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蒙的文学风景与1980年代——以《在伊犁》为例 |
王金胜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2
|
“文学性”与文学批评美学范式的重建 |
周海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海子是“第三代诗人”吗--一个重写诗歌史的思考 |
冯强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4
|
如何想象一个整体性的世界:现代境遇下的个体与小说——论胡学文《龙凤歌》兼及《有生》 |
王金胜
王璇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内曜”之士的战斗姿态和政治目的——从朗西埃政治美学思想观《野草》中的“无物之阵” |
刘东方
魏佳欣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汉语“V啊V啊”格式的场景描摹功能 |
李静文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文明论“文学性”发微 |
冯强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8
|
中国新时期女作家作品在北美地区译介研究的特征探析 |
于桢桢
曹萌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文学的事件与作为事件的小说——以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为例 |
王金胜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3
|
|
10
|
论宋明炜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
吕周聚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鲁迅的杂文艺术:“设类取譬”与“反听”之辨 |
姜振昌
孙康正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史学视域下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考量——评王金胜的《陈忠实论》 |
李伟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0 |
|
13
|
是传奇,也是丰碑——读铁流报告文学新作《靠山》 |
周海波
肖文竹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0 |
|
14
|
自适应学习的内在动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 |
李璐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8
|
|
15
|
20世纪初期文学史撰述中的文体认同问题 |
刘瑞弘
周海波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6
|
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两种范式——以《花灯调》《雪山大地》为典型个案 |
王金胜
赵萌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7
|
经由风俗之镜/径——杨志军《雪山大地》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意涵 |
王金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8
|
阅读生态视角下阅读类短视频的发展探析 |
张文彦
范萧璇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9
|
从“诗稿册”到“极乐”世界——于书籍边界探索出版性的可能 |
张文彦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0
|
数智时代绘本在跨媒介阅读中的责任 |
张文彦
张雯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