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79例临床病理及分子表型分析
1
作者 张钰 付伟伟 +7 位作者 陈余朋 李宏 时维平 周剑锋 庄梦艺 范欣欣 张声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7,232,共8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79例PX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ATRX、Rb、Olig-2、H3K27M、H3K27me3、IDH1 R132H、BRAF VE1和Ki6...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79例PX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ATRX、Rb、Olig-2、H3K27M、H3K27me3、IDH1 R132H、BRAF VE1和Ki67的表达;Sanger测序法检测H3F3A和IDH1/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AF V600E、TERT基因启动子区;FISH技术检测CDKN2A、EGFR,并分析两者与PXA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79例PXA患者年龄9~69岁,平均年龄36.4岁,肿瘤大多位于幕上,以颞叶、额叶、顶叶最常见,其中2级PXA 42例,3级PXA 37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血管周围淋巴结套和嗜酸性小体常见,3级PXA核分裂象多见(平均11.8个/10 HPF)且多数伴坏死、边缘局灶浸润及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上,PXA常见CD34阳性,BRAF V600E突变(68.1%)、CDKN2A纯合性缺失(36.8%),部分病例存在TERT基因突变和Rb免疫组化的缺失表达。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坏死、边缘局灶浸润、CNS WHO分级与总生存期相关;而局灶浸润和CNS WHO分级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NS WHO 3级的PXA预后比2级PXA差,免疫组化联合多项分子检测有利于PXA的精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TERT启动子 BRAF V600E CDKN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低表达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牟依琳 林东亮 +4 位作者 赵树超 史海磊 何慧 张海燕 邢晓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的比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779例胃腺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联合FISH法对其进行HER2表达分类,分析HER2低表达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结果3779例胃腺癌中HER2低表达12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的比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779例胃腺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联合FISH法对其进行HER2表达分类,分析HER2低表达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结果3779例胃腺癌中HER2低表达1251例(33.10%)。HER2低表达与0表达相比,其患者倾向于高龄男性、分化相对较高的Lauren肠型腺癌且癌组织不易侵犯神经;Ki67增殖指数、临床分期也更高。同时与HER2过表达相比,HER2低表达患者倾向于低龄女性、分化相对较差的Lauren弥漫型腺癌且癌组织更易侵犯神经,其Ki67增殖指数、临床分期更低。HER2低表达胃腺癌患者与0表达、过表达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胃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占比较大,HER2相关抗体偶联药物可能对HER2低表达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HER2低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豁免部位(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冰滢 邢帅 付伟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且肿瘤在诊断后6个月内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自1991年由Lachance等首次提出以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且肿瘤在诊断后6个月内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自1991年由Lachance等首次提出以来,国内外对PCNSL进行了广泛的研究。PCNS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3%,占所有脑肿瘤的2%~3%^([1-2]),年发病率为(0.4~0.5)人/10万,70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发病率增至4人/10万,先天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PCNSL的发病率远高于免疫正常者,而国内报道的病例多为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特征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对蛋白激酶融合相关甲状腺癌的认识
4
作者 王继纲 刘志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领域已经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各类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亦有了重要更新。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蛋白激酶融合驱动的甲状腺癌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类病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 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领域已经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各类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亦有了重要更新。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蛋白激酶融合驱动的甲状腺癌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类病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占比超过10%,且往往呈现出更为侵袭性的组织学特征与生物学行为模式。如何识别激酶融合相关的甲状腺癌以及如何实行最佳检测策略,是我国病理医师面临的挑战。该文系统梳理了激酶融合所驱动磷酸化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激酶融合相关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检测方案,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激酶融合相关甲状腺癌的认识,以期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个体化的最优诊疗策略,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激酶融合 受体酪氨酸激酶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晓梦 刘顺利 +5 位作者 林吉征 娄和南 宋洪政 王博 宋瑶琳 赵晓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临床指标,构建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的临床模型。分别于NACT前、后增强静脉期CT中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计算Delta影像组学特征(即NACT前、后影像组学特征差值与前者的比值)并筛选最佳者构建影像组学标签;筛选最优标签,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预测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临床价值。结果训练集67例疗效显著、180例疗效不显著;验证集18例疗效显著、60例疗效不显著。LAGC Borrmann分型为NACT疗效的预测因素(P=0.031),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577和0.520。基于NACT前、后及Delta影像组学特征分别筛选出19、14及17个最佳特征,以之建立的NACT前(Pre-Rad)、后(Post-Rad)及Delta(Delta-Rad)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72、0.796及0.789,在验证集分别为0.558、0.805及0.666,其中Post-Rad最佳;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24和0.818,均高于临床模型(P均<0.001)而与Post-R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阈值为0.4~0.7时,联合模型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模型及Post-Rad。