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
作者 缪星宇 石振 +2 位作者 许迪 房宽峻 覃蕊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针对废旧涤纶纺织品回收率低、缺乏绿色环保回收涤纶的方式以及再利用手段单一等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现状及回收技术;从力学性能、声学性能的角度阐述了回收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针对废旧涤纶纺织品回收率低、缺乏绿色环保回收涤纶的方式以及再利用手段单一等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现状及回收技术;从力学性能、声学性能的角度阐述了回收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原理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建筑、汽车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涤纶在制备复合材料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涤纶 回收再利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纺织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聂文琪 孙江东 +2 位作者 许帅 郑贤宏 徐珍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0-206,216,共8页
为促进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在柔性能量存储领域的应用,以纺织纤维原料为类别,对高性能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纤维)、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纤维基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对比,总结各种纤... 为促进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在柔性能量存储领域的应用,以纺织纤维原料为类别,对高性能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纤维)、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纤维基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对比,总结各种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高性能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纤维结构、传荷位阻、离子扩散速率决定了纤维比能量及循环寿命,但该类型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受限于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后续织造较为困难;天然、合成纤维可满足后道纺织工艺对纤维的力学要求,易与纺织品结合成为整体,其储能大小受活性物质结构、密度、电荷传递协同效应影响较大。最后,针对柔性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对未来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超级电容器 柔性储能 能量密度 碳纳米管纤维 石墨烯纤维 可穿戴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水凝胶纤维的制备及其阻燃传感性能
3
作者 刘懿德 李凯 +2 位作者 姚久勇 成芳芳 夏延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针对纤维素纤维易燃、功能单一的问题,利用羧甲基化反应引入羧基和金属离子,赋予其阻燃性和吸水性;改性纤维吸水后得到离子导电的水凝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微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单纤维强力仪等分析其阻燃性、热... 针对纤维素纤维易燃、功能单一的问题,利用羧甲基化反应引入羧基和金属离子,赋予其阻燃性和吸水性;改性纤维吸水后得到离子导电的水凝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微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单纤维强力仪等分析其阻燃性、热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等性能,研究了不同形变条件下纤维素水凝胶纤维的电流信号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经羧甲基化改性后,极限氧指数从(17.8±0.9)%提高到(35.3±0.9)%;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70.1%和49.4%,基于金属离子优异的阻燃性能和催化成炭能力,燃烧后炭层的致密性高;改性纤维经过吸水后,在不同形变情况下可产生相应的电流响应,具有应变传感能力。纤维素基水凝胶纤维耐燃烧且对物理形变具有灵敏的信号变化,在阻燃及柔性传感领域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羧甲基化 水凝胶纤维 阻燃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贼墨黑色素着色海藻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星 沙源 +1 位作者 王兵兵 夏延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26,共5页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得纤维的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紫外线屏蔽性能。结果表明:ME与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研磨和稀海藻酸钠的助研避免了ME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ME的稳定分散;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ME的影响,ME添加量为3%的着色海藻纤维对紫外光的平均屏蔽效果达75%以上,对高能量的短波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可以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色素 乌贼墨黑色素 原液着色 海藻纤维 紫外线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乙酸催化玉米秸秆纤维素制备三醋酸纤维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卫华 刘润泽 +3 位作者 赵广路 郭东毅 杨云帆 周成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1-337,共7页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以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为催化剂,提出采用一锅法高效制备三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triacetate,CTA)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合成试验。