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比较 被引量:78
1
作者 梁永新 古妙宁 +1 位作者 王世端 芦相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给药后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术毕(T5)及术后1h(Te)患者HR、MAP、BIS、Ramsay镇静评分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BIS、MAP明显低于T0时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P组,HR慢于R时和P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P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Dex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喷妥钠麻醉前后鼠脑NOS活性、NO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林 戴体俊 +2 位作者 刘红亮 孟晶 段世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硫喷妥钠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的影响 ,探讨硫喷妥钠的全麻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40只 ,按麻醉不同时期随机分为 5组。分别在腹腔注射 (ip) 10ml·kg-1生理盐水 5min后 (对照组 ) ,ip硫喷妥钠 30mg·kg-... 目的 动态观察硫喷妥钠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的影响 ,探讨硫喷妥钠的全麻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40只 ,按麻醉不同时期随机分为 5组。分别在腹腔注射 (ip) 10ml·kg-1生理盐水 5min后 (对照组 ) ,ip硫喷妥钠 30mg·kg-12min后、翻正反射消失前 (诱导期组 ) ,翻正反射消失后 5min(麻醉期组 ) ,翻正反射刚恢复、尚未完全清醒时 (恢复期组 ) ,动物完全清醒后 (清醒期组 ) ,断头取脑。用还原酶法测定大脑皮层、脑干的NOS活性和NO。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硫喷妥钠 30mg·kg-1使皮层、脑干的NOS活性在诱导期即降低 (P <0 0 5 ,P <0 0 1) ;麻醉期进一步降低 ;恢复期开始恢复 ,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清醒期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皮层、脑干的NO在诱导期即降低(P <0 0 5 ,P <0 0 1) ;麻醉期进一步降低 ;恢复期开始恢复 ,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清醒期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硫喷妥钠 30mg·kg-1能明显影响大鼠脑NOS活性和NO ,表明NO可能在硫喷妥钠的全麻分子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喷妥钠 麻醉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二异丙酚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曲彦亮 周赞宫 +4 位作者 王世端 周翔 张元信 侯书健 王德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小儿上肢显微血管外科手术时间长,麻醉深度管理困难。文中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患儿的基本情况,以监测麻醉深度,确定最佳靶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区间。方法将80例手指手术患儿随机分为... 目的小儿上肢显微血管外科手术时间长,麻醉深度管理困难。文中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患儿的基本情况,以监测麻醉深度,确定最佳靶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区间。方法将80例手指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氯胺酮诱导,臂丛神经阻滞后靶控输注二异丙酚,靶浓度为2.0、2.5、3.0、3.5μg/ml。记录患儿术中体动、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95%的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情况及术中相应BIS值。结果 BIS值与二异丙酚的靶控浓度呈良好负相关(P<0.01)。3.0μg/ml组的效应室靶浓度(target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达到靶浓度即刻BIS值49±6,效应室浓度稳态后30min BIS值46±5。SpO2<95%例数、术后苏醒时间远低于3.5μg/ml组(P<0.05),术中体动次数较2.0、2.5μg/ml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恶心呕吐4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二异丙酚靶浓度设定为3.0μg/ml,麻醉深度最佳,术后苏醒较快。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有助于麻醉深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异丙酚 麻醉深度监测 小儿 手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建防 李淑虹 +1 位作者 江岩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7-247,共1页
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cal atrcsia,EA)并气管食管瘘(tracheo esophageal fistula,TEF)的患儿常合并肺部感染和循环衰竭,手术死亡率较高.近4年来我科共实施10例此类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管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 新生儿 食管闭锁 气管食管瘘 麻醉 EA TEF 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患者侧卧位术中双侧上肢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爱杰 柳国强 +3 位作者 王世端 栾海虹 黄辉 于宝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5-906,共2页
目的探讨胸科患者侧卧位术中双侧上肢无创动脉压(NIBP)与有创动脉压(Direct ART)的一致性。方法胸科于侧卧位行肺癌及食管癌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监测健侧(非开胸侧)上肢Direct ART和双侧上肢NIBP,侧卧位时血压监测... 目的探讨胸科患者侧卧位术中双侧上肢无创动脉压(NIBP)与有创动脉压(Direct ART)的一致性。方法胸科于侧卧位行肺癌及食管癌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监测健侧(非开胸侧)上肢Direct ART和双侧上肢NIBP,侧卧位时血压监测值按健侧NIBP的平均动脉压(MAP)数值分为A、B、C三组,A组:MAP〈70mm Hg;B组:70mmHg≤MAP≤100mm Hg;C组:MAP〉100mmHg,每组采集40对同步血压监测值。对各组数值进行均数的t检验并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侧卧位时三组中的患侧MAP显著低于Direct ART和健侧MAP,相关系数分别为A组r=0.607,B组r=0.913,C组r=0.747;A组和C组中健侧MAP均显著低于Direct ART,相关系数分别为A组r=0.759,B组r=0.811;B组健侧MAP与DirectA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928。结论胸科侧卧位手术中非开胸侧上肢无创动脉压与有创动脉压的线性相关更好,当MAP在70~100mmHg范围内时可与有创动脉压一样有效地反映血压变化,但高于或低于此范围时Direct ART的监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 侧卧位 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围麻醉期管理
6
作者 李淑虹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多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病,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90%[1].采用内、外科结合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为15%~38%[2].我院1997年3月~2002年11月对26例IE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就围麻醉期管理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围麻醉期 IE 器质性心脏病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高位椎管内肿瘤麻醉处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同仁 于文刚 +1 位作者 王明山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90-691,共2页
