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经典: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振昌 徐硕 张平青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4,34,共12页
自1917年《新青年》迁至北京、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至今走过了真正意义的百年。认真梳理总结作为百年经典的"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对于认识中国新文学的昨天、今天... 自1917年《新青年》迁至北京、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至今走过了真正意义的百年。认真梳理总结作为百年经典的"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对于认识中国新文学的昨天、今天的经验甚至明天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传统 “五四” 鲁迅 《新青年》 中国新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狂人日记》 序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笔谈) 被引量:5
2
作者 谭桂林 周海波 +1 位作者 张光芒 杨洪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9,共8页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进行笔谈 ,着重对朱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作了讨论。现把谭桂林等人的笔谈发表于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发 文学史著 文学史学 五四情结 文学思潮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作人的人生哲学及其对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二)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鹏绪 武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3,共7页
关键词 周作人 人生哲学 文艺观 文学创作 人性论 进化论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考论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怀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5,共8页
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在汉代就已产生了以音乐伴唱演述故事的相和曲、横吹曲和杂曲歌,同时还出现了以讲说和唱诵故事为主的俗赋,以及将歌、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表演故事的歌舞艺术雏形。西晋时期出现的一批故事体歌诗,正是汉... 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在汉代就已产生了以音乐伴唱演述故事的相和曲、横吹曲和杂曲歌,同时还出现了以讲说和唱诵故事为主的俗赋,以及将歌、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表演故事的歌舞艺术雏形。西晋时期出现的一批故事体歌诗,正是汉代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歌诗或歌咏正史中史实,或敷衍民间故事,或为前代表现历史题材的歌诗的改写,均为历史题材,具有一定的情节,并与音乐或歌舞密切相关。其所歌咏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成为后来说唱文学的常见题材;其集故事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特点,也被后者所继承。因此,西晋故事体歌诗不仅对说唱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说唱文学的重要源头。对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体 歌诗 歌诗表演 说唱文学 歌舞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西方文学走向及其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曾艳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9-184,共6页
如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考察便更容易猜度和把握21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走向与特征。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来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在2... 如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考察便更容易猜度和把握21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走向与特征。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来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在20世纪末已大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历史意义显然大于它的文学意义。21世纪的西方文学在一片"作者死亡"、"文学终结"、"小说枯竭"的嘈杂声中悄然走向多元与融合,并显示出如下基本特征:回归现实主义、重返道德关怀、走向多元性、图像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世纪 西方文学 现实主义 道德关怀 多元性 图像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思想的理性之路——关于张清华及其文学批评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海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82,共7页
关键词 张清华 文学批评 理性 启蒙主义思想 批判精神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何典》推介:文学广告和广告文学 被引量:3
7
作者 贾丽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23,共3页
鲁迅对清光绪年产生的章回体小说《何典》的关注,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光绪五年(1879年)刊印的《申报馆书目续集》中关于《何典》的"题要"说:"《何典》十回。是书为过路人编定,缠夹二先生评,而太平客人为之序。书中引用... 鲁迅对清光绪年产生的章回体小说《何典》的关注,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光绪五年(1879年)刊印的《申报馆书目续集》中关于《何典》的"题要"说:"《何典》十回。是书为过路人编定,缠夹二先生评,而太平客人为之序。书中引用诸人,有曰活鬼者,有曰穷鬼者,有曰活死人者,有曰臭花娘者,有曰畔房小姐者:阅之已堪喷饭。况阅其所记,无一非三家村俗语;无中生有,忙里偷闲。其言,则鬼话也;其人,则鬼名也;其事,则开鬼心,扮鬼脸,钓鬼火,做鬼戏,搭鬼棚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典》 章回体小说 申报馆 光绪五年 文学广告 无中生有 缠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作人的人生哲学及其对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三)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鹏绪 武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50,共12页
关键词 周作人 人生哲学 文学创作 人性精神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学”学术史的书写(上)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鹏绪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术史 书写 鲁迅学 研究文献 研究活动 学科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大学前一站”为什么会产生歧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戚晓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6,共1页
“复旦大学前一站”是一歧义结构,既可以指不到复旦大学的“前一站”,也可以指超过复旦大学的“前一站”。至于“复旦大学前一站”为什么会产生歧义,人们虽然知道缘于方位词“前”,但其深层的理解并不一致;且由于没有触及问题的实... “复旦大学前一站”是一歧义结构,既可以指不到复旦大学的“前一站”,也可以指超过复旦大学的“前一站”。至于“复旦大学前一站”为什么会产生歧义,人们虽然知道缘于方位词“前”,但其深层的理解并不一致;且由于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其解释也难以令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 歧义结构 “前” 方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者的反抗与莫言文学的崇高美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金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5,共6页
