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14
1
作者 栾奇 王培 +5 位作者 魏朝霞 梁永新 侯婵 张晓 宋莉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剧烈的术后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焦虑,活动受限,影响咳嗽排痰,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由于疼痛刺激可诱发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开胸患者的疼痛刺激,并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但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剧烈的术后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焦虑,活动受限,影响咳嗽排痰,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由于疼痛刺激可诱发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开胸患者的疼痛刺激,并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但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压,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障碍。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及芬太尼的混合液用于开胸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试图寻找合适的药物浓度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硬膜外镇痛 开胸患者 药物浓度 罗哌卡因 疼痛刺激 脑血管意外 手术创伤 精神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罗宜人 王耀鹏 +1 位作者 王明钊 沈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比较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VL)与同期开胸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09年5月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69例,按患者意愿非随机分为VL组(n=43)和开... 目的比较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VL)与同期开胸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09年5月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69例,按患者意愿非随机分为VL组(n=43)和开胸组(n=26)。比较2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淋巴结组数、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和淋巴结清扫时间的差异。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12.1±3.0)枚vs.(13.1±2.4)枚,t=-1.442,P=0.154],肺门(N1)阳性淋巴结数[(1.0±0.8)枚vs.(1.0±0.7)枚,t=0.000,P=1.000]和纵隔(N2)阳性淋巴结数[(0.1±0.2)枚vs.(0.1±0.2)枚,t=0.000,P=1.000]无显著性差异;但VL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少[(4.2±0.7)vs.(4.7±0.9),t=-2.578,P=0.012],清扫淋巴结时间长[(33.8±8.7)min vs.(22.6±3.9)min,t=6.186,P=0.000]。结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能达到开胸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肿瘤的诊疗:基于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共识 被引量:44
3
作者 方文涛 傅剑华 +18 位作者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陈刚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417,共4页
胸腺肿瘤是胸部实体肿瘤中相对罕见的一个类型[1]。在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3.93/100万,这大致为肺癌发病率的1/100、食管癌发病率的1/25。此发病率高于北美报告的胸腺肿瘤发病率[2.14/100万;基于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 胸腺肿瘤是胸部实体肿瘤中相对罕见的一个类型[1]。在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3.93/100万,这大致为肺癌发病率的1/100、食管癌发病率的1/25。此发病率高于北美报告的胸腺肿瘤发病率[2.14/100万;基于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不过,SEER数据库也显示,胸腺肿瘤在亚裔中的发病率(3.74/100万)要远高于白人(1.89/100万),且与中国的数据接近。这意味着,胸腺肿〈br〉 瘤在不同的种族和种属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与此同时,这两个登记系统均只记录了临床上已处于进展期的“恶性肿瘤”;许多尚处于早期的低级别病变被视作“良性肿瘤”,故未予登记。因此,胸腺肿瘤的确切发病率被大大低估了。随着其他恶性肿瘤(如肺癌)的筛查日益推广,更早期的胸腺肿瘤也有望被及早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中国 EPIDEMIOLOGY 多中心 癌发病率 协作 诊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胸腺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效果及长期生存率的比较 被引量:21
4
作者 汪灏 谷志涛 +21 位作者 丁建勇 谭黎杰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3-45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其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其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的数据库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数据库中1994年到2012年间的1,117例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41例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876例行开放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与围手术期结果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胸腔镜组的全胸腺切除比例更高(80.5%vs73.9%,P=0.028),根治性切除率更高(98.8%vs 88.7%,P<0.000),而复发率更低(2.9%vs 16.0%,P<0.001),5年无瘤生存率更高(92%vs 83%,P=0.011),而两组的5年生存率接近(92%vs 92%,P=0.1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WHO分型、Masaoka-Koga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胸腺恶性肿瘤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胸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其围手术期效果更好,肿瘤学疗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恶性肿瘤 胸腺切除术 胸腔外科 开胸手术 VIDEO-ASSISTED hT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谷志涛 傅剑华 +19 位作者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9-464,共6页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1,0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胸腺切除组入组796例患者、胸腺瘤切除组入组251例患者。