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纺织基触摸电子织物的制备及其触摸性能
1
作者 徐桐 徐瑞东 +1 位作者 王奕文 田明伟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7,共7页
针对现有凝胶基触摸电子设备生物相容性差、界面牢度低等瓶颈问题,提出以蚕丝织物为基底、导电水性聚氨酯为导电层的纺织基触摸电子织物的制备策略。采用自乳化法工艺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构建高均匀分散特性的导电网络体系,组装具有层... 针对现有凝胶基触摸电子设备生物相容性差、界面牢度低等瓶颈问题,提出以蚕丝织物为基底、导电水性聚氨酯为导电层的纺织基触摸电子织物的制备策略。采用自乳化法工艺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构建高均匀分散特性的导电网络体系,组装具有层叠结构的纺织基触摸电子织物;表征水性聚氨酯合成过程中特征基团的变化趋势以及触摸电子织物的微观形貌,研究触摸电子织物触摸定位原理,分析形变对触摸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人体与织物在接触界面处可形成耦合电容微结构,从而破坏织物表面的均匀静电场,造成接触点处电势降低,引起触摸信号,实现触摸点的一维坐标定位;触摸电子织物的响应时间仅为73 ms,恢复时间为100 ms,表现出优异的响应速度;多次触摸相同位置,触摸信号波动仅为0.118%,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施加30°、60°、90°、120°、150°、180°弯曲角度后,触摸电子织物的触摸信号波动幅度低于5%,表现出形变不灵敏特性;此外,触摸电子织物具有优异的耐久性,放置60 d后触摸电流变化率仅为1.5%。基于此,开发出柔性织物触控键盘,可实现远程触控交互功能,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自乳化法 触摸电子织物 耦合电容 触控传感 蚕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膨胀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平 朱平 刘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拉伸性能以及白度等。结果表明:PCS/GP成功在涤纶/棉混纺织物表面沉积成膜,包裹住涤纶/棉纤维;T/C-PCS/GP呈现典型的涤纶/棉混纺织物二步热降解过程,在700℃时保留有28.5%的残炭量,说明PCS/GP提高了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能;T/C-PCS/GP的LOI值提升至26.5%,实现了垂直燃烧测试中的离火自熄,残炭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CS/GP的沉积改善了涤纶/棉混纺织物燃烧时存在的“支架”效应;T/C-PCS/G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灾蔓延指数较T/C分别降低了20%和40%,表明其火灾危险性大幅度降低;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炭电镜照片表明,T/C-PCS/GP能够保留完整的织物编织结构,残炭表面存在明显的膨胀炭层,与垂直燃烧测试结果相符;热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T/C-PCS/GP分解提前,主要影响棉组分热降解并促进其成炭,而高温区的红外谱图表明,在致密炭层的保护下,T/C-PCS/GP的热降解得到抑制。T/C-PCS/GP与T/C-PCS相比,断裂强力提升17%,其断裂强力与T/C的断裂强力相差不大;同时,GP-108的使用改善了T/C-PCS的黄变问题,提升了T/C-PCS/GP的白度。然而,阻燃样品耐久性较差,需要后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壳聚糖 膨胀体系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距离监测与辅助提示功能的自闭症儿童智能服装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馨雨 田明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2,共7页
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与情绪障碍问题,设计了2款具备距离监测与辅助提示功能的自闭症儿童智能服装。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方法,归纳出自闭症儿童在穿戴、感统、心理认同3个方面的服装需求;其次,采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技术实现社... 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与情绪障碍问题,设计了2款具备距离监测与辅助提示功能的自闭症儿童智能服装。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方法,归纳出自闭症儿童在穿戴、感统、心理认同3个方面的服装需求;其次,采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技术实现社交距离监测;再次,采用气动柔性气囊及可加热碳纤维模拟中医推拿治疗自闭症手法,加热加压刺激手腕部穴位,达到一定的干预和辅助提示患者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超声波传感器精度高,形状小巧且耐脏污,将其嵌入服装中可有效识别0.2~3 m范围内的社交距离;通过柔性气囊的充气加压可对手腕部穴位产生7.90 kPa的服装压,有助于缓解患者情绪焦虑等症状;智能服装廓形设计采用H/A型,开合方式选用拉链,色彩选用冷色调,口袋设计为几何图形,面料设计兼具舒适性与功能性,符合自闭症儿童服装实际穿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童装 距离监测 柔性气囊 服装压 智能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用纺织基离子皮肤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继升 刘红 +3 位作者 王航 刘玉成 刘洋洋 田明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103,共8页