以CTA的取代度和产率为指标,分析了TFA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以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为催化剂,提出采用一锅法高效制备三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triacetate,CTA)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合成试验。以CTA的取代度和产率为指标,分析了TFA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乙酸酐添加量对CTA取代度及产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合成工艺,结果表明,CTA的最佳制备条件为:TFA添加量15 mL/g、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0 min、乙酸酐添加量5 mL/g,得到的CTA的取代度为2.95,产率为96.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氢核磁共振分析对产物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素发生了乙酰化反应,并合成了CTA;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CT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 三氟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减排的废旧棉纺织品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许迪 覃蕊 +2 位作者 缪星宇 房宽峻 石振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针对废旧纯棉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废旧纯棉纺织品的处理、回收利用方式,重点介绍了废旧棉回收做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这一利用方式。一方面,阐述了废旧棉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现状,包括隔热性能、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回... 针对废旧纯棉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废旧纯棉纺织品的处理、回收利用方式,重点介绍了废旧棉回收做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这一利用方式。一方面,阐述了废旧棉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现状,包括隔热性能、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废旧棉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现状,包括废旧棉的参数、废旧棉增强体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分析表明:废旧棉增强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力学性能良好,在交通、建筑等领域有一定应用价值;对废旧棉纤维进行化学改性整理可以增强废旧棉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黏合性,并有利于废旧棉增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废旧棉纺织品 回收再利用 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多功能敷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冰洁 赵志慧 +1 位作者 陈为超 李纪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针对传统敷料缺乏复杂创面修复功能的问题,回顾了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多功能医用敷料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从静电纺丝原理出发,讨论了各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然后重点介绍了静电纺丝纳... 针对传统敷料缺乏复杂创面修复功能的问题,回顾了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多功能医用敷料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从静电纺丝原理出发,讨论了各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然后重点介绍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在渗液管理、药物定向缓释、伤口监测及不同种类伤口修复中的应用,最后在阐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多功能敷料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多功能协同作用将是未来伤口敷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多功能 医用敷料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诱导结构生色海藻酸钙纤维的快速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春利 周伟贤 +6 位作者 梁京龙 林桂圳 刘杰 倪延朋 刘云 商胜龙 朱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69,共6页
为制备颜色饱和度高、力学性能优良的结构生色海藻酸钙纤维,首先以溶剂热法制备了磁性微球,然后将其分散至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使磁性微球在磁场下自组装,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构筑结构色涂层,分析了影响结构生色海藻酸钙纤维显色性能... 为制备颜色饱和度高、力学性能优良的结构生色海藻酸钙纤维,首先以溶剂热法制备了磁性微球,然后将其分散至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使磁性微球在磁场下自组装,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构筑结构色涂层,分析了影响结构生色海藻酸钙纤维显色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当磁性微球的粒径分别为125、145、190 nm时,其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固化后得到了蓝色、绿色和红色的结构色,磁性微球结构色涂层可对海藻酸钙纤维进行较好地包覆,其主要成分为立方相Fe_(3)O_(4),可使纤维的断裂强力由纯海藻酸钙纤维的78 cN分别增加到158、162、169 cN,断裂伸长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纤维 结构生色 磁场诱导 磁性微球 紫外光固化 湿法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气凝胶理化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巩守家 张翔宇 +2 位作者 陈善伟 毛志平 纪柏林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改善纤维素基气凝胶(CCA)在水中的形态稳定性和吸附能力,分别选取戊二醛、1,2,3,4-丁烷四羧酸(BTCA)和柠檬酸(CA)对CCA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小于15%(omf)时,孔隙率对吸附起主导作用;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至25%(omf)... 