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7
1
作者 朱威同 杨厚俊 贾民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11期10-12,97,共4页
提出了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不仅要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延伸中心,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本文还提出了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建立"... 提出了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不仅要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延伸中心,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本文还提出了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建立"金字塔式"的科研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全新的重点实验室开放性管理体制,从而使之成为实施科技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托和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创新型人才培养 延伸中心 开放性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实验中谱图质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耿春英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30,共3页
要想得到一个高质量的红外光谱图,不仅需要掌握光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的制备技术,还要了解样品的特点以及科学的操作技术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该文对红外光谱实验中影响谱图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红外光谱 谱图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素的提取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兴娟 唐建国 +4 位作者 刘继宪 王瑶 李爱华 黄雷涛 包金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84-486,490,共4页
以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反复冻融法将细胞破碎,然后分别用25%和5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盐析等方法制得藻蓝蛋白;用10 mol/L浓盐酸在80℃下处理30 min,破坏了蛋白质与发色团之间的硫醚键,得到游离的发色团-藻蓝素。通过分析产物的紫外可见... 以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反复冻融法将细胞破碎,然后分别用25%和5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盐析等方法制得藻蓝蛋白;用10 mol/L浓盐酸在80℃下处理30 min,破坏了蛋白质与发色团之间的硫醚键,得到游离的发色团-藻蓝素。通过分析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了解产物的光学性质,测得所制的产物在660 nm处有荧光;藻蓝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改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质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素 藻蓝蛋白 提取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碳纳米管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海容 王宗花 +3 位作者 张菲菲 夏建飞 夏延致 李延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9-63,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膜材料,以羧基化碳纳米管(c-CNT)为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种新颖的PVA/c-CNT复合超滤膜。考察了c-CNT的用量对膜力学性能、水通量、截留率及耐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CNT用量为2份时,复合超滤...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膜材料,以羧基化碳纳米管(c-CNT)为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种新颖的PVA/c-CNT复合超滤膜。考察了c-CNT的用量对膜力学性能、水通量、截留率及耐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CNT用量为2份时,复合超滤膜的拉伸性能、水通量、截留率均达到最佳,膜的抗污染能力得到提高。分别以甲基橙和甲基紫作为代表偶氮类和三苯甲烷类印染废水的模型化合物,考察复合超滤膜对它们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膜对这两类物质的吸附性能较强,再生能力达95%以上。该PVA/c-CNT复合超滤膜可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乙烯醇 超滤膜 相转化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微球胶体晶体及其反相SiO_2结构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万勇 蔡仲雨 +2 位作者 赵修松 李洪亮 夏临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0-154,160,共6页
采用水平沉积方法,制作了多种FCC结构的聚苯乙烯(PS)胶体晶体,并实现了直径在2~10μm一类大球的自组装。以PS胶体晶体为模板,采用垂直沉积方法得到了二氧化硅(S iO2)胶体晶体的反相结构。文中还对两种沉积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微球 水平沉积 垂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进展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乙潜 梁文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8,共4页
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最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球差校正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2)原子分辨率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或原子序数衬度成像)。两种成像技术均可达到亚埃的分辨率。介绍了这两种技术的各自特点及... 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最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球差校正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2)原子分辨率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或原子序数衬度成像)。两种成像技术均可达到亚埃的分辨率。介绍了这两种技术的各自特点及其在功能材料的微观结构缺陷表征、铁电薄膜的极性确定等方面的应用。随着亚埃分辨率的电子显微学的发展,它必将对材料科学、物理学、纳米科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 功能材料 微观结构缺陷 铁电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材料对海藻酸钠纺丝液降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晓静 高翠丽 +3 位作者 王兵兵 赵卫 潘若才 夏延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研究了炭黑(CB)、活性炭(AC)、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等碳材料的加入对海藻酸钠(SA)溶液降解性能的影响,利用GPC和旋转黏度计测定了SA/碳材料复合溶液降解率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A/碳材料复合溶液的降解动力学。... 研究了炭黑(CB)、活性炭(AC)、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等碳材料的加入对海藻酸钠(SA)溶液降解性能的影响,利用GPC和旋转黏度计测定了SA/碳材料复合溶液降解率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A/碳材料复合溶液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各种碳材料的加入对SA的防降解效果依次为GO>CB>AC>MWCNTs,其降解速率常数依次为k SA>k SA/MWCNTs>k SA/AC>k SA/CB>k SA/GO。通过FT-IR、XRD和SEM对SA/碳材料复合溶液防降解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材料与SA之间并未形成共价键,只有氢键作用。经紫外照射的SA/碳材料复合膜,纯SA膜晶区强度稍有下降,SA/GO晶区的强度明显增强。纯SA膜经紫外照射后出现了裂纹,加入各种碳材料的SA薄膜未发现有裂纹出现。结果表明,利用碳材料对SA进行防降解改性是一种工艺简单,操作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碳黑 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LCJ-Ⅱ型旋击机制备扇贝多肽超细粉体的扫描电镜分析
