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及命名探讨 被引量:28
1
作者 胡有谷 陈晓亮 +1 位作者 刘勇 李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命名 分类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龙厚清 李佛保 +2 位作者 胡有谷 万勇 陈立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观察并探讨腰椎间盘中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1 6例胎儿期、8例生长期、1 2例成熟退变期和 42例突出椎间盘中VEGF的表达。结果 ... 目的 :观察并探讨腰椎间盘中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1 6例胎儿期、8例生长期、1 2例成熟退变期和 42例突出椎间盘中VEGF的表达。结果 :胎儿椎间盘脊索细胞和纤维环外层血管内皮细胞出现阳性免疫染色 ,阳性率为 87 5 % ;生长期和成人期椎间盘未见阳性表达 ;退变突出组总阳性率为 83 3 %。VEGF表达主要出现于破裂型和游离型椎间盘突出 (P <0 0 1 ) ,其细胞来源主要是突出椎间盘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髓核内的类软骨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年龄与VEGF表达阳性率关系不大 (P >0 0 5)。病程超过 1年者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 1年以内者 (P <0 0 5)。结论 :胎儿期和破裂型 (包括游离型 )突出椎间盘组织可产生内源性VEGF ,突出椎间盘中VEGF的阳性表达与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42
3
作者 胡有谷 李放 +3 位作者 张永刚 张伯勋 宋跃明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7-330,共4页
腰痛或下腰痛是脊柱疾患最常见且极其复杂的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目前将“椎间盘源性腰痛”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来诊断,它如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等进行鉴别?它的病理、组化改变及发病机理与上述疾病... 腰痛或下腰痛是脊柱疾患最常见且极其复杂的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目前将“椎间盘源性腰痛”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来诊断,它如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等进行鉴别?它的病理、组化改变及发病机理与上述疾病有何异同?它涵盖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何谓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供同道们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脊柱疾病 影像学检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成像在评价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西永明 胡有谷 +1 位作者 陈晓亮 陈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椎间盘退变进行早期精确的评估至关重要。普通的放射照片仅提供了退变中晚期有限的退变征象。脊髓造影通过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管的轮廓从而间接反应椎间盘的变化。椎间盘造影虽可早期精确的显示椎间盘的退变... 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椎间盘退变进行早期精确的评估至关重要。普通的放射照片仅提供了退变中晚期有限的退变征象。脊髓造影通过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管的轮廓从而间接反应椎间盘的变化。椎间盘造影虽可早期精确的显示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因其作为一种损伤性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椎间盘退变 退行性改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晓亮 胡有谷 +1 位作者 陈伯华 李书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3月至1996年10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骶骨肿瘤23例,包括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7例。病变位于S3以上者7例,S3以下者16例。行全骶骨切除4例,次全...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3月至1996年10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骶骨肿瘤23例,包括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7例。病变位于S3以上者7例,S3以下者16例。行全骶骨切除4例,次全骶骨切除19例。结果:全部手术无一例死于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手术切口皮缘感染坏死、皮下血肿、脑脊液漏及大小便功能障碍。21例平均随访3.8年,3例死于术后复发或转移,16例能从事一般工作,2例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结论:做好详细的术前检查及周密的手术准备,术中尽量采用低温低压麻醉以减少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因素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3
6
作者 于腾波 夏玉军 周秉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因素对椎 基底动脉 (vertebral basalartery ,VBA)血流的作用。 方法 :30只家兔分组进行颈上 (superiorcervicalganglion ,SCG)、颈中 (middlecervicalganglion ,MCG)、颈下 (inferiorcervicalganglion ,ICG)神经节...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因素对椎 基底动脉 (vertebral basalartery ,VBA)血流的作用。 方法 :30只家兔分组进行颈上 (superiorcervicalganglion ,SCG)、颈中 (middlecervicalganglion ,MCG)、颈下 (inferiorcervicalganglion ,ICG)神经节电刺激和 /或神经节阻滞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基底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 :颈下和颈中神经节对VBA系统血流量的调节起主要作用 ;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不能使正常状态下的基底动脉血流量增加 (P >0 0 5 ) ,但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 ;交感神经因素引发的基底动脉血流量变化与系统血压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交感神经因素可能是造成椎 基底动脉缺血 (vertebraobasilarischemia ,VBI)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椎-基底动脉缺血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骨上角区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希重 王德春 +1 位作者 沈若武 陈晓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研究肩胛骨上角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16具32侧成人尸标本上对肩胛骨上角区的肌肉附着、神经走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观测。结果:斜方肌位于肩胛骨上角处深面筋膜增厚变白,增厚筋膜平均面积为4cm×2cm。其中有滑... 目的:研究肩胛骨上角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16具32侧成人尸标本上对肩胛骨上角区的肌肉附着、神经走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观测。结果:斜方肌位于肩胛骨上角处深面筋膜增厚变白,增厚筋膜平均面积为4cm×2cm。其中有滑囊出现率12.5%(4/32),副神经位于增厚筋膜内的出现率78.12%(25/32)。副神经距肩胛骨上角最近距离为(2.0±0.6)cm。肩胛背神经主干与肩胛提肌交点距肩胛骨上角距离为(1.25±0.32)cm。结论:肩胛骨上角复杂肌肉附着及神经走行于肩胛骨上角附近时易造成卡压是肩背痛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上角 副神经 斜方肌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德春 齐宗华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69-571,共3页
