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MRI分型与癫■预后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宏伟 王宇翔 +5 位作者 李卓群 郭芷含 李环廷 栗世方 丰育功 李照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I分型与癫■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者,收集其临床、影像、病理以及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其癫■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4例患...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I分型与癫■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者,收集其临床、影像、病理以及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其癫■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4例患者均以癫■发作起病,MRI分型8例为Ⅰ型,4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14例患者均经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HE染色均见特异性神经元成分,13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患者突触素、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和神经元核抗原均为阳性。术后随访6~84个月,MRI分型Ⅰ型患者术后癫■发作控制达EngelⅠ级;Ⅱ型患者2例术后癫■发作控制达EngelⅠ级,2例达EngelⅢ级;Ⅲ型患者2例术后癫■发作控制均达EngelⅡ级。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切除术后癫■预后可能与MRI分型相关,MRI分型Ⅰ型患者较Ⅱ型和Ⅲ型患者术后癫■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上皮 磁共振成像 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素1β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晓燕 侯峰 +3 位作者 刘小青 倪钦帅 郭云良 张睿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301-314,共14页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euregulin1β,NRG1β)是否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eperfusion,MCAO/R)损伤,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protein 1,Sirt1)...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euregulin1β,NRG1β)是否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eperfusion,MCAO/R)损伤,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protein 1,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治疗组(NRG1β组)、激动剂组(SRT501组)、激动剂+治疗组(SRT501+NRG1β组)、抑制剂组(EX527组)和抑制剂+治疗组(EX527+NRG1β组),每组3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MCAO/R模型,线栓由颈外动脉插入颈内动脉18~22 mm,堵塞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缺血2 h后,缓慢拔出线栓,恢复脑血流22 h。EX527(5 mg/kg)、SRT501(100 mg/kg)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NRG1β(2μg/kg)于拔出线栓后由微量注射器注入颈内动脉。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采用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neurologicalseverityscore,mNSS)法评价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法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比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法分别检测额叶皮质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区Sirt1、LC3、P62蛋白的表达和阳性细胞指数(positive cell index,PCI)。结果 NRG1β组大鼠的mNSS[(10.0±0.8)分vs.(12.8±0.6)分,P<0.001]和脑梗死体积比例[(23.78%±3.52%)vs.(40.24%±1.55%),P<0.001]均优于MCAO/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MCAO/R组比较,NRG1β组、SRT501组、SRT501+NRG1β组mNS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脑梗死体积比例缩小;各组中SRT501+NRG1β组mNSS最低、脑梗死体积比例最小,EX527组mNSS最高、脑梗死体积比例最大。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NRG1β组大鼠的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较MCAO/R组、EX527组有所改善。WB结果显示,NRG1β组Sirt1表达[(0.81±0.01)vs.(0.67±0.02),P<0.001]和P62表达[(0.92±0.01)vs.(0.78±0.02),P<0.001]均高于MCAO/R组,LC3表达[(0.49±0.02)vs.(0.94±0.03),P<0.001]低于MCAO/R组。IF结果显示,NRG1β组Sirt1PCI[(0.67±0.01)vs.(0.52±0.02),P<0.001]和P62PCI[(0.52±0.02)vs.(0.37±0.01),P<0.001]均高于MCAO/R组,LC3PCI[(0.38±0.01)vs.(0.50±0.01),P<0.001]低于MCAO/R组。WB和IF检测显示,Sirt1与P62表达趋势一致,NRG1β组、SRT501组与SRT501+NRG1β组表达高于MCAO/R组,各组中SRT501+NRG1β组表达最高、EX527组表达最低;LC3蛋白表达趋势与Sirt1、P62相反,在NRG1β组、SRT501组与SRT501+NRG1β组表达较MCAO/R组低;各组中SRT501+NRG1β组表达最低、EX527组表达最高。结论 NRG1β可通过激活MCAO/R损伤大鼠Sirt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调节素1β 大鼠 自噬 Sir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社会支持在老年人治疗负担和慢性病患者赋能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玉芳 孙松蔚 +2 位作者 赵林 李旸 张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分析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在治疗负担与慢性病患者赋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8月采用治疗负担问卷、感知社会支持量表、慢性病患者赋能量表对青岛市市区内的6家养老机构的46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 目的 :分析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在治疗负担与慢性病患者赋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8月采用治疗负担问卷、感知社会支持量表、慢性病患者赋能量表对青岛市市区内的6家养老机构的46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治疗负担与感知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01),与慢性病患者赋能呈负相关(P<0.001),感知社会支持与慢性病患者赋能呈正相关(P<0.001)。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感知社会支持在治疗负担与慢性病患者赋能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1.98%。结论 :治疗负担不仅直接作用于慢性病患者赋能,还通过感知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赋能,建议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治疗负担 感知社会支持 慢性病患者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第二受害者心理复苏路径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姗姗 卢晓虹 +3 位作者 周丹 张艳 单信芝 张新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68,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心理复苏路径,为制订支持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选择11名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心理复苏路径包括心理混乱... 目的探讨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心理复苏路径,为制订支持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选择11名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的临床护士心理复苏路径包括心理混乱期、事故反应期、侵入性思维期、积极内省期、情绪恢复期和正面应对期6个阶段。