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变化及其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海初 孙桂霞 蔡尚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测的炎症指标。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n =46)、稳定...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测的炎症指标。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n =46)、稳定性心绞痛组 (n =45)和正常对照组 (n =40 )血浆MCSF及ox LDL水平。  结果 :3组血清MCSF、ox LDL的水平。血清MCSF和ox LDL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均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0 1) ;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MCSF和ox LD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和 <0 0 0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MCSF水平与ox LDL呈显著正相关 (r=0 571,P <0 0 0 1)。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CSF和ox LDL水平均明显升高 ,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从临床角度提示MCSF和ox LDL可能相互作用 ,促进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稳定性心绞痛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宏 王少春 姜忠信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255例卒中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4%。引... 目的探讨引起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255例卒中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4%。引起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住院时间、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及是否存在基础病等。结论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可能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循环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3
作者 于海初 孙桂霞 蔡尚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浓度的变化及其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62例接受了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 ,均为左...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浓度的变化及其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62例接受了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 ,均为左冠状动脉单支、单处病变。检测入选者PTCA术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的变化 ,并对其进行了 6个月的随访 ,61例随访结束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按有无术后再狭窄分成两组 :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 (再狭窄组 ,n =2 2 ) ,支架置入术后无再狭窄 (无再狭窄组 ,n =3 9)。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 4h(P <0 0 1)、2 4h(P <0 0 0 1)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较术前显著增高 ;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与术后 6个月靶血管直径丧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 49,P <0 0 1)。随访结束时 ,再狭窄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MCSF浓度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患者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导致冠状循环内MCSF浓度显著增高 ;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增高可能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稳定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