步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4 淀粉样β肽类 生物标记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管理规范与生物学标志物披露流程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烟台区域分中心 +6 位作者 巴茂文 汪锡金 宋西成 李冰玉 孔敏 任超 马国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3-953,共11页
“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备受关注,具有向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转化的高风险。ATN诊断框架可以将临床诊断的主观认知下降精准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是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预防与治疗的重要窗口。基于目前主观认知下降的临床诊断与生物... “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备受关注,具有向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转化的高风险。ATN诊断框架可以将临床诊断的主观认知下降精准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是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预防与治疗的重要窗口。基于目前主观认知下降的临床诊断与生物学标志物诊断两种诊断范式,疾病规范管理以及诊断后精准沟通与支持十分重要,包括诊断管理规范、生物学标志物结果解读及建议、患者健康管理及可能针对特定潜在病因的治疗等。既往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存在异质性,很多临床医师对“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仍感陌生,缺乏系统认识;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可给患者提供一定的确定性,也可带来疾病预期风险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对临床医师进行指导。迄今国内尚缺乏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管理规范、生物学标志物披露与患者管理的指南或共识。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主观认知下降的诊断管理规范与生物学标志物披露流程专家共识》,以期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主观认知下降的认识及诊断与治疗水平,指导开展高质量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研究,为进一步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记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相互作用新认知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曼 高晓玉 +2 位作者 韩燕飞 赵媛 张拥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39,共3页
近年来,脑心间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心脏病学。我们重点讨论心功能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及脑功能障碍并发的心脏损害,以提高对脑心相互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心室功能障碍 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志刚 杨绍婉 于国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01-1308,共8页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认识,更好地改进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预测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皂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袁惠莉 宫晓丽 +2 位作者 范征 梁志刚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4-922,共9页
目的通过模拟中药口服、疗程用药的方式,探究远志皂苷(Tenuigenin,TEN)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5个组,通过动物行为学测试、大鼠黑质及血浆中炎... 目的通过模拟中药口服、疗程用药的方式,探究远志皂苷(Tenuigenin,TEN)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5个组,通过动物行为学测试、大鼠黑质及血浆中炎性反应因子含量测定、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存活率检测和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切片观察,研究TEN对炎症性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结果TEN能够改善炎症性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损伤,降低黑质DA能神经元的病死率,抑制黑质炎性反应因子含量,对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无影响。结论TEN对PD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感染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皂苷 帕金森病 细菌脂多糖 细胞因子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的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园园 梁志刚 +3 位作者 孙旭文 杨绍婉 李冰 胡银宝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205例的队列,其中联合治疗组(阿替普酶+丁苯酞组)112例,阿替普酶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205例的队列,其中联合治疗组(阿替普酶+丁苯酞组)112例,阿替普酶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后即刻及14 d后NIHSS评分,90 d的mRS评分,并分析不同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中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溶栓后14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①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4 d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0.44)分vs(6.40±0.66)分,P=0.041]。联合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vs 55.9%,P=0.014);其中LAA亚型中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P=0.023)及预后良好率(P=0.045)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90 d两组死亡率及14 d颅内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是改善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 0.425,95%CI 0.216~0.835,P=0.013);年龄>60岁(OR2.233,95%CI 1.047~4.766,P=0.038)、入院时收缩压>160 mm Hg(OR 2.295,95%CI 1.126~4.679,P=0.022)、溶栓前NIHSS评分>10分(OR 9.354,95%CI 4.049~21.610,P<0.00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改善90 d临床预后,对LAA患者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溶栓 预后 出血转化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晓辉 张俊良 +4 位作者 黄双凤 赵裕君 魏红春 陶曼丽 梁志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首次发病的PS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首次发病的PS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金刚10 mg/d口服,治疗90 d。