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大钊对儒家理想社会观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明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3-99,共7页
儒家理想社会观与共产主义虽有极大不同,但也有某些相通之处。正是在这一基点上,李大钊对儒家理想社会观加以继承与创新,把“大同”思想发展为共产主义理想,把“仁爱”思想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把“民本”思想发展为无产阶级民主,... 儒家理想社会观与共产主义虽有极大不同,但也有某些相通之处。正是在这一基点上,李大钊对儒家理想社会观加以继承与创新,把“大同”思想发展为共产主义理想,把“仁爱”思想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把“民本”思想发展为无产阶级民主,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大同主义、仁爱主义与民本主义是李大钊从传统文化走向共产主义的三大思想桥梁,而且每一桥梁之中都有几个中间环节或发展阶梯。它们是儒家理想社会观走向民主主义的转变形态,并由此再转变为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儒家 理想社会观 民本主义 共产主义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经济史与社会史的契合─-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分配研究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佩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7-142,共6页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分配 中国 近代 经济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兼论两者相融合作的必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回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78,共6页
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主要表现在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是否能形成相融合作的关系,持否定观点的认为这种相融合作只会破坏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主要表现在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是否能形成相融合作的关系,持否定观点的认为这种相融合作只会破坏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关系。但笔者赞同一些学者关于两者相融合作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是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通过论证对否定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进一步对两者相融合作的社会需要和必要性以及深层次意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学术性 商业化 对立冲突 相融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市婚姻家庭十年发展变化对比研究——对青岛胶州县改市后婚姻家庭的追踪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回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28-36,共9页
1995年青岛胶州同全国相当数量的县一样,因城市化的需要进行了县改市,成为就地就近以转化吸收农业转业人口为主的小城市。当时关于“县改市对婚姻家庭影响的调查”就是在该地的辛庄小区进行的,这次原课题组又对辛庄小区进行了全面的追... 1995年青岛胶州同全国相当数量的县一样,因城市化的需要进行了县改市,成为就地就近以转化吸收农业转业人口为主的小城市。当时关于“县改市对婚姻家庭影响的调查”就是在该地的辛庄小区进行的,这次原课题组又对辛庄小区进行了全面的追踪调查。经过十年的城市化过程,该地在婚姻家庭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追踪调查研究这些变化可认识县改市后的小城市城市化发展与婚姻家庭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对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颇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 小城市 城市化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佩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1,共3页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张佩国道德传统是通过代际差异调适过程中的文化传递而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当代中国青年对伦理价值的选择与道德判断的生成,都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代际差异是一...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张佩国道德传统是通过代际差异调适过程中的文化传递而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当代中国青年对伦理价值的选择与道德判断的生成,都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代际差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格 传承与创新 当代中国青年 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现代化进程 代际差异 伦理价值观 自我意识 青年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论语》及其作者价值取向的矛盾 被引量:5
6
作者 孙顺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4-37,共4页
唐后期,宋若莘、宋若昭姐妹俩写出了教导女人如何“从人”的女教经典《女论语》,但她们自己却为“扬名显亲”而终生未嫁。《女论语》所标举的价值取向与其作者人生实践之间的背离,包含着女性个体成就需求与传统伦理角色要求、个体价... 唐后期,宋若莘、宋若昭姐妹俩写出了教导女人如何“从人”的女教经典《女论语》,但她们自己却为“扬名显亲”而终生未嫁。《女论语》所标举的价值取向与其作者人生实践之间的背离,包含着女性个体成就需求与传统伦理角色要求、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论语》 宋若莘 宋若昭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民国政治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明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8,共10页
儒学与民国政治结有不解之缘。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为揭露统治者利用儒学维持其反动政权,对儒学较多地予以批判,后因形势变化而转为有区别、有分析的继承。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张勋先后演出了尊孔复辟的闹剧,汤化龙、康有为等... 儒学与民国政治结有不解之缘。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为揭露统治者利用儒学维持其反动政权,对儒学较多地予以批判,后因形势变化而转为有区别、有分析的继承。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张勋先后演出了尊孔复辟的闹剧,汤化龙、康有为等人则在教育界和舆论界紧相呼应,鼓吹读经,宣扬儒教。这股逆流虽然鼓嗓一时,热闹一阵,但在政治上惊觉了人们。蒋介石上台以后,为推行封建买办专制主义,反对共产主义,便在三民主义的掩盖下掀起了两次尊孔高潮。综观儒学在民国时期的政治命运,是和当时的阶好斗争形势密切相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儒学 蒋介石 袁世凯 《孙中山全集》 封建专制主义 三民主义 康有为 尊孔 封建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抗日根据地合理负担政策述论 被引量:6
8
作者 唐致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9-94,共6页
合理负担政策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的经济 政策,是根据地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办法。合理负担政策削弱了封建经济,减轻了农民负担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 合理负担政策 救国公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是新的事实信息——新闻定义的再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谦 《当代传播》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新闻学 新闻 定义 事实信息 社会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商业宣传对大众媒介的渗透形式与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谦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0-142,共3页
商业宣传对大众传媒介的渗透是目前普遍的现象。除广告这一传播的渗透形式外,其他形式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渗透的形式多样并具有各自特征,它对大众传媒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媒介管理者应认真权衡,兴利除弊。
