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新思路——《环境与国际关系:全球环境问题的理性思考》一书评介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金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全球环境问题
国际关系
理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际环境合作
评介
非政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共产国际在美国共产主义政党统一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金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共产主义政党
美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芝加哥
劳工党
书记
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南亚国家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杰
丁金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东南亚国家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十分严重,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缓和民族、宗教矛盾的途径是:实行正确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并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 教极端主义予以打击。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
社会和经济转型期
民族与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环境外交的开端:成就与问题
被引量:
4
4
作者
丁金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8-170,共3页
1972年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中国环境外交的开端。在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开展了大量的外交活动,阐明了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同各国交流了环保经验。与此同时,当时中国对环境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环保国...
1972年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中国环境外交的开端。在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开展了大量的外交活动,阐明了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同各国交流了环保经验。与此同时,当时中国对环境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环保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忽略了环发领域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无论如何,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给中国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环境外交
开端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权力、制度、认同——东亚安全合作的多维视角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欧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47-53,共7页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因素,还有建构主义的认同因素。权力、制度、认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困境
东亚安全合作
权力
制度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化力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
被引量:
1
6
作者
孔祥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7-101,共5页
用文化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最新体现。知识经济的萌发是人类的文化觉醒 ,知识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力的推动。“知识经济 ,文化先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中国对知识经济应当有自己的理解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太适合...
用文化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最新体现。知识经济的萌发是人类的文化觉醒 ,知识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力的推动。“知识经济 ,文化先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中国对知识经济应当有自己的理解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太适合走高技术大国的发展道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力
知识经济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邓小平的吸收文明、拒绝腐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7
作者
丁金光
尚丽琴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吸收文明、拒绝腐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要拒绝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本文认为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吸收文明
拒绝腐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评白劳德的《德黑兰》
8
作者
丁金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19,共5页
美国共产党领导人白劳德在其代表作《德黑兰 :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中论述了德黑兰协议的意义及其后果。长期以来 ,此书作为修正主义、投降主义之作而被长期否定。其实 ,白劳德充分肯定德黑兰会议的意义以及德黑兰宣言的重要作用...
美国共产党领导人白劳德在其代表作《德黑兰 :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中论述了德黑兰协议的意义及其后果。长期以来 ,此书作为修正主义、投降主义之作而被长期否定。其实 ,白劳德充分肯定德黑兰会议的意义以及德黑兰宣言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厚非的。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和人民同法西斯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德黑兰会议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资助重大行动 ,所以 ,任何对这次会议积极意义的评价都是无可厚非的。白劳德从当时美共的主要任务——支持政府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出发 ,依据美国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战后的发展前景 ,为美共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美国实际的行动策略。白劳德在《德黑兰》中仍然关注着中国革命 ,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并没有成为美帝国主义反动的对华政策的支持者。白劳德的《德黑兰 :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应当给予基本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白劳德
美国
共产党
苏联
《德黑兰: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
德黑兰会议
斯大林
德黑兰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白劳德研究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丁金光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0-133,共4页
本文对白劳德参加美共和担任美共总书记的时间进行了考证 ,并对白劳德晚期活动、白劳德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以及白劳德的功过等问题作了探讨 。
关键词
白劳德
美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的包融精神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成儒
《湖湘论坛》
2001年第6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包融
儒学
儒家思想
佛教
释教
名教
三教合一
理学家
董仲舒
魏晋玄学
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新思路——《环境与国际关系:全球环境问题的理性思考》一书评介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金光
机构
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系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全球环境问题
国际关系
理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际环境合作
评介
非政府组织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共产国际在美国共产主义政党统一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金光
机构
青岛大学
国际
关系
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共产主义政党
美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芝加哥
劳工党
书记
雷德
分类号
D351.0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南亚国家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杰
丁金光
机构
山东
大学
国政
学院
青岛大学
国际
关系
系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文摘
东南亚国家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十分严重,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缓和民族、宗教矛盾的途径是:实行正确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并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 教极端主义予以打击。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
社会和经济转型期
民族与宗教
Keywords
The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Nationality and religion
分类号
D562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环境外交的开端:成就与问题
被引量:
4
4
作者
丁金光
机构
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8-170,共3页
文摘
1972年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中国环境外交的开端。在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开展了大量的外交活动,阐明了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同各国交流了环保经验。与此同时,当时中国对环境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环保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忽略了环发领域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无论如何,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给中国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环境外交
开端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力、制度、认同——东亚安全合作的多维视角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欧斌
机构
青岛大学
法学院
国际
关系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47-53,共7页
文摘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因素,还有建构主义的认同因素。权力、制度、认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和结果。
关键词
安全困境
东亚安全合作
权力
制度
认同
分类号
F131.0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化力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
被引量:
1
6
作者
孔祥军
机构
青岛大学
国际
关系
系
山东省
青岛
市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7-101,共5页
文摘
用文化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最新体现。知识经济的萌发是人类的文化觉醒 ,知识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力的推动。“知识经济 ,文化先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中国对知识经济应当有自己的理解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太适合走高技术大国的发展道路 。
关键词
文化力
知识经济
地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邓小平的吸收文明、拒绝腐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7
作者
丁金光
尚丽琴
机构
青岛大学
国际
关系
系
山东
大学
国际
政
法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文摘
吸收文明、拒绝腐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要拒绝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本文认为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吸收文明
拒绝腐朽
分类号
A849.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评白劳德的《德黑兰》
8
作者
丁金光
机构
青岛大学
国际
关系
系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19,共5页
文摘
美国共产党领导人白劳德在其代表作《德黑兰 :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中论述了德黑兰协议的意义及其后果。长期以来 ,此书作为修正主义、投降主义之作而被长期否定。其实 ,白劳德充分肯定德黑兰会议的意义以及德黑兰宣言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厚非的。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和人民同法西斯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德黑兰会议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资助重大行动 ,所以 ,任何对这次会议积极意义的评价都是无可厚非的。白劳德从当时美共的主要任务——支持政府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出发 ,依据美国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战后的发展前景 ,为美共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美国实际的行动策略。白劳德在《德黑兰》中仍然关注着中国革命 ,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并没有成为美帝国主义反动的对华政策的支持者。白劳德的《德黑兰 :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应当给予基本肯定。
关键词
厄尔·白劳德
美国
共产党
苏联
《德黑兰: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
德黑兰会议
斯大林
德黑兰协议
Keywords
Earl Browder
《Tehera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America
The Soviet Union
分类号
D371.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白劳德研究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丁金光
机构
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0-133,共4页
文摘
本文对白劳德参加美共和担任美共总书记的时间进行了考证 ,并对白劳德晚期活动、白劳德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以及白劳德的功过等问题作了探讨 。
关键词
白劳德
美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的包融精神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成儒
机构
青岛大学
国际
关系
系
出处
《湖湘论坛》
2001年第6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包融
儒学
儒家思想
佛教
释教
名教
三教合一
理学家
董仲舒
魏晋玄学
玄学
分类号
D67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新思路——《环境与国际关系:全球环境问题的理性思考》一书评介
丁金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析共产国际在美国共产主义政党统一中的作用
丁金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南亚国家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研究
姜杰
丁金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环境外交的开端:成就与问题
丁金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权力、制度、认同——东亚安全合作的多维视角分析
欧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文化力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
孔祥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邓小平的吸收文明、拒绝腐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丁金光
尚丽琴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重评白劳德的《德黑兰》
丁金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白劳德研究的几个问题
丁金光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儒学的包融精神
王成儒
《湖湘论坛》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