为了解决离子凝胶型离子皮肤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柔软舒适的纺织结构为基体的离子凝胶型离子皮肤的研究策略。采用模板法在水性聚氨酯共混离子液体的离子凝胶表面制造了密集且不规则的突出结构,与针织电极组成三明治结构的... 为了解决离子凝胶型离子皮肤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柔软舒适的纺织结构为基体的离子凝胶型离子皮肤的研究策略。采用模板法在水性聚氨酯共混离子液体的离子凝胶表面制造了密集且不规则的突出结构,与针织电极组成三明治结构的离子皮肤,并对其物理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纺织基离子皮肤在低压范围(0~20 kPa)有更高的灵敏度(约8.39 kPa^(-1)),滞后性低(DH=2.2%),在超过5000次循环压缩测试后仍能保持电容信号变化的稳定,同时表现出优异的动态监测能力。纺织基离子皮肤实现了对人体动态信号稳定可靠的监测,在运动训练、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子 微结构 水性聚氨酯 离子液体 离子凝胶 电容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人体下肢服装压虚拟仿真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圆圆 覃蕊 +2 位作者 金佳勤 雷彧腾 于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5,共8页
为研究人体下肢各层组织在服装压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和应力分布情况,利用16层螺旋CT仪及Mimics软件获取人体下肢分层三维模型,用ANSYS构建有限元模型预测服装压对皮肤层、其它软组织层和肌肉层产生的位移形变;在人体下肢选择44个压力采集... 为研究人体下肢各层组织在服装压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和应力分布情况,利用16层螺旋CT仪及Mimics软件获取人体下肢分层三维模型,用ANSYS构建有限元模型预测服装压对皮肤层、其它软组织层和肌肉层产生的位移形变;在人体下肢选择44个压力采集部位,对实测服装压与预测服装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服装压作用下,人体下肢各层的形变主要分布在大腿内侧,形变分布最少区域为小腿前侧;皮肤层形变最大值为2.73×10^(-2)mm,其它软组织层形变最大值为5.19×10^(-4)mm,肌肉层形变最大值为7.30×10^(-5)mm;皮肤能抵消的最大形变值约为2.73×10^(-3)mm,低于这个值的形变量在皮肤层以外的地方无法测得;人体下肢各面所受到的应力分布与形变分布整体一致,由大到小依次为内侧、后侧、前侧、外侧;服装压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多重相关系数拟合优度为1,二者之间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所建立的服装压预测分层模型可用来预测服装压对皮肤、其它软组织和肌肉的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压 下肢分层模型 服装压预测 形变位移 功能服装 AN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制冷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喜慧 陈萌 +2 位作者 窦跃杰 李纪伟 王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为了提高辐射制冷技术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开发和应用,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辐射制冷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其次从原材料种类和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辐射制冷纺织品,概述了辐射制冷... 为了提高辐射制冷技术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开发和应用,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辐射制冷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其次从原材料种类和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辐射制冷纺织品,概述了辐射制冷纺织品的设计思路及其在多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总结了辐射制冷纺织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性基材提升服用性能、引入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将是未来辐射制冷纺织品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纺织品 太阳辐射 红外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在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煜天 周润 +1 位作者 王晓雪 田明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因高灵敏度、透气性、可穿戴舒适性和可连续监测等特点,在健康监测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人体生理信号监测、运动与姿态监测以及远程医疗保健等。针对目前应变传感器透气性、舒适性差,无法满足人体日常穿戴等应用难... 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因高灵敏度、透气性、可穿戴舒适性和可连续监测等特点,在健康监测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人体生理信号监测、运动与姿态监测以及远程医疗保健等。针对目前应变传感器透气性、舒适性差,无法满足人体日常穿戴等应用难题,以纺织基应变传感器为研究对象,系统综述了近几年纤维基、纱线基、织物基3种类型的应变传感器及其在健康监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存在标准化难,兼容性、稳定性、耐洗性差等问题,指出未来纺织基应变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聚焦于高集成化及多功能化,并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及个性化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基 纤维基 应变传感器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阻燃抗菌于一体的多功能涤棉混纺织物的制备
8
