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御书·圣节·尊者道场:宋初雁荡山的圣地化
1
作者 王鹤琴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8,166,167,共12页
雁荡山作为十六罗汉中第五位诺矩罗尊者居所的圣地化过程始于宋初。在太宗至道元年搜访名山赐御书的背景下,为吸引朝廷注意,灵岩禅寺僧人与其周遭诸种力量联合制造了圣地传说。真宗朝,雁荡山上另一系僧人通过祝圣寿的方式获得圣节寺额,... 雁荡山作为十六罗汉中第五位诺矩罗尊者居所的圣地化过程始于宋初。在太宗至道元年搜访名山赐御书的背景下,为吸引朝廷注意,灵岩禅寺僧人与其周遭诸种力量联合制造了圣地传说。真宗朝,雁荡山上另一系僧人通过祝圣寿的方式获得圣节寺额,实现了雁荡山佛寺政治地位优势的转移。雁荡山圣地化的初期历史,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竞争的动态发展历程,不同形式的资源或者资本在同一场域内部及不同场域间流动。唐宋中土佛教中心意识崛起,南赡部洲的概念等同华夏,《法住记》里原本名声不显的诺矩罗尊者,因住在南赡部洲而备受追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荡山 诺矩罗尊者 承天节 南赡部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维度下的水资源管理及当代启示——评《流动的权力:水如何塑造文明?》
2
作者 侯德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I0002-I0002,共1页
进入21世纪后,各国对于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其中水危机引发的水资源争夺战更加激烈。回顾中外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河流,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孕育出著名的人类文明,水资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相互促进、共同兴衰。由此可见,... 进入21世纪后,各国对于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其中水危机引发的水资源争夺战更加激烈。回顾中外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河流,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孕育出著名的人类文明,水资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相互促进、共同兴衰。由此可见,研究水资源管理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短缺 水危机 中外历史 两河流域 人类文明 历史维度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制定与调适
3
作者 于化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共17页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只有付诸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达到改造国家与社会的目的。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则是实现两者有机联结的关键环节。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最后斗争中,尤其是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之后...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只有付诸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达到改造国家与社会的目的。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则是实现两者有机联结的关键环节。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最后斗争中,尤其是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之后,应该怎样看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当时乃至在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对他们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这一问题再次被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总路线,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根本方针和原则,在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和调适,注意纠正“左”的和右的偏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体系,并且被载入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确定与积极的实践效应,成为中国共产党强大政治领导力的突出表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民族资产阶级 统一战线 党的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三大规律”的深层契合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化民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86,共21页
自觉认识和把握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内生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开创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 自觉认识和把握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内生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开创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准确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精辟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与三大规律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也必然受三大规律的支配。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三大规律之间的历史联系和内在逻辑,对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共产党执政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璞归真:中国常态环境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九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按状态来分,环境史所关注之环境有变态与常态两种类型。已有的环境史研究大都围绕环境变迁、灾荒发生、瘟疫流行等变态环境展开。这与文献多寡、史家偏好、思维惯性等有关。其实常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样很重要,值得深入发掘。有必要引... 按状态来分,环境史所关注之环境有变态与常态两种类型。已有的环境史研究大都围绕环境变迁、灾荒发生、瘟疫流行等变态环境展开。这与文献多寡、史家偏好、思维惯性等有关。其实常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样很重要,值得深入发掘。有必要引入准静态视角来审视环境问题,同时借鉴更具静态色彩的学科研究理路,积极介入若干独特领域的研究。学界应加大对常态环境的研究力度,既可拓宽环境史研究的疆域,又有助于全面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常态环境 变态环境 准静态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京沪地区的煤炭统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0-228,共9页
