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评估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孙静 王越 +4 位作者 纪建磊 刘金泉 吴晓冬 许传屾 王建红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评估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肾对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DBD供者及对应202例肾脏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将受者分为DGF组(39例)和非DGF组(163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评估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肾对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DBD供者及对应202例肾脏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将受者分为DGF组(39例)和非DGF组(163例),比较两组常规超声、CEUS参数及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最高约登指数确定CEUS、临床参数及两者联合预测DGF的最佳截取值,评价不同参数预测DGF的能力。结果两组肾皮质峰值强度(PIc)、肾髓质峰值强度(PIm),供者白蛋白(ALB)、入院后首次血清肌酐(Scr),受者N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EUS参数PIc、PIm联合以及PIc、PIm联合临床参数预测DG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和0.808,最佳截取值为0.193和0.191,约登指数为0.382和0.517,灵敏度为0.769和0.769,特异度为0.613和0.748。后者预测DGF的AUC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定量参数PIc、PIm评估DBD供肾对受者DGF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临床参数的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脑死亡器官捐献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TIC) 血清肌酐 白蛋白 峰值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参数联合胱抑素C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价值初探
2
作者 张迪 孙静 +4 位作者 赵凯 许传屾 丁施文 蔡金贞 王建红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81,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参数肝肾指数(HRI)和肾动脉阻力指数(RRI)联合胱抑素C(CysC)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1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资料,以及受者术后1~7 d、1个月HRI和RRI,以及术后1 d Cys... 目的探讨超声参数肝肾指数(HRI)和肾动脉阻力指数(RRI)联合胱抑素C(CysC)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1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资料,以及受者术后1~7 d、1个月HRI和RRI,以及术后1 d CysC水平。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53例)和非AKI组(68例),比较两组受者资料,分析AKI组受者恢复前后超声指标,分析术后HRI、RRI联合CysC监测AKI发生的价值。结果53例受者发生AKI,发生率为43.8%,其中1期30例、2期18例、3期5例。49例于术后1 d发生,4例于术后2 d发生。43例于术后7 d内恢复,8例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1例失访,1例接受肾脏替代治疗。AKI组体质量指数、术前CysC高于非AKI组,手术时间长于非AKI组,术后1dHRI低于非AKI组,RRI、CysC高于非AKI组(均为P<0.05)。发生AKI时,HRI低于基线水平,RRI高于基线水平。随AKI恢复,HRI逐渐升高,RRI逐渐降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RI≤1.12监测AKI发生的灵敏度为0.623,特异度为0.878,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RRI≥0.65监测AKI发生的灵敏度为0.878,特异度为0.676,AUC为0.825;CysC≥1.38 mg/L时监测AKI发生的灵敏度为0.736,特异度为0.882,AUC为0.851(均为P<0.01)。HRI联合CysC(AUC=0.897,P<0.01)、RRI联合CysC(AUC=0.910,P<0.01)、三者联合(AUC=0.934,P<0.01)均较单独应用效能更高。结论HRI和RRI可用于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AKI的发生和恢复情况,两者联合CysC对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AKI发生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肝肾指数 肾动脉阻力指数 胱抑素C 床旁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昏迷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成功行跨血型肝移植1例报告
3
作者 孙爽 刘金泉 +6 位作者 冯帅 王淑贤 徐祥美 戴德淑 王建红 蔡金贞 许传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1-793,共3页
本文报告1例经过人工肝支持治疗并成功过渡到肝移植的肝昏迷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后期恢复较好。并且对肝移植手术的时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红 赵扬 +3 位作者 李志强 吴晓冬 郭源 臧运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40-444,44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受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总结10例劈离式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受者术后常规二维超声、彩超和超声造影的检...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受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总结10例劈离式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受者术后常规二维超声、彩超和超声造影的检测结果。结果 10例劈离式肝移植受者中,死亡2例,1例死于肿瘤复发多器官转移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脏骤停,余8例预后良好。10例受者中,彩超检查肝动脉显示率为80%,未见显示的2例进一步行超声造影,结果提示肝动脉栓塞1例,肝动脉显示良好1例。10例中,常规二维超声肝实质回声显示异常5例,其中1例S5段呈高回声;1例S7段呈低回声;1例S4段呈高回声;1例S5及S6段先呈先低回声后高回声;1例肝内多发低回声及略高回声。超声造影显示3例回声异常区微循环血流灌注与正常回声区明显不同步,呈现早到达早消退的图像特征,考虑与肝静脉回流不畅有关;1例回声异常区其微循环血流灌注与正常区域明显不同步,呈现早到达同步消退的图像特征,考虑肝静脉回流不畅和心肌梗死导致肝脏断面处淤血及水肿;1例肝内多发"快进快出"异常灌注区,考虑术后肿瘤复发。