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服务学习 被引量:2
1
作者 臧顿红 李福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1,共4页
介绍了服务学习的含义及其特征,指出了服务学习与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存在内在的契合性:服务学习与公共管理有相同的精神内核——公共精神,服务学习为公共管理研究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服务情境,能够培养研究生的公民意识、职业素养和民主精... 介绍了服务学习的含义及其特征,指出了服务学习与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存在内在的契合性:服务学习与公共管理有相同的精神内核——公共精神,服务学习为公共管理研究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服务情境,能够培养研究生的公民意识、职业素养和民主精神。结合青岛大学开展服务学习的实践,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研究生服务学习的形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公共管理研究生服务学习良性开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研究生教育 服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中的“转译”:实践逻辑、影响因素及实现进路——基于农业农村部评选的16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红 占蔚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64,共13页
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本质上是协调乡村公共服务多元行动者通过“转译”机制采取合作行动,构建行动者网络的过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角度来看,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本质是以党政主体为核心,吸纳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制度性资源、情境... 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本质上是协调乡村公共服务多元行动者通过“转译”机制采取合作行动,构建行动者网络的过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角度来看,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本质是以党政主体为核心,吸纳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制度性资源、情境性资源等异质性行动者,遵循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与动员的实践逻辑,实现行动者价值共识的达成、联结机制的建构以及参与秩序的规范。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提炼出结构赋能型、主体互嵌型与情境驱动型三类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为更好地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应在党建引领的核心驱动下,着力于进一步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多元主体的有机联结以及激发情境性资源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服务 协同治理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优势、挑战及对策
3
作者 任丽梅 任琴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条件以及相对开放的区位优势,是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浙江、上海、海南等地先行先试发展跨境科技贸易,提升了生产力要素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些地方的自由贸易试... 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条件以及相对开放的区位优势,是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浙江、上海、海南等地先行先试发展跨境科技贸易,提升了生产力要素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些地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国家科技与经济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智能化加速演进、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管控日益严苛的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须结合科技强国战略新需求,继续探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借力科技合作交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科技贸易 自由贸易试验区 科技创新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凌汉 娄成武 王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在各地的深入开展,在明确行政目的、规范政府行为、满足公众需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有必要通过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式提升区域生态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基于国内外环境绩...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在各地的深入开展,在明确行政目的、规范政府行为、满足公众需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有必要通过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式提升区域生态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基于国内外环境绩效及生态文明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应在尊重生态规律、遵守法律规章的前提下,以地方政协为评估主体,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体系。为了确保评估体系质量,在构建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评估目标、绩效模型框架、指标维度、指标及指标要素的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地方政府 环境保护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何以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方亮 师泽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5,共10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提高对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政治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为研究的自觉性。此外,需要将这项系统工程落实到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上...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提高对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政治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为研究的自觉性。此外,需要将这项系统工程落实到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建设还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几个关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的关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需要重视的是,健全的政治学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敏 沈香韫 丁金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4-46,共3页
高校教学档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制定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标准、设计开发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重视教学状态数据档案管理、建设数字化档案... 高校教学档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制定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标准、设计开发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重视教学状态数据档案管理、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等是推进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高校要从优化教学档案基本利用途径、加强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促进教学档案资源共享、发挥教学档案对评估的支撑作用等方面拓展教学档案的服务与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 质量标准 开发利用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何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
7
作者 董瑞昶 刘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89,共16页
