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近海沉积物PCBs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及贝类污染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永亮 潘静 +4 位作者 李悦 石磊 殷效彩 李凤业 Kevin Jones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520,共6页
利用13C 同位素内标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8个表层沉积物,1个沉积物柱状岩心和2个贝类样品中包括14种共平面PCBs在内的50种PCBs同系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CBs化合物.讨论了PCBs的分布特征.表层样品... 利用13C 同位素内标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8个表层沉积物,1个沉积物柱状岩心和2个贝类样品中包括14种共平面PCBs在内的50种PCBs同系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CBs化合物.讨论了PCBs的分布特征.表层样品以胶州湾东岸的含量最高,从北岸、西岸、胶州湾口及胶州湾外PCBBs含量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总PCBs含量在0.65~32.9ng/g dw.PCBs总含量落在国内外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的中值区.表明污染来源有城市污水排放及大气来源2种,而不属于工业污染类型.多氯联苯主要以低氯取代PCBs为主,大部分高氯取代PCBs的含量低于检出限.柱状样中共平面PCBs的含量及毒性当量浓度总的垂直变化趋势是从1951年到现在逐渐减少.贝类样品的总PCBs含量为4.9~8.4ngg/g dw,属低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共平面多氯联苯 沉积物 贝类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环境中胶体促使下的污染物运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庆玲 徐绍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胶体能促使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运移。胶体的沉积、释放和运移等动力学过程受许多因素的控制,如胶体的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胶体的稳定性、水溶液的化学组分、离子强度、pH值和水的流速等。许多研究者已提出了考虑...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胶体能促使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运移。胶体的沉积、释放和运移等动力学过程受许多因素的控制,如胶体的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胶体的稳定性、水溶液的化学组分、离子强度、pH值和水的流速等。许多研究者已提出了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模型从理论上或用实验室土柱试验来模拟胶体的运移行为。在未来应加强野外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天然介质中胶体促使下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运移过程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提出有效的策略或发展新的治理技术以防止污染的扩大或修复污染,最终达到保护地下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环境 胶体 污染物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大型藻与微型藻种群生长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培玉 唐学玺 +2 位作者 蔡恒江 于娟 肖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335-3342,共8页
选用孔石莼和青岛大扁藻为海洋大型藻和微型藻的代表,通过室内添加模拟试验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孔石莼(重量固定)与青岛大扁藻(密度不同)种群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养情况下,4个UV-B辐射剂量都对孔石莼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选用孔石莼和青岛大扁藻为海洋大型藻和微型藻的代表,通过室内添加模拟试验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孔石莼(重量固定)与青岛大扁藻(密度不同)种群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养情况下,4个UV-B辐射剂量都对孔石莼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却不同,低剂量(U-1)的UV-B辐射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因初始接种密度不同而各异。(2)在共养情况下,微藻对孔石莼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微藻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亦增加;反之,在共培养的初始阶段(6 d内)孔石莼对微藻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但后期阶段(9 d后)表现出促进作用。(3)在共培养的同时附加UV-B辐射处理,随着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加,青岛大扁藻对孔石莼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与共养相比较,孔石莼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亦趋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孔石莼 青岛大扁藻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碳循环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点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永亮 李悦 潘静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4年第1期68-77,共10页
试图通过分析综合海洋中发生的碳循环过程中的正、负反馈作用 ,探讨海洋碳循环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探明海洋是以何种过程、能够以多大的容量吸收在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 ,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物理化学过程进入海洋 ,并以... 试图通过分析综合海洋中发生的碳循环过程中的正、负反馈作用 ,探讨海洋碳循环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探明海洋是以何种过程、能够以多大的容量吸收在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 ,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物理化学过程进入海洋 ,并以碳酸盐形式进入深海的“溶解泵”过程 ,以及通过海洋表层的生物活动吸收以有机碳形式进入深海的“生物泵”过程 ,以及深水和海底碳酸盐库的对大气二氧化碳输入的反馈作用。以海洋碳系统作为一个特定的开放复杂巨系统 ,对其特点及其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进行剖析 ,对该系统的的稳定性和海洋对温室效应气体的缓冲作用进行了讨论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研究海洋碳系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海洋 碳循环系统 碳酸盐 开放复杂巨系统 温室效应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环境促使C_4,C_5异构体分异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立雷 贺行良 +3 位作者 刘昌岭 张培玉 张媛媛 李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4,共6页