结论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中可作为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超的有效补充,有助于了解劈离式移植肝的血流及灌注情况,可及时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移植 劈离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循环灌注 肝动脉栓塞 肝淤血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中期肝脏血流动力学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维昱 王建红 +4 位作者 胡骁 付晓悦 吴晓东 张顺 臧运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的规律,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的56例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按肝功能正常与否分为正常组(24例)和异常组(32例)。记录两组的一般资...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的规律,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的56例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按肝功能正常与否分为正常组(24例)和异常组(32例)。记录两组的一般资料及肝功能,并应用超声检测其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30、90 d的肝动脉峰值血流速度(HAP)、门静脉峰值血流速度(PVP)、门静脉灌注量(PVF)等,并计算肝动脉缓冲能力(BC)、校正BC等。对两组间肝脏血流动力学因素与肝功能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异常组中移植术后30 d的PVP、PVF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4、0.049),正常组中BC及校正BC明显高于异常组(P=0.048、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BC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4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灵敏度为0.652,特异度为0.750。结论肝移植术后30 d的PVP、PVF、BC及校正BC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有关,其中校正BC可作为诊断及干预肝功能异常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流动力学 肝动脉缓冲能力 肝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T管超声胆管造影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冬 刘松 +3 位作者 王峰 张勇 蔡金贞 王建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以经T管超声胆管造影(CEUSC)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的可行性。方法纳入17例接受肝移植患者,均于术后早期(中位时间28天)因血清学检查异常接受经T管二维、三维CEUSC及X线胆管造影检查;对比3种方法显示肝外胆管(尤其是吻... 目的探讨以经T管超声胆管造影(CEUSC)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的可行性。方法纳入17例接受肝移植患者,均于术后早期(中位时间28天)因血清学检查异常接受经T管二维、三维CEUSC及X线胆管造影检查;对比3种方法显示肝外胆管(尤其是吻合口区域),左、右叶肝内胆管及其不同级别分支的能力。结果17例中,3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包括T管脱出2例、胆管结石1例。二维、三维CEUSC均可清晰显示并明确诊断;X线胆管造影仅显示2例T管脱出,未显示胆管结石。除2例因T管脱出未能显示肝内外胆管外,3种检查对其余15例均能完整显示肝外胆管及1、2级肝内胆管,符合诊断要求。3种检查方法所示肝右叶最远端胆管级别均高于肝左叶(P均<0.05),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对1~4级肝内胆管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5级肝内胆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二维CEUSC评分高于X线胆管造影和三维CEUSC(P均<0.05)、X线胆管造影与三维CEU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管CEUSC可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显示肝内外胆管,辅助诊断胆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管造影 超声检查 并发症 T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蔡金贞 李志强 +3 位作者 许传屾 赵凯 戴德淑 王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3-478,共6页
急性肾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受者的预后。肝移植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肾损伤,如未进行妥善处理,可进展为慢性肾病,显著增加术后病死率,对肝移植的临床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 急性肾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受者的预后。肝移植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肾损伤,如未进行妥善处理,可进展为慢性肾病,显著增加术后病死率,对肝移植的临床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是临床医师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治疗策略,旨在通过优化治疗方案,降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进一步改善肝移植受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病 血清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免疫抑制药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供肝动脉变异与重建方式对术后早期动脉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博 王新 +4 位作者 王峰 孙延东 徐庆国 关鸽 臧运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01-1904,共4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终手段,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其中动脉重建对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术后一旦发生动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预后。肝动脉并发症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终手段,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其中动脉重建对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术后一旦发生动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预后。肝动脉并发症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动脉吻合口漏等,其发生率为3%~9%[1-2]。