对于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患者,胸腺切除组术后的MG的缓解率明显优于胸腺瘤切除组(91.6%vs 50.0%,P<0.001)。胸腺切除组的10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0.9%,胸腺瘤切除组的10年OS为89.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2)。胸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3.7%,胸腺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9)。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对于Masaoka-Koga Ⅰ期患者,胸腺切除组和胸腺瘤切除组在复发率上没有差异(3.2%vs 1.4%,P=0.259);然而在Masaoka-Koga Ⅱ期患者中,胸腺切除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胸腺瘤切除组的复发率(2.9%vs 14.5%,P=0.001)。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Masaoka-Koga Ⅱ期及合并MG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 胸腺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的初步分析--ChART数据库回顾性结果 被引量:19
6
作者 汪昉睿 庞烈文 +20 位作者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谷志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8-424,共7页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 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 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数据库录入的18个胸外科中心诊断胸腺瘤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分为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合并组)和单纯胸腺瘤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共1,8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肌无力组及单纯胸腺瘤组分别421人和1429人,行胸腺全切的比例分别是91.2%和71.0%(P<0.05);肌无力组患者的WHO病理类型多分布于AB、B1和B2型,优于单纯胸腺瘤组(P<0.05);合并肌无力组的Masaoka分期较早(I和Ⅱ期)的比例高于单纯胸腺瘤组。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在MG组和非MG组中分别为93%和88%;83%和81%(P=0.034);在Masaoka III、IVa和IVb期胸腺瘤患者中,合并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单纯胸腺瘤患者(P=0.003)。在进展型胸腺瘤患者中,MG组和非MG组患者的Masaoka III、IVa、IVb的构成比相似,组织学结果中,MG组的AB/B1/B2/B3型的比例高于C型比例更高的非MG组(P<0.001)。整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G、WHO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和临床切除状况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WHO分型、Masaoka分期和临床切除状况是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结论虽然重症肌无力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在胸腺瘤患者中,合并MG的患者预后较优,尤其是Masaoka分期晚期的患者,可能与疾病的早期发现、病理类型分布相对较好、整体R0切除率较高以及复发率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京有 徐林浩 林乐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603-604,共2页
5目的: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39例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胸腺肿瘤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扩大清除术、肿瘤侵犯肺叶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上腔静脉置换术及无名... 5目的: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39例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胸腺肿瘤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扩大清除术、肿瘤侵犯肺叶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上腔静脉置换术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3例,乳糜胸1例,肌无力危象5例,胆碱能危象1例,左无名静脉成形术后栓塞1例。结论: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提高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血管重建 肺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放疗在Ⅰ期/Ⅱ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ChART回顾性数据库研究结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乾文 谷志涛 +23 位作者 杨富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向锦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马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5-472,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Ⅰ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Ⅰ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的Ⅰ期-Ⅲ期胸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决定死亡风险比。结果 ChART数据库中Ⅰ期-Ⅲ期胸腺肿瘤共1,546例。其中649例(41.98%)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与性别、组织学类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胸腺切除程度、是否完全切除、Masaoka-Koga分期及辅助化疗相关。手术后辅助放疗患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0%和80%、81%和63%,而单纯手术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6%和95%、92%和90%,两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单因素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类(WHO)、Masaoka-Koga分期、是否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分类(WHO)(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29)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3)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重症肌无力、组织学分类、Masaoka-Koga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和是否完全切除与无瘤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05)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6)是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表明不完全切除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10,P=0.017)。