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沂蒙山区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平 赵延军 +7 位作者 薛文娟 祝剑锋 闫艺 房祥杰 刘建峰 刘丽 付海涛 施彩虹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调查山东省沂蒙山区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及现状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为防盲、治盲工作的决策和方案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方法,... 目的调查山东省沂蒙山区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及现状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为防盲、治盲工作的决策和方案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在临沂市所辖的莒南县、郯城县、平邑县、沂水县、费县调查999例,其中≥50岁人群838例。所有调查对象均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及规范的眼科检查。采用WHO视力诊断标准和我国常用的白内障诊断标准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应查999例,实查838例,应答率为83.9%。白内障患者数为578例,患病率为68.97%,其中男性患者数为185例,女性患者数为393例,女性患病率(68.11%)与男性患病率(70.8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病率不同,7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90.33%)与70岁以下人群(57.2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48,P<0.05)。χ2检验结果显示白内障患病率与年龄、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户外劳动时间有关(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作为我国主要致盲眼病的白内障,在沂蒙山区的患病情况同样与年龄、户外劳动时间、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高度相关,地方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相关方面干预,以减少白内障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流行病学调查 患病率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并发高钙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慧 孙玮 高冠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Graves病并发高钙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468例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 目的 探讨Graves病并发高钙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468例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血磷(P)、血镁(M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碱性磷酸酶(ALP)。采集患者入院初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偶氮砷Ⅲ法检测血钙水平,根据ALB水平校正血钙后,将患者分为高钙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钙血症的影响因素,绘制FT3预测高钙血症的ROC曲线,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 共确诊高钙血症83例,高钙血症发生率为17.74%。高钙组血清FT3、FT4、P水平高于正常组,iPTH、Mg水平低于正常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OR=1.084,95%CI为1.033~1.137,P=0.001)是Graves病并发高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高钙血症最佳界值为24.345pmol/L,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51.4%。结论 FT3是Graves病并发高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FT3>24.345pmol/L时应注意监测,积极治疗Graves病,预防高钙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高钙血症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向、逆向开通技术在颈动脉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斌升 韩红星 +3 位作者 王浩 朱其义 宫健 王贤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0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顺向、逆向开通技术在颈动脉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颈动脉串联闭塞患者根据治疗开通策略分为两组,顺向组(13例)采用从近端向远端的顺向开通技术,逆向组(17例)采用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 目的比较顺向、逆向开通技术在颈动脉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颈动脉串联闭塞患者根据治疗开通策略分为两组,顺向组(13例)采用从近端向远端的顺向开通技术,逆向组(17例)采用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顺向组一次取栓成功率30.0%(3/10)、静脉溶栓比率38.5%(5/13)、镇静局麻比率69.2%(9/13)、DNT58 min、DPT104.8 min、TICI 2b/3级84.6%(11/ 13)、90 d mRS 0~2 分 61.%(8/13)、病死率 15.4%(2/13),逆向组分别为 52. 9%(9/17)、88. 2%(15/17)、 38.3 min、71.9 min、94. 1%(16/17)、70. 6%(12/17)、0(0/17)、82.4%(14/17),两组一次取栓成功率比较,P <0. 05。结论顺向、逆向开通技术治疗颈动脉串联闭塞致AIS均安全、有效,但采用逆向开通技术有更高的一次取栓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导引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相关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想 张倩 +4 位作者 聂春迎 蔄瑜琳 孙丽娜 任岳钦 张磊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0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与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RIF)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102例原发性 IgAN患者根据RIF程度不同分为1级70例、2级16例、3级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各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IgAN患者肾脏RIF程度的... 目的分析与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RIF)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102例原发性 IgAN患者根据RIF程度不同分为1级70例、2级16例、3级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各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IgAN患者肾脏RIF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级患者平均动脉压、24 h 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磷、血肌酐(Scr)、尿素氮、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人附睾蛋白4(HE4)比较有差异(P 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r水平、HE4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RIF的严重程度。结论IgAN患者肾脏 RIF程度的相关因素是Scr水平及HE4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血肌酐 人附睾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补体C3降低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想 张倩 +1 位作者 聂春迎 张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450-451,共2页
对1例伴补体C3降低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在AN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低补体C 3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该例病人的诊疗经验,为临床医师对该类病人的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性小血管炎 ANCA 补体C3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资料 发病机制 激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NSE、S-100β、D-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琼琼 贺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D-二聚体(D-D)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6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D-二聚体(D-D)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6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NSE、S-100β、D-D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出院结局患者血清中NSE、S-100β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SE、S-100β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患者血清中NSE为(35.08±9.11)μg/L、S-100β为(2.27±0.61)μg/L及D-D为(2.57±0.46)mg/L,均明显高于良好组的(22.74±5.36)μg/L、(1.96±0.52)μg/L及(1.20±0.0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NSE、S-100β、D-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存在关联,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病情评估和结局判断,对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酸性钙结合蛋白 D-二聚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晴雪 王建娟 +1 位作者 吴海燕 李希明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3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下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20例,分别采用传统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方式进行插管。记录插管完成时间、插...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下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20例,分别采用传统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方式进行插管。记录插管完成时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插管成功即刻、插管成功后3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插管完成时间短、插管成功率高(P均<0.05),无咽喉部黏膜出血、咽喉痛并发症发生。插管成功即刻、插管成功后3 min,改良组MAP、HR、RPP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结论可视喉镜下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对循环影响轻,在单肺通气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可视喉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改良塑形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