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文人个性和玄儒关系的演变为核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怀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60,共6页
“盛唐精神”是在对“魏晋风度”进行完善、修正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新的民族文化理想和精神范式。从文人个性和玄儒关系的演变来看 ,自然适意、脱俗求奇以及心灵需求的多样化构成了它最重要的三大特征。在盛唐文人身上 ,魏晋文人普遍... “盛唐精神”是在对“魏晋风度”进行完善、修正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新的民族文化理想和精神范式。从文人个性和玄儒关系的演变来看 ,自然适意、脱俗求奇以及心灵需求的多样化构成了它最重要的三大特征。在盛唐文人身上 ,魏晋文人普遍具有的内在紧张和焦虑已经消除 ,仕与隐、玄与儒均得到了较为完满的统一。因而 ,他们的人格更健全 ,审美心理更加恬静平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精神 文人个性 玄儒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残缺与古代审美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 审美残缺 中国古代 意志实践 实践关系 伦理实践 古代审美意识 重伦理 古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关系的变异及其理论对应
3
作者 邹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中国现代美学主潮是由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两大体系的对峙发展汇集而成的。但是这两个体系的对峙关系,仍然不能概括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全貌,如果仅仅局限在这种关系中认识问题,那么许多理论现象就难以解释,例如胡风所陷入的矛盾纠葛... 中国现代美学主潮是由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两大体系的对峙发展汇集而成的。但是这两个体系的对峙关系,仍然不能概括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全貌,如果仅仅局限在这种关系中认识问题,那么许多理论现象就难以解释,例如胡风所陷入的矛盾纠葛与主观论美学并没有多少关涉,而朱光潜对美感经验能动性和直接性的强调,与客观论美学也无根本的冲突。实际上,中国现代美学近百年的历史过程是一个较上述对峙关系远为复杂的结构,其中还包含着另一个特殊的理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两个与主客两大美学体系表面上相似而实质上有深刻差异的理论形态。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发展,就是在这多种关系和理论形态的错综复杂的交织中呈现出来的。研究这个特殊的系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及其内部两种形态的特点,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主观论美学 现代审美 客观论美学 实践关系 中国现代美学 实践意志 理性认知 感性意欲 社会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题性颠覆到文类性颠覆──东方后现代小说概论之一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艳兵 陈秋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从主题性颠覆到文类性颠覆──东方后现代小说概论之一曾艳兵,陈秋红青岛大学中文系在东方后现代文学中,小说的后现代特征无疑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1991年11月,在墨西哥莫雷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小说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 从主题性颠覆到文类性颠覆──东方后现代小说概论之一曾艳兵,陈秋红青岛大学中文系在东方后现代文学中,小说的后现代特征无疑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1991年11月,在墨西哥莫雷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小说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小说家、评论家一起讨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 后现代小说 现代主义作家 主题性 武侠小说 叙述者 传统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鲜血梅花》 反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桑”主题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怀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2-55,共4页
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命和生殖力的象征。“日出扶桑”、“空桑生人”等神话及其在周代以来的人间化形态─—桑林会男女的古俗,构成了后世采桑主题的文学母题。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价值观的变化,采桑主题又发展出男女相思相恋和... 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命和生殖力的象征。“日出扶桑”、“空桑生人”等神话及其在周代以来的人间化形态─—桑林会男女的古俗,构成了后世采桑主题的文学母题。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价值观的变化,采桑主题又发展出男女相思相恋和男女相互冲突这样两种典型模式。缘此线索考察周代以来的采桑文学,可以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结构特点作出深层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渊源 采桑女 《七月》 《陌上桑》 会男女 采桑文学 桑林崇拜 文化价值观 《诗经》 《毛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探索戏剧艺术形式的创新 被引量:4
6
作者 宁殿弼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44,178,共9页
20世纪80年代探索戏剧从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肇始,开始了中国戏剧艺术创作形式创新的探索之旅,其审美思维由单向向多元,由守一向求异转化,由具象走向抽象,由浅层造型走向深层造型。艺术手法从单一、贫乏、僵化变为多样、丰富、灵活。情节... 20世纪80年代探索戏剧从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肇始,开始了中国戏剧艺术创作形式创新的探索之旅,其审美思维由单向向多元,由守一向求异转化,由具象走向抽象,由浅层造型走向深层造型。艺术手法从单一、贫乏、僵化变为多样、丰富、灵活。情节结构多方式并竞,表现手段多元素吸纳,演剧形态多样式争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探索戏剧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内容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兼及其文体生成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鹏绪 张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6,50,共5页
书话体散文是周作人追寻已久的生命文体 ,是他心中真正自由的个性散文。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周作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次子心态”。从文体学角度考察 ,周作人书话体散文的生成分三个阶段 ,有着鲜明的... 书话体散文是周作人追寻已久的生命文体 ,是他心中真正自由的个性散文。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周作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次子心态”。从文体学角度考察 ,周作人书话体散文的生成分三个阶段 ,有着鲜明的特征 ,从中可以见出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书话体散文 文体 心路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怀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9,共7页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署的设置则与魏和西晋基本一致 ,但自北魏起 ,在这一向回归传统的表面现象下 ,乐府歌诗在音乐上均明显受到胡乐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歌诗 清商乐 胡乐 南北朝 隋代 官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树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张树国(青岛大学中文系)关于《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说法,由上途以未,到现在几乎已成定论。但一些细节并未得到合理的解释,诗旨也显得很模糊。本人认为,若要正确读解《东君》这首诗的密码,至少... 《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张树国(青岛大学中文系)关于《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说法,由上途以未,到现在几乎已成定论。但一些细节并未得到合理的解释,诗旨也显得很模糊。本人认为,若要正确读解《东君》这首诗的密码,至少需要明确的是:①《东君》中模棱两可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东君 《史记·天官书》 救日 《淮南子·天文训》 《周礼·地官》 《左传》 巫术行为 《淮南子》 诗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艳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5,共5页
