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地区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阶段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乃龙 刘焕娜 +14 位作者 马学晓 王英振 陈伯华 西永明 张海宁 吕成昱 季爱玉 付正菊 王德春 刘元涛 张鹏 郑燕平 吕夫新 王文汇 胡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于青岛市3家医院治疗的218例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疗程13个月。截止到2017年9月共有160例...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于青岛市3家医院治疗的218例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疗程13个月。截止到2017年9月共有160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并接受随访。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ery,DXA)骨密度检查,并监测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与基线(21. 04±9. 28)μg/L相比,特立帕肽治疗3、6个月后,P1NP分别升至(135. 75±61. 32)和(193. 35±54. 93)μg/L(P<0. 001);而与基线(0. 12±0. 05)μg/L相比,治疗3、6个月后β-CTX分别升至(0. 49±0. 28)和(0. 64±0. 22)μg/L (P<0. 05)。骨密度基线和治疗6个月相比,L1-4 (0. 692±0. 125) g/cm2vs.((0. 744±0. 130) g/cm2,股骨干(0. 749±0. 168) g/cm2vs.(0. 789±0. 117) g/cm2,均有提升(P<0. 05)。结论中国青岛地区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使用特立帕肽治疗6个月后,P1NP和β-CTX水平明显提升,且PINP比β-CTX提升的更明显,有利于促骨形成;同时L1-4、股骨干骨密度提升,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立帕肽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骨折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通过miR-19b-3p/SOCS1轴调节自发性高血压主动脉的抗炎作用
2
作者 田春辉 胡威威 +3 位作者 娄满 胡晓英 田心怡 高春燕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在自发性高血压中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及其WKY大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WKY)、SHR+NC组(未经处理的SHR大鼠)、SHR+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治疗的SHR大鼠)、SHR+CAD...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在自发性高血压中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及其WKY大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WKY)、SHR+NC组(未经处理的SHR大鼠)、SHR+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治疗的SHR大鼠)、SHR+CAD组(CAD治疗的SHR大鼠)、替米沙坦+CAD组(替米沙坦和CAD联合治疗的SHR大鼠),每组6只。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治疗前后主动脉血管的变化情况;利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TargetScan预测miR-19b-3p的下游靶基因,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b-3p以及下游靶基因之间的结合关系。细胞分组:control组,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及替米沙坦+CAD组。随后为了验证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与miR-19b-3p/SOCS1信号轴的调节关系,利用替米沙坦、羟苯磺酸钙单独处理或者联合对VSMC细胞进行处理。细胞分组:空白组、miR-19b-3p inhibitoror组、miR-19b-3p inhibitor+替米沙坦+NC组、miR-19b-3p inhibitor+NC+CAD组、miR-19b-3p inhibitoror+替米沙坦+CAD组。利用qRT-PCR检测miR-19b-3p和SOCS1的表达水平。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中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利用CCK-8、Transwell小室实验、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替米沙坦和羟苯磺酸钙对细胞增殖、迁移表型分型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R+NC组大鼠的主动脉管壁厚度明显增厚,管腔内壁降低;经SHR+替米沙坦和SHR+CAD组的SHR大鼠胸主动脉管壁厚度降低,管腔半径增加。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R+NC组大鼠血液中IL-1β、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SHR+替米沙坦、SHR+CAD组、替米沙坦+CAD组的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较SHR+NC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主动脉中miR-19b-3p的表达水平相比,SHR+NC组显著升高,SHR+替米沙坦和SHR+TAD组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SOCS1的表达水平相比,SHR+NC组显著降低,SHR+替米沙坦、SHR+CAD组、替米沙坦+CAD组较SHR+NC组显著上调(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和替米沙坦+CAD组VSMC细胞中α-SMA、SM22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OP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VSMC细胞的迁移相比,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和替米沙坦+CAD组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miR-19b-3p inhibitor组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添加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处理后能增强这一结果(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联用可以通过调节miR-19b-3p/SOCS1信号轴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羟苯磺酸钙 miR-19b-3p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自发性高血压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调查及骨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秋灵 肖伟伟 +4 位作者 邢冬 杨乃龙 刘振英 王大平 陈述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0-1506,共7页