结论静脉期CT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联合临床特征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辅助化疗 治疗转归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信芳杰 林东亮 +2 位作者 赵诚 张晓娟 刘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20%~76%,其中恶性结节占5%~6.5%。鉴别结节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nic guidance fine-needle aspiration...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20%~76%,其中恶性结节占5%~6.5%。鉴别结节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nic guidance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G-FNAB)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的细胞学检查方法,被国内外公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穿刺病理诊断 细针穿刺活检 细胞学技术 应用 临床常见疾病 高分辨率超声 biops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组化技术平台检测乳腺癌低表达水平HER2的比较和分析
7
作者 曾满芹 赵鹏 +5 位作者 陈丽芳 陈召旭 赵静 董娴宁 付广明 王成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Max(MXR001)及Ultra PATH(UMAB36)这三个全自动免疫组化技术平台进行HER2染色,并严格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由三位病理科医师在双盲的条件下进行判读。结果 UMAB36的着色效果强于MXR001及Ventana(4B5),MXR001的着色效果也强于Ventana(4B5),但是三者的染色效果仍然存在可重复性(P<0.05)。结论 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染片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HER2 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8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27 位作者 倪前伟 李小莹 孔琳 席庆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韩冰 孙彦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宋凯 徐豪越 卜令学 李洁莹 胡漫 徐名金 李昀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与非HPV相关口咽鳞癌有显著差异,导致口咽鳞癌诊疗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口咽鳞癌的预防筛查极具重要性,其诊疗流程涉及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同参与,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共同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脉络、贯穿口咽鳞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诊治共识,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22例临床病理和分子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冉雯雯 刘艺璇 +3 位作者 孔维懋 乔倩倩 李广起 王继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3-1459,共7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变异。方法收集22例转移性FTC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随访资料,对其中12例行下一代测序及Sanger测序。结果22例转移性FTC中... 目的探讨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变异。方法收集22例转移性FTC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随访资料,对其中12例行下一代测序及Sanger测序。结果22例转移性FTC中,女性16例,男性6例;16例年龄≥50岁;7例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就诊,14例在甲状腺术后3~12年出现转移;16例发生骨转移,10例肺转移,3例脑转移;多发骨转移者随访期内均出现进展;转移灶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为NRAS p.Q61R(6例)、HRAS p.Q61R(2例)和KRAS p.Q61R(1例),其次是TERT启动子突变(8例),其他变异基因有KEL、BRCA1/2、ALK、ROS1、ERBB4等。结论FTC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对于已确诊FTC者应定期行全身检查以发现转移灶,特别是骨、肺、脑等部位,进一步研究NRAS等分子指标在转移性FTC中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癌 远处转移 下一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10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31 位作者 徐豪越 李小莹 张杰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白石柱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孟箭 孙志军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席庆 孔琳 韩冰 卜令学 冯元勇 宋凯 韩红钰 李洁莹 倪前伟 李昀 柴娟 杨小琛 胡漫 徐名金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9,共13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其诊疗涉及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修复重建科、影像科、病理科及营养支持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鉴于口腔鳞癌疾病负担加重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快速发展,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充分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核心,覆盖口腔鳞癌患者全病程管理的整合诊治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双相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
11
作者 杨静 张龙宵 +4 位作者 李云霞 于文娟 张伟 蒋艳霞 李玉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5-919,共5页
目的 探讨肾脏双相型乳头状肾细胞癌(biphasi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BPR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6例BPRCC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应用FISH检测7、17号和Y染色体异常。结... 目的 探讨肾脏双相型乳头状肾细胞癌(biphasi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BPR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6例BPRCC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应用FISH检测7、17号和Y染色体异常。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32~67岁。4例为体检发现(7天~1年),2例分别因腰痛和血尿就诊。眼观:瘤体直径1.4~6.5 cm,平均3.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灰黄色,质软,边界清楚。镜检:瘤组织边界清楚,均可见大小不等的两种瘤细胞,呈肾小球样、腺泡状、微结节状、实性片状或紧密狭长的小管状排列,1例边缘合并小片状典型Ⅰ型乳头状肾癌结构。4例间质内可见灶状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免疫表型:大、小两种瘤细胞vimentin(6/6)、EMA(6/6)、CK7(6/6)、P504s(6/6)均呈弥漫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1%~20%;Cyclin D1仅在较大的瘤细胞中表达,4例RCC仅在较小的细胞表达,而CD10、WT-1、CD117、CA9、p63、CK(34βE12)、GATA3和BRAF V600E均阴性。FISH检测显示:3例存在7号染色体三体、1例存在17号染色体三体,3例男性患者中有2例存在Y染色体缺失。6例患者随访时间3~66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BPRCC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的罕见乳头状肾细胞癌亚型,Cyclin D1和RCC在大小不等两种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BPRCC预后良好,罕见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乳头状肾癌 双相型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4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褚菁 韩桂燕 +2 位作者 张伟 于文娟 李玉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87,391,共5页