莫言文学的崇高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与中国历史、现实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关联。对中国历史、现实的感知,构成莫言史诗性崇高美学的情思质地,轰轰烈烈的历史运动、紧张惨烈的政治斗争、全景式观照视野、与历史紧密纠缠的蛮野生命、超... 莫言文学的崇高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与中国历史、现实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关联。对中国历史、现实的感知,构成莫言史诗性崇高美学的情思质地,轰轰烈烈的历史运动、紧张惨烈的政治斗争、全景式观照视野、与历史紧密纠缠的蛮野生命、超自然的意志和力量,被莫言或轻灵滞重地而勾画、涂抹出来,散发着豪荡、雄浑、劲健的崇高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崇高美学 史诗性 超自然 劲健 全景式 崇高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觉”时代的不“自觉”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建章 赵迎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70,共9页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所谓"自觉",主要是指反对政治教化,追求形式美。但这种倾向只是表现在创作上。在理论上,以政治教化为本体的文学观念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几乎没有人明确反对。曹丕虽然主张"诗赋欲...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所谓"自觉",主要是指反对政治教化,追求形式美。但这种倾向只是表现在创作上。在理论上,以政治教化为本体的文学观念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几乎没有人明确反对。曹丕虽然主张"诗赋欲丽",但并未如鲁迅所说,反对"寓训勉于诗赋"。相反,有证据表明,曹丕赞成政治教化论;桓范、挚虞、葛洪、刘勰、裴子野等人,均持政治教化论;阮籍、嵇康的礼乐理论也是主张政治教化的,可以折射出其文学思想;而王粲、皇甫谧则是人云亦云,反映了时代的共识;作为新变派的代表,萧纲偶尔也主张政治教化,虽然言不由衷,但反映了正统文学观念在当时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学自觉 政治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主题的理性内涵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海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4,共6页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批判主题和回归主题两大主题群落体现着乡土文学创造的理性精神 ,内蕴于文本世界的理性内涵 ,它包涵以“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精神、崇尚科学文明的现代精神和对本土化思维方式的认同三个方面。民间理性为乡土文学...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批判主题和回归主题两大主题群落体现着乡土文学创造的理性精神 ,内蕴于文本世界的理性内涵 ,它包涵以“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精神、崇尚科学文明的现代精神和对本土化思维方式的认同三个方面。民间理性为乡土文学的民族化进程注入了浓郁的哲学文化意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主题 理性精神 民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天人观与文学思想之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怀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6-80,共5页
中国史官文化天人观,是司马迁“实录”与“爱奇”相统一的思想及著名的“发愤著书”说的基础,并从总体上构成了司马迁文学思想的深层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以往的研究正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对司马迁的文学思想产生了诸多的误解。
关键词 天人观 实录 爱奇 发愤著书 楚骚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与再生——作为左翼文学先声的“革命文学”辨争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振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8,共8页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现的领域由“自我”拓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文学 再生 裂变 社会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新启蒙史观的复归——作为方法的《现代中国文学通鉴》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继"中国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重要的现代文学史概念之后,"现代中国文学"文学史新概念得以确立,并将之落实到《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的书写实践中。事实上,... 继"中国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重要的现代文学史概念之后,"现代中国文学"文学史新概念得以确立,并将之落实到《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的书写实践中。事实上,重写文学史的"终结"并不是"重写"的终结,而是"重写文学史"实践本身逐渐丧失了原初的价值立场,以追求文学史的解放为开端,却以再生产出新的束缚而"告终"。作为对"重写文学史"趋于符号化、意识形态化的反拨,"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既返回又超越启蒙范式的文学史叙事,试图重构一个以"人的文学"为基础的新启蒙史观。因为在当代中国,事关理性、民主、科学的现代性启蒙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终结” 现代中国文学 新启蒙史观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文学”研究提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海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9,共7页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到"民国文学"研究,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概念,而且也是文学史研究与撰述的方法论的变革,是文学观念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转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学术视阈。首先,"民国文学&qu...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到"民国文学"研究,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概念,而且也是文学史研究与撰述的方法论的变革,是文学观念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转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学术视阈。首先,"民国文学"研究淡化了"现代"的困扰,使文学研究真正回归到"文学的"研究,带来了研究疆界、研究范式、文学观念的突破,重新提出中国文学的"新"与"旧"、"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在新的文学史叙史,即在民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作家重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新文学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舍的美术修养及其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韶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1,共7页
老舍与美术长期保持着广泛而又富有深度的关系,在中国现代大家中,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老舍与美术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但一直以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大多尚停留在一般性的资料说明和整理的范围(比如收藏、史实等)。文章通过... 老舍与美术长期保持着广泛而又富有深度的关系,在中国现代大家中,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老舍与美术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但一直以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大多尚停留在一般性的资料说明和整理的范围(比如收藏、史实等)。文章通过老舍的美术修养烛照其文学审美特性,对更加全面地认识老舍文学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美术修养 “文学图画说”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辞系文学与《诗经》时代的言灵信仰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树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5,共6页
祝辞系文学属于文艺诸形态尚未完全分化的《诗经》时代,与原始巫术宗教结合紧密,具体表现为祈祷、祝颂、诅咒等多种特征。周初祝官制度对《诗经》祝辞系文学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诗经》中的祝辞系文学体现为两种样态,一是全篇为祝辞,... 祝辞系文学属于文艺诸形态尚未完全分化的《诗经》时代,与原始巫术宗教结合紧密,具体表现为祈祷、祝颂、诅咒等多种特征。周初祝官制度对《诗经》祝辞系文学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诗经》中的祝辞系文学体现为两种样态,一是全篇为祝辞,二是包含祝官活动和祝辞成分。祝辞系文学之根源及兴盛时期在西周春秋,随着原始宗教信仰的淡薄,祝辞系文学由正统地位跌落回民间形态,并与愚昧迷信结合在一起,从此再也没有机会登上正统文学的大雅之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辞系文学 言灵信仰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是最佳学科名称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光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6-23,2,共8页
现在使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名称面临不少矛盾尴尬,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换,最佳选择是改称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经过重新解释的学科名称具有全面涵容功能、整体贯通功能和协调融入功能,符合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和教学计... 现在使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名称面临不少矛盾尴尬,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换,最佳选择是改称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经过重新解释的学科名称具有全面涵容功能、整体贯通功能和协调融入功能,符合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和教学计划的规范化要求,能够长期使用。如今规范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名称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 规范化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