城乡要素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但当前乡村地区仍普遍面临生产要素外流的困境,亟须探索有效的治理机制。本文基于界面治理理论,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界定为联结乡村内部结构与城市外部环境的关键治理界面,以浙西生态型乡村Y... 城乡要素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但当前乡村地区仍普遍面临生产要素外流的困境,亟须探索有效的治理机制。本文基于界面治理理论,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界定为联结乡村内部结构与城市外部环境的关键治理界面,以浙西生态型乡村Y村为典型案例,通过纵向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治理界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联结作用。一方面,通过主动承接政府项目、向市场主体让渡资产权能和精准对接城市消费需求,高效吸纳了政府政策、市场资本和社会消费等外部要素;另一方面,通过内部组织动员、资源整合与产业运营机制,显著增强了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了城市要素的持续流入和乡村高价值生态产品的有效输出。本文在深化界面治理理论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领域应用的同时,凸显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并为生态资源禀赋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治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城乡要素流动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践逻辑
8
作者 杨秀勇 徐成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3,共13页
数字技术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新手段。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政绩竞争、场景营造和生态重塑构成了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有效治理的生成动因、保障条件和赋能路径。其中,政策高位推动、创新竞赛压力和... 数字技术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新手段。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政绩竞争、场景营造和生态重塑构成了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有效治理的生成动因、保障条件和赋能路径。其中,政策高位推动、创新竞赛压力和现实问题驱动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有效治理的生成动因;数字体系建设、工作专班组建和居民数字素养培育是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有效治理的保障条件;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的治理场域拓展、治理方式转型、治理流程再造以及治理结构重组是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有效治理的赋能路径。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有效治理包含数字技术的选择与适配、数字技术的嵌入与融合以及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的吸纳与整合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技术吸纳治理”。对“技术吸纳治理”机制的考察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有效治理的运行机制,也为理解基层数字治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治理 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居民公共参与行为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红 王佃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4,共11页
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具有主体性地位,只有拓展居民参与维度才能回归社区治理的价值。对山东省Q市12个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居民社区公共参与水平总体较低,且社区分布差异明显,商品房小区居民公共参与度低于老旧楼院、单位小区... 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具有主体性地位,只有拓展居民参与维度才能回归社区治理的价值。对山东省Q市12个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居民社区公共参与水平总体较低,且社区分布差异明显,商品房小区居民公共参与度低于老旧楼院、单位小区等传统小区;在人口学特征上,老年人与已婚居民社区公共参与更为积极;从居民社区公共参与行为影响因素来看,居民个体人力资本因素对居民社区公共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社区社会资本则对居民社区公共参与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关系网络尤其是社团参与网络对居民社区公共参与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信任和社区互惠规范。为破解社区居民参与的困境,应注意加强社区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赋权增能,加强文化价值观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居民公共参与行为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教师流动的历程与特征——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者卉 孙百才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62,78,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学教师流动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场引导”“市场主导”四个阶段。流动历程呈现以下特征:流动目的与流动方式由“政府本位”转向“市场本位”;学术职业吸引力与职业门槛渐趋提高,高层次人才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学教师流动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场引导”“市场主导”四个阶段。流动历程呈现以下特征:流动目的与流动方式由“政府本位”转向“市场本位”;学术职业吸引力与职业门槛渐趋提高,高层次人才职业内流动成为新时期大学教师流动的主要类型;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净流失格局尚未扭转,人才资源的区位劣势因“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欠发达地区高校“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大学教师 学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治理:复杂性社会中大学治理的政府角色重塑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4,共4页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的复杂性社会,日益开放与结构日益复杂使大学治理愈加复杂。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与大学治理格局的多元性使传统的"官僚制"社会治理模式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复杂性的大学治理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的复杂性社会,日益开放与结构日益复杂使大学治理愈加复杂。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与大学治理格局的多元性使传统的"官僚制"社会治理模式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复杂性的大学治理需要从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型,政府从"控制者"角色向"治理行动的引导者""治理战略的规划者"和"规则的监督者"等多重身份转型,通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平等、协同来参与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社会 大学治理 服务型治理 政府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旧小区存量资源改造的实践样态与运维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祥玉 林冰洁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深入挖掘、盘活优化存量资源是进一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建设宜居社区的重要举措。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对老旧小区存量资源改造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在的实践逻辑。为实现老旧小区存量资源改造的有序运维,社区需... 深入挖掘、盘活优化存量资源是进一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建设宜居社区的重要举措。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对老旧小区存量资源改造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在的实践逻辑。为实现老旧小区存量资源改造的有序运维,社区需强化自身感知能力、重构能力和造血能力,构建合作网络机制,强化改造+服务机制,完善微利可持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能力 老旧小区 存量资源 老旧小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生态的构建及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文静 胡贝贝 王胜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6,共11页