然而,完全切除者接受术后放疗则会降低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01,P<0.001)。结论此回顾性研究表明不完全切除Ⅰ期-Ⅲ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但是,对于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放疗总体上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术后放疗 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化疗胸腺肿瘤中的应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可 谷志涛 +20 位作者 韩泳涛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73-48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在胸腺肿瘤中的应用及术后化疗对Masaoka Ⅲ期/Ⅳ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4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 RT)数据库共纳入2,306例胸腺肿瘤病例,资料相...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在胸腺肿瘤中的应用及术后化疗对Masaoka Ⅲ期/Ⅳ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4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 RT)数据库共纳入2,306例胸腺肿瘤病例,资料相对完整1,7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中Masaoka Ⅲ期/Ⅳ期665例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初步评估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亚组患者生存曲线,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倾向值匹配研究(propensity-matched study,PSM),评估化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1,700例患者中未行术后化疗1,406例(82.7%),术后化疗294例(17.3%),随着Masaoka分期的增加,术后化疗患者的比例也随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Masaoka Ⅲ期/Ⅳ期患者665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其中未术后化疗组444例,术后化疗组221例。两组患者在有无重症肌无力、WHO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根治性、有无术后放疗等方面分布有差异(P<0.05)。其中C型胸腺瘤、不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明显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P<0.05)。术后化疗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1%、30%,5年和10年复发率分别为46%、68%,而未术后化疗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58%。5年和10年复发率分别为26%、40%,两组无病生存率和复发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对有无重症肌无力,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根治性状态,术后放疗等因素进行倾向值匹配筛选出其中158例未术后化疗和158例术后化疗共316例患者,生存分析显示:未术后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两组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32)。结论病理学类型、手术的根治性和术后放疗是影响进展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的主要因素。术后化疗并未给Masaoka-Koga Ⅲ期/Ⅳ期胸腺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化疗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胸腺瘤协作组回顾性数据库对比Masaoka-Koga分期和国际肺癌协会/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提出的TNM分期系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光辉 谷志涛 +20 位作者 李印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25-43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使用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回顾性数据,比较Masaoka-Koga分期系统和国际肺癌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Internati... 背景与目的使用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回顾性数据,比较Masaoka-Koga分期系统和国际肺癌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ies Interest Group,ITMIG)推荐的新TNM分期对胸腺肿瘤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1992年-2012年ChART数据库共2,370例患者。其中1,198例信息完整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按照TNM及Masaoka-Koga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并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指标为R0患者的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currence,CIR)以及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对比分析MasaokaKoga分期系统和新的TNM分期系统。结果根据Masaoka-Koga分期系统,不同分期CI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Ⅰ期和Ⅱ期或者Ⅱ期和Ⅲ期之间累积复发率无差异,Ⅳ期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预后最差。根据新的TNM分期系统,T1a患者的累积复发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T1a患者总生存高于T1b患者(P=0.004),T4患者总生存率差于其它患者。N(+)患者累及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差于N0患者。在M0患者与M1b患者之间总体累积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M0和M1b患者之间二者无差异。Ⅰ期-IIIa期与IIIb期-IVb期患者之间总生存率具有差异,然而IIIb期与IVb期患者之间总生存率无差异。结论与Masaoka-Koga分期相比,IASLC/ITMIG TNM分期系统不仅描述了肿瘤侵犯的范围,也提供了有关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播散的情况。使用新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前瞻性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对胸腺肿瘤分组,预测预后,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分期 预后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T回顾性数据库局部进展期胸腺瘤的术前诱导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煜程 谷志涛 +19 位作者 沈毅 傅剑华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5-452,共8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前诱导治疗在胸腺瘤中的应用及其对局部进展期胸腺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1994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回顾性数据库中局部进展期胸腺瘤(Masaoka...