8
作者 谭金山 戴礼森 +3 位作者 孙谧 侯颖一 王春波 孙勇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化学制备法 超细粉体 扇贝多肽 扫描电镜分析 Ⅱ型 微米级颗粒 多肽药物 活性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sensis)闭壳肌内退变性横纹肌纤维的透射电镜(TEM)观察
9
作者 谭金山 侯颖一 邹国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263-263,共1页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透射电镜 肌纤维 闭壳肌 横纹 变性 20世纪50年代 微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纳米晶微观结构缺陷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
10
作者 王乙潜 梁文双 Ross Guy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15-1917,1921,共4页
利用离子注入结合后续高温退火的方法成功地制备出包埋在二氧化硅(SiO2)基质中的硅纳米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所制备的硅纳米晶(离子注入浓度为3×1017cm-2)的微观结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高分辨像分析发现:较大的纳米晶... 利用离子注入结合后续高温退火的方法成功地制备出包埋在二氧化硅(SiO2)基质中的硅纳米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所制备的硅纳米晶(离子注入浓度为3×1017cm-2)的微观结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高分辨像分析发现:较大的纳米晶(直径>6nm)中存在很多面缺陷,主要为孪晶与层错。孪晶包括一次孪晶、二重孪晶、三重孪晶及五重孪晶。层错分为内禀和外禀两种类型,并讨论了内禀层错占多数的原因。除了面缺陷以外,还有一部分纳米晶中存在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晶 透射电子显微学 面缺陷 线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酰胺基大环铁配合物在水/有机混合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英文)
11
作者 王敬 花孙红 赵修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6期3827-3831,共5页
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将四酰胺基大环铁配合物(FeⅢ-TAML)固定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制成FeⅢ-TAML/SA膜修饰电极。交流阻抗结果显示FeⅢ-TAML可以很好的固定在SA膜中。包埋在SA膜中的FeⅢ-TAML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醇混... 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将四酰胺基大环铁配合物(FeⅢ-TAML)固定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制成FeⅢ-TAML/SA膜修饰电极。交流阻抗结果显示FeⅢ-TAML可以很好的固定在SA膜中。包埋在SA膜中的FeⅢ-TAML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得到一对基于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峰,其峰为-0.085V和0.001V(V vs SCE)。研究了扫速及电解质pH值对FeⅢ-TAML的影响,其电化学反应是受表面控制的电极过程,其电势随着PBSpH值的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9.86mV·pH–1,说明FeⅢ-TAML的电子传递过程中伴有质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酰胺基大环铁配合物 海藻酸钠 电化学 动力学 水/有机混合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接枝聚(N-乙烯己内酰胺)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银银 马晓梅 +1 位作者 纪全 夏延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37,共5页
采用不同引发体系引发温敏性聚(N-乙烯己内酰胺)(PVCL)与海藻酸钠(SA)的接枝聚合反应,其中偶氮二异丁腈(AIBN)做引发剂时接枝效果最好。在AIBN作引发剂情况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接枝率(G)及单体接枝效率(... 采用不同引发体系引发温敏性聚(N-乙烯己内酰胺)(PVCL)与海藻酸钠(SA)的接枝聚合反应,其中偶氮二异丁腈(AIBN)做引发剂时接枝效果最好。在AIBN作引发剂情况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接枝率(G)及单体接枝效率(G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IBN浓度为6×10-3mol/L,反应时间为5h,原料配比m(VCL)∶m(SA)为2∶1时,接枝效率达到最大。利用红外光谱技术以及热重分析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浊度研究表明,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温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N-乙烯己内酰胺) 接枝聚合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薄片及其表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丛菲 唐建国 +4 位作者 王瑶 刘继宪 黄林军 王蕊 黄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3-105,109,共4页
利用氧化石墨的层离特性,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石墨薄片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石墨薄片直径为1~3μm,厚度为2~4nm,为层状结构的非晶... 利用氧化石墨的层离特性,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石墨薄片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石墨薄片直径为1~3μm,厚度为2~4nm,为层状结构的非晶体,具有褶皱的固有属性,且极易发生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薄片 氧化石墨 化学还原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b/GaAs异质外延薄膜应变的HRTEM几何相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小庆 温才 +1 位作者 卢朝靖 段晓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用几何相位分析(geometric phase analysis,GPA)方法研究了AlSb/GaAs异质外延薄膜的应变。此方法基于高分辨像的傅里叶变换。通过选择傅里叶变换点分辨率以内的某个强衍射,做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晶格条纹的相对的相位分布,进一步得到应变... 用几何相位分析(geometric phase analysis,GPA)方法研究了AlSb/GaAs异质外延薄膜的应变。此方法基于高分辨像的傅里叶变换。通过选择傅里叶变换点分辨率以内的某个强衍射,做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晶格条纹的相对的相位分布,进一步得到应变分布。Bragg滤波条纹像确认了60°和90°失配位错的存在。分析讨论了位错核心区域应变分布差异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 异质结 应变 失配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基含SH的叶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燕 刘继宪 +4 位作者 唐建国 王瑶 黄震 黄林军 武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74-77,共4页
