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继泽 郭启勇 关美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前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考察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边界、门脉癌栓、远隔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前HCC患者46例,VEGF定量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ABC ELISA法。根据血浆V...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前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考察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边界、门脉癌栓、远隔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前HCC患者46例,VEGF定量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ABC ELISA法。根据血浆VEF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阳性组(32例)和阴性组(14例),对肿瘤大小、边界、门脉癌栓、远隔转移情况进行组间对比。CT和DSA间接门脉造影获得的图像进行对比评估。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69.56%(32/46),阴性表达率30.44%(14/46)。VEGF阳性组肿瘤直径>5cm者26例(81.25%),阴性组12例(85.7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T片上阳性组肿瘤边界清楚15例(46.88%),阴性组边界清楚8例(57.1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组门脉癌栓发生率62.50%(20/32),阴性组14.29%(2/14),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组远隔转移8例;阴性组无远隔转移,经检验P<0.05。结论血浆VEGF高表达可以提示门脉癌栓或远隔转移的存在,而与肿瘤大小、边界无关。血浆VEGF可能成为观察肿瘤门脉癌栓及远隔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相关性 血浆 临床特征 ABC-ELISA法 显著性差异 门脉癌栓 肿瘤大小 VEGF表达 肝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前 双抗体夹心 阳性表达率 定量检测 门脉造影 肿瘤直径 0.05 阴性 边界 转移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继泽 关美玉 +4 位作者 张鸣镝 陈葆伦 杨东生 刘晓军 赵禾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观察氩氦刀治疗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31例,共39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下接受氩氦刀治疗。结果肿瘤消融范围为90%100%,完全消融病灶占69.23%(27/39)。1年和... 目的观察氩氦刀治疗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31例,共39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下接受氩氦刀治疗。结果肿瘤消融范围为90%100%,完全消融病灶占69.23%(27/39)。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90.32%(28/31)、61.29%(19/31)。31例患者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寒战4例(12.90%);肝区疼痛6例(19.36%),重度疼痛1例,体表皮肤温度触冰感,CT扫描无出血迹象,生命体征稳定,给予强痛定止痛,效果差,术后2 h疼痛缓解,其余疼痛患者均为中、轻度疼痛,未予处置;术后发热7例(22.58%),体温37.1238.25℃;无血管、胆管损伤病例;冷冻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较快。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和肝转移瘤,氩氦刀消融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