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纤维成型构筑及功能性
1
作者 崔瑞祺 商元元 +3 位作者 李娟鹃 张浩 史宝会 房宽峻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为开发新型复合纤维材料,提出以石墨烯为导电基材一步法构筑导电纤维的研究策略,采用微流控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复合纤维,探究皮层和芯层纺丝液流量对石墨烯取向排列、纤维导电和电热性能影响规律。通过微观形貌观... 为开发新型复合纤维材料,提出以石墨烯为导电基材一步法构筑导电纤维的研究策略,采用微流控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复合纤维,探究皮层和芯层纺丝液流量对石墨烯取向排列、纤维导电和电热性能影响规律。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发现,复合纤维皮层石墨烯取向随着纺丝液流量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皮层流量为0.10 mL/min时石墨烯取向最佳。高度取向的石墨烯赋予复合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使复合纤维的强度和电导率分别达到241.38 MPa和3.94 S/cm。在4 V电压下,复合纤维表面的温度达到约48.3℃,热响应速率为2.0℃/s。研究表明通过调控不同的皮芯流量,调整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成功制备出以石墨烯为基材的复合导电纤维。研究结果可为石墨烯复合加热纤维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微流控 湿法纺丝 导电纤维 电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膨胀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平 朱平 刘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拉伸性能以及白度等。结果表明:PCS/GP成功在涤纶/棉混纺织物表面沉积成膜,包裹住涤纶/棉纤维;T/C-PCS/GP呈现典型的涤纶/棉混纺织物二步热降解过程,在700℃时保留有28.5%的残炭量,说明PCS/GP提高了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能;T/C-PCS/GP的LOI值提升至26.5%,实现了垂直燃烧测试中的离火自熄,残炭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CS/GP的沉积改善了涤纶/棉混纺织物燃烧时存在的“支架”效应;T/C-PCS/G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灾蔓延指数较T/C分别降低了20%和40%,表明其火灾危险性大幅度降低;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炭电镜照片表明,T/C-PCS/GP能够保留完整的织物编织结构,残炭表面存在明显的膨胀炭层,与垂直燃烧测试结果相符;热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T/C-PCS/GP分解提前,主要影响棉组分热降解并促进其成炭,而高温区的红外谱图表明,在致密炭层的保护下,T/C-PCS/GP的热降解得到抑制。T/C-PCS/GP与T/C-PCS相比,断裂强力提升17%,其断裂强力与T/C的断裂强力相差不大;同时,GP-108的使用改善了T/C-PCS的黄变问题,提升了T/C-PCS/GP的白度。然而,阻燃样品耐久性较差,需要后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壳聚糖 膨胀体系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运动监测的双模态离子传感纤维
3
作者 张士进 田明伟 刘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传统刚性导电材料柔韧性差、舒适性低及现有离子导电材料多为薄膜或块状而导致透气透湿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湿法纺丝一步制得的一维离子传感纤维,并研究其物理性能及传感性能,阐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测试结果表明,离子传感纤维灵敏... 针对传统刚性导电材料柔韧性差、舒适性低及现有离子导电材料多为薄膜或块状而导致透气透湿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湿法纺丝一步制得的一维离子传感纤维,并研究其物理性能及传感性能,阐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测试结果表明,离子传感纤维灵敏度高(规格因子GF=201)且可准确监测微小应变(~05%),具有宽应变监测范围;响应时间小于50 ms,与人体皮肤的响应时间接近,足以监测人体运动信号;表现出优异的循环耐久性,10000次循环拉伸后仍能保持电阻信号变化稳定;同时具有湿度传感性能,对环境中湿度的变化能做出及时且准确的信号反馈。该离子传感纤维制备方法简便,具有工业化大规模的潜力,在智能健康监测、运动训练与优化、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传感纤维 电阻式传感器 电子织物 双模态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纤维湿法成形与阻燃机理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杰 刘学霞 +3 位作者 曾越 常巧莉 耿存珍 薛志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纤维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卡拉胶纤维因其出色的阻燃性能而受到关注。文中从卡拉胶的微观结构入手,系统概述了卡拉胶从溶解到成形的整个湿法纺丝过程,着重介绍了液晶纺丝技术对卡拉胶纤维强度提升的重要意义。接着,详细讨论了卡... 纤维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卡拉胶纤维因其出色的阻燃性能而受到关注。文中从卡拉胶的微观结构入手,系统概述了卡拉胶从溶解到成形的整个湿法纺丝过程,着重介绍了液晶纺丝技术对卡拉胶纤维强度提升的重要意义。接着,详细讨论了卡拉胶及其纤维的阻燃机理。此外,还介绍了卡拉胶纤维的其他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吸湿性和抗菌性。最后,展望了卡拉胶在非传统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开发生物基纤维材料和扩展卡拉胶应用领域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 纤维 湿纺 液晶纺丝 阻燃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传感式智能手套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欣宇 殷霞 +3 位作者 高守武 周传利 陈富星 田明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开发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全织物智能数据手套,利用嵌花添纱技术和针织全成形技术,将柔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无缝引入到手套的手指关节部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气性分析仪和传感性能参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针织应变传感器... 