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子轩 胡有谷 陈祥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2860个椎间盘)腰椎MRI资料中HIZ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体重和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对16个发生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 目的:探讨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2860个椎间盘)腰椎MRI资料中HIZ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体重和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对16个发生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对所得图像行改良Dallas分级并结合疼痛诱发试验综合分析。结果:HIZ发生率为34.97%(200例),男性为34.46%,女性为35.63%,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后,HIZ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50~59岁达到高峰(56.70%),此后发生率逐步降低。体重增加亦可致HIZ发生率升高,当体重≥90kg时,HIZ发生率达57.89%。腰痛者HIZ发生率(42.75%)高于无腰痛者(28.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16个行CTD的椎间盘中,疼痛诱发试验阳性者多为Dallas 4级(8/9),疼痛诱发试验阴性者多为Dallas 3级(6,7)。结论:MRI上腰椎间盘HIZ与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磁共振 高信号区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宁斌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36-638,共3页
关键词 细胞移植治疗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细胞 干细胞移植 慢性腰痛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保守疗法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立体培养与单层培养的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勇 胡有谷 宁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76-379,I0003,共5页
目的:比较体外单层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探讨更加有效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对获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4个椎间盘按年龄分为A组(20~25岁)、B组(26~30岁)、C组(36~45岁... 目的:比较体外单层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探讨更加有效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对获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4个椎间盘按年龄分为A组(20~25岁)、B组(26~30岁)、C组(36~45岁)及D组(>45岁),分别利用酶消化法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系统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及速度、细胞生长活性、细胞分裂指数及胶原含量。结果:单层培养的髓核细胞贴壁后为多角形或梭形,伸出伪足;立体培养的细胞在微载体上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呈立体状生长。立体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1周内两种培养方法各时间点及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提高,随年龄增加细胞活性下降;指数生长期细胞分裂指数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含量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组、C组及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立体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保持良好,较单层培养能够大量、优质收集种子细胞,可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细胞培养 微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齐宗华 王德春 +1 位作者 季爱玉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 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 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阶段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临床脊髓功能改变相结合,判断CSEP的准确性。结果:78例患者中,CSEP未达到监护界值71例,术后无脊髓损伤;5例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标准,告诫手术医生,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另外,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例,术后恢复亦良好。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对脊髓的功能状况进行监测,是较准确的脊柱外科手术监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V-TGFβ3的构建及其与AV-TGFβ1表达系统对反分化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赛佳明 胡有谷 王德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46-950,I0024,共6页
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腺相关病毒(AAV-TGFβ3)与TGFβ1腺病毒(AV-TGFβ1)表达系统对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制备具有感染活性的AAV-TGFβ3并采用酶切电泳和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将AAV-TGFβ3... 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腺相关病毒(AAV-TGFβ3)与TGFβ1腺病毒(AV-TGFβ1)表达系统对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制备具有感染活性的AAV-TGFβ3并采用酶切电泳和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将AAV-TGFβ3和AV-TGFβ1分别转染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并通过Antonopulos法分别检测AAV-TGFβ3和AV-TGFβ1对蛋白多糖合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AAV-TGFβ3转染可提高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TGFβ3蛋白的表达,并促进其蛋白多糖的合成。转染后第12天,蛋白多糖含量达到峰值,分别为0.399±0.029和0.152±0.011,此后蛋白多糖含量缓慢降低;于转染后第2个月,蛋白多糖含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分别为0.309±0.021和0.115±0.009。AV-TGFβ1转染亦可提高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TGFβ1蛋白的表达,但其仅促进反分化早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转染后第10天蛋白多糖含量达到峰值(0.413±0.041),此后蛋白多糖含量快速降低,转染后第2个月时蛋白多糖含量降至较低水平(0.198±0.013);对于反分化晚期髓核细胞,AV-TGFβ1则抑制其蛋白多糖的合成。结论:AAV-TGFβ3可稳定地促进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AV-TGFβ1仅一过性地促进反分化早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而且抑制反分化晚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腺病毒 转化生长因子Β3 转化生长因子β1 髓核 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防范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65-566,共2页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椎弓根螺钉系统 脊柱内固定 临床实践 TSRH MOSS 开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椎间盘退变
7
作者 董跃福 王德春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35-63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椎间盘退变 严重 正常 蛋白多糖 脊柱 髓核 组织生长 刺激因子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眼中的《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8
作者 王岩 邹德威 +11 位作者 李佛保 李放 王自立 朱庆三 邱勇 袁文 金大地 吕国华 王海蛟 胡有谷 侯铁胜 池永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45-649,共5页
关键词 脊柱外 杂志 脊髓 中国 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 品牌效应 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