模拟海底微环境,研究促使C4,C5异构体分异的因素。39 d后,i-C4/n-C4变化率:灭菌固液混合组为1.67%,灭菌固液分离组为7.96%,未灭菌固液混合组为2.54%,未灭菌固液分离组为14.21%;i-C5/n-C5变化率:灭菌固液混合组为1.19%,灭菌固液分离组为8... 模拟海底微环境,研究促使C4,C5异构体分异的因素。39 d后,i-C4/n-C4变化率:灭菌固液混合组为1.67%,灭菌固液分离组为7.96%,未灭菌固液混合组为2.54%,未灭菌固液分离组为14.21%;i-C5/n-C5变化率:灭菌固液混合组为1.19%,灭菌固液分离组为8.18%,未灭菌固液混合组为2.26%,未灭菌固液分离组为10.19%。表明海底环境对烷烃组分产生复杂的溶解、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使异构体产生分异效应;碳原子数增加,综合作用相对减弱;同碳原子数,对正构烷烃的作用效果更显著。碳同位素分析发现:i-C4,n-C4,i-C5,n-C5的δ13C均有微弱的变重趋势,CO2的δ13C则发生明显的变轻趋势,并且未灭菌组比灭菌组变化大。表明海底环境使烷烃组分发生了碳同位素分馏,生物降解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4/n-C4 i-C5/n-C5 分异 模拟实验 海底环境 油气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碳循环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点(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永亮 李悦 潘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145,共5页
试图通过分析综合海洋中发生的碳循环过程中的正、负反馈作用探讨海洋碳循环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探明海洋是以何种过程、能够以多大的容量吸收在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物理化学过程进入海洋并以碳酸... 试图通过分析综合海洋中发生的碳循环过程中的正、负反馈作用探讨海洋碳循环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探明海洋是以何种过程、能够以多大的容量吸收在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物理化学过程进入海洋并以碳酸盐形式进入深海的“溶解泵”过程,以及通过海洋表层的生物活动吸收以有机碳形式进入深海的“生物泵”过程,以及深水和海底碳酸盐库的对大气二氧化碳输入的反馈作用。本文对海洋碳系统最为一个特定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特点及其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进行剖析,对该系统的稳定性和海洋对温室效应气体的缓冲作用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研究海洋碳系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循环系统 复杂巨系统 特点 复杂性科学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及保护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绪良 谷东起 +1 位作者 陈东景 隋玉柱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在2003~2005年多次实地调查并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了植被类型划分和湿地维管束植物生态类群划分,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较大科、属的构成,蕨类植物种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属的... 在2003~2005年多次实地调查并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了植被类型划分和湿地维管束植物生态类群划分,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较大科、属的构成,蕨类植物种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维管束植物区系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表明,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植被分4个植被型、25个植物群落,由48科129属197种维管束植物构成,这些维管束植物分盐生植物,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中生、旱生植物4大生态类群。维管束植物区系的主体为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等含5种及5种以上的13个较大科,从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构成来看,种子植物中世界分布属最多,达40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2%,这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特征;温带和热带分布区成分作为区系成分的主体共80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4%。盐田、养殖池、道路建设,海岸侵蚀,地下咸、卤水人侵,气候干旱,河流断流等自然、人为原因导致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植被发生退化演替,区系中一些珍稀濒危植物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提出了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推广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等可持续的滨海湿地利用方式,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等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滨海湿地 维管束植物 区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强化石灰石石灰FGD过程的某些浆液特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文寿 吴忠标 +1 位作者 李悦 谭天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2,57,共4页