通过三步反应制备出一种端基含SH的叶酸衍生物。首先采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制备一种含羟基的二硫物;然后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使叶酸与二硫物发生酯化反应;最后以二硫苏糖醇作为... 通过三步反应制备出一种端基含SH的叶酸衍生物。首先采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制备一种含羟基的二硫物;然后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使叶酸与二硫物发生酯化反应;最后以二硫苏糖醇作为还原剂断裂S-S键,即得到目标产物。对中间产物以及最终产物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核磁共振仪进行测试表征,验证了该制备过程得到了目标产物。该叶酸衍生物可以直接用于修饰纳米金属粒子,在药物输送以及靶向治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双氧水 二硫物 酯化反应 二硫苏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及Au/Cu_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和生长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雪华 李春艳 +2 位作者 刁飞玉 梁文双 王乙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1期916-919,共4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纳米颗粒,并通过调控其浓度,采用热氧化的方法制备出了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及金/氧化亚铜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及物相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自的形成机理。...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纳米颗粒,并通过调控其浓度,采用热氧化的方法制备出了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及金/氧化亚铜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及物相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自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Cu2O纳米立方体主要有正方体和截角正八面体两种几何形状。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有两种形成机制。Au纳米颗粒和正四辛基溴化铵的浓度对于两种纳米立方体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Cu2O纳米立方体 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于基质中硅纳米晶的微观结构及其发光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艳华 杜庆田 +1 位作者 王乙潜 ROSS Guy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硅纳米晶材料显示出许多集成器件所需的性能,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利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硅纳米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综述,并对两种不同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概述。人们在硅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 硅纳米晶材料显示出许多集成器件所需的性能,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利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硅纳米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综述,并对两种不同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概述。人们在硅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硅纳米晶的发光机制还未完全了解,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晶 微观结构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肉鸡场H9N2亚型禽流感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东 刘红祥 +6 位作者 王群义 于静 刘丰波 张翔 孔宪好 杜元钊 谭金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4,共3页
2010~2013年对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规模化肉鸡场采集临床样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111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阳性样品中有74份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阳性,且混合感染鸡群死亡率均高达10%以上,所有IB... 2010~2013年对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规模化肉鸡场采集临床样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111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阳性样品中有74份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阳性,且混合感染鸡群死亡率均高达10%以上,所有IBV毒株经序列分析和毒力测定均为类QX型,未发现疫苗毒株与H9AIV的混合感染。调查表明,H9AIV和IBV混合感染的协同作用是导致当前H9亚型禽流感流行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 AIV 类QX IBV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锶钡薄膜中微观结构缺陷及其形成机理
19
作者 李春艳 刘雪华 +4 位作者 刁飞玉 梁文双 王乙潜 PETROV Peter ALFORD Neil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0,共6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001)单晶铝酸镧(LaAlO3)衬底上成功制备出钛酸锶钡(Ba0.75Sr0.25TiO3)外延薄膜.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其微观结构缺陷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钛酸锶钡外延薄膜中存在失配位...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001)单晶铝酸镧(LaAlO3)衬底上成功制备出钛酸锶钡(Ba0.75Sr0.25TiO3)外延薄膜.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其微观结构缺陷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钛酸锶钡外延薄膜中存在失配位错和穿透位错,且存在直线型和锯齿型的两种反相畴界.失配位错是由于钛酸锶钡薄膜与LaAlO3单晶衬底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形成的,可分解为不全位错;穿透位错可以分解为不全位错伴随有堆垛层错的形成.反相畴界的形成是由于衬底表面存在台阶,直线型反向畴界是由于形核点离台阶处较近产生的,而锯齿型反向畴界是由于形核点离台阶处较远而形成.研究结果可为其它钙钛矿型外延薄膜中微观结构缺陷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外延薄膜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 微观结构缺陷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0.88PMN-0.12PT高度透明铁电陶瓷的显微结构研究
20
作者 司尚禹 张成俊 +5 位作者 李秀慧 吕文明 王宜良 张永成 叶万能 卢朝靖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用传统的无压烧结工艺制备出稀土元素La掺杂的高度透明纯钙钛矿相0.88Pb(Mg1/3Nb2/3)O3-0.12Pb Ti O3(简称0.88PMN-0.12PT)铁电陶瓷。当陶瓷样品厚度为0.8 mm时,在1550 nm处透光率达67%,接近其理论极限。电滞回线测量结果表明该组分透... 用传统的无压烧结工艺制备出稀土元素La掺杂的高度透明纯钙钛矿相0.88Pb(Mg1/3Nb2/3)O3-0.12Pb Ti O3(简称0.88PMN-0.12PT)铁电陶瓷。当陶瓷样品厚度为0.8 mm时,在1550 nm处透光率达67%,接近其理论极限。电滞回线测量结果表明该组分透明陶瓷为典型的弛豫铁电体。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陶瓷非常致密,晶粒排列规则,晶界结合强度高,多呈穿晶断裂,晶界干净,且厚度<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88PMN-0.12PT 透明陶瓷 铁电体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