目的 探讨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转移性C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2例转移性CCRCC中,男性35例,女性7例;转移部... 目的 探讨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转移性C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2例转移性CCRCC中,男性35例,女性7例;转移部位依次为肺19例,骨8例,淋巴结及软组织各3例,肾上腺、皮肤及脑各2例,肝、小肠及鼻腔各1例。42例转移性CCRCC中,31例于肾原发灶手术切除后3周-11年出现转移,4例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时发现;28例转移灶为单发,14例为多发性。34例转移性CCRCC仍具有原发性CCRCC的组织学形态,4例出现多灶状坏死,6例呈肉瘤样分化。Fuhrman细胞核分级: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8例、Ⅳ级7例。17例间质小血管呈簇状增生。免疫组化标记42例转移性CCRCC中CD10、vimentin、CAⅨ、PAX8、RCC和EMA阳性例数分别为39例(92.9%)、40例(95.2%)、38例(90.5%)、38例(90.5%)、31例(73.8%)和38例(90.5%)。结论 转移性CCRC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及肿瘤组织形态学特点,联合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EMA、CD10、CAⅨ、PAX8等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玉玮 张伟 +2 位作者 于文娟 李宏 蒋艳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S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ETV6-NTRK3融合...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S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ETV6-NTRK3融合基因。结果 10例SC中,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2~62岁,平均45岁。9例发生于腮腺,1例发生于颌下腺;首发症状均为局部无痛性肿块。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和分叶状,多数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物直径1~3.5 cm,平均1.8 cm;切面呈实性,其中1例伴囊性变,灰白、灰黄或灰红色。镜检:肿瘤组织呈推挤式浸润性生长,少数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排列成微囊状、囊性乳头状和腺泡状,微囊和腺泡腔内可见均质红染的嗜酸性分泌物。免疫表型:10例CKpan均弥漫强阳性,9例S-100、Mammaglobin、vimentin和CK7均弥漫强阳性,CD117、Dog-1、p53、p63、SMA和GATA3等均阴性。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PAS阳性,黏液卡红阴性。10例中4例行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3例阳性。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5年,除1例术后16年复发和转移死亡外,其余9例均健在。结论 SC是新近认识的罕见涎腺肿瘤,其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组织学上微囊状结构和嗜酸性分泌物的存在是SC的重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S-100和Mammaglobin均呈弥漫强阳性,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上,有ETV6-NTRK3融合基因可确诊该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分泌癌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 V600E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30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栋 刘艺璇 +5 位作者 李雪晴 王丽丽 林东亮 谷海燕 王婧楠 王继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4-1479,共6页
目的探讨BRAF V600E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64例PTC临床资料(最大径均﹥1 cm),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判定BRAF V600E状态(阴性者判定为BRAF V600E野生型,阳性者为突变型);分析BRAF V6... 目的探讨BRAF V600E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64例PTC临床资料(最大径均﹥1 cm),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判定BRAF V600E状态(阴性者判定为BRAF V600E野生型,阳性者为突变型);分析BRAF V600E野生型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比较BRAF V600E野生型PTC与突变型PTC的差异;采用靶向基因二代测序技术筛选15例BRAF V600E野生型PTC中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PTC中BRAF V600E阳性率80.6%(1261例),阴性率为19.4%(303例)。BRAF V600E野生型PTC中,男性67例,女性236例,男女比为1∶3.5;年龄11~70岁,平均42岁;病灶最大径1~7.5 cm,平均1.8 cm;198例有被膜侵犯,207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20例伴桥本甲状腺炎。与BRAF V600E突变型PTC相比,BRAF V600E野生型更常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更高;BRAF V600E野生型PT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经典型。1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仅有3例复发。二代测序筛选到9个癌症驱动基因的外显子区域突变。结论BRAF V600E野生型PTC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必要根据基因表型等进行进一步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BRAF V600E 病理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Piwil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申涛 叶冬雪 +4 位作者 陈云庆 李宏 时维平 周璇 项锋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02-1406,141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Piwil2的表达及其与HCC的发生与演进、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163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非瘤组织中Piwil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Piwil2的表达及其与HCC的发生与演进、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163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非瘤组织中Piwil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组织中Piwil2的高表达率为47.85%(78/163),而癌旁非瘤组织中未发现高表达病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32,P<0.001)。Piwil2表达与HCC病理分级、TNM分期、包膜侵犯、脉管侵犯均有关(P均<0.05),病理分级Ⅲ+Ⅳ级、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高表达率高于Ⅰ+Ⅱ级、Ⅰ+Ⅱ期的患者(73.33%vs 26.14%,P<0.001;68%vs 44.2%,P=0.028)。