目的确立山东沿海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正常参考范围,建立诊断成年女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多骨骼部位BMD参考值,并考察其应用。方法测量25~35岁健康成年女性的BMD值,交叉校正烟台Lunar i型与青岛Lun... 目的确立山东沿海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正常参考范围,建立诊断成年女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多骨骼部位BMD参考值,并考察其应用。方法测量25~35岁健康成年女性的BMD值,交叉校正烟台Lunar i型与青岛Lunar NT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得到腰椎(L2~4)正位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线性回归方程,并矫正烟台、青岛两地的BMD数据;比较烟台、青岛两地区校正后的BMD值,找出最佳拟合的方程,建立山东沿海地区正常成年女性的BMD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检测当地中老年女性OP的发病率,同时比较新建的数据库与仪器自备数据库的适用性。结果 (1)烟台Lunar i型与青岛Lunar NT型DXA测得的BMD值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2)6个骨骼区域BMD随年龄的变化,用3次回归模型模拟得到山东沿海地区正常成年女性的BMD数据库,结果显示BMD峰值骨量在20~40岁,从40岁之后开始直线下降。(3)通过本文建立的BMD数据库,考察当地2005-2012年体检的女性(50~89岁)发现,山东沿海地区中老年女性OP发病率随年龄逐年增加,但低于其他地区OP发病率。与Lunar i型DXA自身配备的数据库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数据库比Lunar i型DXA自配数据库检出的OP发病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参考数据库适用于山东沿海地区,可作为当地诊断OP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数据库 女性 交叉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静力性平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蓓蓓 杨乃龙 +1 位作者 李颖 赵连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76-1579,1596,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之间静力性平衡指标的差异,探讨维生素D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名年龄32~7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跟骨骨密度、25(OH)D3水平等指标,应用Foot Scan Balance7.7平板式足...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之间静力性平衡指标的差异,探讨维生素D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名年龄32~7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跟骨骨密度、25(OH)D3水平等指标,应用Foot Scan Balance7.7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评估静力性平衡功能,获得压力中心的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两项平衡参数,分析维生素D对平衡参数的影响。结果 86名受检者平均年龄(54.99±10.19)岁,男女比例40∶46,按照25(OH)D3水平分为3组:严重缺乏组(〈10 ng/ml,n=32);缺乏组(≥10 ng/ml而〈20 ng/ml,n=40);不足组(≥20 ng/ml而〈30 ng/ml,n=14)。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明显高于不足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0.66±4.42)mm对(97.0±20.1)mm;(11.55±8.78)mm2对(6.58±2.68)mm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5(OH)D3水平与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835和-0.247,P〈0.05。且独立于年龄、性别、跟骨骨密度等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水平同静力性平衡之间存在独立负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维生素D的筛查及补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静力性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对MG-63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颖 王潇丽 +3 位作者 王军 徐丽丽 杨乃龙 郭道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atide)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将MG-63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艾塞那肽(0 mol/L、10-9mol/L、10-8mol/L、10-7mol/L)处理细胞,24 h后采...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atide)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将MG-63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艾塞那肽(0 mol/L、10-9mol/L、10-8mol/L、10-7mol/L)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率,并将艾塞那肽处理后的细胞裂解并取上清,使用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测定AKP活力。结果 (1)艾塞那肽可促进MG-63细胞增殖(P<0.05),但随着GLP-1受体激动剂浓度升高,细胞增殖程度降低(P<0.05),低浓度的艾塞那肽(10-9mol/L)促增殖能力最强。(2)艾塞那肽不同浓度处理后各组AKP活力增加(P<0.05),而且低浓度的艾塞那肽(10-9mol/L)升高AKP活力最明显(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促进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且低浓度的艾塞那肽(10-9mol/L)促增殖分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MG-63细胞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MC3T3-E1前成骨细胞增生分化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明明 解合兰 +4 位作者 朱慧静 王惠丽 朱昕 程霖 杨乃龙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MC3T3-E1前成骨细胞增生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前成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利拉鲁肽(0、10-6、10-7、10-8、10-9 mol/L),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生活性,48 h后用碱性磷酸酶试剂...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MC3T3-E1前成骨细胞增生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前成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利拉鲁肽(0、10-6、10-7、10-8、10-9 mol/L),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生活性,48 h后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给予最适浓度10-7 mol/L利拉鲁肽处理MC3T3-E1细胞0、1、3、5、10 h,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BIP、XBP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6、10-7、10-8、10-9mol/L利拉鲁肽组细胞增生活性A值分别升高了0.042、0.073、0.038、0.032(P<0.05),10-7 mol/L利拉鲁肽组A值升高最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0-6、10-7、10-8、10-9 mol/L利拉鲁肽组ALP活性分别升高了0.400、0.717、0.321、0.303(P<0.05),10-7 mol/L利拉鲁肽组ALP活性升高最显著。与0 h比较,10-7 mol/L利拉鲁肽处理后,BIP基因的表达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1和3 h无显著变化(P>0.05),5 h(1.983±0.230,P<0.01)和10 h(2.469±0.256,P<0.01)表达明显增加;XBP1基因表达在1 h无显著变化(P>0.05),3 h显著升高(3.449±0.246,P<0.01),5 h有下降趋势(1.597±0.259,P<0.01),10 h又升高(2.412±0.274,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上调BIP、XBP1基因的表达,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生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利拉鲁肽 内质网应激 骨质疏松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1型糖尿病小鼠骨组织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方超 陈颖 +3 位作者 董冰子 付正菊 王颜刚 胡建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V)对初发1型糖尿病骨损害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1型糖尿病继发骨损害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方法将NOD小鼠分为正常(N)组、糖尿病(DM)组、胰岛素(INS)组、白藜芦醇(RESV)组。