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减影技术对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石祥龙 权琳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MRI平扫、MRI动态增强及减影技术对肝癌介入术后活性成分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60例102个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首次介入手术1个月后,行MRI平扫和MR动态增强扫描及减影... 目的探讨MRI平扫、MRI动态增强及减影技术对肝癌介入术后活性成分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60例102个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首次介入手术1个月后,行MRI平扫和MR动态增强扫描及减影后处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再对三种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DSA证实活性病灶为45个,无活性病灶为57个;MRI平扫后活性病灶检出30个(66.67%);动态增强扫描后活性病灶检出38个(84.44%);减影后活性病灶检出44个(97.78%)。MRI平扫诊断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9.17%;动态增强诊断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灵敏度为84.44%,特异度为89.06%;减影技术诊断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灵敏度为97.78%,特异度为98.28%。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减影技术有助于肝癌介入术后活性成分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介入性 减影技术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永乐 戚超 +2 位作者 李常辉 赵夏 于腾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2-478,共7页
目的:观察我国成年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以明确该韧带的存在性,为临床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挑选10具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查前外侧韧带的股骨侧、胫骨侧和半月板侧... 目的:观察我国成年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以明确该韧带的存在性,为临床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挑选10具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查前外侧韧带的股骨侧、胫骨侧和半月板侧附着点特点,解剖完毕后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厚度等,最后留取3例标本做组织学染色。结果:(1)ALL起源于股骨外侧髁,与外侧副韧带股骨侧附着点相同或其远端偏前方,体部出现分叉形成两束分别止于前外侧胫骨平台和外侧半月板,ALL胫骨侧起点位于Gerdy结节与腓骨头连线中点,胫骨软骨缘以下,半月板止点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与体部交接区。(2)ALL长度为38.89±4.67 mm;宽度在股骨、胫骨附着点呈扇形散开连于骨质,关节线处最窄,股骨、胫骨附着点和关节线处宽度分别为8.49±1.36 mm、8.15±1.38 mm、6.49±1.09 mm;厚度为1.33±0.38 mm;其胫骨附着点距Gerdy结节22.59±3.04 mm,距腓骨头21.15±2.78 mm,距胫骨软骨缘以下5.76±0.57 mm。(3)HE染色显示ALL是由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S-100染色显示ALL含有感觉运动神经纤维。结论:ALL是一条独立于关节囊的韧带,起源于股骨外侧髁,体部分叉形成两束分别止于胫骨和外侧半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韧带 解剖 组织学 膝关节稳定 SEGOND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玉鹏 唐晓燕 +5 位作者 孙磊 王绍华 段峰 张传玉 于腾波 郝大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5-769,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右侧膝关节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FS-PDWI)及3D-CISS序列。对3D-CISS图像行MPR斜矢状位重建和CPR... 目的观察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右侧膝关节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FS-PDWI)及3D-CISS序列。对3D-CISS图像行MPR斜矢状位重建和CPR不同角度冠状位重建,CPR重建角度为0°、30°、60°、90°、120°、150°和180°;观察各序列图像ALL表现,并比较不同序列对ALL股骨部、半月板部、胫骨部、半月板附着点、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的显示率。结果 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附着点和股骨附着点显示率均为96.67%(29/30),MPR图像均为93.33%(28/30),均优于FS-PDWI图像(P均<0.017)。3D-CISS序列CPR图像对ALL胫骨部、半月板部和半月板附着点的显示率分别为96.67%(29/30)、83.33%(25/30)和83.33%(25/30),均高于FS-PDWI图像(P均<0.05),对ALL股骨部的显示率与FS-PDWI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 3D-CISS序列联合CPR图像可提高对ALL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韧带 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序列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骨关节盂长短径解剖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任中楷 张英泽 +4 位作者 汪建 张益 陈进利 张春佳 于腾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肩关节盂长短径形态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相关性,指导关节盂骨缺损的预估。方法选取青岛大学解剖室完整成对肩胛骨标本共50对(100例),进行编号后根据左右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关节盂长径,关节盂短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目的通过测量肩关节盂长短径形态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相关性,指导关节盂骨缺损的预估。方法选取青岛大学解剖室完整成对肩胛骨标本共50对(100例),进行编号后根据左右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关节盂长径,关节盂短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00例肩胛骨标本中,各项数据平均值分别为:关节盂长径(35.46±3.29)mm,关节盂短径(26.11±3.20)mm。左右侧分组平均值:左侧关节盂长径(35.28±3.81)mm,右侧关节盂长径(35.24±3.31)mm,左侧关节盂短径(25.83±3.18)mm,右侧关节盂短径(26.38±3.23)mm,左右侧关节盂短径存在相关性(P<0.05,r=0.882,R^2=0.777),线性关系式为:y(右侧关节盂短径)=2.907+0.869x(左侧关节盂短径)。关节盂长径与短径存在相关性(P<0.05,r=0.810,R^2=0.657),线性关系式为:y(关节盂短径)=-1.816+0.787x(关节盂长径)。结论左、右侧关节盂短径间以及同侧关节盂长、短径间存在正相关性;该相关性可修正人工测量关节盂最佳拟合圆直径的误差,指导临床术前预估关节盂骨缺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关节盂缺损 测量 最佳拟合圆 肩关节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