Kaplan-Meier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iwil2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较低表达组短(P均<0.05);有包膜侵犯、有脉管侵犯、病理分级Ⅲ+Ⅳ级、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Piwil2高表达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比低表达组短(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Piwil2表达、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iwil2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可促使癌细胞增殖与转移,并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检测Piwil2在HCC中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 Piwil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中CBX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解学娜 周璇 +2 位作者 陈云庆 李宏 项锋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CBX8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9例原发性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CBX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CBX8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9例原发性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CBX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CBX8在胃腺癌、癌旁正常组织高表达率分别为46. 2%(55/119)、13. 4%(16/1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 53,P <0. 01)。胃腺癌组织中CBX8表达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CBX8在低分化胃腺癌组中的高表达率低于中、高分化胃腺癌组,Ⅰ+Ⅱ期胃腺癌中CBX8的高表达率高于Ⅲ+Ⅳ期; CBX8高表达的胃腺癌患者转移率低。Cox回归分析表明,CBX8表达、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 <0. 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BX8高表达的胃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P=0. 004)和无瘤生存期(P=0. 004)比低表达的患者长。结论 CBX8可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检测其表达对评价胃腺癌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有望成为胃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CBX8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芳芳 王宏桥 +3 位作者 贾暮云 齐晓杰 高杏娜 孙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及其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在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PA)组织病理学分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52例腮腺PA患者根据间质与上皮比例分为间质缺乏型16例、丰富型26例、中间型10例。比较3种类型PA患者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及其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在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PA)组织病理学分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52例腮腺PA患者根据间质与上皮比例分为间质缺乏型16例、丰富型26例、中间型10例。比较3种类型PA患者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TIC)及DVPC。结果PA间质量与TIC中上升速率(AS)、下降速率(DS)和峰值强度(IMAX)均呈显著负相关(r=-0.674、-0.629、-0.770,P<0.001)。间质丰富型AS、DS和IMAX均小于间质中间型和间质缺乏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DVPC分析显示,13例(81.3%)间质缺乏型的DVPC类型为正向波;21例(80.8%)间质丰富型的DVPC类型为负向波;5例(50.0%)中间型DVPC类型为正负双向波。各类PA患者DVP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造影参数及其DVPC有助于确定腮腺PA术前病理分型,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纸在病理白片保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海洋 李宏 +5 位作者 李玉军 付广明 时维平 张翔雁 史海磊 戚慧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8-359,共2页
在日常病理工作中,通常需要切取大量白片用于免疫组化等相关研究,但传统玻璃白片易碎、运输不方便,导致保存不理想,而且白片制作时间过久会导致部分抗原发生衰弱降低,影响实验结果,本文经实验发现滤纸可以作为储存白片的媒介,后期能方... 在日常病理工作中,通常需要切取大量白片用于免疫组化等相关研究,但传统玻璃白片易碎、运输不方便,导致保存不理想,而且白片制作时间过久会导致部分抗原发生衰弱降低,影响实验结果,本文经实验发现滤纸可以作为储存白片的媒介,后期能方便快速的转移到黏附载玻片上,同时能很好的保存白片抗原,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白片 免疫组织化学 滤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肠型腺癌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9
作者 杜安琪 姜蕾 +4 位作者 隋小龙 王通 于国华 曲桂梅 冉雯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PEA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7、TTF-1、Napsin A、Villin、CDX-2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4例患者的突变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PEA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7、TTF-1、Napsin A、Villin、CDX-2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4例患者的突变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PEAC患者年龄38~65岁,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4例于体检中发现。肿瘤细胞呈筛状或者腺样排列,可见坏死。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其中1例术后行化疗。免疫表型:5例PEAC表达Villin、CK7,4例表达CDX-2,3例表达CK20,1例表达TTF-1;5例均不表达Napsin A。RT-PCR检测4例均未发生基因突变。术后随访8~55个月,1例失访,其余4例均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均存活。结论PEAC是肺浸润性腺癌中的罕见亚型,应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鉴别,PEAC需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中TERT启动子突变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20
作者 秦琛 户燕姣 王继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TERT启动子突变在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76例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应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 目的探讨TERT启动子突变在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76例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应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间质细胞丰富程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Ki-67增殖指数等均相关;TERT启动子突变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发生率(11.6%,5/43)明显低于叶状肿瘤(48.5%,16/33)。结论TERT启动子突变与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对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叶状肿瘤 TERT启动子 Sanger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