始于民国初年的现代煤矿调查,为国民政府经济部门确立矿权、统合资源及规划发展提供了专业依据。基于此,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京沪地区在全面抗战初期进入了经济部门主持的煤炭统制状态。一个面向区域需求主动连接各矿区,努力调动运输资... 始于民国初年的现代煤矿调查,为国民政府经济部门确立矿权、统合资源及规划发展提供了专业依据。基于此,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京沪地区在全面抗战初期进入了经济部门主持的煤炭统制状态。一个面向区域需求主动连接各矿区,努力调动运输资源的联合协商机制,成为国民政府在战时解决燃料供应的主要运作模式,并在战后继续服务于京沪地区的经济重建。就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的意义而言,煤炭统制最初具有规划和组织行业发展的意味,而战争环境让其丧失殆尽,最终成为一种资源危机下的权宜之计。统制经济体现着国民政府对于产业部门和社会需求的观察、思考和行动。面向需求的供需平衡基于长期的产业调查统计而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性。明确实施目标和理论参照之后,行政机构开始在煤炭的生产、运输和配售等各环节组织起一个基于联席会议机制的规程。既有研究大多将之解释为一种资源危机下的应对,而此机制在战争环境下丢掉了规划发展的一面,导致变形,失去了思想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制经济 京沪地区 中国矿业纪要 翁文灏 燃料管理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实录》献疑一则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253,共1页
《清实录》卷九五二提及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因“乾清门侍卫玛尔占”在攻凯立叶一战中奋勇杀贼,超众出力,“着加恩将玛尔占授为头等侍卫,赏给拉巴巴尔巴图鲁名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12页)。而同书卷九六三亦载,“(乾隆三十九年七月)... 《清实录》卷九五二提及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因“乾清门侍卫玛尔占”在攻凯立叶一战中奋勇杀贼,超众出力,“着加恩将玛尔占授为头等侍卫,赏给拉巴巴尔巴图鲁名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12页)。而同书卷九六三亦载,“(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头等侍卫拉巴巴尔巴图鲁玛尔占自到军营以来,甚为出力,此次奋勇攻战,身复受伤,着加恩赏给副都统职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77页),证实玛尔占因功授为“头等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实录》 副都统 乾清门侍卫 中华书局 拉巴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柏坡地区小麦与谷子种植述略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九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9,共11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柏坡地区的小麦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因其更好地契合了绿色革命潮流而发展得更为迅速,最终超越玉米而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与之相反,谷子则因为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产量提升有限而呈现明显的衰退态势,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柏坡地区的小麦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因其更好地契合了绿色革命潮流而发展得更为迅速,最终超越玉米而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与之相反,谷子则因为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产量提升有限而呈现明显的衰退态势,新中国成立后的没落更为明显,从当家作物转而与其他杂粮为伍。但这并不意味着,谷子早在唐宋以后就已完全衰落。实际上,与小麦相比,谷子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的北方地区,有着更为良好的社会与生态适应性,小麦始终未能真正撼动其优势地位。“南米北面”只是流于表面的刻板印象,与历史事实不符,“南米北米”才是更准确的评判,只不过北方之米为小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 小麦 谷子 技术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史·哈剌■传》献疑及其史源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修晓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8,254,共11页
《元史·哈剌■传》是研究元人哈剌■的基本史料,但多有缺误,元人碑传资料可以补正《哈剌■传》的若干问题。一般认为元人碑传为《元史》列传的一个史源,但具体到《哈剌■传》,经比勘后发现本传史源并非《巩国公谥武惠合鲁公家传》... 《元史·哈剌■传》是研究元人哈剌■的基本史料,但多有缺误,元人碑传资料可以补正《哈剌■传》的若干问题。一般认为元人碑传为《元史》列传的一个史源,但具体到《哈剌■传》,经比勘后发现本传史源并非《巩国公谥武惠合鲁公家传》及《巩国武惠公神道碑铭》,而有可能出自现已失传的元代《后妃功臣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哈剌■传》 史实正补 史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人世家子嗣任侍卫初探——以靖逆侯张勇等家族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1,共8页
学界以往对清代侍卫之研究多着墨于满洲侍卫,汉人侍卫乏人问津,研究颇为不足。这与学界的重大误区有关,即便是专研清史之主流学者,仍坚持认为汉人不能担任内廷侍卫。本文旨在厘清上述误区,以靖逆侯张勇家族为研究重点,兼及赵良栋、陈福... 学界以往对清代侍卫之研究多着墨于满洲侍卫,汉人侍卫乏人问津,研究颇为不足。这与学界的重大误区有关,即便是专研清史之主流学者,仍坚持认为汉人不能担任内廷侍卫。本文旨在厘清上述误区,以靖逆侯张勇家族为研究重点,兼及赵良栋、陈福、潘育龙等家族,揭示军功对他们实现封侯晋爵乃至世袭罔替之重要性,探讨汉人功勋子弟通过恩荫成为侍卫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侍卫 汉人侍卫 靖逆侯 恩荫 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丝绸之路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修晓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144,F0003,共11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通贸易道路的代名词。元代有大量外域人群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定居下来。由于民族及人数太多,元人开始用"色目人"概称来到中国的西北各族、西域乃至欧州等地各族人群。色目人的出现,客观...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通贸易道路的代名词。元代有大量外域人群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定居下来。由于民族及人数太多,元人开始用"色目人"概称来到中国的西北各族、西域乃至欧州等地各族人群。色目人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的进一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外域人群 色目人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在东晋的复兴及其挑战——以儒家经传的传承与变异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春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1,共7页
