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年经典: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 |
姜振昌
徐硕
张平青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
2
|
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笔谈) |
谭桂林
周海波
张光芒
杨洪承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
3
|
论周作人的人生哲学及其对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二) |
徐鹏绪
武侠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4
|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考论 |
刘怀荣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
5
|
21世纪西方文学走向及其特征 |
曾艳兵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6
|
诗与思想的理性之路——关于张清华及其文学批评 |
周海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
7
|
鲁迅的《何典》推介:文学广告和广告文学 |
贾丽萍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
8
|
论周作人的人生哲学及其对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三) |
徐鹏绪
武侠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
9
|
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学”学术史的书写(上) |
徐鹏绪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
10
|
“复旦大学前一站”为什么会产生歧义? |
戚晓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11
|
弱者的反抗与莫言文学的崇高美学 |
王金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2
|
“文学自觉”时代的不“自觉”因素 |
赵建章
赵迎芳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3
|
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主题的理性内涵 |
周海波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14
|
论司马迁天人观与文学思想之关系 |
刘怀荣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
15
|
裂变与再生——作为左翼文学先声的“革命文学”辨争 |
姜振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
16
|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新启蒙史观的复归——作为方法的《现代中国文学通鉴》 |
韩琛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7
|
“民国文学”研究提出的几个问题 |
周海波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8
|
论老舍的美术修养及其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 |
魏韶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9
|
祝辞系文学与《诗经》时代的言灵信仰 |
张树国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20
|
中国现代文学是最佳学科名称 |
冯光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