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添加剂强化下的石灰石烟气脱硫浆液的固相沉降时间、上清液密度及滤饼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添加剂时,实验条件下滤饼固含量有所下降,但影响不大;浆液固相沉降时间的不同,可能与浆液中亚硫酸钙固相产物的含量及晶... 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添加剂强化下的石灰石烟气脱硫浆液的固相沉降时间、上清液密度及滤饼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添加剂时,实验条件下滤饼固含量有所下降,但影响不大;浆液固相沉降时间的不同,可能与浆液中亚硫酸钙固相产物的含量及晶粒大小和晶型不同有关;添加剂不同,上清液密度也有差异。镁强化石灰脱硫浆液,沉降过程可分为快速沉降和慢速沉降两阶段;固相中亚硫酸钙的含量高则沉降速率较慢;与非强化石灰脱硫过程相比,滤饼固含量稍低。脱硫实验同时表明,使用添加剂有利于抑制设备结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添加剂 石灰石 石灰 浆液 脱水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硫过程中添加剂对石灰石的促溶作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孙文寿 吴忠标 谭天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以双搅拌釜为实验设备,研究了烟气脱硫过程中硫酸钠、硫酸镁和腐殖酸钠对石灰石的促溶作用.结果表明,分别采用3种不同添加剂时,pH值等随脱硫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类似;与非强化石灰石脱硫过程对比,在相同pH值下,3种添加剂均使石灰石颗粒... 以双搅拌釜为实验设备,研究了烟气脱硫过程中硫酸钠、硫酸镁和腐殖酸钠对石灰石的促溶作用.结果表明,分别采用3种不同添加剂时,pH值等随脱硫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类似;与非强化石灰石脱硫过程对比,在相同pH值下,3种添加剂均使石灰石颗粒体积占初始体积的分率rp减小,即均能促进石灰石的溶解,改善浆液的传质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rp与浆液pH值之间的关系式,该方程能很好地关联双搅拌釜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石灰石 添加剂 溶解 搅拌釜 二氧化硫 促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石莼与2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交叉培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培玉 蔡恒江 +3 位作者 肖慧 于娟 冯蕾 唐学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海洋大型海藻石莼(Ulva pertusaKjellm.)和海洋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Kylin var.tsingtaoensis)、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的滤液做了交叉培养研究,初步探索藻间的克生机...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海洋大型海藻石莼(Ulva pertusaKjellm.)和海洋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Kylin var.tsingtaoensis)、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的滤液做了交叉培养研究,初步探索藻间的克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2种微藻滤液对石莼生长的影响均有显著的差异。不同温度处理的石莼滤液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可以推测:石莼对亚历山大藻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而石莼对青岛大扁藻的抑制作用和两种微藻对石莼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来实现的,至于其它的方式和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 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KYLIN var.tsingtaoensis) 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 胞外产物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沉积物中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分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永亮 史双昕 +7 位作者 潘静 李红莉 李国刚 高虹 周成 李悦 石磊 Kevin Jones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9-555,共7页
用1 3C同位素内标法 ,高分辨率气相色谱 高分辨率质谱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 1 7种含 2 3 7 8 氯代二苯并二英 /呋喃 (PCDD/Fs)及 1 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 (Co PCBs)的含量、同系物异构体的分布特征、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进行了初... 用1 3C同位素内标法 ,高分辨率气相色谱 高分辨率质谱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 1 7种含 2 3 7 8 氯代二苯并二英 /呋喃 (PCDD/Fs)及 1 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 (Co PCBs)的含量、同系物异构体的分布特征、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与山东近海 (日照、烟台、青岛 )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总Co PCBs含量分别为 5 4 4pg·g- 1 dw (南阳湖 )和 41 4pg·g- 1 dw (微山湖 ) .总PCDD/Fs含量分别为 1 0 6 7pg·g- 1 dw (南阳湖 )和1 47 0pg·g- 1 dw (微山湖 ) .两湖含 2 3 7 8 PCDD/Fs异构体对总毒性当量浓度的贡献基本相同 ,即以四—五氯代异构体为主 .PCDD/Fs含量次序为青岛 >日照 >南四湖 >烟台 .南四湖、日照、烟台近海沉积物中的PCDD/Fs对总TEQ (PCDD/F TEQ +PCB TEQ)的贡献为68 8%— 93 0 % .南四湖与山东近海沉积物中PCDDs/PCDFs比值和OCDD %∑百分比表明 ,山东省PCDD/Fs的来源较为一致 ,相对恒定 .除河口处外 ,大气沉降应是南四湖及山东近海PCDD/Fs的主要来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D 含量 类化合物 烟台 比值 异构体 测定结果 二噁英 毒性当量 南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态氮组成下反硝化过程控制参数pH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少坡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张艳萍 于德爽 周红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95,共5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反应器,在(21±1)℃下,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对反硝化过程中的pH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过程中pH曲线上不仅出现了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反应器,在(21±1)℃下,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对反硝化过程中的pH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过程中pH曲线上不仅出现了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还出现了表示硝酸盐完全还原为亚硝酸盐的特征点.