作者 张丽耀 宋婉萌 刘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1709,共9页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燃机理等。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POC均匀地沉积在PTCO的表面。空气氛围下PTCO/POC的R_(max)降低了20.3%,700℃下的残炭由0.6%提升至3.3%。PTCO/POC在垂直燃烧中能够自熄,续燃时间与阴燃时间都为0 s,损毁长度为7.8 cm,LOI值为28.2%。在CCT测试中点燃时间由26 s延长至35 s,最大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分别降低了33.8%和23.6%。此外,PTCO/POC保留了88.1%的断裂强力。PTCO/POC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了99.99%。综上所述,PTCO/POC兼具阻燃性能与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含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9
作者 王良民 任庆龙 +3 位作者 李利强 张洁 李金忠 邵珠宝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为改善聚丙烯(PP)的阻燃性及扩大其应用范围,以二苯基次膦酰氯(DPPC)和哌嗪(PA)为原材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三乙胺(TEA)为缚酸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气相阻燃机理主导、具备优异耐水性且含O=P—C和P—N—C结构的新型阻燃剂(PN)。通过傅里... 为改善聚丙烯(PP)的阻燃性及扩大其应用范围,以二苯基次膦酰氯(DPPC)和哌嗪(PA)为原材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三乙胺(TEA)为缚酸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气相阻燃机理主导、具备优异耐水性且含O=P—C和P—N—C结构的新型阻燃剂(PN)。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了此阻燃剂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稳定性;同时对反应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究。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与目标产物结构一致,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n(DPPC):n(PA):n(TEA)=2.1:1.0:2.9,反应时间为9 h,反应温度为42℃,溶剂用量为15 mL时,PN阻燃剂产率为93.5%;且该阻燃剂5%热失重温度达363℃,最大热失重温度达427℃,700℃残炭率为0.07%,熔点为160.3℃,耐水失重率仅为0.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次膦酰氯 哌嗪 磷氮阻燃剂 合成 工艺优化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创新联合体:结构、行为及创新机制——以高速列车研制为例
10
作者 边伟军 付雯雯 解文文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创新联合体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既有研究对其结构、行为与创新机制仍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基于SCP分析范式从产业层面探究制造业创新联合体及其创新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结构上,制造业... 创新联合体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既有研究对其结构、行为与创新机制仍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基于SCP分析范式从产业层面探究制造业创新联合体及其创新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结构上,制造业创新联合体具有产学研用多元主体、产业链嫁接创新链、行业领军企业主导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等特征;在行为上,制造业创新联合体的融通创新呈现出创新链内部环节融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通以及跨多学科领域融通等特征;在结果上,制造业创新联合体的创新绩效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技术升级。第二,产学研用多元主体、产业链嫁接创新链能够促进创新联合体融通创新行为的产生;创新链内部环节融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通以及跨多学科领域融通等行为又对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行业领军企业主导和数字技术应用对创新联合体实现融通创新具有调节作用。制造业创新联合体结构、行为及创新机制研究,既有利于丰富产学研融合创新理论,也能为其他装备制造业通过创新组织变革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国际封锁提供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联合体 创新机制 融通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传感式智能手套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欣宇 殷霞 +3 位作者 高守武 周传利 陈富星 田明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开发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全织物智能数据手套,利用嵌花添纱技术和针织全成形技术,将柔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无缝引入到手套的手指关节部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气性分析仪和传感性能参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针织应变传感器... 