为开发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全织物智能数据手套,利用嵌花添纱技术和针织全成形技术,将柔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无缝引入到手套的手指关节部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气性分析仪和传感性能参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针织应变传感器在30%应变内的灵敏系数范围为13~90,响应时间低于50 ms,且在8000次循环拉伸后仍保持较为稳定的电阻,表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制备的针织全成形应变传感手套能够准确实时捕捉手部运动数据,同时还保留了常规织物手套所具有的良好透气性和穿戴舒适性。辅以机器学习,该智能传感手套可有效实现手势识别,可用于手部功能训练和人机交互等场景,在康复医疗和休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应变传感器 嵌花添纱 全成形传感手套 手势识别 手部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涤纶/海藻酸钙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凯 田星 +3 位作者 曹英 何雅琦 夏延致 全凤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24,共6页
针对海藻酸钙纤维阴燃的现象,通过标准纤维解离器将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共混制备了阻燃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渣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以质量比为40∶60混合... 针对海藻酸钙纤维阴燃的现象,通过标准纤维解离器将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共混制备了阻燃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渣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以质量比为40∶60混合时,复合材料的阴燃时间小于1 s,损毁长度为12 mm;在燃烧过程中,阻燃涤纶受热熔融覆盖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隔绝了海藻酸钙纤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抑制海藻酸钙纤维的阴燃;与阻燃涤纶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热释放量和烟释放量;在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的第3个阶段(350~600℃),海藻酸钙纤维热分解的中间产物避免了阻燃涤纶的快速分解,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促进了残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 功能性纤维 海藻酸钙纤维 阻燃涤纶 阴燃 熔滴 阻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漆酶一步催化法的羊毛织物原位染色及阻燃功能化
7
作者 郭庆 毛阳顺 +3 位作者 任亚杰 刘济民 王怀芳 朱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针对羊毛织物的传统染色及阻燃整理工艺流程复杂、条件苛刻、损伤织物并可能污染环境等问题,采用生物酶法,以没食子酸(G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底物,通过漆酶催化作用,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在羊毛织物上同... 针对羊毛织物的传统染色及阻燃整理工艺流程复杂、条件苛刻、损伤织物并可能污染环境等问题,采用生物酶法,以没食子酸(G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底物,通过漆酶催化作用,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在羊毛织物上同步实现染色和阻燃功能化。借助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色仪、氧指数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红外光谱仪等对GA、DOPO、GA/DOPO混合物反应液及其处理后织物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测试与表征,对GA与DOPO及羊毛的反应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处理后织物的染色性能、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强力及手感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GA与DOPO之间能够发生共聚反应,并与羊毛通过接枝交联附着在羊毛织物表面,赋予其一定牢度的颜色与阻燃性能;经GA和DOPO共同处理后羊毛织物呈褐色,K/S值达到4.98,极限氧指数达到27.5%,织物强力较未处理羊毛提升46%左右,且处理得到的织物样品仍保持羊毛优良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没食子酸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羊毛织物 染色 阻燃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及可穿戴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佘明华 徐瑞东 +3 位作者 韦继超 田明伟 曲丽君 陈韶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2,共13页
触觉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传统刚性材料的触觉传感器普遍存在坚硬且不适合穿戴交互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性、柔软性和可穿... 触觉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传统刚性材料的触觉传感器普遍存在坚硬且不适合穿戴交互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性、柔软性和可穿戴性成为触觉传感材料的首选。本文综述了几类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和摩擦电式。结果表明: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由于其特殊的纺织结构,有优异的线性度、灵敏度、耐久性和稳定性。高灵敏性、耐久性和可穿戴性是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的优势和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结构 纺织材料 柔性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人机交互 可穿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Fe_3O_4/CuFeS_2/生物质复合降解柱对有机染料的处理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巨擘 孙晓晗 +5 位作者 高桥娇 王海鑫 梁大鑫 刘志明 韩光亭 姜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430,共6页