关键词 高位 麻醉处理 椎管内肿瘤 小儿 体会 椎体 呼吸功能障碍 麻醉管理 脊髓 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表面麻醉联合静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 被引量:4
8
作者 汤文喜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研究气道黏膜表面麻醉对鼻内窥镜手术静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表面麻醉联合全麻组(C组)与单纯全麻组(S组)。以调节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度为主要降压手段。C组气管... 目的研究气道黏膜表面麻醉对鼻内窥镜手术静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表面麻醉联合全麻组(C组)与单纯全麻组(S组)。以调节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度为主要降压手段。C组气管导管尖端与套囊表面涂抹利多卡因软膏,并于气管插管前气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3ml,手术开始前以1%丁卡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S组单纯全麻,未行表面麻醉。比较两组达同样降压目标和全麻深度所需全麻用药量、血管活性药频率、气管插管及拔管心血管反应、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期疼痛程度。结果 C组所需全麻药用量、血管活性药的频率、气管插管和拔管心血管反应及苏醒期严重疼痛和烦躁发生率均低于S组(P<0.01);C组苏醒时间短于S组(P<0.05)。结论气道黏膜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可有效达到降压目标,降低全麻用药量,减少气管插管及拔管心血管反应,提高苏醒期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控制性降压 全麻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世端 袁莉 +3 位作者 潘维敏 吴优 张林 王士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9-290,共2页
关键词 持续静脉输注 利多卡因 丙泊酚 靶浓度 麻醉深度指标 血液动力学变化 脑电双频指数 药效学研究 复合应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牛泽军 王世端 +2 位作者 董河 宋力 宋建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术后镇痛效果 帕瑞昔布 腰椎手术 COX-2表达 术后切口疼痛 苏醒期躁动 环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14
11
作者 栾奇 王培 +5 位作者 魏朝霞 梁永新 侯婵 张晓 宋莉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剧烈的术后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焦虑,活动受限,影响咳嗽排痰,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由于疼痛刺激可诱发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开胸患者的疼痛刺激,并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但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剧烈的术后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焦虑,活动受限,影响咳嗽排痰,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由于疼痛刺激可诱发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开胸患者的疼痛刺激,并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但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压,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障碍。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及芬太尼的混合液用于开胸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试图寻找合适的药物浓度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硬膜外镇痛 开胸患者 药物浓度 罗哌卡因 疼痛刺激 脑血管意外 手术创伤 精神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秦培娟 殷积慧 +1 位作者 王桂娥 褚海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10-214,219,共6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4月,4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4月,4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腹前3组通气参数均设定为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Ⅰ组VT=6 ml/kg,RR=18次/min,PEEP=5 cm H2O;Ⅱ组VT=10 ml/kg,RR=10次/min,PEEP=0;Ⅲ组(对照组)同气腹前。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0),手术开始(T1),气腹5 min(T2),气腹30 min(T3),气腹60 min(T4),拔气管导管前15 min(T5),拔气管导管后20 min(T6)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在T0,T3,T4,T6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气,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等计算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 3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Pa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时相比,Ppeak气腹后升高(P〈0.05),Ⅱ、Ⅲ组更明显;Pmean气腹后也升高(P〈0.05),Ⅰ组最明显;Cdyn气腹后明显降低(P〈0.05),Ⅱ组最明显;PETCO2明显升高(P〈0.05),Ⅰ组更明显;气腹后pH值明显降低(P〈0.05),Ⅰ组最明显;Ⅰ、Ⅲ组PaCO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Ⅱ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机械通气时(T0、T3、T4)相比,3组A-aDO2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Ⅰ组更明显;氧合指数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呼吸指数拔管后明显降低,Ⅰ组最明显(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增加肺通气效率,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呼吸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动态肺顺应性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静脉液体对术中体温及热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明山 王世端 +2 位作者 王爱娟 殷积惠 袁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体温 热量 输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明山 尹燕伟 +4 位作者 马世龙 华震 于文刚 宋建防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1、24、48hET及ANP显著低于A组(P<0·05),血液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少(P<0·05)。结论TEA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阻滞 内皮素 心钠素 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喷妥钠对大鼠不同脑区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林 戴体俊 +2 位作者 刘红亮 孟晶 段世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对大鼠不同脑区ATP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是否与麻醉作用有关。方法 采用♂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5组 ,生理盐水 (10mL·kg- 1,ip)对照期组及给硫喷妥钠 (30mg·kg- 1,ip)后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对大鼠不同脑区ATP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是否与麻醉作用有关。