此外,在起始NOx--N(NO2--N+NO3--N)浓度与pH值相同的条件下,起始NO2--N浓度所占的比例越高,反硝化结束时pH曲线上峰点的值越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总碱度却相等.研究分析发现NO2--N所占比例不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类型就不同,这是造成pH增量不同的根本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更好地控制污水处理工艺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反硝化 PH 过程控制 反硝化过程 过程控制参数 变化规律 pH值 硝态氮 序批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RYZA2000模型模拟水稻产量及吸氮量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俊 徐绍辉 +2 位作者 刘建立 张佳宝 范晓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2,共5页
通过田间实验,对模拟水稻生长的作物生长模型ORYZA2000的参数进行了校正。然后,应用ORYZA2000模型对不同施N水平下水稻的生物量、产量及地上部分吸N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生物量、产量及吸N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均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 通过田间实验,对模拟水稻生长的作物生长模型ORYZA2000的参数进行了校正。然后,应用ORYZA2000模型对不同施N水平下水稻的生物量、产量及地上部分吸N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生物量、产量及吸N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均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8、0.9511和0.8791,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但是,在穗分化-抽穗期地上部分吸N量的模拟结果欠佳,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2000 水稻 氮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日照近海及南四湖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永亮 潘静 +3 位作者 李红莉 高虹 史双昕 石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关键词 近海沉积物 多氛联苯 日照市 烟台市 山东 毒性当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的除磷技术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孙梦 张培玉 张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0,共5页
综述了化学除磷方法及生物除磷方法的机理和特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除磷工艺并分析其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以及最新生物除磷技术-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及其应用;对国内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物化除磷法与生物除磷法相结合必将... 综述了化学除磷方法及生物除磷方法的机理和特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除磷工艺并分析其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以及最新生物除磷技术-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艺及其应用;对国内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物化除磷法与生物除磷法相结合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研究开发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是今后污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除磷 物理化学法 生物除磷法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和稳定氮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立雷 张媛媛 +3 位作者 贺行良 张培玉 朱志刚 李小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6-1051,共6页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稳定氮同位素为海洋古环境和碳氮循环提供了大量信息,然而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有机碳和稳定氮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条件实验,分析了前处理过程中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可能因素。1...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稳定氮同位素为海洋古环境和碳氮循环提供了大量信息,然而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有机碳和稳定氮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条件实验,分析了前处理过程中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可能因素。1器皿材质:使用聚丙烯和玻璃离心管进行酸处理所得样品的δ13C和δ15N基本无差别。2干燥方式:样品经热烘干燥会导致样品中轻碳组分和易挥发组分的逸散,引起样品中δ13C的分馏。鲜样和酸处理后样均采用热烘干燥会引起样品中δ15N发生明显分馏。3驱酸方式和洗酸程度:水洗造成溶解性有机碳和氮的损失,致使δ13C和δ15N值较真实值偏正,但酸蒸法不能保证氯离子的有效驱除。洗至中性后的洗酸次数对δ13C影响甚小,但会导致δ15N继续偏正。全程采用冷冻干燥,选用PP离心管作为主要酸处理水洗和干燥的器皿,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获得较理想、准确的δ13C和δ15N测试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有机碳和稳定氮同位素 条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间竞争及UV-B辐射胁迫对其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培玉 唐学玺 +3 位作者 董双林 蔡恒江 肖慧 冯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关系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密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有明显的影响。