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时的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评分(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个亚项和AQ评分),90 d时NIHSS和mRS评分,以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WAB-AQ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时,两组WAB-AQ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90 d时,观察组WAB中自发言语(P=0.006)、听理解(P=0.048)、复述(P<0.001)、命名(P=0.001)亚项及AQ评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1.0(0.0~3.0)分vs 3.0(1.0~10.0)分,P=0.029]和mRS评分[1.0(0.0~1.0)分vs 1.5(1.0~3.0)分,P=0.004]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90 d时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结论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治疗可改善PSA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言语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 美金刚 丁苯酞 西方失语成套测验-失语商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障碍专病门诊的功能性运动障碍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金涛 马莎 +21 位作者 王含 巴茂文 陈先文 胡兴越 刘艺鸣 承欧梅 王玉凯 周凡 许顺良 沈岳飞 陈伟 窦荣花 刘学东 韩彦青 王华龙 丁岩 潘小玲 黄卫 陈蕾 卢宏 徐刚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χ^(2)=4.217,P=0.040)和合并精神心理症状(χ^(2)=18.694,P=0.000)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t=3.757,P=0.000)、发病年龄(t=3.720,P=0.000)和高血压比例(χ^(2)=4.736,P=0.030)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震颤(χ^(2)=3.955,P=0.047)和肌阵挛(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1)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帕金森综合征(χ^(2)=8.491,P=0.004)和步态障碍(χ^(2)=5.028,P=0.025)比例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结论我国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血压、精神心理症状、震颤、肌阵挛、帕金森综合征和步态障碍比例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运动障碍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俊良 黄双凤 +3 位作者 徐璐瑶 向薇 张曼曼 梁志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6~72 h的,完善MRI检查,非大动脉闭塞,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轻中度...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6~72 h的,完善MRI检查,非大动脉闭塞,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头颅MRI和MRA排除大面积脑梗死和大血管闭塞。1∶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给予替罗非班连续静脉输注72 h(0.4μg·kg^(-1)·min^(-1)维持30 mi n,续以0.1μg·kg^(-1)·min^(-1)泵入维持72 h),结束前4 h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和阿司匹林(100 mg),后续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日)和氯吡格雷(75毫克/次,1次/日)至21 d,然后单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日)或氯吡格雷(75毫克/次,1次/日)持续69 d。对照组不用替罗非班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同试验组。其他治疗包括口服他汀药物等标准卒中二级预防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72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72 h、14 d NIHSS评分及90 d mRS评分,以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5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率均为0。试验组治疗后72 h NIHSS[5.00(3.75~7.00)分vs.6.00(5.00~8.00)分,P=0.042]和14 d NIHSS[3.00(2.00~5.25)分vs.4.00(3.00~7.00)分,P=0.011]均低于对照组。90 d时,试验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6.7%vs.41.4%,P=0.045)。结论替罗非班可能是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非心源性卒中 抗血小板药物 安全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的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璐瑶 陈晓迪 梁志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9期1017-1021,共5页
卒中后失语是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沟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被众多的研究者应用于研究卒中后失语的发病机制及恢复机制。本文综述了卒... 卒中后失语是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沟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被众多的研究者应用于研究卒中后失语的发病机制及恢复机制。本文综述了卒中后失语的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旨在为探讨其发病机制、病变发展及恢复机制提供参考并展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 功能磁共振成像 发病机制 恢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磁敏感加权成像不对称突出静脉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薇 徐璐瑶 +2 位作者 张曼曼 魏红春 梁志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急性期头颅MRI SWI序列上不对称突出静脉征(asymmetrical prominent veins sign,A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1年7月-2022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急性期头颅MRI SWI序列上不对称突出静脉征(asymmetrical prominent veins sign,A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1年7月-2022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 h内完成多模式头颅MRI检查,包括DWI、SWI和MRA序列,根据SWI上是否出现APVS,将患者分为APVS阳性组和APVS阴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NI HSS、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发病至MRI检查时间、颅内血管狭窄情况、梗死部位、TOAST分型及90 d不良预后(mRS>1分)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V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80例患者,其中28例(35%)SWI序列上出现APVS。单因素分析显示,APVS阳性组患者的入院时NHI SS[8(4~11)分vs.2(1~6)分,P<0.001]、颅内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比例(57.1%vs.3.8%,P<0.001)、前循环梗死比例(92.9%vs.65.4%,P=0.007)以及90 d不良预后比例(71.4%vs.30.8%,P<0.001)均高于APVS阴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APVS独立相关的因素为前循环梗死(OR 7.665,95%CI 1.089~53.959,P=0.041)、颅内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OR 20.928,95%CI 3.420~128.056,P=0.001)。结论前循环梗死、颅内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AIS患者SWI序列上更易出现AP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突出静脉征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致面孔失认症一例
14
作者 王鹏程 吴洪亮 +2 位作者 张惠龙 侯典宾 李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1-372,共2页
患者 男,52岁,工程师,因"头晕2 d"于2016年12月6日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入院前2 d体格检查时行头部MRI平扫+MR血管成像,显示双侧额叶内脑白质散在脱髓鞘改变,右侧大脑中动脉管腔局限性狭窄,为行脑血管造影术就诊本院... 患者 男,52岁,工程师,因"头晕2 d"于2016年12月6日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入院前2 d体格检查时行头部MRI平扫+MR血管成像,显示双侧额叶内脑白质散在脱髓鞘改变,右侧大脑中动脉管腔局限性狭窄,为行脑血管造影术就诊本院。病程中患者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言语不清,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对比剂 面孔失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