为了改善纤维素基气凝胶(CCA)在水中的形态稳定性和吸附能力,分别选取戊二醛、1,2,3,4-丁烷四羧酸(BTCA)和柠檬酸(CA)对CCA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小于15%(omf)时,孔隙率对吸附起主导作用;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至25%(omf)时,羧基含量对吸附起主导作用;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大于25%(omf)时,孔隙率和羧基利用率均降低,改性CCA吸附能力降低。当BTCA和CA质量分数分别为20%(omf)和25%(omf)时,CCA吸附能力增加的同时能够保持气凝胶在水中的形态稳定,此时,BTCA和CA改性CCA对MB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657 mg/g和64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气凝胶 羧基纤维素 孔隙率 羧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真丝织物上光子晶体生色结构的快速构筑
10
作者 向娇娇 柴丽琴 +4 位作者 马万彬 张耘箫 周岚 邵建中 刘国金 《蚕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9-557,共9页
为在白色真丝织物上快速构筑出光子晶体生色结构,以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oly(styrene-methacrylic acid),P(St-MAA))胶体微球为主要成分,通过适配黑色染料和结构稳固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构建结构生色组装液体系,采用... 为在白色真丝织物上快速构筑出光子晶体生色结构,以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oly(styrene-methacrylic acid),P(St-MAA))胶体微球为主要成分,通过适配黑色染料和结构稳固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构建结构生色组装液体系,采用真空辅助过滤法快速实现了结构生色真丝织物的制备。探究组装液体系中染料和PVA用量对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的影响,对比真空辅助过滤法与其他组装方法在真丝织物上制备光子晶体生色结构的异同,通过手绘方式在真丝织物绘制光子晶体结构生色图案。结果表明,当黑色染料质量分数为2.0%~3.0%、PVA质量分数为2.0%时,可以在白色真丝织物上获得较好的结构色效果;PVA加强了相邻微球间黏连性,制备的结构生色真丝织物在经历多次折叠后光子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脱落,结构色未消减。调控微球粒径可以得到不同色相的结构色。采用真空辅助过滤法可在10 min内快速实现结构生色真丝织物的制备。手绘法可以获得图案化的光子晶体生色结构,较适合于个性化加工。该研究为快速实现纺织品的结构生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色 组装液 真空辅助过滤 手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良兔毛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英龙 刘津玮 +2 位作者 隗广飞 曲丽君 朱士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改善兔毛纤维的可纺性,拓展兔毛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对经过选培、提纯的蒙阴县新型改良兔毛进行形貌特征分析,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和卷曲性能。结果表明,改良兔毛的鳞片层变薄,鳞片向外凸起的程度减小,鳞片不再有明显的重叠,... 为了改善兔毛纤维的可纺性,拓展兔毛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对经过选培、提纯的蒙阴县新型改良兔毛进行形貌特征分析,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和卷曲性能。结果表明,改良兔毛的鳞片层变薄,鳞片向外凸起的程度减小,鳞片不再有明显的重叠,纤维整体变得更加光滑;改良兔毛的长度为93.00mm,相较于长度为64.89mm的普通兔毛,增加了43.32%;平均强度达到16.11 cN/tex,比强度为14.97 cN/tex的普通兔毛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与卷曲数为8.1个/(25mm)的普通兔毛相比,改良兔毛卷曲数为11.3个/(25mm),增加了39.5%;改良兔毛纤维顺、逆鳞片方向的摩擦因数下降,定向摩擦效应减弱,提高了兔毛纤维的防毡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兔毛 卷曲 摩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的人-机-料-法-环五位一体纺纱新技术解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治刚 徐傲 +8 位作者 万由顺 卫江 张慧霞 唐建东 郑敏博 郭沁生 丁彩玲 杨圣明 徐卫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6,88,共10页
传统纺纱工序长而散、用工多,造成单产能耗高、产品一致性差、运营成本高等行业痛点问题;纱线原料的多元化使原料及成品回收难度大。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了人-机-料-法-环的五位一体化碳中和纺纱的低碳生产策略,... 传统纺纱工序长而散、用工多,造成单产能耗高、产品一致性差、运营成本高等行业痛点问题;纱线原料的多元化使原料及成品回收难度大。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了人-机-料-法-环的五位一体化碳中和纺纱的低碳生产策略,凝练并分析了集约型、简约型和延伸型低碳纺纱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纺纱相比,集约型智能纺技术运行成本降低32.67%,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7.5%、产品不良率降低61.54%,有效解决了纺纱行业的痛点问题,实现低碳高质纺纱;简约型高速纺纱技术能缩短或消除纺纱流程,纺纱速度高达550 m/min,实现了降低碳排放、提高效率的目标;低碳纺纱发展方向要向前后端延伸,对前端原料要多应用功能化循环利用技术、变废为宝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在中端要发展固碳纺纱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在终端研发绿色环保纺织品的制冷、隔热等功能纱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低碳纺纱 节能减排 纺纱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800针织物的石墨烯应变传感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宁 魏保良 +2 位作者 田明伟 曲丽君 朱士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了探讨新型弹性针织物作为柔性衬底应用于人体细微运动检测的可行性。