研究[3-4]发现供者肝动脉变异是造成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复杂动脉重建是发生肝动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动脉变异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文献分析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晓青 张群 +3 位作者 解曼 孔心涓 臧运金 饶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肝移植(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情况。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维普资讯三大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5月9日。中文检索词为“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癌”。分析我国LT术后... 目的探讨我国肝移植(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情况。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维普资讯三大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5月9日。中文检索词为“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癌”。分析我国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受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新发肿瘤的诊断时间和累及器官、治疗及预后。结果经过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6篇,LT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7例,男性受者居多;年龄51(23~65)岁,以中年(45~59岁)最多;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平均确诊时间为43(2~156)个月,以术后1~3年内发生的例数最多;结肠和胃是最为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治疗主要以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居多,但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总体预后不佳,病死率高达51%。结论我国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结肠癌和胃癌为主,新发肿瘤的患者总体预后不佳,应重视术后的监测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新发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结肠癌 胃癌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术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晓青 饶伟 +3 位作者 张鹏 姜英俊 孔心涓 解曼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肝移植受者77例,并选取同期行结肠镜检查的体检者231例,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收集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CAP的发生情况,将肝移植... 目的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肝移植受者77例,并选取同期行结肠镜检查的体检者231例,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收集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CAP的发生情况,将肝移植受者分为CAP组(28例)和非CAP组(49例),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CAP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移植受者和体检者结直肠息肉的5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3%和34%,CAP的5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9%和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移植受者中,除1例因息肉较多未统计外,其余息肉共计65个,部分受者发现多个息肉。5个体积较小者未送病理,有病理结果的共60个,包括炎性息肉25个,CAP 33个(其中8个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个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分化腺癌2个。Cox模型分析提示肝移植受者术后服用环孢素是发生C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CAP发生风险略有增高,服用环孢素是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CAP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肝移植受者术后结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 结直肠癌 上皮内瘤变 环孢素 西罗莫司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中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和可溶性CD40配体在肝移植术后肝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鹏翔 高玉雪 +3 位作者 刘欢 沈昀泰 臧运金 陈德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究胆汁中细胞因子联合临床指标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6例肝移植患者。按术后第1天ALT水平分为轻度肝损伤(ALT<500 U/L,10例)和重度肝损伤(ALT>500... 目的探究胆汁中细胞因子联合临床指标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6例肝移植患者。按术后第1天ALT水平分为轻度肝损伤(ALT<500 U/L,10例)和重度肝损伤(ALT>500 U/L,6例)。采集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胆汁,应用MILLIPLEX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17种细胞因子水平。运用R软件,对胆汁中细胞因子和临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对胆汁中细胞因子进行GO富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临床指标与胆汁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估胆汁中细胞因子及临床相关指标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轻度肝损伤组相比,重度肝损伤组胆汁中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Fractalkine)(Z=-2.828,P=0.00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Z=-2.850,P=0.008)、IL-4(Z=-2.398,P=0.017)、趋化因子CXCL10(Z=-2.475,P=0.023)和巨细胞炎性蛋白-1α(Z=-1.844,P=0.043)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第1天,AST、ALT和LDH与胆汁中多个细胞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Fractalkine、sCD40L、AS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812~1.000)、0.833(0.589~1.000)、0.917(0.779~1.000),提示术后第1天AST及胆汁中Fractalkine和sCD40L水平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有明显预测价值。