当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接种比例为A∶S=1∶4时,中肋...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关系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密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有明显的影响。当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接种比例为A∶S=1∶4时,中肋骨条藻在竞争中占优势;当接种例为A∶S=1∶1时,虽然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但也受到了中肋骨条藻的抑制;接种比例为A∶S=4∶1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竞争优势更加明显。UV-B辐射增强(在预备实验的前提下,选择1.4J/m2)可改变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关系,使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竞争能力降低,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导致处理Ⅰ(A∶S=1∶4)中,中肋骨条藻在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在处理Ⅱ(A∶S=1∶1)中,中肋骨条藻在竞争中占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种群竞争 抑制作用 中肋骨条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qy37吸附包埋固定化的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晨 张培玉 +1 位作者 孙梦 吴玉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以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菌株qy37固定化后的脱氮效果为考察标准,分别研究了不同的吸附、包埋固定化载体和方式对固定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碳纳米管、多孔陶粒、活性炭、石墨四种材料为吸附固定化载体时,纳碳纳米材料的... 以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菌株qy37固定化后的脱氮效果为考察标准,分别研究了不同的吸附、包埋固定化载体和方式对固定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碳纳米管、多孔陶粒、活性炭、石墨四种材料为吸附固定化载体时,纳碳纳米材料的吸附固定化脱氮效果最好,脱氮率可达94%;以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制成的SA、PVA、PVA-SA、PVA-SA-活性炭和PVA-SA-纳米材料小球为包埋固定化载体时,PVA和SA混合作为包埋剂固定效果要好于单独作为包埋剂,包埋剂PVA和添加剂SA最佳包埋比是10:1;吸附材料作为强化剂一起包埋的复合式包埋有助于提高固定化小球的稳定性和固定化效果,脱氮率提高5%。其中纳米材料作为强化剂的包埋固定化脱氮效果要优于活性炭,脱氮率可达到85%。强化剂活性炭、纳米材料最佳包埋比是5:4。吸附固定化整体脱氮效率优于包埋固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qy37 吸附固定化 包埋固定化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溶质在不同质地饱和土柱中运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丛志 张佳宝 +1 位作者 徐绍辉 张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2-558,共7页
盐渍土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对溶质运移具有重要影响。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中常见的反应。利用室内土柱出流实验对这两种作用下的单组分和多组分溶质运移进行了探讨,用CXTFIT软件模拟了只考虑对流-弥散的常规溶质运移;用水文地球化... 盐渍土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对溶质运移具有重要影响。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中常见的反应。利用室内土柱出流实验对这两种作用下的单组分和多组分溶质运移进行了探讨,用CXTFIT软件模拟了只考虑对流-弥散的常规溶质运移;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进行了耦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反应的模拟。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单组分溶质的运移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多组分溶质运移中,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质运移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并且耦合物理化学作用的模拟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溶质 盐渍土壤 饱和土柱 溶质运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多孔介质中高岭石胶体和SiO2胶体运移行为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庆玲 徐绍辉 刘建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451,共7页
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行为不仅取决于胶体本身的性质,同时还受到溶液离子强度、孔隙水流速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饱和石英砂柱出流实验,探讨了高岭石胶体(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在不同离子强度(0.001 5,0.01和0.03 ... 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行为不仅取决于胶体本身的性质,同时还受到溶液离子强度、孔隙水流速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饱和石英砂柱出流实验,探讨了高岭石胶体(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在不同离子强度(0.001 5,0.01和0.03 mol L-1)和平均孔隙流速(约20和5 cm h-1)作用下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随溶液离子强度增加,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的沉淀量增加;平均孔隙水流速的增加则会促进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的运移。同时还表明,离子强度和流速变化对粒径较大的Kaolinite胶体运移的影响要显著大于SiO2胶体。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胶体对污染物运移的促进机制的理解,同时对全面、客观评价地下环境的污染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olinite胶体 SiO2胶体 运移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