采用具有单分散性、平均粒径分别为(200±0. 5) nm和(6. 5±0. 5) nm的Fe_3O_4纳米微球和CuFeS_2纳米晶与生物质废弃物复合制备出Fe_3O_4/CuFeS_2/生物质复合降解柱.该降解柱能高效处理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 B),降... 采用具有单分散性、平均粒径分别为(200±0. 5) nm和(6. 5±0. 5) nm的Fe_3O_4纳米微球和CuFeS_2纳米晶与生物质废弃物复合制备出Fe_3O_4/CuFeS_2/生物质复合降解柱.该降解柱能高效处理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 B),降解率超过90%. CuFeS_2中的Cu+能显著促进芬顿反应,而Fe_3O_4较强的磁性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更重要的是,再生后的复合柱对有机染料的降解率没有明显降低,仍可达90%以上.此外,该降解柱可充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解决其回收利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降解柱 有机染料 再生 芬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粘胶混纺织物的阻燃抗菌整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姣姣 李雨洋 +2 位作者 刘云 董朝红 朱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8,共8页
为获得阻燃和抗菌复合功能的纺织品,合成了一种梳状硅-磷-氮协效阻燃抗菌整理剂,并对棉/粘胶混纺织物进行功能整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棉/粘胶混纺织物的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整理工艺:阻燃抗菌整理剂质量浓度为500 g/L,2-膦酸基丁烷... 为获得阻燃和抗菌复合功能的纺织品,合成了一种梳状硅-磷-氮协效阻燃抗菌整理剂,并对棉/粘胶混纺织物进行功能整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棉/粘胶混纺织物的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整理工艺:阻燃抗菌整理剂质量浓度为500 g/L,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质量浓度为150 g/L,在50℃浸渍40 min后二浸二轧,70℃预烘5 min,130℃焙烘150 s。借助红外光谱仪、垂直法阻燃性能测试仪、数显氧指数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对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棉/粘胶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可稳定保持在28%以上,阴燃时间、续燃时间均为0 s,织物燃烧后表面富集Si、P、N元素的致密的炭层,在800℃时的残炭量为40.16%;整理后棉/粘胶混纺织物与未整理织物相比,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05%和95.52%,该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粘胶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抗菌整理 功能整理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VA基纤维空气过滤膜制备及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路明磊 张倩 +4 位作者 吴立涛 王雪芳 黄晓卫 宁新 明津法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铝盐为纺丝原料,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A基复合纤维空气过滤膜,通过调整纺丝液中PVA、铝盐浓度等实现膜内纤维形貌、直径和孔隙率等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过滤效率测试仪等对纤维膜的结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 以聚乙烯醇(PVA)和铝盐为纺丝原料,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A基复合纤维空气过滤膜,通过调整纺丝液中PVA、铝盐浓度等实现膜内纤维形貌、直径和孔隙率等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过滤效率测试仪等对纤维膜的结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纺丝液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纺丝形成的纤维形貌和直径影响显著;随着纺丝液中PVA和氯化铝(AlCl_(3))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树枝状形貌愈发明显;不同类型铝盐对PVA基复合纤维直径影响较大,但结晶度影响较小。此外,PVA/AlCl_(3)纤维膜的油性过滤效率最高,为97.20%,压降为24 Pa,表现出高效低阻性能,适于在空气过滤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空气过滤 静电纺丝 高效低阻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翟丽莎 郭一竹 +1 位作者 陈凤翔 徐卫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0-306,316,共8页
针对天然纤维功能性和舒适性的矛盾、高性能有机纤维难以直接服役于极端环境(包括强辐射环境、深空、深海、深地)、高性能无机纤维难编织等问题,急需实现天然纤维产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协调统一、有机高性能纤维的无机化和高性能化以及... 针对天然纤维功能性和舒适性的矛盾、高性能有机纤维难以直接服役于极端环境(包括强辐射环境、深空、深海、深地)、高性能无机纤维难编织等问题,急需实现天然纤维产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协调统一、有机高性能纤维的无机化和高性能化以及无机高性能纤维的高性能化和可编织化等相关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本文从纤维材料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出发,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在天然纤维和高性能纤维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笔者团队在该方向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为全面提升我国纤维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材料 功能化 高性能化 极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含量对聚乳酸/碳纳米管纤维过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硕 赵层层 +5 位作者 高国金 明津法 黄晓卫 王雪芳 王娜 宁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103,共6页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基聚乳酸(PLA)材料开发成为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静电纺丝技术,通过改变碳纳米管(CNTs)添加量,制备聚乳酸/碳纳米管(PLA/CNTs)纤维过滤膜,并对其形貌、聚集态结构、亲疏水性、过滤...