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通过miR-19b-3p/SOCS1轴调节自发性高血压主动脉的抗炎作用
1
作者 田春辉 胡威威 +3 位作者 娄满 胡晓英 田心怡 高春燕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在自发性高血压中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及其WKY大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WKY)、SHR+NC组(未经处理的SHR大鼠)、SHR+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治疗的SHR大鼠)、SHR+CAD...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在自发性高血压中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及其WKY大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WKY)、SHR+NC组(未经处理的SHR大鼠)、SHR+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治疗的SHR大鼠)、SHR+CAD组(CAD治疗的SHR大鼠)、替米沙坦+CAD组(替米沙坦和CAD联合治疗的SHR大鼠),每组6只。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治疗前后主动脉血管的变化情况;利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TargetScan预测miR-19b-3p的下游靶基因,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b-3p以及下游靶基因之间的结合关系。细胞分组:control组,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及替米沙坦+CAD组。随后为了验证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与miR-19b-3p/SOCS1信号轴的调节关系,利用替米沙坦、羟苯磺酸钙单独处理或者联合对VSMC细胞进行处理。细胞分组:空白组、miR-19b-3p inhibitoror组、miR-19b-3p inhibitor+替米沙坦+NC组、miR-19b-3p inhibitor+NC+CAD组、miR-19b-3p inhibitoror+替米沙坦+CAD组。利用qRT-PCR检测miR-19b-3p和SOCS1的表达水平。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中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利用CCK-8、Transwell小室实验、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替米沙坦和羟苯磺酸钙对细胞增殖、迁移表型分型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R+NC组大鼠的主动脉管壁厚度明显增厚,管腔内壁降低;经SHR+替米沙坦和SHR+CAD组的SHR大鼠胸主动脉管壁厚度降低,管腔半径增加。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R+NC组大鼠血液中IL-1β、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SHR+替米沙坦、SHR+CAD组、替米沙坦+CAD组的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较SHR+NC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主动脉中miR-19b-3p的表达水平相比,SHR+NC组显著升高,SHR+替米沙坦和SHR+TAD组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SOCS1的表达水平相比,SHR+NC组显著降低,SHR+替米沙坦、SHR+CAD组、替米沙坦+CAD组较SHR+NC组显著上调(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和替米沙坦+CAD组VSMC细胞中α-SMA、SM22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OP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VSMC细胞的迁移相比,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和替米沙坦+CAD组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miR-19b-3p inhibitor组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添加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处理后能增强这一结果(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联用可以通过调节miR-19b-3p/SOCS1信号轴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羟苯磺酸钙 miR-19b-3p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自发性高血压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老年综合征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满孝云 苗秀欣 +4 位作者 宋砚坤 叶蕊 林慧玲 胡新林 王丹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老年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究多重老年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累积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老年科的397例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老年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究多重老年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累积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老年科的397例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慢性疼痛、慢性便秘、尿失禁、跌倒风险、营养不良、睡眠障碍、多重用药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生理健康得分为277.1±64.30,心理健康得分为307.00±60.45,平均罹患老年综合征数为3.23±1.51,44.3%的患者存在≥4个老年综合征。各老年综合征发生与否以及患有老年综合征的数量均对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产生影响(P<0.05);且1个老年综合征组与≥2个老年综合征组相比,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综合征发生率高,甚至许多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老年综合征,患有多重老年综合征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征 糖尿病 老年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群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危害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吕雪 方琨 +2 位作者 郝文卿 韩玉鑫 杨乃龙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2期1120-1125,共6页
随着体力活动的逐渐减少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主要病因逐渐由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转变为胰岛素抵抗。由于机体正常的代偿机制,胰岛素抵抗必然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可以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在... 随着体力活动的逐渐减少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主要病因逐渐由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转变为胰岛素抵抗。由于机体正常的代偿机制,胰岛素抵抗必然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可以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和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普遍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在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并不少见。作为疾病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持续高胰岛素血症在体内的存在对多个组织和器官以及内部环境的稳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准确识别和纠正不同人群高胰岛素血症对糖尿病的预防、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综述了不同人群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病机制及持续高胰岛素血症对机体各方面的危害;其次概述近年来相关的人群管理和治疗策略,低碳生酮饮食结合运动疗法可能是治疗肥胖、糖尿病前期甚至2型糖尿病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 胰岛素抵抗 饮食方式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昱昭 孙莹姗 +1 位作者 王颜刚 李文怡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50-54,共5页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溶液35 mg/kg,建立糖...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溶液3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组每日给予200 mg/kg二甲双胍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的双蒸水灌胃,均连续灌胃8周。观察大鼠的进食、饮水、大小便、毛色、活动情况;于干预第1、4、8周末称重,取尾尖血检测血糖;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G、TC、HDL-C、LDL-C;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集结肠根部粪便,用16S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对测序结果进行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分析及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状态良好,模型组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二甲双胍组糖尿病症状缓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干预第1、4、8周血糖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干预第4、8周血糖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Hcy、LDL-C水平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血清Hcy、LDL-C水平低(P均<0.05)。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结肠固有层可见较多炎细胞浸润,肠道结构损伤程度较重,细胞形态不完整;二甲双胍组炎细胞浸润较轻,细胞形状与正常对照组差别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TU值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OTU值高(P<0.05);二甲双胍组肠道菌群物种构成及相对丰度与正常对照组相近,与模型组有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Hcy水平,调节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二甲双胍 同型半胱氨酸 肠道菌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6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全军 高燕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及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经过积极内科治疗,其中59例患者恢复情况良好,6~17 d好转或痊愈出院;3例患者胆道梗阻... 目的分析及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经过积极内科治疗,其中59例患者恢复情况良好,6~17 d好转或痊愈出院;3例患者胆道梗阻或感染情况严重,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转科或转院外科手术治疗,跟踪随访,无死亡病例,均好转出院。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胆囊及胆管功能异常、血脂异常、肥胖或超重及高龄等是导致该并发症高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内科治疗以及降低该并发症发病率的关键,是纠正及改善其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胆石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