方法 采用♂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5组 ,生理盐水 (10mL·kg- 1,ip)对照期组及给硫喷妥钠 (30mg·kg- 1,ip)后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清醒期组。断头取脑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皮层、脑干、海马和纹状体Na+,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结果给硫喷妥钠后大脑皮层的Na+,K+ ATP酶活性在诱导期和恢复期显著降低 ,而Ca2 + ATP酶活性在诱导期和麻醉期显著升高 ,到清醒期时 ,两种酶活性均恢复到对照期组水平 ;脑干的Na+,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在给硫喷妥钠后诱导期、麻醉期和恢复期均显著低于对照期组 ,直至清醒期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而以诱导期最低。海马、纹状体的Na+、K+ ATP酶和Ca2 + ATP酶活性则在整个麻醉期间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喷妥钠 大鼠 ATP酶活性 腺苷三磷酸酶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气管拔管时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爱娟 王明山 +1 位作者 江岩 殷积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气管拔管 急性左心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引起老年患者意识消失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邱静静 刘英志 +1 位作者 刘勇波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引起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58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的老年患者,排除严重的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31例,生理盐水组(B组)27例。两组均先10min分别泵入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引起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58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的老年患者,排除严重的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31例,生理盐水组(B组)27例。两组均先10min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60ml/h),然后丙泊酚以靶控输注(TCI)泵入,设定初始血浆浓度(Cp)2.0μg/ml,待丙泊酚Cp和效应室浓度(Ce)达平衡时,观察意识消失与否,记录相应时点的生命体征,达平衡时所用丙泊酚的总量。结果 A组18例、B组16例在Cp与Ce达平衡时意识消失,A组泵入右美托咪定后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为1.023μg/ml,95%CI为0.959~1.091μg/ml,Cp和Ce达平衡时丙泊酚用量为(66.03±21.14)mg。B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EC50为1.310μg/ml,其95%CI为1.196~1.435μg/ml,Cp和Ce达平衡时丙泊酚用量为(85.81±24.57)mg。A组较B组EC50减少为21.9%,丙泊酚用量减少为2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老年患者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减低丙泊酚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序贯法 意识消失 E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衣选龙 刘素丽 +2 位作者 初春芹 朱丽莉 殷积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后腹腔镜手术的单纯肾囊肿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术前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术中以0.5... 目的探讨全麻下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后腹腔镜手术的单纯肾囊肿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术前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术中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对照组(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放免法测定围术期血浆PRA、AⅡ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浓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术中D组PRA和AⅡ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气腹后30min和解除气腹后10minC组PRA和AⅡ均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D组(P<0.05)。气腹后30min和解除气腹后10min两组CysC和α1-MG浓度均明显升高,且C组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保护患者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后腹腔镜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维敏 王世端 +1 位作者 余芸芸 王士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3组: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L1和L2组在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静注利多卡因1、2mg/kg,并持续输注利多卡因1、2mg·...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3组: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L1和L2组在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静注利多卡因1、2mg/kg,并持续输注利多卡因1、2mg·kg^-1·h^-1维持。记录麻醉全程血液动力学变化、异丙酚靶浓度及停药至拔管时间;测定入室后、插管后即刻、切皮后10min、停人工气腹后和拔管后血皮质醇、胰高糖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P组异丙酚靶浓度在各时点高于L1和L2组(P〈0.05);皮质醇:L2组在T1、T3、T4点明显低于P组(P〈0.05);胰高糖素:复合利多卡因两组在T2和T4显著低于P组(P〈0.05);血管紧张素Ⅱ: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1组和L2组苏醒时间较P组延长(P〈0.05),L2组较L1组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但延长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二异丙酚 应激反应 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气管插管全麻下吸入不同浓度氧时自由基及肺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莉 潘晓军 +3 位作者 赵勇 于文刚 类维富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观察犬气管插管全麻下吸入不同浓度氧时的自由基及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 2 0只 ,随机分为纯氧组 (1组 ,FIO2 =1,n =10 )及 4 0 %氧气组 (2组 ,FIO2 =0 4 ,n =10 )。两组麻醉方法相同 ,均行气管内插管 ,接呼吸机机械... 目的 观察犬气管插管全麻下吸入不同浓度氧时的自由基及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 2 0只 ,随机分为纯氧组 (1组 ,FIO2 =1,n =10 )及 4 0 %氧气组 (2组 ,FIO2 =0 4 ,n =10 )。两组麻醉方法相同 ,均行气管内插管 ,接呼吸机机械控制呼吸。监测SOD、MDA在气管插管后1、3、5、7h的变化 ,并在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与基础值比较 ,1组插管后 1、3、5、7h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值明显升高 (P <0 0 1) ;(2 )组间比较 ,1组SOD活力较 2组明显下降 (P <0 0 1)、MDA值明显上升 (P <0 0 1或P <0 0 5 ) ;(3)肺超微结构变化 ,1组观察到的肺损伤重于 2组。结论 纯氧通气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多 ,纯氧通气 7h后观察到的肺超微结构损伤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肺超微结构 氧自由基 肺损伤 氧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