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文人个性和玄儒关系的演变为核心 |
刘怀荣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2
|
审美残缺与古代审美关系 |
邹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3
|
审美关系的变异及其理论对应 |
邹华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4
|
从主题性颠覆到文类性颠覆──东方后现代小说概论之一 |
曾艳兵
陈秋红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5
|
“采桑”主题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 |
刘怀荣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0
|
|
6
|
论新时期探索戏剧艺术形式的创新 |
宁殿弼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7
|
论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兼及其文体生成的心路历程 |
徐鹏绪
张华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8
|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 |
刘怀荣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9
|
《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 |
张树国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10
|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
曾艳兵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11
|
从语序足句看标题与词组的区别 |
戚晓杰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12
|
中国现代文学目录类型论略 |
徐鹏绪
赵连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克尔凯郭尔之影与鲁迅的易卜生观 |
魏韶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4
|
从“词”到“语”是80年代语法学发展的趋向 |
黄伯荣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5
|
|
15
|
中西美学的文化探源 |
邹华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9 |
4
|
|
16
|
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 |
曾艳兵
|
《河北学刊》
CSSCI
|
1997 |
4
|
|
17
|
鲁迅与表现主义 |
魏韶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4
|
|
18
|
崇高的显示与起点的确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
邹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9
|
《维摩诘经》的文学意义 |
侯传文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20
|
矛盾的魅力——茅盾的小说世界及其审美心理特征 |
曹安娜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