N组、DM组用生理盐水灌胃,...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V)对初发1型糖尿病骨损害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1型糖尿病继发骨损害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方法将NOD小鼠分为正常(N)组、糖尿病(DM)组、胰岛素(INS)组、白藜芦醇(RESV)组。N组、DM组用生理盐水灌胃,INS组用0.2~0.4 U/(kg·d)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RESV组用200 mg/(kg·d)白藜芦醇进行灌胃治疗,治疗8周后取右侧股骨应用Micro-CT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并用左侧股骨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同时检测骨组织相关基因OCN、Runx2、PPARr、TRAP的表达水平。结果(1)Micro-C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骨密度降低(P=0.015),骨体积百分比降低(P=0.049);与糖尿病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骨密度升高(P=0.008),骨体积百分比升高(P=0.014)、骨表面密度增加(P=0.016),结构模型指数升高(P=0.029);与胰岛素治疗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骨小梁数目明显增加(P=0.018)。(2)骨组织切片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糖尿病骨小梁变细、减少,成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与糖病组相比,胰岛素组及白藜芦醇组成骨细胞明显增多。(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TRAP、PPARr表达量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胰岛素治疗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TRAP、PPARr表达量降低,Runx2表达量增加。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减少骨吸收并促进骨形成改善1型糖尿病鼠的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白藜芦醇 骨破坏 骨形成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3年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士璐 王芳 +1 位作者 李招霞 付正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3年间每年输注1次唑来膦酸(商品名:密固达)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或门诊诊疗记录,选取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2.5岁的骨质疏松...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3年间每年输注1次唑来膦酸(商品名:密固达)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或门诊诊疗记录,选取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2.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入组。对照组36人,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研究组36人在服用骨化醇及钙剂的基础上分别在基线、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接受1次15 min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观察所有患者至第36个月。通过对比两组各时期腰椎1-4、股骨颈、髋骨骨密度改变、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率,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入组患者年龄、骨密度相似。治疗后研究组各部位的骨密度较对照组同时期显著增加(P<0.01);研究组同部位骨密度高于前一时期的骨密度(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期疼痛评分下降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期疼痛评分低于前一时期(P<0.05);研究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第2、3次输注后不良反应较第1次明显减少;新发骨折数较对照组少。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升骨密度,且3次输注后骨密度呈递增趋势;不良反应多在每次治疗后前3天出现,但第2、3次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第1次;输注3次唑来膦酸减少了新发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长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甲状腺素(TSH)与绝经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崔欣洁 付正菊 +3 位作者 牛风秀 钮恩静 王颖超 苏慧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TSH)与停经1年以上的绝经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7例绝经后甲功正常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根据TSH值的水平分层,分为A、B组,收集并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骨密度的差异。结果TSH...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TSH)与停经1年以上的绝经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7例绝经后甲功正常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根据TSH值的水平分层,分为A、B组,收集并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骨密度的差异。结果TSH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股骨干、股骨全部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在甲功正常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维持TSH在正常高值水平,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内脂素和鸢尾素水平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娅棣 邓玉杰 +1 位作者 孙洪林 刘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76-2380,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体内循环脂肪素(adipsin)、内脂素(visfatin)和鸢尾素(irisin)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NAFLD患者120例和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正常人120例,采集两组...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体内循环脂肪素(adipsin)、内脂素(visfatin)和鸢尾素(irisin)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NAFLD患者120例和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正常人120例,采集两组受试者血样,记录并分析其一般生化指标、血清adipsin、visfatin和irisin的浓度水平。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分析血清adipsin、visfatin和irisin水平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NAFLD患者BMI、TG、TC、AST、ALT、FBG、HOMR-IR、adipsin水平较对照组高,HDL-C、visfatin和irisin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NAFLD患者adipsin水平与BMI、FBG、FINS、HOMA-IR、TG呈正相关(P<0.05);NAFLD患者visfatin及irisin水平均与BMI、FBG、FINS、HOMA-IR、TG呈负相关(P<0.05)。按四分位法、最高四分位数组与最低四分位数组比较,adipsin、visfatin、adipsin与NAFLD患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4.15(95%CI:1.18~14.66)、0.15(95%CI:0.05~0.53)和0.20(95%CI:0.06~0.71)。结论循环中脂肪素水平的升高、内脂素和鸢尾素水平的降低与NAFLD患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素 内脂素 鸢尾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3-E1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雷洛昔芬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11