关键词 脊髓监护 脊柱手术 医源性脊髓损伤 神经根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椎间盘突出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勇 胡有谷 陈晓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16-418,共3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突出椎间盘细胞结构的病变程度。方法:将4例凸起型、9例破裂型、6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分别切成小块,经组织学处理后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凸起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观察到部分退变细胞、... 目的:从细胞水平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突出椎间盘细胞结构的病变程度。方法:将4例凸起型、9例破裂型、6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分别切成小块,经组织学处理后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凸起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观察到部分退变细胞、严重退变细胞及坏死细胞;(2)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观察到少部分退变细胞,大部分为严重退变细胞及坏死细胞;(3)游离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观察到严重退变细胞及坏死细胞。结论: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组织,其细胞退变严重程度不同,以凸起型为轻,破裂型较重,游离型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类型 椎间盘突出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区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子轩 陈祥民 胡有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3-746,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38例伴有HIZ的腰椎MRI资料。对11例16个伴有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立体定位HIZ并对照分析CTD与MR图像。结果腰椎间盘HIZ在M...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38例伴有HIZ的腰椎MRI资料。对11例16个伴有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立体定位HIZ并对照分析CTD与MR图像。结果腰椎间盘HIZ在MR矢状位图像呈点状(14.36%),圆形(58.01%),长椭圆形(17.13%)或逗点状(10.50%),其中圆形最常见。轴位像为线样或梭形,与CTD显示的环状破裂一致。本组HIZ均位于腰椎纤维环外缘。73个椎间盘的HIZ与椎间盘内破裂征象同时出现,1个椎间盘HIZ位于突出物下方。51个腰椎间盘矢状位图像的2个或3个相邻层面同一位置出现HIZ。CTD Dallas Ⅲ级者疼痛诱发试验多为阴性(6/7),IV级者多为阳性(8/9)。结论腰椎间盘HIZ代表椎间盘纤维环中与放射状破裂相连的环状裂隙,临床多见于椎间盘突出前的椎间盘内破裂。矢状位连续多层面HIZ提示裂隙较长,复制性疼痛发生几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高信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立体培养与单层培养的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勇 胡有谷 宁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76-379,I0003,共5页
目的:比较体外单层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探讨更加有效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对获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4个椎间盘按年龄分为A组(20~25岁)、B组(26~30岁)、C组(36~45岁... 目的:比较体外单层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探讨更加有效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对获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4个椎间盘按年龄分为A组(20~25岁)、B组(26~30岁)、C组(36~45岁)及D组(>45岁),分别利用酶消化法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系统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及速度、细胞生长活性、细胞分裂指数及胶原含量。结果:单层培养的髓核细胞贴壁后为多角形或梭形,伸出伪足;立体培养的细胞在微载体上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呈立体状生长。立体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1周内两种培养方法各时间点及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提高,随年龄增加细胞活性下降;指数生长期细胞分裂指数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含量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组、C组及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立体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保持良好,较单层培养能够大量、优质收集种子细胞,可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细胞培养 微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反分化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岩 胡有谷 刘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细胞 细胞培养 反分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管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昌耀 吕成昱 陈伯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75-576,i0001,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椎管内 中枢神经组织 转移部位 恶性肿瘤 白种人 30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胸椎管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金钊 陈哓亮 +1 位作者 李书忠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多与外伤有关,自发性硬膜外血肿少见〔1〕。胸椎管生理解剖较颈腰椎管狭窄,一旦出现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病程进展快,短时间内出现感觉运动丧失,大小便障碍。如诊治不及时,预后较差。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多与外伤有关,自发性硬膜外血肿少见〔1〕。胸椎管生理解剖较颈腰椎管狭窄,一旦出现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病程进展快,短时间内出现感觉运动丧失,大小便障碍。