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基聚乳酸(PLA)材料开发成为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静电纺丝技术,通过改变碳纳米管(CNTs)添加量,制备聚乳酸/碳纳米管(PLA/CNTs)纤维过滤膜,并对其形貌、聚集态结构、亲疏水性、过滤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A/CNTs纤维粗细较均匀、表面光滑,且纤维直径随CNTs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当纺丝液中CNTs质量分数从0.05%增加到0.85%时,纤维过滤膜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接触角从130.4°下降到122.2°,纤维过滤膜仍表现出疏水特性。同时,PLA/CNTs纤维过滤膜对油性介质过滤效率明显优于盐性介质过滤效率,且对二者的过滤效率均超过90%,可以快速实现油水分离。可为PLA/CNTs纤维过滤膜在空气过滤、油水分离领域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碳纳米管 过滤膜 过滤效率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酸纤维素增塑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瑞 慈美玉 +1 位作者 刘杰 朱平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采用环保型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对二醋酸纤维素(CDA)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TBC的加入对CDA膜结构的影响以及TBC质量分数对CDA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BC添加量的增加,CDA膜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TBC质量分... 采用环保型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对二醋酸纤维素(CDA)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TBC的加入对CDA膜结构的影响以及TBC质量分数对CDA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BC添加量的增加,CDA膜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TBC质量分数为10%时,断裂伸长率增长了22%,膜透光性保持良好,当TBC质量为30%时,透光率仍保持在80%以上;CDA增塑膜结构均匀,TBC的加入降低了CDA的熔融温度,减弱了其大分子链之间的氢键,有效提高了CDA大分子链段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二醋酸纤维素 增塑膜 制备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L/卡拉胶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韩笑 王玲 +3 位作者 翟洪杰 傅茂栋 薛志欣 夏延致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3,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L)和卡拉胶为原料配制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不同种类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单纤维测试仪、极限氧指数(LOI)仪、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对纤维的形貌特征、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 以聚乙烯醇(PVAL)和卡拉胶为原料配制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不同种类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单纤维测试仪、极限氧指数(LOI)仪、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对纤维的形貌特征、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AlCl3溶液为凝固浴,以95%乙醇为拉伸浴制备的复合纤维(PVAL/CAF–Al)形貌良好,力学性能优良,断裂强度达到1.85 cN/dtex,并且其阻燃性能优良,LOI值高达36%,在800℃下燃烧2 h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纤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水溶性树脂 复合阻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冬冬 刘秀明 +3 位作者 房宽峻 李政 巩继贤 李秋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作为第三代多孔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高稳定性、化学可调性等功能特性而备受关注,尤其在各种轻质和柔性基材上负载应用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纺织基材作为载体,负载MOF...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作为第三代多孔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高稳定性、化学可调性等功能特性而备受关注,尤其在各种轻质和柔性基材上负载应用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纺织基材作为载体,负载MOFs的进展,对以溶剂热法、逐层生长法、喷涂打印法等构建织物基MOFs复合材料的方式进行阐述,且根据制备方式的差异性指出不同制备方式的应用场景;归纳了该类材料的复合机理;针对复合材料的使用耐久性总结了现有增强MOFs与基底材料结合牢固性的方法,并介绍了该类复合材料在超疏水自清洁、自消毒纺织品等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指出织物基MOFs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以及在现实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是迈向广泛应用的关键步骤,其更多的一体化功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纺织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电催化剂缺陷工程用于CO_(2)还原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衍堃 程白雪 +1 位作者 战浩宇 周鹏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共25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是通过电能将温室气体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碳基材料因其成本低、活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电催化CO_(2)还原在内的多种电化学反应中。