作者 宋利娜 徐丽丽 +1 位作者 罗欢 杨乃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雷洛昔芬对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洛昔芬(10-9mol/L、10-8mol/L、10-7mol/L)处理培养3T3-E1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24 h后...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雷洛昔芬对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洛昔芬(10-9mol/L、10-8mol/L、10-7mol/L)处理培养3T3-E1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24 h后检测各指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细胞内IRE-1、ATF6、e IF2α的表达。结果雷洛昔芬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促进3T3-E1细胞增殖(P<0.05),随着雷洛昔芬浓度的增高,细胞增殖程度升高(P<0.05),高浓度的雷洛昔芬(10-7mol/L)促增殖能力最强;雷洛昔芬不同浓度处理后各组ALP活力增加(P<0.05),而且高浓度雷洛昔芬(10-7mol/L)升高ALP活力较明显;IRE-1、ATF6及e IF2α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能通过上调IRE-1、ATF6及e IF2α的表达促进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雷洛昔芬 细胞增殖 内质网应激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共培养法诱导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12
作者 张红艳 杨乃龙 +1 位作者 徐丽丽 陈振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观察体外人足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 PMSCs)和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条件下成骨细胞对h P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人足月胎盘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生长曲线、细胞超微结构及成骨能力并对h ... 目的观察体外人足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 PMSCs)和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条件下成骨细胞对h P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人足月胎盘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生长曲线、细胞超微结构及成骨能力并对h PMSCs进行鉴定。共培养组将成骨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双层培养皿底层,h PMSCs接种于上层;对照组上层与底层均接种h PMSCs。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结果胎盘分离细胞经形态、生长速度、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和CD29阳性表达为99%,CD34和CD106为1%),确定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头盖骨分离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确定为成骨细胞。采用Transwell共培养h PMSCs和成骨细胞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阳性率为(21.7±5.3)%,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对照组染色呈阴性。结论人足月胎盘含MSCs,与其他来源MSCs生物学特性相似,成骨细胞生长过程提供的微环境对h P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诱导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对MC3T3-E1细胞增生及CHOP基因、PERK基因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王新慧 初卫江 杨乃龙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对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增生及影响生长停滞DNA损伤(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的CHOP(C/EBP homologous protein)基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 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基...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对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增生及影响生长停滞DNA损伤(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的CHOP(C/EBP homologous protein)基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 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购置成骨MC3T3-E1细胞,置于α-MEM培养基(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α-MEM)中培养、传代。取第3代对数生长的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加入α-MEM培养基培养液,A组加入10^(-9)mol/L沙格列汀培养液,B组加入10^(-8)mol/L沙格列汀培养液,C组加入10-7 mol/L沙格列汀培养液,连续培养24 h,采用微板比色法,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生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对参与内质网应激的CHOP、PERK基因进行扩增,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表达。结果A组、B组、C组加入沙格列汀干预后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数量较多,且呈剂量依赖性,5μmol/L沙格列汀干预细胞数量最多;A组、B组、C组细胞增生能力(0.976±0.062、1.028±0.026、1.052±0.044)、细胞凋亡能力(6.34±1.42、5.61±0.94、4.26±0.62)%及ALP水平(0.13±0.06、0.23±0.08、0.34±0.10)呈剂量依赖性,且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组CHOP、PERK mRNA水平(0.193±0.02、0.180±0.025)均低于A组(0.490±0.026、0.578±0.122)和B组(0.293±0.053、0.312±0.087)(P<0.05);B组CHOP、PERK mRNA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用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能促进细胞增生,且呈浓度依赖性,可能与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CHOP、PERK基因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酶Ⅳ抑制剂 沙格列汀 细胞增生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