汉末三国,儒学官方独尊地位受到严重动摇。但司马氏南迁后,儒学在江左迅速得以复兴,这主要体现在政坛、官方教育中的独尊地位的部分恢复与日常生活中儒家道德伦理观念的切实践行,《三礼》研究与传播的升温。不过,由于儒学自身原因——... 汉末三国,儒学官方独尊地位受到严重动摇。但司马氏南迁后,儒学在江左迅速得以复兴,这主要体现在政坛、官方教育中的独尊地位的部分恢复与日常生活中儒家道德伦理观念的切实践行,《三礼》研究与传播的升温。不过,由于儒学自身原因——儒家经传及其注解的流变,更由于外部玄、佛进一步进入上层主流社会尤其士大夫的社会生活,局部复兴的儒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东晋政府与一些儒者、士大夫出于各自的目的,分别予以了呼应与应对,虽收效不大,但对玄、佛的渗入有所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儒学复兴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春季岁时活动中的观念研究
13
作者 马小菲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6期45-62,共18页
春季岁时活动指春季施行的祭祀、礼仪、巫术。传世与出土文献记载的行于西汉的春季岁时活动包括籍田礼、迎春礼、冠礼、昏礼、射礼、社稷祭祀、祓禊七项,在这些春季岁时活动背后,反映了两个层次的观念:人类关于季节的普遍认识以及西汉... 春季岁时活动指春季施行的祭祀、礼仪、巫术。传世与出土文献记载的行于西汉的春季岁时活动包括籍田礼、迎春礼、冠礼、昏礼、射礼、社稷祭祀、祓禊七项,在这些春季岁时活动背后,反映了两个层次的观念:人类关于季节的普遍认识以及西汉时人赋予四时的特殊内涵。西汉春季岁时活动中关于季节的普遍认识较为原始和初级,而关于四时的特殊认识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微,尤其是与之相关的“天道”“阴阳”观念,构成了古代中国世界观的基本成分,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岁时文化 礼仪 祭祀 巫术 天道 阴阳 宇宙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廷治理西部行省的新尝试:陕西行台再探讨
14
作者 修晓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3-219,共7页
元代在部分地区设置行御史台是一个创举,其中建立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更是治理西部地区新的政治举措。陕西行台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河西行台。从河西行台到陕西行台,其间不断罢废复设,反映了元廷在管理西部行省问题上的探索与思路变化,总的原... 元代在部分地区设置行御史台是一个创举,其中建立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更是治理西部地区新的政治举措。陕西行台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河西行台。从河西行台到陕西行台,其间不断罢废复设,反映了元廷在管理西部行省问题上的探索与思路变化,总的原则都是为了适应西部行省错综复杂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通过建立陕西行台,元廷力图达到控制西部、稳定大局的根本目的。陕西行台围绕这一主旨开展日常履职活动,其效果则因事、因人而异,需要具体分析。陕西行台的治所为京兆,与陕西行省治所同城,这一现象长期存在,没有变化,表明京兆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政治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西部行省 陕西行台 设置初衷 行台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寅初与中国本土货币理论的构建
15
作者 冯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200,共8页
20世纪初,马寅初留学回国后,开始利用其所学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希望构建起与中国本土相适应的货币理论以解决中国货币问题。为此他先后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吸收并系统介绍西方的金融货币理论和经验,尤其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西方货... 20世纪初,马寅初留学回国后,开始利用其所学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希望构建起与中国本土相适应的货币理论以解决中国货币问题。为此他先后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吸收并系统介绍西方的金融货币理论和经验,尤其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西方货币理论,并对西方货币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二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货币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紧迫的中国货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三是构建起了他认为适合中国实际的货币理论学说。《通货新论》的写作是马寅初对自己本土货币思想理论的总结,并力图为解决抗战后的货币问题勾画蓝图。马寅初构建本土货币理论的实践,对当今中国建构本土理论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寅初 近代中国 本土货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对战后中国和、战问题的盱衡与抉择
16
作者 于化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6,共13页
随着全面抗战胜利的到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力量的斗争,成为战后国内政治的显著特... 随着全面抗战胜利的到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力量的斗争,成为战后国内政治的显著特点。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大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共中央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战略方针,极力推进和平建国构想的实施。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追求和平、民主的真诚努力,揭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内战独裁的真实面目,极大地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从而把政治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最终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准备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和国民党的彻底孤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建国 国共谈判 全面内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晚明文人徐兴公的饮茶生活
17
作者 薛繁洪 《农业考古》 2019年第5期108-111,共4页
作为晚明著名的文化名人,徐兴公在生活中是一位爱好品茗、精通茶事的嗜茶之人。由徐氏饮茶生活可以管窥晚明文人品茗风貌。本文以徐兴公涉茶文集、诗歌等文字记录作为史料依据,从茶境之讲究、茶侣之组成、茶类之品味以及茶水之择取等方... 作为晚明著名的文化名人,徐兴公在生活中是一位爱好品茗、精通茶事的嗜茶之人。由徐氏饮茶生活可以管窥晚明文人品茗风貌。本文以徐兴公涉茶文集、诗歌等文字记录作为史料依据,从茶境之讲究、茶侣之组成、茶类之品味以及茶水之择取等方面论述其清幽高雅的饮茶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徐兴公 饮茶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