PCA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第1天胆汁中细胞因子结合临床指标可以将肝移植术后轻度与重度肝损伤患者较好地进行区分。GO分析结果显示,胆汁中细胞因子与外部刺激的正反馈调节、细胞趋化性、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有关。结论胆汁中Fractalkine和sCD40L对肝移植术后肝损伤程度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细胞因子类 肝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动物模型构建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张国强 李世朋 +6 位作者 李煜 王峰 唐华侨 张志 王有财 刘英俊 王刚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32,共6页
目的构建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只野生型同胎新生健康杜洛克猪,其中1只为对照(p6307),6只为胰岛移植供体,2只为胰岛移植受体(p6210、p6207)。新生猪胰岛分离、体外培养分化后,行猪肾包膜下... 目的构建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只野生型同胎新生健康杜洛克猪,其中1只为对照(p6307),6只为胰岛移植供体,2只为胰岛移植受体(p6210、p6207)。新生猪胰岛分离、体外培养分化后,行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术,术后给予他克莫司(Tac)联合西罗莫司免疫抑制治疗。术后监测移植受体的体质量、血糖、血清肌酐水平,术后4周和8周分别处死受体新生猪p6210和p6207、对照新生猪,获取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物进行病理学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术后,受体新生猪的体质量增长相对于对照新生猪明显减慢,并间断性伴有纳差、腹泻等症状;而受体新生猪的血糖、血清肌酐水平相较于术前及对照新生猪无明显变化。受体新生猪p6210肾包膜下可见明显的胰岛团块,病理学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胰岛团块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而受体新生猪p6207肾包膜下未见明显的胰岛团块,病理学染色未见明显胰岛团块,考虑该受体新生猪发生胰岛移植排斥反应导致胰岛定植失败。结论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是可行的,为下一步构建用于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猪胰岛-肾复合供体器官提供前期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洛克猪 胰岛移植 肾包膜 异种移植 胰岛素 糖尿病 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文怡 丁媛 +1 位作者 郭源 王建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4-275,共2页
女,9岁,主诉:持续性右上腹疼痛2周伴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体格检查: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正常,CA19-9>1000 U/ml。超声表现见图1A、B。上腹部三维CT(图1C、D)诊断:肝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肝间叶性错构瘤... 女,9岁,主诉:持续性右上腹疼痛2周伴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体格检查: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正常,CA19-9>1000 U/ml。超声表现见图1A、B。上腹部三维CT(图1C、D)诊断:肝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肝间叶性错构瘤。术中见实性肿物大小15 cm×15 cm×6 cm,囊壁厚1~2 cm,呈多房,囊内见灰褐色突起,呈分叶状,切面呈灰褐色、灰白色,质软,略呈胶冻样,肿物周围带少许肝组织,肿物边界不清。病理(图1E)诊断:未分化胚胎性肉瘤,肿瘤周边广泛水肿、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部分区域呈间叶性错构瘤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肉瘤 胚胎性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儿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靳鑫旻 杨通旺 +3 位作者 徐庆国 刘欢 关鸽 臧运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肝癌中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HCC芯片数据集GSE57957、GSE14520、GSE22058、GSE46444、GSE54236、GSE36376、GSE64041、GSE76297、GSE76427、GSE102079和癌... 目的探讨在肝癌中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HCC芯片数据集GSE57957、GSE14520、GSE22058、GSE46444、GSE54236、GSE36376、GSE64041、GSE76297、GSE76427、GSE102079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的HCC RNA-seq数据,利用R 4.0软件分析NUSAP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应用t-分布邻域嵌入算法(tSNE)对单细胞测序数据的降维,分析NUSAP1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42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与NUSAP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方法生存分析NUSAP1表达水平与总体生存率及无病间隔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运用log-rank进行检验,通过Graphpad prim 7使其结果可视化。结果NUSAP1在GEO数据库与TCGA数据库数据集中的肝癌组织中均高表达(P值均<0.001)。来源于肿瘤组织的细胞其NUSAP1高表达细胞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细胞。NUSAP1在29例患者的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在13例患者的肝癌组织中低表达,NUSAP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间,Child-Pugh分级、TNM分期、Okuda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69、6.836、4.617,P值均<0.05)。NUSAP1高表达的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与无病间隔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肝癌患者,NUSAP1低表达患者1、3、5生存率分别为92.96%、83.80%、76.76%,明显高于高表达的患者(76.76%、67.60%、64.78%),NUSAP1高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61.7个月vs 108.6个月)(P值均<0.05)。结论NUSAP1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