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前诱导治疗在胸腺瘤中的应用及其对局部进展期胸腺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1994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回顾性数据库中局部进展期胸腺瘤(Masaoka-Koga分期为Ⅲ期-IVa期)病例。分为诱导治疗组和直接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的R0切除率、5年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等指标。诱导治疗组术后分期为Masaoka-Koga Ⅰ期-Ⅱ期的病例视为诱导治疗后降期。为更加精确评估诱导治疗效果,在剔除术后Ⅳ期病例的基础上,再次将诱导治疗组术后Masaoka-Koga Ⅰ期-Ⅲ期的病例与直接手术组Masaoka-Koga Ⅲ期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ART回顾性数据库1,713例有效病例中,局部进展期胸腺瘤706例,仅68例(4%)作了术前诱导治疗,R0切除率为67.6%,5年复发率为44.9%,5年与10年生存率分别为49.7%和19.9%。其中17例诱导治疗后达到降期,降期亚组中胸腺瘤的比例高于胸腺癌(38.7%vs 13.9%,P=0.02);与未降期亚组相比,降期亚组获得更高的5年生存率(93.8%vs 35.6%,P=0.013)。剔除术后Ⅳ期的病例后,直接手术组和诱导治疗组R0切除率接近(76.4%vs73.3%,P=0.63),但5年生存率差异明显(85.2%vs 68.1%,P<0.001),对于降期亚组,5年生存率优于直接手术组(93.8%vs 85.2%,P=0.438),未降期亚组5年生存率仅35.6%,明显差于降期亚组和直接手术组(P<0.001)。结论术前诱导治疗目前尚未在局部进展期胸腺瘤中广泛应用,但ChART的回顾性数据研究显示通过有效的术前诱导治疗可以使难以彻底切除的病例降期后增加R0切除的机会,从而延长生存,特别是胸腺瘤的病例。这一初步结果将有助于未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 胸腺瘤 诱导治疗 手术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导管造影术二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耀鹏 戴洪海 胡国强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胸导管造影术 乳糜胸 脂溶性对比剂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辣素对顺铂致大鼠异嗜模型行为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茂龙 杨玉玲 +2 位作者 魏朝霞 岳旺 徐万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8-562,共5页
目的研究姜辣素对顺铂所致大鼠异嗜高岭土模型的影响并观察外周和中枢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组、阿瑞吡坦+地塞米松组、姜辣素组及姜辣素+地塞米松组,24 h及72 h记录各组摄食量及食... 目的研究姜辣素对顺铂所致大鼠异嗜高岭土模型的影响并观察外周和中枢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组、阿瑞吡坦+地塞米松组、姜辣素组及姜辣素+地塞米松组,24 h及72 h记录各组摄食量及食高岭土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和回肠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24 h内,姜辣素组、姜辣素+地塞米松组摄食量增加,啃食高岭土量减少,姜辣素组与姜辣素+地塞米松组相比摄食量增加(P<0.05);48~72h内,姜辣素组食高岭土量减少(P<0.05)。姜辣素组、姜辣素+地塞米松组c-fos阳性表达颗粒的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辣素可促进摄食并可抑制顺铂所致的大鼠异嗜高岭土行为,地塞米松对姜辣素无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异嗜 恶心呕吐 C-FOS 大鼠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伴肺裂发育不良应用无肺裂肺叶切除法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桐 沈毅 +2 位作者 王栋 王滋宗 魏煜程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伴肺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传统肺叶切除方法常导致术后发生肺持续漏气。本研究旨在观察无肺裂肺叶切除技术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27... 背景与目的肺癌伴肺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传统肺叶切除方法常导致术后发生肺持续漏气。本研究旨在观察无肺裂肺叶切除技术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274例肺癌伴肺裂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按肺叶切除技术分为无肺裂肺叶切除组(A组)和传统肺叶切除组(B组)。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累计肺漏气停止时间,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A组较B组的肺持续漏气发生率(P=0.009)和术后漏气时间(P<0.001)明显降低;两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胸腔液体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伴肺叶发育不良应用无肺裂肺叶切除技术,能明显降低术后肺持续漏气发生率及术后肺漏气时间,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无肺裂肺叶切除术 持续漏气 胸腔闭式引流 肺裂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腺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凯华 林乐胜 +2 位作者 贾兆通 郭晓静 张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背景与目的p14ARF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其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肿瘤发生有关,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作为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形式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检测肺鳞癌、腺癌中p14ARF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探讨p14ARF... 背景与目的p14ARF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其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肿瘤发生有关,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作为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形式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检测肺鳞癌、腺癌中p14ARF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探讨p14ARF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 HC)、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相关限制性内切酶PCR(RE-PCR)方法,检测40例肺鳞癌、腺癌组织中p14ARF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14ARF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7.5%(7/40)和2.5%(1/40)(P=0.025)。RE-PCR检测结果相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14AR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95.0%(38/40)(P=0.003)。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p14ARF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6,P=0.001)。