为开发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全织物智能数据手套,利用嵌花添纱技术和针织全成形技术,将柔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无缝引入到手套的手指关节部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气性分析仪和传感性能参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针织应变传感器在30%应变内的灵敏系数范围为13~90,响应时间低于50 ms,且在8000次循环拉伸后仍保持较为稳定的电阻,表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制备的针织全成形应变传感手套能够准确实时捕捉手部运动数据,同时还保留了常规织物手套所具有的良好透气性和穿戴舒适性。辅以机器学习,该智能传感手套可有效实现手势识别,可用于手部功能训练和人机交互等场景,在康复医疗和休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应变传感器 嵌花添纱 全成形传感手套 手势识别 手部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涤纶织物精练染色一浴加工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雅静 侴远航 +3 位作者 杜金梅 许长海 李彬善 陈森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耐碱分散染料对再生涤纶织物分别进行精练染色一浴法加工和传统精练染色两浴法加工,通过对比两浴法与一浴法加工织物的各项性能,探究再生涤纶织物精练染色一浴法加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分别讨论染色温度、保温时间以及... 采用耐碱分散染料对再生涤纶织物分别进行精练染色一浴法加工和传统精练染色两浴法加工,通过对比两浴法与一浴法加工织物的各项性能,探究再生涤纶织物精练染色一浴法加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分别讨论染色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处理过程中烧碱浓度对织物K/S值及匀染性的影响,优化的织物精练染色一浴法加工工艺为:染色温度130℃,保温时间30 min,烧碱质量浓度1 g/L。研究发现,再生涤纶精练染色一浴法工艺与传统两浴法工艺处理的织物在染色效果、失重率、色牢度和纤维表面形貌方面相差不大,但一浴法工艺由于降低了碱用量,织物断裂强力损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涤纶 耐碱分散染料 一浴法 精练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及其智能交互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树坤 王航 田明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 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和光电特性;其次,重点讨论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两种基本结构,即同轴结构和并行结构,并结合近几年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 智能交互 纺织加工性 光电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4
作者 田明伟 李增庆 +3 位作者 卢韵静 朱士凤 张宪胜 曲丽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0-176,共7页
针对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成型构筑机制、传感响应原理、应用领域不明确、不清晰等问题,系统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并分别分析了纺织基电阻式力学传感器、电容式力学传感器在人体运动、生命... 针对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成型构筑机制、传感响应原理、应用领域不明确、不清晰等问题,系统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并分别分析了纺织基电阻式力学传感器、电容式力学传感器在人体运动、生命体征检测及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一维纤维状传感器和二维织物传感器因其结构可变化性、组合可设计性等特点成为主要的纺织基传感器结构,传感器具有理想的线性度、迟滞性、重复性、灵敏度、稳定性等特性。高导电性、高弹性及回复性、高灵敏性和耐久性是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人体运动检测 生命体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棉与涤纶纺织品化学法循环再生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龙 周哲 +2 位作者 张军 徐世美 倪延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8,共6页
针对我国废旧纺织品中棉和涤纶制品产量高、循环利用率低、高品质产品少等问题,介绍了化学法循环再生利用废旧棉、涤纶纺织品的方法,分析了废旧棉再生浆粕及其纤维制备技术和废旧涤纶纺织品解聚单体及其再聚合技术的现状。相关研究表明... 针对我国废旧纺织品中棉和涤纶制品产量高、循环利用率低、高品质产品少等问题,介绍了化学法循环再生利用废旧棉、涤纶纺织品的方法,分析了废旧棉再生浆粕及其纤维制备技术和废旧涤纶纺织品解聚单体及其再聚合技术的现状。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已能采用低比例废旧棉再生浆粕与原生木浆混合的方式实现废旧棉再生Lyocell纤维的小规模生产;采用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技术可实现废旧涤纶纺织品化学法再生聚酯的万吨级规模生产,但仍存在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产品品质差,且面临“治废产废”程度有待进一步降低等难题;开发废旧棉、涤纶纺织品清洁再生与高值化利用技术是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废旧棉 废旧涤纶 化学再生 循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聚类分析在纺织材料性能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厉冰 胡心怡 齐素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2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将灰色聚类分析应用于纺织材料性能综合评价的方法,文中在介绍灰色聚类分析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例给出了纺织材料性能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并且利用MATLAB对计算过程进行了程序化.
