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组学对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聂佩 郝大鹏 +6 位作者 王宁 杨光杰 颜蕾 苗文杰 段绍峰 左盼莉 徐文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建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组学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中轴骨脊索瘤59例、骨巨细胞瘤33例共92例患者,64例为训练集,28例为验证集。基于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LASSO模型进行特征选择,... 目的:建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组学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中轴骨脊索瘤59例、骨巨细胞瘤33例共92例患者,64例为训练集,28例为验证集。基于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LASSO模型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独立临床预测因素联合Rad-score构建综合模型,通过校正、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CT图像中共提取1409个组学特征,降维后获得7个最有鉴别价值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标签在训练集(AUC为0.890,95%CI:0.800~0.980)和验证集(AUC为0.860,95%CI:0.700~1.000)中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年龄和位于中轴骨两端是独立的临床预测因素。联合独立临床预测因素和Rad-score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AUC为0.970,95%CI:0.930~1.000)和验证集(AUC为0.920,95%CI:0.810~1.000)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中,综合模型的AUC优于组学模型(Z=2.092,P=0.03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较组学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综合模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骨巨细胞瘤 中轴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乙基胆碱(^(18)F-FECH)合成新工艺
2
作者 程亮 陈尚东 +2 位作者 石彬 王振光 崔夫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18)F-甲基胆碱(^(18)F-FCH)和^(18)F-乙基胆碱(^(18)F-FECH),是两种重要的^(18)F标记的胆碱类似物,它们既被磷酸激酶磷酸化,又参与膜磷脂的合成,广泛应用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 ^(18)F-甲基胆碱(^(18)F-FCH)和^(18)F-乙基胆碱(^(18)F-FECH),是两种重要的^(18)F标记的胆碱类似物,它们既被磷酸激酶磷酸化,又参与膜磷脂的合成,广泛应用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普遍存在合成产率不高、不稳定或者使用对皮肤具有腐蚀性的三氟甲磺酸银(triflate-Ag),为合成操作和临床应用带来不便。本工作以2-溴三氟甲磺酸乙酯(BrC_2H_4OTf)与^(18)F-反应生成BrC_2H_4^(18)F,再与N,N-二甲基乙醇胺反应,纯化后得到产品。改变了传统工艺中以价格比较昂贵的TsOCH_2CH_2TsO为原料的方法,避免腐蚀性较强的三氟甲磺酸银(triflate-Ag)柱的CH_2Br_2的方法。反应过程温和,各个反应步骤容易控制,对合成模块设备的要求较低,合成时间短,利于^(18)F-乙基胆碱(^(18)F-FECH)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溴三氟甲磺酸乙酯 18F-乙基胆碱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