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是肺癌发生过程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抑癌基因^p14ARF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在肺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庆峰 矫文捷 +1 位作者 林乐胜 孙显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 检测内皮素 1(ET 1)在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探讨内皮素在肺癌生长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8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周围淋巴结中ET 1表达情况。结果  8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鳞癌和腺癌中ET 1表达较高 ... 目的 检测内皮素 1(ET 1)在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探讨内皮素在肺癌生长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8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周围淋巴结中ET 1表达情况。结果  8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鳞癌和腺癌中ET 1表达较高 ,分别为 68.7%和 62 .5 % ,小细胞肺癌中ET 1表达较低 ,为 15 .0 %。在转移淋巴结中ET 1阳性表达率为 5 8.0 %。TNM临床分期 ,ET 1阳性率分别为Ⅰ期 19.0 % ,Ⅱ期 65 .7% ,Ⅲ期 75 .0 %。ET 1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直径大于 3cm者与小于 3cm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肺癌组织中ET 1表达阳性者 ,其周围淋巴结转移率 ( 79.1% )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 ( 4 7.8% ) (P <0 .0 5 )。结论 ET 1普遍存在于肺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对肺腺癌、鳞癌生长及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内皮素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毅 陈静瑜 +4 位作者 魏煜程 罗宜人 徐林浩 刘英志 袁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5-896,共2页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疗效。方法对1例46岁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同期行右侧单肺移植和左侧肺减容术。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减容侧肺无明显膨胀,纵隔无移位,移植肺无受压,扩张良好。患者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疗效。方法对1例46岁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同期行右侧单肺移植和左侧肺减容术。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减容侧肺无明显膨胀,纵隔无移位,移植肺无受压,扩张良好。患者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60h拔气管插管,108h脱离呼吸机,7d下床活动,45d出院。术后减容侧出现轻度胸腔漏气,胸腔内注入高渗糖数次后治愈。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可避免因单肺移植后导致对侧气肿肺过度膨胀,压迫移植侧肺,从而影响移植肺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问题,提高肺移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肺减容术 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和化疗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耀鹏 朱晓峰 王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3,739,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结转移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I期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计数MLVD,检测血清V... 目的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结转移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I期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计数MLVD,检测血清VEGF-C蛋白含量,并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化疗前、后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SCLC中,VEGF-C呈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癌组织中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91.9%vs.76.7%)、MLVD[(20.0±4.8)vs.(1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EGF-C蛋白含量与组织检测VEG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48,P<0.01),化疗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C蛋白含量(237±72.3)ng/mL较化疗后(178±69.2)ng/mL变化明显(P<0.01)。结论 VEGF-C在cI期NSCLC中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C蛋白含量测定是一种有效的VEGF-C检测方法;化疗前、后血清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淋巴结或血行转移时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矫文捷 林乐胜 +3 位作者 沈毅 杨立廷 罗宜人 苏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转移 血行转移 血浆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项锋钢 吴翠娇 +3 位作者 沈毅 牛兆山 郭成浩 杨梅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LN和FN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癌标本中LN和FN的表达。结果:中、高分化的肺鳞癌的LN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低分化者(t*=3.07,2.67,P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LN和FN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癌标本中LN和FN的表达。结果:中、高分化的肺鳞癌的LN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低分化者(t*=3.07,2.67,P均<0.01),LN的表达强度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两组鳞癌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1.13,P<0.05),LN和FN的表达强度在鳞癌5年以上生存组明显不同于半年内死亡组(t△=2.85,2.49,P△<0.01,<0.05),FN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生存期的肺腺癌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Hc=7.53,P<0.05)。结论:LN和FN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层粘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