迄今后现代主义诗歌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内涵和统一标准的概念 ,但后现代主义诗歌仍具有某些共同的精神特征和创作特色。我们首先应该在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庞德与威廉斯是跨越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 迄今后现代主义诗歌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内涵和统一标准的概念 ,但后现代主义诗歌仍具有某些共同的精神特征和创作特色。我们首先应该在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庞德与威廉斯是跨越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时代的诗人 ,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创作 ,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意义悬置、平面化与零散化、拼贴与反讽性复制、即兴式写作与表演式创作、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诗歌 意义悬置 零散化 拼贴 表演式创作 语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序足句看标题与词组的区别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戚晓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语序足句 语法 标题 词组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目录类型论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鹏绪 赵连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0,共6页
关键词 文学目录 中国现代 论略 图书目录 一书目录 传统分类 《七略》 《别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尔凯郭尔之影与鲁迅的易卜生观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韶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鲁讯 克尔凯郭尔 易性 关系 精神 影响 知识结构 人生经历 性格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到“语”是80年代语法学发展的趋向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伯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0,共4页
大家对术语之争似乎都视为无关大体的琐事,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术语是科学的体现,谁都不能不管。我国语法史上有过“语法”与“文法”之争,有人建议把已经流行开的“语法”正名为原来的“文法”,结果是“语”字战胜了,“语法”一名... 大家对术语之争似乎都视为无关大体的琐事,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术语是科学的体现,谁都不能不管。我国语法史上有过“语法”与“文法”之争,有人建议把已经流行开的“语法”正名为原来的“文法”,结果是“语”字战胜了,“语法”一名照样流行。本文谈从“词”到“语”,是语法正名法或术语规范化的插曲。 为什么把“词素”改为“语素”,把“词序”改为“语序”,把“词组”改为“短语”,把作为句子成分中的“动词”改为“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结构语法 术语 语法学 动语 语素 句子成分 中心词分析法 词素 述语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美学的文化探源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华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76-81,共6页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都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因而它们有历史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应当突出强调的问题。中西美学首先是古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其次才是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美学。我们不应让一些表面差异遮盖了...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都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因而它们有历史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应当突出强调的问题。中西美学首先是古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其次才是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美学。我们不应让一些表面差异遮盖了这种共同性,或者在强调那些确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崇拜 自然神 古代宗教 祖先神 中西美学 至上神 自然崇拜 中国古代美学 理性化 英雄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艳兵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70-74,共5页
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曾艳兵给幽默着色是二十世纪美国作家和理论家的一大创举。幽默何以有色?又何以是黑色?幽默的原色是什么?又是怎样转变为黑色的?这些都是令人困惑而又饶有趣味的问题。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 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曾艳兵给幽默着色是二十世纪美国作家和理论家的一大创举。幽默何以有色?又何以是黑色?幽默的原色是什么?又是怎样转变为黑色的?这些都是令人困惑而又饶有趣味的问题。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拟追寻幽默美学品格的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美学品格 文化渊源 美国 文学 20世纪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表现主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韶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84-90,共7页
本文以新的眼光,联系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来审视鲁迅,认为鲁迅的作品与个性,受西方表现主义影响很大,并在思想上有共鸣之处,在创作上有相通之脉。
关键词 表现主义 鲁迅 内山书店 斯特林堡 生命激情 表现主义戏剧 陀思妥耶夫斯基 艺术家 现代艺术精神 艺术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高的显示与起点的确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4-78,93,共6页
关键词 王国维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 非理性主义 审美特性 感性意欲 叔本华 中国美学 主体化 个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的文学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传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73,共8页
《维摩诘经》是汉译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情节生动,富有哲理情趣,而且成功地塑造了维摩诘这一人物形象。他智慧通达、辩才无碍、游戏神通,具有多重性格和复杂人格。作品通过戏剧化的情节和多重对比的手法,深刻表现了这... 《维摩诘经》是汉译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情节生动,富有哲理情趣,而且成功地塑造了维摩诘这一人物形象。他智慧通达、辩才无碍、游戏神通,具有多重性格和复杂人格。作品通过戏剧化的情节和多重对比的手法,深刻表现了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哲理意蕴。这一艺术形象所体现的佛教世俗化和世俗生活宗教化相结合的倾向,对中国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维摩诘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的魅力——茅盾的小说世界及其审美心理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安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2,共5页
茅盾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从文本切入人本会发现 :矛盾正是茅盾的魅力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存在着一系列与其审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矛盾 :在整体风格中呈现男性特征与女性化倾向的对立与和谐 ;在题材选择上存在社... 茅盾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从文本切入人本会发现 :矛盾正是茅盾的魅力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存在着一系列与其审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矛盾 :在整体风格中呈现男性特征与女性化倾向的对立与和谐 ;在题材选择上存在社会矛盾与两性冲突的对比与互补 ;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隐含着性别视角的转换与错位 ;在创作与构思过程中时时可见情绪化与理性化的纠结与挣扎。这些矛盾是解读茅盾文本的钥匙 ,也是走近茅盾的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化倾向 两性冲突 肉感的二重视角 情绪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