关键词 商业宣传 媒介 渗透形式 隐性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孟忠恕思想新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乃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48,51,共3页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孟子》,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对人的真诚态度和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即孔子所谓“人为谋而不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变貊之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恕 理想人格 理论依据 角色转换 人格观 孔孟思想 西方思想 《论语》 近代思想 民为邦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慈善事业 提高公信力是关键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天运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7期112-116,共5页
发展慈善事业,善款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开拓善款来源,捐助意愿起着决定作用;维护捐款意愿持续发展不受伤害,使捐助者对善款的使用放心,提高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是最重要的。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应该从加强立法、惩治腐败、加强监督、行业自... 发展慈善事业,善款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开拓善款来源,捐助意愿起着决定作用;维护捐款意愿持续发展不受伤害,使捐助者对善款的使用放心,提高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是最重要的。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应该从加强立法、惩治腐败、加强监督、行业自律、规范行为等多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事业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古到周初齐鲁两地文化发展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天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1,共5页
齐鲁文化的发展,原始社会时鲁地呈优势。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鲁地农业条件好,又地近东方文明与西来文明交汇中心,成为传说时代帝王活动的中心区域。商代时,齐地与鲁地已拉开了相当距离。西周初年二国分封,已经形成了不... 齐鲁文化的发展,原始社会时鲁地呈优势。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鲁地农业条件好,又地近东方文明与西来文明交汇中心,成为传说时代帝王活动的中心区域。商代时,齐地与鲁地已拉开了相当距离。西周初年二国分封,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基础与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东夷 商文化 周文化 文化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经济的高新技术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查灿长 《广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21-25,共5页
高新技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和竞争的焦点和核心。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开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化的序幕 ,推动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崭新态势飞速发展 ,并对世界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由此 ,世界各国纷... 高新技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和竞争的焦点和核心。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开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化的序幕 ,推动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崭新态势飞速发展 ,并对世界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由此 ,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国家的战略国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经济 知识经济 高新技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近代人格观的演变
15
作者 吴乃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8-73,共6页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家之人格观的转变与近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经历了钢常名教为体、以中化西和确立自主平等人格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与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中西思想的融汇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既使中国人民接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家之人格观的转变与近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经历了钢常名教为体、以中化西和确立自主平等人格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与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中西思想的融汇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既使中国人民接触到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又使古老的中国思想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某种适应近代化发展方向的转机和再生,并由此影响到中国近代改革的面貌。然而不同阶段的变换并不完全是由中国社会内部新经济、新阶级因素的壮大所推动,而主要是由于对西方入侵所造成的亡国危险的回应。因而中国近代人格观的演变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急就章的痕迹,往往都带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色彩,而能以充分的理性来全面分析中西思想,从而影响了对改革的指导深度。研究中国近代人格现的演变,不但有助于人们认清中国近代改革成败得失的原因,也有助于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比较分析中西思想之特点,并在实现两者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创立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人格观 陈独秀 近代化 康有为 民主政治 理想人格 自主人格 西方近代思想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三分英雄所见相同
16
作者 孟天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4,共2页
世人谈三国史事或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漂泊半生,东投西靠,处处寄人篱下,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惜。及看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之开陈天下大计,精辟的分析,英明的论断,使读者与刘备顿开茅塞,犹拨... 世人谈三国史事或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漂泊半生,东投西靠,处处寄人篱下,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惜。及看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之开陈天下大计,精辟的分析,英明的论断,使读者与刘备顿开茅塞,犹拨云雾而见青天。后来刘备—一旅行,竟如柳暗花明,更觉得诸葛亮有先知之明,简直是神仙中人。其实,当时看出这种形势、与诸葛亮有相近见解的,还有在《三国演义》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被描述的呆头笨脑、屡屡被诸葛亮愚弄的鲁肃。史称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绝不是小说和电视剧中那种迟钝猥琐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刘备 鲁肃 曹操 三国志 神仙中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 前途渺茫 三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奥格威的广告创作思想
17
作者 陈谦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奥格威认为广告的最终目的是销售,获得赢利,是一种以牟利为依归的商业行为。广告最重要成功因素是商品本身,而广告的表现方法是第二位的。广告的内容重于表现方法,一则广告成功的机会是随着广告中所含中肯的商品实际数据量的增加而... 奥格威认为广告的最终目的是销售,获得赢利,是一种以牟利为依归的商业行为。广告最重要成功因素是商品本身,而广告的表现方法是第二位的。广告的内容重于表现方法,一则广告成功的机会是随着广告中所含中肯的商品实际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奥格威也提倡作严肃广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表现方法 奥格威 广告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