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CT介入手术室和规范化工作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春海 孟红 +4 位作者 苏涛 胡效坤 肖越勇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1-324,共4页
CT介入手术室是实施CT引导下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随着CT介入诊疗学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以往的操作场所和诊疗环境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需要建立专用场所,并从诊疗场地、医疗设备、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以保证... CT介入手术室是实施CT引导下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随着CT介入诊疗学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以往的操作场所和诊疗环境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需要建立专用场所,并从诊疗场地、医疗设备、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以保证诊疗安全和质量。鉴于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专家讨论,从建筑与设施要求、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手术室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建立CT介入手术室和工作流程加以规范,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介入手术室 工作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 被引量:3
2
作者 左太阳 陈涛 +4 位作者 张忠涛 咸利军 马群 胡效坤 王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56例,行CT导引下氩氦冷冻治疗。结果 56例少血供肝癌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甲胎蛋白下降率依次是...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56例,行CT导引下氩氦冷冻治疗。结果 56例少血供肝癌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甲胎蛋白下降率依次是100%(56/56)、100%(56/56)、89.29%(50/56)、80.36%(45/56),治疗有效率分别100%(56/56)、96.43%(54/56)、87.50%(49/56)、80.36%(45/56),生存率分别为100%(56/56)、100%(56/56)、92.86%(52/56)、89.29%(50/56)。结论 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定位准确、疗效可靠,是提高治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少血供 氩氦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观察不可逆电穿孔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学达 杨莉莉 +7 位作者 张浩 刘国平 张伟 李伟 刘士锋 王从晓 王松 胡效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可逆电穿孔(IRE)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48例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试验组于全身麻醉下行CT引导下IRE消融;对照组于局部麻醉下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记录术中及术后... 目的对比观察不可逆电穿孔(IRE)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48例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试验组于全身麻醉下行CT引导下IRE消融;对照组于局部麻醉下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对比评价疗效。结果对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1例死于对比剂过敏性休克,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3~4级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组间术后7天肿瘤消融成功率(96.43%vs.96.97%)、术后30天(96.43%vs.93.94%)及90天(89.29%vs.90.91%)局部无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时间点总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RE消融治疗肝癌效果明确、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其局部控制肿瘤效果与射频消融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不可逆电穿孔 射频消融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的肝脏多发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学达 杨莉莉 +1 位作者 张伟 李子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9期633-633,共1页
患者男,65岁,上腹钝痛伴食欲减退1个月,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HBsAg(-),AFPCEA、CA19-9等肿瘤标记物均(-)。腹部CT:肝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等... 患者男,65岁,上腹钝痛伴食欲减退1个月,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HBsAg(-),AFPCEA、CA19-9等肿瘤标记物均(-)。腹部CT:肝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异常密度影,多数呈高密度(图1A),边界较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静脉期部分病灶密度低于肝实质,延迟期部分病灶密度略高于肝实质,部分呈环形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黑色素瘤 原发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粒子用于模拟颅内肿瘤
5
作者 张宏涛 周秋妹 +5 位作者 杨华清 杨鑫 王香玉 隋爱霞 胡效坤 王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观察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由1名经1天模板引导穿刺培训的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徒手穿刺及在模板引导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对比观察其效果,包括针尖向左或右侧(D_(x))及头或足... 目的观察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由1名经1天模板引导穿刺培训的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徒手穿刺及在模板引导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对比观察其效果,包括针尖向左或右侧(D_(x))及头或足侧(D_(Z))偏移的距离、穿刺角度误差及剂量参数。结果徒手与模板引导穿刺的D_(x)分别为7.2及1.6 mm,D_(Z)为10.00(5.00,10.00)及5.00(0,5.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89,P<0.001);穿刺角度误差分别为(5.89±2.23)°及1.00(1.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17,P<0.001)。模板引导穿刺与计划穿刺方案剂量参数的差距小于徒手穿刺。结论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穿刺术 模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21
6
作者 伦俊杰 赵俊玲 +2 位作者 孙建业 胡效坤 殷好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和替吉奥(G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GS化疗方案,B组30例接受GS化疗方案。比较...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和替吉奥(G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GS化疗方案,B组30例接受GS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中位生存时间(m OS)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临床受益率(ORR、DCR和CBR)分别为57.9%、73.7%、84.2%,B组分别为26.7%、46.7%、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 PFS、m OS分别为8.0、11.8个月,高于B组5.6、1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及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GS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I粒子 吉西他滨 替吉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建业 伦俊杰 +3 位作者 胡效坤 赵俊玲 吴文亮 殷好治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38例接受PVP联合IMRT(PVP+IMRT组),38例接受单纯PVP(PVP组),30例接受单纯IMRT(IMRT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38例接受PVP联合IMRT(PVP+IMRT组),38例接受单纯PVP(PVP组),30例接受单纯IMRT(IMRT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3组患者疼痛、脊柱稳定性和功能状态,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及局部进展情况,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状况分析,Cox模型评估各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6个月3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90,P=0.061);治疗后1、3、6、12个月,3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VP+IMRT组疼痛较IMRT组改善明显(P<0.0167),各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7);PVP+IMRT组及PVP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KP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33),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7);治疗后1、3个月3组间SIN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VP+IMRT组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脑或内脏转移、KPS、内科治疗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PVP+IMRT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好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改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放射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局部药物注入治疗脊柱嗜酸性肉芽肿1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殷曰帅 毛媛媛 +2 位作者 宓兵 向云 胡效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局部注入利多卡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2019年3月行CT引导局部药物注入治疗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2例,局部疗效评估采用Neer与Chigira骨囊肿X线愈...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局部注入利多卡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2019年3月行CT引导局部药物注入治疗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2例,局部疗效评估采用Neer与Chigira骨囊肿X线愈合评价标准,疼痛程度和日常活功能障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共16个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经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术后1、3、6、12个月患者局部病灶治愈率分别为25%、62.5%、87.5%、100%;术后3个月,VAS由术前8分,降为1分;ODI术前平均为56.5%,降至平均8.5%。未见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局部注入利多卡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脊柱骨嗜酸性肉芽肿安全微创、疗效确切、止疼效果明显,是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嗜酸性肉芽肿 CT引导 注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