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方毅民 董炳庆 +2 位作者 杨军 于滨 李善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甘油等);GSH组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静滴(血运重建即刻静滴GSH2400mg,2h内滴完,1次/d,持续15d),15d后复查SPECT。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SH对AMI急诊PCI后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SPECT检查 再灌注心肌 急诊PCI 左室射血分数 舒张末期容积 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内 低分子肝素 GSH 常规治疗 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 血运重建 治疗基础 灌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平平 仲琳 +2 位作者 龚磊 王佳慧 杨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c DNA4为基因载体,构建pc DNA4-FGF21质粒并转染H9c2大鼠心肌细胞48h,加入衣霉素(TM)10μM处理24h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实验...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c DNA4为基因载体,构建pc DNA4-FGF21质粒并转染H9c2大鼠心肌细胞48h,加入衣霉素(TM)10μM处理24h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实验分为4个组:对照组、衣霉素处理组、pcDNA4-FGF21+衣霉素组、pcDNA4+衣霉素组。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GF21蛋白及蛋白激酶R样ER激酶(P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pcDNA4-FGF21质粒并在H9c2细胞中过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处理组和pcDNA4+衣霉素组明显上调H9c2细胞内源性FGF21的表达(P<0.01),以及增加PERK和JNK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0.01),减少细胞存活率和提高细胞凋亡水平(P<0.05~0.01)。与衣霉素处理组和pcDNA4+衣霉素组相比,在pcDNA4-FGF21+衣霉素组明显降低PERK和JNK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水平(P<0.05~0.01)。结论:FGF21过表达可以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内质网应激中PERK和JNK介导促凋亡通路的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质网 肌细胞 心脏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合用对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梁绪国 张岫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在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模型上观察心肌肥厚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肌肥厚和各... 目的在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模型上观察心肌肥厚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MMP-2、MMP-9和IL-6、IL-10;放免法检测TNF-α;流式细胞法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结果腹主动脉狭窄6周后,大鼠左室重及室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同时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ACEI和ARB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两药联用作用好于单独应用。结论心肌肥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ACEI和ARB对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有一定的作用,且两药合用作用好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变化及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健 刘少荣 +3 位作者 刘文波 张传焕 袁国会 张社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2-86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变化,以阐明该信号转导通路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心衰组和苯那普利干预组。心衰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累积剂量达20mg.kg-1BW制作慢性心力衰...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变化,以阐明该信号转导通路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心衰组和苯那普利干预组。心衰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累积剂量达20mg.kg-1BW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苯那普利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同时给予苯那普利10mg.kg-1.d-1。4周后大鼠经颈内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肌组织中Gαq/11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磷脂酶C活性测定采用酶水解同位素底物法。结果:心衰组大鼠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左室组织中Gαq/11蛋白表达、基础磷脂酶C活性和GTPγS刺激后磷脂酶C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组大鼠±dp/dt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心衰组(P<0.05),其左室组织中Gαq/11蛋白表达、基础磷脂酶C活性和GTPγS刺激后磷脂酶C活性均显著低于心衰组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活性显著升高,该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可能在心衰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可部分逆转心衰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信号转导 Gq蛋白 磷脂酶C 苯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梁绪国 谢忠学 潘其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038-1039,共2页
血脂康应用几年来,国内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血脂调节剂[1],而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2].为进一步探讨血脂康对冠心病免疫功能的影响,1999年12月~2000年12月我们对采用血脂康胶囊(北大维信生物... 血脂康应用几年来,国内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血脂调节剂[1],而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2].为进一步探讨血脂康对冠心病免疫功能的影响,1999年12月~2000年12月我们对采用血脂康胶囊(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冠心病 免疫功能 血脂调节剂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对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仲琳 梁平平 +4 位作者 龚磊 王佳慧 朱玉洁 林泽润 杨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5-1072,共8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给予GAL-3重组蛋白2 mg/L或GAL-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处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AL-3重组蛋白处理组...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给予GAL-3重组蛋白2 mg/L或GAL-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处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AL-3重组蛋白处理组、阴性对照组和GAL-3-shRNA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L-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GAL-3、MCP-1和IL-6的蛋白表达;利用ELISA检测MCP-1和IL-6在培养基中的水平;通过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HUVECs的活力和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分子热休克蛋白90(HSP90)、ERK1/2、p-ERK1/2、JNK和p-JNK的蛋白水平。结果:首先,给予GAL-3重组蛋白处理后,GAL-3、MCP-1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MMP-9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MCP-1和IL-6在培养基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GAL-3-shRNA感染细胞后,上述分子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其次,GAL-3重组蛋白处理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GAL-3-shRNA感染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此外,GAL-3重组蛋白处理组中,p-ERK1/2和HSP90的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GAL-3-shRNA组中,p-ERK1/2和HSP90的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JNK的蛋白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GAL-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HSP90-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激发试验与麦角新碱激发试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滨 杨军 +2 位作者 方毅民 黄奇迅 王桂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 :比较选择性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 (Ach)和麦角新碱 (ER)激发试验对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安全性。  方法 :79例患者中对 41例患者实施了Ach激发试验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有无心绞痛和ST段改变分为AchⅠ组和... 目的 :比较选择性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 (Ach)和麦角新碱 (ER)激发试验对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安全性。  方法 :79例患者中对 41例患者实施了Ach激发试验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有无心绞痛和ST段改变分为AchⅠ组和AchⅡ组 ,注药剂量右冠状动脉依次为Ach 2 0 μg和 50 μg ,左冠状动脉依次为 2 0 μg、 50 μg和 10 0 μg ;另 3 8例患者实施了ER激发试验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有无心绞痛和ST段改变分为ERⅠ组和ERⅡ组 ,右冠状动脉注入ER 2 0 μg ,左冠状动脉注入 3 2 μg。以注入Ach或ER后冠状动脉出现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 (≥ 99%狭窄 )为激发试验阳性。  结果 :Ach法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敏感性为 90 % ,ER法的敏感性为 72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二者的特异性均为 10 0 %。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并发症Ach法 9 8% (4/ 41) ,ER法 2 8 9% (11/ 3 8) ,二者差异性显著 (P <0 0 5)。激发多支血管痉挛阳性率AchⅠ组 15 0 % (3 / 2 0 ) ,ERⅠ组 5 6% (1/ 18)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安全性 ,Ach法更为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乙酰胆碱 激发试验 麦角新碱 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对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绪国 吕志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并研究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血管紧张素II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调...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并研究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血管紧张素II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调控基因Fas、Bcl 2表达的变化和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结果 :血管紧张素II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有较明显的诱导作用。福辛普利可抑制AngII作用 ,对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可影响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结论 :血管紧张素II具有一定的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作用和调节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尤其大剂量作用较明显。而福辛普利可明显抑制AngII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凋亡调控基因 福辛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春男 陶志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进一步阐明吸烟对该物质的影响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入选170例于2015-01至2015-12因胸痛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 目的:探讨吸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进一步阐明吸烟对该物质的影响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入选170例于2015-01至2015-12因胸痛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吸烟史分为:(1)对照组(70例),包括吸烟对照亚组(31例)及非吸烟对照亚组(39例);(2)ACS组(100例),包括吸烟ACS亚组(50例)及非吸烟ACS亚组(50例)。检测血清LP-PLA2、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吸烟对照亚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非吸烟对照亚组(P=0.018),吸烟ACS亚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非吸烟ACS亚组(P=0.027),ACS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血清LP-PLA2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724,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LP-PLA2、CRP水平较无冠心病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直接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且吸烟者LP-PLA2水平更高,这可能是吸烟者更易罹患冠心病并加重病情进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吸烟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