如诊治不及时,预后较差。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8例,诊断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 硬膜外血肿 急性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培养大鼠破骨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鲲 陈晓亮 +1 位作者 王德春 胡有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61-564,60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分离培养的Wistar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和诱导培养的Wistar大鼠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cell,OLC)的形态和功能的差异,为体外药物干预试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两种培养法,即从新生(24h内)的Wistar大鼠的四肢...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分离培养的Wistar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和诱导培养的Wistar大鼠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cell,OLC)的形态和功能的差异,为体外药物干预试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两种培养法,即从新生(24h内)的Wistar大鼠的四肢长骨骨髓腔内壁机械分离成熟OC直接培养和10-8mol/L的1,25(OH)2D3诱导4周龄Wistar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形成OLC的方法,对获得的OC/OLC进行形态和破骨功能观察。结果两种方法都培养出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诱导法获得的破骨细胞数量较多(P<0.05)。成熟OC与诱导获得的OLC形态特征相似,但后者在骨片上形成的陷窝较小而浅。结论直接分离培养法可获得骨吸收功能较活跃的OC,但数目较少,适合骨吸收功能分析、破骨迁移黏附、凋亡研究及单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1,25(OH)2D3诱导鼠骨髓单核细胞形成的OLC数量较多,但骨吸收功能较差,适合用于破骨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细胞培养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子轩 胡有谷 陈祥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2860个椎间盘)腰椎MRI资料中HIZ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体重和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对16个发生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 目的:探讨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2860个椎间盘)腰椎MRI资料中HIZ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体重和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对16个发生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对所得图像行改良Dallas分级并结合疼痛诱发试验综合分析。结果:HIZ发生率为34.97%(200例),男性为34.46%,女性为35.63%,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后,HIZ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50~59岁达到高峰(56.70%),此后发生率逐步降低。体重增加亦可致HIZ发生率升高,当体重≥90kg时,HIZ发生率达57.89%。腰痛者HIZ发生率(42.75%)高于无腰痛者(28.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16个行CTD的椎间盘中,疼痛诱发试验阳性者多为Dallas 4级(8/9),疼痛诱发试验阴性者多为Dallas 3级(6,7)。结论:MRI上腰椎间盘HIZ与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磁共振 高信号区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对椎间盘细胞中蛋白多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庆显 胡有谷 郑洪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细胞中蛋白多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自然流产的胎儿4例,4h内无菌取出椎间盘,分别进行纤维环和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在纤维环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60(对照组)、400、8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细胞中蛋白多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自然流产的胎儿4例,4h内无菌取出椎间盘,分别进行纤维环和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在纤维环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60(对照组)、400、800ng/ml,培养24h后,用Alcian法检测培养液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在培养中的髓核细胞中加入IL-60(对照组)、100、400、800ng/ml,培养24h,然后测量培养液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结果:在纤维环细胞中加入IL-6组较不加IL-6对照组培养液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增加,在髓核细胞组中加入IL-6组和对照组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IL-6可以刺激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中蛋白多糖的合成,但对髓核细胞中蛋白多糖的合成没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蛋白多糖 白细胞介素-6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齐宗华 王德春 +1 位作者 季爱玉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 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 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阶段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临床脊髓功能改变相结合,判断CSEP的准确性。结果:78例患者中,CSEP未达到监护界值71例,术后无脊髓损伤;5例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标准,告诫手术医生,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另外,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例,术后恢复亦良好。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对脊髓的功能状况进行监测,是较准确的脊柱外科手术监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颈椎病的概念、范畴和类型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9
19
作者 周秉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关键词 颈椎病 命名 分类 概念 范畴 类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评估 被引量:7
20
作者 西永明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MRI 椎间盘 退行性改变 评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