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的淋巴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对比分析
1
作者 马育硕 刘志何 +4 位作者 孙扬 张宇航 王文秋 王立生 赵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6-1523,共8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患者的淋巴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行为、分化能力及差异性基因表达,为化疗耐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离并获取DLBCL患者和RLH患者的淋巴结MSC,并传代、培养,观察MS...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患者的淋巴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行为、分化能力及差异性基因表达,为化疗耐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离并获取DLBCL患者和RLH患者的淋巴结MSC,并传代、培养,观察MSC的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的免疫表型;观察两种MSC体外定向分化能力;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MSC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富集情况。结果:DLBCL患者和RLH患者的淋巴结MSC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且两组MSC细胞表面均表达CD90、CD105和CD73。与来源于RLH患者的淋巴结MSC比较,来源于DLBCL患者的淋巴结MSC具有更强的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能力。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DLBCL患者来源的淋巴结MSC明显上调TOP2A、LFNG、GRIA3、SEC14L2、SPON2、AURKA、LR-RC15、FOXD1、HOXC9、CDC20等基因,且显著下调TBC1D8、LDLR、PCDHAC2、POLH、PKP2、ANKRD37、DMKN、HSD11B1、ARHGAP20、PTGS1等基因。结论:DLBCL患者的淋巴结MS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基因表达谱,可能与临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间充质干细胞 转录组测序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MTH1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欣 吴颖 +5 位作者 张林 李宇翔 韩冰 史雪 王伟 王立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8-1604,共7页
目的:检测MTH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138阴性细胞(CD138^-)及CD138阳性细胞(CD138^+)中的表达,探讨MTH1抑制剂对MM细胞株U266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等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MM患者CD138^-及CD138^+并提取RNA,应用Q-PCR分... 目的:检测MTH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138阴性细胞(CD138^-)及CD138阳性细胞(CD138^+)中的表达,探讨MTH1抑制剂对MM细胞株U266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等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MM患者CD138^-及CD138^+并提取RNA,应用Q-PCR分别检测NUDT家族的表达情况。利用MM细胞系U266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MTH1表达变化的影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H588作用于U266细胞48 h后的形态变化,用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变化。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TH588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588对U26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M患者CD138^+中MTH1、NUDT2、NUDT5及NUDT21表达较CD138^-高(P<0.05)。荧光素酶报告显示TH588处理U266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荧光强度值明显降低,且药物浓度越大,荧光强度值越低(r=-0.91);应用IL-6能使MTH1表达水平增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H588处理U266细胞48 h后,细胞出现皱缩、变小以及形状不规则等表现,DAPI染色后,TH588处理过的细胞呈现细胞核缩小、染色不均、花瓣状和放射状等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TH588处理U266细胞48 h后,存活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MTH1在部分MM患者的CD138^+中高表达,U266细胞在IL-6的作用下可见MTH1表达增高,MTH1抑制剂TH588对MM U266细胞株具有明显地抑制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1 NUDT TH588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