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经历患者安全事件后的不同心理阶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护士正确应对患者安全事件,缓解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第二受害者 患者安全事件 心理复苏 第二受害者复苏模型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灌注固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文朋 栗世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免疫荧光等实验研究中良好的组织灌注固定效果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改进大鼠脑组织灌注固定操作方法,提高灌注固定效果。方法改变以往开胸术式,沿腹中线自剑突剪开皮肤至下颌部,暴露两侧胸廓,游离胸前壁;处理灌注针头,剪除针尖,左... 目的免疫荧光等实验研究中良好的组织灌注固定效果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改进大鼠脑组织灌注固定操作方法,提高灌注固定效果。方法改变以往开胸术式,沿腹中线自剑突剪开皮肤至下颌部,暴露两侧胸廓,游离胸前壁;处理灌注针头,剪除针尖,左手捏持心脏,右手持眼科剪在心尖部剪开一小口,将灌注针沿小口插入左心室并推送至升主动脉,固定使之不能退出;夹闭胸主动脉后灌注固定,打开调节阀,灌注等渗盐水,剪开右心耳,当流出液体清亮时,不拔出灌注针,更换输液管,4%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先快后慢,颈部僵硬后,完成固定。结果采用此方法,大鼠只有头颈部和双上肢完成固定,较传统方法省时、省液,免疫荧光图片清晰。结论改进后的操作,提高了灌注固定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灌注固定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内炎性假瘤伴高IgG4血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竹青 付伟伟 +8 位作者 王明慧 宋双双 牛蕾 段崇锋 刘松 李滢 刘斌 焦迎斌 刘学军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患者男,29岁,因“双眼颞侧视野缺损1月余”于2016年12月13日就诊,行颅脑MRI检查发现脑内多发异常信号灶,增强扫描示病灶部分强化(图1),临床诊断考虑为脑内炎性病变,给予激素减轻脑水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
关键词 假脑瘤 浆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游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尚丹丹 袁美玲 +2 位作者 王文远 孙松蔚 高玉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对体感游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体感游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方法: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提出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指导,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 目的:对体感游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体感游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方法: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提出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指导,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对纳入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体感游戏运用于脑卒中患者居家运动康复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是体感游戏最常见的开展形式,居家运动康复的目标以上肢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为主,患者居家康复运动的执行质量可通过游戏任务的完成情况体现;结局指标包括体感游戏对研究对象的干预效果、可行性及患者满意度等。结论:体感游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该干预方法有助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体验及质量的提升。未来研究可针对不同肢体康复目标设计相应体感游戏素材,完成脑卒中患者居家运动康复游戏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居家护理 运动康复 体感游戏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韬 李莹华 +2 位作者 连雅雯 陈晓伟 万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8-574,共7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24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生长激素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生长激素,SG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24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生长激素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生长激素,SG组)和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SS组),每组12只。SG组小鼠于造模后48 h开始颈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为1.4 mg·kg^(-1)·d^(-1),持续14 d;SS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剂量、部位及次数与SG组小鼠一致。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 d和损伤后16 d,采用平衡木实验评价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网屏实验评价小鼠肢体肌力,圆筒实验评价小鼠患肢使用率;损伤后16 d,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小鼠梗死灶周围区域中突触蛋白1(SYN1)表达水平。结果:平衡木实验,损伤后1 d,2组小鼠运动协调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损伤前(P<0.01);损伤后16 d,2组小鼠运动协调能力评分均高于损伤后1 d(P<0.01),SG组小鼠运动协调能力评分较SS组升高(P<0.05)。网屏实验,损伤后1 d,2组小鼠倒置抓握网屏时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损伤前(P<0.01);损伤后16 d,2组小鼠停留时间均优于损伤后1 d(P<0.01);与SS组比较,SG组小鼠倒置抓握网屏时的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圆筒实验,损伤后1 d,2组小鼠患侧肢体使用率明显低于损伤前(P<0.01);损伤后16 d,2组小鼠患侧肢体使用率均高于损伤后1 d(P<0.01),其中SG组小鼠较SS组患侧肢体使用率更高(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与SS组比较,SG组小鼠梗死灶周围区域中SY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梗死灶周围区域中SYN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脑缺血再灌注 运动功能障碍 突触蛋白1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法鉴别王不留行和芸薹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建涛 张倩 +2 位作者 李允兴 刘潆霜 丰育功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43-45,共3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分析与鉴别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与差热分析(DTA)方法分别对王不留行和芸薹子进行分析。以α-Al2O3为参照物,N2为气氛,升温速率为10℃·min^-1,温度范围为30~600℃,对王不留行和芸薹子... 为建立一种快速分析与鉴别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与差热分析(DTA)方法分别对王不留行和芸薹子进行分析。以α-Al2O3为参照物,N2为气氛,升温速率为10℃·min^-1,温度范围为30~600℃,对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热分析图谱进行比较鉴别。结果表明,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TG-DTG和DTA图谱峰形存在较大差异。在TG谱图中,王不留行TG下降较快,而芸薹子TG下降缓慢。在DTG谱图中,王不留行显示有2个峰形,而芸薹子显示有2个大峰和2个小肩峰,且其峰的位置与王不留行完全不同。在DTA图谱中,王不留行的下降趋势明显,且在300~350℃有一个明显的放热峰,而芸薹子在相同的位置没有出现峰形。本试验表明,热分析法具有用量少、易操作、图谱易分析、方便快捷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鉴别王不留行和芸薹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差热分析 王不留行 芸薹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