通过整合互补资源打造创新生态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组织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对象,基于创新生态核心组织及互补组织两个维度,分析其在创新生态构建中互补创新参与者的类型及功能,着重探讨不同参与者... 通过整合互补资源打造创新生态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组织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对象,基于创新生态核心组织及互补组织两个维度,分析其在创新生态构建中互补创新参与者的类型及功能,着重探讨不同参与者形成创新生态的资源化过程及协调机制。研究发现,创新生态不同参与者分别利用构建式前瞻资源化、嵌入式前瞻资源化及协作式前瞻资源化方式构建创新生态;通过研发支撑的共同战略导向机制、政府引导的协同转化机制及兼具公益目标的市场化运营机制使得创新生态能够有效运行;由此归纳出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形成的创新生态参与者角色、前瞻资源化类型及协调机制的逻辑框架,以期为中国科技创新组织整合互补资源进行生态化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生态 互补组织 前瞻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现状及需求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继艳 郝晓宁 薄涛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7-64,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料现状与需求,为完善老人社区照顾体系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失能老人的社会照顾情况进行分...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料现状与需求,为完善老人社区照顾体系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失能老人的社会照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对社区提供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和为老设施建设均有很高需求,对社区提供钟点工入户、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也有需求,但社区供给服务与设施建设不足。结论:我国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长快,但社区照顾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亟需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与社区居家照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社区照顾 健康状况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杨付英 郝晓宁 +1 位作者 薄涛 孙继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0,共4页
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中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据,利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进行老年人失能判定,并分析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人失能率8.18%;年龄是影响失能的重要因素,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中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据,利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进行老年人失能判定,并分析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人失能率8.18%;年龄是影响失能的重要因素,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失能人数将不断增加;此外,患有多种慢性病、抑郁程度比较严重和自评健康差的老年人失能情况较严重,这必将导致对长期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继艳 郝晓宁 +3 位作者 薄涛 刘志 塔娜 刘天洋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5,共3页
当前,我国的健康养老服务存在养老资源不足与利用不高、老年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等问题,需要整合养老资源,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推动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 健康养老 医养结合 长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整合照料”的基本模式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海荣 李兵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7,共7页
照料趋势的社会化与资源状态的碎片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福利转型议题,"整合照料"理念及其实践正是应对这种风险与挑战的一个政策回应。相较而言,国外在现代照料领域起步早、发展快、经验多,其"整合照料"... 照料趋势的社会化与资源状态的碎片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福利转型议题,"整合照料"理念及其实践正是应对这种风险与挑战的一个政策回应。相较而言,国外在现代照料领域起步早、发展快、经验多,其"整合照料"制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机构整合"与"社区整合"两种基本模式。系统考察国外"整合照料"的模式选择和实践经验,剖析整合照料框架背后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对于更新社会整体服务理念,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发展中国本土化的照料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照料 机构整合 社区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视阈下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黄承伟 王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5,47,共6页
贫困的多维性决定了贫困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精准扶贫思想通过"五个一批"的制度设计,实现了扶贫项目安排的精准化,并验证了多维贫困治理理论的正确性。在分析验证"五个一批"扶贫思想建构于多维贫困理论、... 贫困的多维性决定了贫困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精准扶贫思想通过"五个一批"的制度设计,实现了扶贫项目安排的精准化,并验证了多维贫困治理理论的正确性。在分析验证"五个一批"扶贫思想建构于多维贫困理论、环境决定论、治理理论及内源性发展理论等基础之上,体现了公共政策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具有理论高度,同时又完全符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在河南兰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案例中,"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与微观情景变量进行了有效结合,实现了公共政策产出绩效的最大化,助推了兰考县脱贫摘帽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一批” 精准扶贫 多维贫困治理 河南兰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 被引量:27
19
作者 余璐 戴祥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8-45,共8页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跨区域公共问题亟须有效治理。协同治理理论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推进合作共治的治理路径指出了可行方向。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阻滞因素主要源自治理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跨区域公共问题亟须有效治理。协同治理理论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推进合作共治的治理路径指出了可行方向。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阻滞因素主要源自治理环境层面的资源短缺和配套制度滞后、治理方式层面的治理流程不畅、治理结构层面的结构失衡和分散化治理。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共治水平,需要从基础环境层、技术保障层和治理主体层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跳脱协同治理标准、协同治理功能和协同治理行动的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合作共治 地方政府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众筹平台骗捐诈捐现象频发,如何破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国胜 王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3,共3页
近年来,由于网络众筹存在法治建设滞后、网络众筹平台管理能力不足、公众对个人求助信息难以鉴别等问题,导致骗捐和诈捐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网民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为此,在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的... 近年来,由于网络众筹存在法治建设滞后、网络众筹平台管理能力不足、公众对个人求助信息难以鉴别等问题,导致骗捐和诈捐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网民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为此,在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的同时,还需要从引入区块链等可追溯技术、建立全流程项目管理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等方面入手,推动网络众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众筹 骗捐诈捐 个人求助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