针对常规氨纶纤维很少单独使用,需与涤纶、锦纶、棉等混合使用的问题。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石墨烯改性CM800弹性针织物并以此为衬底开发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石墨烯作... 为了探讨新型弹性针织物作为柔性衬底应用于人体细微运动检测的可行性。针对常规氨纶纤维很少单独使用,需与涤纶、锦纶、棉等混合使用的问题。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石墨烯改性CM800弹性针织物并以此为衬底开发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是迄今室温下导电性最好的材料,被认为是高性能可穿戴应变传感器的有利候选材料。文章重点分析了该石墨烯改性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并将其与常规氨纶针织物(棉/氨纶95/5,210 g/m^(2))作衬底的柔性传感器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石墨烯改性传感器随应变的增加呈线性和高电阻变化速率,灵敏度高。在0%~70%和70%~100%的应变范围内,应变系数分别为28.12和56.87。此外,该石墨烯改性传感器还具有循环稳定性等其他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800 弹性针织物 石墨烯 应变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发泡涂层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保良 刘津玮 +3 位作者 王涵龙 田明伟 曲丽君 朱士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共5页
为开发可应用于电焊防护服的织物,针对防护性和穿着性差的问题,采用发泡涂层的方式将石墨烯涂覆到织物上并使用黏合剂进行整理。对织物的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织物的透气性、抗金属熔滴冲击与红外光吸收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为开发可应用于电焊防护服的织物,针对防护性和穿着性差的问题,采用发泡涂层的方式将石墨烯涂覆到织物上并使用黏合剂进行整理。对织物的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织物的透气性、抗金属熔滴冲击与红外光吸收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发泡涂层织物表面的石墨烯成膜尺寸随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经黏合剂处理后的织物石墨烯质量分数越高,抗金属熔滴冲击性越好,红外吸收升温降低,同时对透气性影响较小。石墨烯质量分数为2%时,熔融金属冲击升温为23℃,比对照组下降7℃;红外升温稳定在22.5℃,比对照组下降0.7℃;透气性为32.72 mm/s,未经黏合剂处理的织物是16.97 mm/s。黏合剂处理后的石墨烯发泡涂层织物可用于制作电焊防护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涂层织物 石墨烯 黏合剂整理 抗金属熔滴冲击 电焊防护服 阻燃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非织造基材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瑞东 王航 +1 位作者 曲丽君 田明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67,共7页
针对现有薄膜状、硅胶基触摸传感器件抗弯折性差、热湿舒适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柔软亲肤的聚乳酸非织造材料为基材构筑柔性触摸传感电子织物的研究策略,构建聚丙烯酰胺-氯化锂离子水凝胶双向离子导电体系,采用芯吸沉积效应制备石墨... 针对现有薄膜状、硅胶基触摸传感器件抗弯折性差、热湿舒适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柔软亲肤的聚乳酸非织造材料为基材构筑柔性触摸传感电子织物的研究策略,构建聚丙烯酰胺-氯化锂离子水凝胶双向离子导电体系,采用芯吸沉积效应制备石墨烯导电非织造织物,复合形成层叠结构电子织物,研究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对触摸动作的识别及不同机械形变对触摸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可定位识别触摸动作;响应时间仅为25 ms,表现出优异的响应速度;在不同速度触摸下,触摸信号波动率仅为5%,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弯曲循环500次后,触摸传感电子织物的触摸性能仍维持恒定,表现出优异的抗干扰性。此外,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具有优异的热湿舒适性,可长期穿戴。基于此,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可实现显示界面的控制功能,在可穿戴人机交互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水凝胶 石墨烯 导电非织造布 柔性电子织物 触摸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纸质文档保护的原位静电纺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鑫 朱淑芳 +1 位作者 徐英俊 闫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6,共7页
针对纸质文档易受潮、易撕裂、易老化等保护难题,以回收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为原料,通过原位静电纺丝工艺将rPET纳米纤维直接沉积到纸质文档表面形成纤维保护膜。分析了原位静电纺处理前后纸质文档的形貌、表面润湿性、力学... 针对纸质文档易受潮、易撕裂、易老化等保护难题,以回收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为原料,通过原位静电纺丝工艺将rPET纳米纤维直接沉积到纸质文档表面形成纤维保护膜。分析了原位静电纺处理前后纸质文档的形貌、表面润湿性、力学性能以及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rPET纤维膜不会遮盖字迹,纤维膜的孔径为(5.53±0.38)μm,可阻挡常见灰尘和霉菌;最优条件下制备的rPET纤维膜可将纸质文档的水接触角提高到135.1°;沉积rPET纤维膜后纸质文档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较未处理文档分别提高了129.1%和161.1%,紫外线防护系数可达到71.4。研究发现原位静电纺rPET纤维膜到纸质文档表面达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该方法为矿泉水瓶的回收再利用及纸质文档保护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静电纺丝 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纳米纤维 纸质文档保护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