近年来,通过缺陷工程在碳基材料中构建不对称中心优化材料... 电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是通过电能将温室气体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碳基材料因其成本低、活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电催化CO_(2)还原在内的多种电化学反应中。近年来,通过缺陷工程在碳基材料中构建不对称中心优化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电催化活性这一策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缺陷碳基材料的类型、构建方法和缺陷表征方法,并进一步梳理了缺陷工程的优势、各种缺陷构建方法和表征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缺陷碳基材料在电催化CO_(2)还原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相信本文能为缺陷碳基材料在CO_(2)还原中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工程 碳基材料 电催化 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久高效磷/氮协同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旭 刘祥吉 +2 位作者 靳鑫 杨承昊 董朝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29,共9页
为解决棉纺织品易燃易引发火灾及阻燃处理棉织物耐久性等问题,以五氧化二磷和乙醇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膨胀型磷/氮协效阻燃剂(2-羟乙基)磷酰胺铵盐(AHPA),并通过轧—烘—焙工艺将其整理于棉织物上。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 为解决棉纺织品易燃易引发火灾及阻燃处理棉织物耐久性等问题,以五氧化二磷和乙醇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膨胀型磷/氮协效阻燃剂(2-羟乙基)磷酰胺铵盐(AHPA),并通过轧—烘—焙工艺将其整理于棉织物上。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AHPA的化学结构;对阻燃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测试,通过热重和锥形量热测试评估了其热稳定性,并分析了其阻燃耐久性能。结果表明:阻燃剂AHPA被成功合成,其与棉织物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共价键;阻燃处理后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显著提高,且损毁长度大幅降低;在阻燃剂AHPA质量浓度为300 g/L时,LOI值由18%增加到52.9%,损毁长度由300 mm减小至45 mm;阻燃处理后棉织物的热降解过程和燃烧途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在50次循环水洗后,LOI值仍能保持在31.6%左右,具有良好的阻燃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阻燃剂 阻燃织物 功能性纺织品 磷/氮协效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磷酰胺在粘胶织物阻燃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超 蒋之铭 +2 位作者 朱少彤 张晨曦 朱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45,共7页
为开发无甲醛阻燃粘胶织物,以多羟基超支化磷酰胺(HPAE)和1,2,3,4-丁烷四羧酸(BTCA)为阻燃整理体系,制备阻燃粘胶织物。对比分析整理前后粘胶织物的表面结构组成、成炭性能和燃烧行为,评价该阻燃整理体系对粘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折... 为开发无甲醛阻燃粘胶织物,以多羟基超支化磷酰胺(HPAE)和1,2,3,4-丁烷四羧酸(BTCA)为阻燃整理体系,制备阻燃粘胶织物。对比分析整理前后粘胶织物的表面结构组成、成炭性能和燃烧行为,评价该阻燃整理体系对粘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织物的质量增加率为22.5%时,极限氧指数(LOI值)从21.0%提高到28.9%,织物离火自熄,能顺利通过垂直燃烧测试;HPAE极大提升了粘胶织物的成炭能力,在800℃氮气氛围中的残炭量为42.9%;整理后织物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明显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59.4%和15.1%;经过25次标准水洗后,LOI值从29.1%下降到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织物 1 2 3 4-丁烷四羧酸 超支化磷酰胺 阻燃剂 阻燃整理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化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东伟 房宽峻 +2 位作者 刘秀明 张鑫卿 安芳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96,共7页
针对活性染料水解导致染料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乙二胺改性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制备了胺化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探究了初始体系pH值、乙二胺质量分数、改性温度和时间对胺化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并考... 针对活性染料水解导致染料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乙二胺改性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制备了胺化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探究了初始体系pH值、乙二胺质量分数、改性温度和时间对胺化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并考察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胺化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染色阳离子化棉织物的K/S值和颜色参数。结果表明:在初始体系pH值为11,乙二胺质量分数为40%,改性温度为60℃和改性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可制得粒径为96.5 nm,多分散指数为0.075,Zeta电位为-33.7 mV的胺化活性红195/聚合物微球;染色后阳离子化棉织物的K/S值可达9.3,是相同用量活性红195上染棉织物K/S值的3.1倍,且色彩鲜艳度提高,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4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彩色聚合物微球 阳离子化改性 棉织物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