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流体静力压下脾静脉和大隐静脉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物失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坤 李宏 +3 位作者 李源 徐永波 褚海波 王豪夫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高流体静力压下脾静脉和大隐静脉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物的差异。方法:收集病脾静脉(DSVs)、正常脾静脉(NSVs)、曲张大隐静脉(VGSVs)、正常大隐静脉(NGSVs)标本72份。观察4组静脉管壁MMP-2、MMP-9、TIMP-1、TIMP-2蛋白表... 目的:探讨高流体静力压下脾静脉和大隐静脉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物的差异。方法:收集病脾静脉(DSVs)、正常脾静脉(NSVs)、曲张大隐静脉(VGSVs)、正常大隐静脉(NGSVs)标本72份。观察4组静脉管壁MMP-2、MMP-9、TIMP-1、TIMP-2蛋白表达。检测4组静脉管壁MMP-2、MMP-9、TIMP-1、TIMP-2蛋白阳性表达比率和m RNA表达。结果:在DSVs和VGSVs管壁中,MMP-2、MMP-9、TIMP-1、TIMP-2蛋白呈簇状强阳性表达。DSVs组管壁MMP-2、MMP-9、TIMP-1、TIMP-2蛋白阳性表达比率和m RNA表达与NSVs相比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SVs组与NGSVs组相比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SVs/NGSVs比值与DSVs/NSVs比值相比显著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体静力压下,脾静脉和大隐静脉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物平衡失调,这可能是静脉管壁重塑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高压性脾静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白介素-35、核因子Kappa B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晋军 王兆伟 +2 位作者 李林 陈啸 姜桂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腔内手术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35(IL-35)和核因子-Kappa 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腔内治疗组(PTA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腔内手术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35(IL-35)和核因子-Kappa 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腔内治疗组(PTA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等治疗。PTA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腔内手术的方法,遵循足部血管区域Angiosome理念及足背-底弓(plantar-pedal loop,PPL)技术开通闭塞的膝下主干动脉。以上患者均持续用药4周。结果 PTA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ABPI及TBPI、TcPO_2明显提高(P<0.01)。PTA组相比于常规组新生侧支血管量明显增加(P<0.05);PTA组治疗后IL-35和NF-κB水平均有显著降低。结论腔内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其提高ABI及TcPO_2,改善局部血运、增加侧支循环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L-35和NF-κB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手术 糖尿病足 临床疗效 白介素-35 核因子KAP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TASC D级髂股动脉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
3
作者 王曰伟 李永欣 +3 位作者 李长风 张中旺 李君 王豪夫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734-739,共6页
目的研究杂交手术治疗复杂泛大西洋学会共识(TASC)D级髂股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杂D级髂股动脉病变患者27例,根据CT血管成像(CTA)和TASC病变分级原则,C级主髂动脉... 目的研究杂交手术治疗复杂泛大西洋学会共识(TASC)D级髂股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杂D级髂股动脉病变患者27例,根据CT血管成像(CTA)和TASC病变分级原则,C级主髂动脉病变合并D级股胭动脉病变14例,D级主髂动脉病变合并C级股腘动脉病变7例,D级主髂动脉病变合并D级股腘动脉病变6例;所有患者行杂交手术同期处理主髂和股腘动脉病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12、24和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并分析术前、术后12、24和36个月的通畅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畅率采用Kaplan-Meiei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对于主髂动脉病变,术中分别或联合行主股动脉旁路、髂动脉支架植入、股股动脉旁路及内膜剥脱或取栓术;对于股胭动脉病变,术中分别或联合行股胭动脉旁路、动脉内膜剥脱、股深动脉成形、取栓、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并发症发生。术后6、12、24和36个月的患者ABI(0.91±0.16、0.85±0.14、0.82±0.17、0.77±0.13)比术前(0.47±0.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24和3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5.7%、80.2%和72.9%。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TASC D级髂股动脉病变安全,中期效果好,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TASCD级 杂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清创联合Top-closure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疗效观察
4
作者 王晋军 谢秀霞 +3 位作者 李温温 王兆伟 李林 姜桂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清创联合皮肤牵张闭合系统(skin stretching securewound-closure system,Top-closure)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青岛大学附属海慈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流、对症... 目的探讨开放清创联合皮肤牵张闭合系统(skin stretching securewound-closure system,Top-closure)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青岛大学附属海慈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流、对症护理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开放清创联合Top-closure治疗,通过持续或间歇地多向牵张皮肤达到闭合创面的目的。结果 6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治疗1~4个月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较常规换药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开放清创联合Top-closure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有效避免了患者高位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清创 Top-closure 糖尿病足 坏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动脉內药物球囊扩张加斑块旋切手术
5
作者 李强 姜桂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42-42,共1页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右下肢凉麻、间歇性跛行1年入院。患者9个月前在外院行左下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查体:右足皮色苍白、趾甲肥厚,趾毛脱落,皮温低。右腘动脉及以下动脉搏动...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右下肢凉麻、间歇性跛行1年入院。患者9个月前在外院行左下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查体:右足皮色苍白、趾甲肥厚,趾毛脱落,皮温低。右腘动脉及以下动脉搏动未触及。增强CT示: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膝下动脉多发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切手术 皮动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斑块 药物 间歇性跛行 动脉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诊救治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文贤 王晋军 +2 位作者 薛智军 李强 姜桂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海慈医院血管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ALEDVT)患者,旨在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ALEDVT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通过基...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海慈医院血管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ALEDVT)患者,旨在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ALEDVT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通过基础治疗、滤器置入、股静脉切开取栓术、血管成形术及置管溶栓术等治疗方法,处理不同症状的患者。结果患者肢体肿胀、静脉通畅度、自觉症状及肢体周径等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尽可能迅速、彻底地去除血栓,减少深静脉瓣膜损害;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有效减少静脉性坏疽的发生;防止致命性肺梗死是ALEDVT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诊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