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骨螺钉加传统椎弓根螺钉结合卫星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惠强 赵峥 +5 位作者 杜钰堃 李建毅 孙燕妮 宋涛 郭建伟 西永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皮质骨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加传统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trajectory,TT)结合卫星棒、远端固定至S1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 目的:观察皮质骨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加传统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trajectory,TT)结合卫星棒、远端固定至S1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采用长节段融合CBT+TT结合卫星棒、远端固定至S1矫形固定治疗的11例ADS患者的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与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的相对距离(C7PL-CSVL)和脊柱矢状轴(sagittal vertebral axis,SVA)。结果:1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1~73岁(64.36±7.63岁),手术时间247.64±44.96min,术中出血量1118.18±464.37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延长引流时间、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肌力减退,给予口服甲钴胺2周,于术后3个月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0个月(33.87±14.3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00±0.89分,末次随访时为0.91±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51.09±7.83)%,末次随访时为(5.4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9.10°±11.51°、12.05°±3.78°、13.06°±3.38°,C7PL-CSVL分别为27.27±17.61mm、12.20±8.04mm、12.40±8.05mm,SVA分别为25.33±18.21mm、8.60±5.31mm、9.75±6.94mm,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C7PL-CSVL、SVA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征象。结论:CBT+TT结合卫星棒矫形远端固定至S1长节段腰骶融合可增强脊柱骨盆固定强度,治疗ADS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长节段固定 皮质骨螺钉 椎弓根螺钉 卫星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残差跳连结构的多方位脊柱X光影像分割 被引量:1
2
作者 迟晓帆 杨环 +3 位作者 西永明 徐同帅 段文玉 洪承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49-258,共10页
脊柱X光影像分割为脊柱配准、参数测量与疾病分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方位脊柱X光影像自动分割方法。该方法级联粗分割网络与细分割网络,采用Inception模块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多尺度跳跃连接结构实现二者互连,构建循... 脊柱X光影像分割为脊柱配准、参数测量与疾病分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方位脊柱X光影像自动分割方法。该方法级联粗分割网络与细分割网络,采用Inception模块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多尺度跳跃连接结构实现二者互连,构建循环残差路径解决跳连处特征融合时易造成信息丢失现象,同时细分割网络瓶颈处引入并行空间和通道挤压激励模块(SCSE)提高网络对脊柱部位的关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冠状位和左、右Bending位X光影像数据集中平均交并比(IoU)为92.89%、94.10%和93.74%,其三方位脊柱分割效果优于全卷积网络(FCN)、U-Net、SegNet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X光影像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