关键词 纺织材料 灰色聚类分析 性能综合评价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具力学性能与高效阻燃性能粘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17
作者 宋婉萌 王宝弘 +3 位作者 孙宇 杨家祥 刘云 王玉忠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6,共9页
针对植酸阻燃剂在轧烘焙高温整理条件下会对纤维素基织物产生严重的损伤,造成力学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通过植酸与麦芽糖醇反应合成植酸改性麦芽糖醇阻燃剂(PAMA),并将其通过轧烘焙工艺应用于粘胶织物整理。探讨了阻燃剂对粘胶织物在高... 针对植酸阻燃剂在轧烘焙高温整理条件下会对纤维素基织物产生严重的损伤,造成力学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通过植酸与麦芽糖醇反应合成植酸改性麦芽糖醇阻燃剂(PAMA),并将其通过轧烘焙工艺应用于粘胶织物整理。探讨了阻燃剂对粘胶织物在高温整理条件下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植酸与麦芽糖醇的量比为1∶3时,合成的阻燃剂显著提升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同时有效保持了其力学性能;处理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提高至30.1%,高温区的热稳定性有所提升,残炭量显著增加,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82%;烟释放下降明显;断裂强力保留高达98%,相比于纯植酸整理的织物,断裂强力提升近400%;PAMA阻燃剂在高温条件下展现出优异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织物 生物基阻燃剂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植酸 麦芽糖醇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元素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玉 任倩慧 +4 位作者 孔凡栋 王秀丽 安凌中 梁立立 张媛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梳理中国结的历史发展基础上,从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2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结语言构成,结合毛呢服装的设计现状以及当下时尚需求,探寻中国结与毛呢服装相互结合的可行性。并基于当前消费者的审美诉求,对以中国结为设计元素的毛呢服装款式... 在梳理中国结的历史发展基础上,从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2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结语言构成,结合毛呢服装的设计现状以及当下时尚需求,探寻中国结与毛呢服装相互结合的可行性。并基于当前消费者的审美诉求,对以中国结为设计元素的毛呢服装款式开发提出新思路,从色彩应用、图案设计以及工艺处理等方面探究中国结在现代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实践表明:从毛呢服装的款式开发以及从色彩、图案、工艺等方面对内涵丰富的中国结进行创新设计,会对以其为设计元素的毛呢服装个性化设计提供更多新途径,同时为设计师对毛呢服装的创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 毛呢服装 服装设计 色彩 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漆酶一步催化法的羊毛织物原位染色及阻燃功能化
19
作者 郭庆 毛阳顺 +3 位作者 任亚杰 刘济民 王怀芳 朱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针对羊毛织物的传统染色及阻燃整理工艺流程复杂、条件苛刻、损伤织物并可能污染环境等问题,采用生物酶法,以没食子酸(G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底物,通过漆酶催化作用,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在羊毛织物上同... 针对羊毛织物的传统染色及阻燃整理工艺流程复杂、条件苛刻、损伤织物并可能污染环境等问题,采用生物酶法,以没食子酸(G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底物,通过漆酶催化作用,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在羊毛织物上同步实现染色和阻燃功能化。借助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色仪、氧指数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红外光谱仪等对GA、DOPO、GA/DOPO混合物反应液及其处理后织物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测试与表征,对GA与DOPO及羊毛的反应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处理后织物的染色性能、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强力及手感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GA与DOPO之间能够发生共聚反应,并与羊毛通过接枝交联附着在羊毛织物表面,赋予其一定牢度的颜色与阻燃性能;经GA和DOPO共同处理后羊毛织物呈褐色,K/S值达到4.98,极限氧指数达到27.5%,织物强力较未处理羊毛提升46%左右,且处理得到的织物样品仍保持羊毛优良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没食子酸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羊毛织物 染色 阻燃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
20
作者 高冰 杜金梅 +3 位作者 许长海 苗大刚 张建伟 刘嘉麒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解决玄武岩纤维难以着色的问题,先以自制水性聚氨酯阳离子改性剂对玄武岩织物进行改性,而后采用酸性染料对其进行染色,并优化了染色工艺。结果表明,经阳离子改性剂处理后,玄武岩织物的染色性能及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Lanaset Red... 为解决玄武岩纤维难以着色的问题,先以自制水性聚氨酯阳离子改性剂对玄武岩织物进行改性,而后采用酸性染料对其进行染色,并优化了染色工艺。结果表明,经阳离子改性剂处理后,玄武岩织物的染色性能及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Lanaset Red 2B酸性染料对改性玄武岩织物的最优染色工艺为染液pH=5,染色温度70℃,保温时间40 min。该方法染色的玄武岩织物得色较深,强力损伤较小,耐摩擦、耐皂洗和耐日晒色牢度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织物 水性聚氨酯 阳离子改性 酸性染料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