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小儿淋巴系恶性肿瘤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秀菊 孙立荣 +1 位作者 仲任 赵艳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总结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小儿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例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肾脏损害表现多种多样,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肾损害得到... 目的总结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小儿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例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肾脏损害表现多种多样,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肾损害得到控制。结论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小儿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极易被误诊,正确诊断是治疗肾损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害 儿童 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素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慧娟 仲任 +6 位作者 赵艳霞 李学荣 卢愿 宋爱琴 庞秀英 姚如永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87-892,共6页
本研究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抑制的影响及其促凋亡机制。测定HL-60细胞在不同浓度crocin作用后的生长曲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 本研究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抑制的影响及其促凋亡机制。测定HL-60细胞在不同浓度crocin作用后的生长曲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rocin作用后HL-60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并呈现出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在0-5mg/ml范围内HL-60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当crocin浓度高于5mg/ml时,HL-60细胞凋亡率并没有升高,反而下降,表现为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且在5mg/ml时阻滞作用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bax基因表达上调。结论:crocin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抑制及bax基因表达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BA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高燕 李学荣 +5 位作者 孙立荣 仲任 赵艳霞 卢愿 宋爱琴 庞秀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9-783,共5页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09年3月确诊并采用ATG+CsA+HDIVIG联合治疗的SAA儿童20例,...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09年3月确诊并采用ATG+CsA+HDIVIG联合治疗的SAA儿童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TG+CsA+HDIVIG联合治疗儿童SAA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0%(16/20)和70%(14/20),20例中基本治愈11例,缓解3例,进步2例,无效4例(其中死亡2例)。ATG用药期间出现过敏反应2例,治疗相关鼻衄5例,其中2例同时合并肉眼血尿。治疗过程中17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感染,发生血清病反应2例,继发性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低蛋白血症8例。随访期内未发现克隆性疾病。结论联合免疫抑制剂(ATG+CsA+HDIVIG)是治疗儿童SA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免疫抑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方案诊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瑞海 宋亮 +2 位作者 刘华林 孙立荣 梁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98-方案诊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预后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儿童ALL无事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7月83例初诊儿童ALL临床资料,采用Kaplan Meier法评估各因素对患儿5年无事生存率(5-year E... 目的探讨98-方案诊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预后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儿童ALL无事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7月83例初诊儿童ALL临床资料,采用Kaplan Meier法评估各因素对患儿5年无事生存率(5-year EFS)的影响,组间患儿5-year EFS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的独立预后价值。结果83例儿童ALL完全缓解(CR)率为96.4%,总体5-year EFS为(62.0±6.0)%。多因素分析表明泼尼松诱导试验不良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1.577;而治疗顺从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其RR为0.443。泼尼松诱导试验高度敏感对预后不良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9%和76.7%,泼尼松诱导试验高度敏感+敏感对预后不良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和33.3%。结论采用98-方案治疗儿童ALL疗效满意,泼尼松诱导试验不良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泼尼松诱导试验高度敏感对预后不良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比较高,治疗顺从是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无事生存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爱琴 李学荣 +4 位作者 庞秀英 卢愿 仲任 赵艳霞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特点的认识,探讨应用改良LCH-Ⅲ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6例LCH患儿均在确诊前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皮疹印片或组织病理检查,按Lavin-Osband法进行分级和分型。轻型者仅... 目的提高对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特点的认识,探讨应用改良LCH-Ⅲ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6例LCH患儿均在确诊前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皮疹印片或组织病理检查,按Lavin-Osband法进行分级和分型。轻型者仅行局部治疗,其余病例共分为3组,分别按照改良LCH-Ⅲ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LCH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和脏器,可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26例患儿中,4例采用局部治疗,22例采用改良LCH-Ⅲ方案治疗(其中1例先采用局部治疗,病情进展再用此方案),6周时总有效率为72.7%,18个月时总有效率为86.4%。中位随访期36个月(24~50个月),治愈15例,稳定6例,进展或恶化3例,死亡2例。结论 LCH确诊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改良LCH-Ⅲ方案可针对LCH临床分型和分级进行分层治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化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免疫功能检测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宋爱琴 庞秀英 +4 位作者 卢愿 李学荣 赵艳霞 仲任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5-737,共3页
目的了解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将30例LCH患儿按Lavin-Osband法分为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CH患儿及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3+、CD4+、CD8+、CD3-CD(16+56)+、CD19+含量,采用... 目的了解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将30例LCH患儿按Lavin-Osband法分为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CH患儿及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3+、CD4+、CD8+、CD3-CD(16+56)+、CD19+含量,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清IgA、IgM、IgG含量。结果三组LCH患儿确诊时,各组间CD3+、CD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LCH患儿CD4+/CD8+、CD3-CD(16+56)+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CH患儿确诊时各组间血清I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和Ⅲ组LCH患儿治疗6个月时CD4+/CD8+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CH患儿治疗前后CD3-CD(16+56)+、CD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CH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H患儿发病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与病情轻重有关;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变。LCH患儿化疗后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加重。检测LCH患儿的免疫功能,可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免疫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华 孙立荣 +5 位作者 李学荣 庞秀英 卢愿 宋爱琴 仲任 赵艳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转归,提高对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7年4月住院的1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4例)、恶性肿瘤(4例)...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转归,提高对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7年4月住院的1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4例)、恶性肿瘤(4例)、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3例,病毒感染1例)、药物反应(2例),原因不明1例;临床表现多为发热(86.7%)、乏力(46.7%)、咳嗽(40.0%)、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53.3%);除恶性肿瘤外,经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继发性为主,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需进行全身各系统评估,寻找病因,警惕肿瘤,予以积极病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晓玲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0例NB患儿、20例肾母细胞瘤(WT)及横纹肌肉瘤(RB)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NSE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0例NB患儿、20例肾母细胞瘤(WT)及横纹肌肉瘤(RB)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NSE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30例初诊NB患儿的血清NSE水平升高,为(87.5±69.5)ng/ml,30例初诊WT及RB患儿血清NSE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为(6.30±3.30)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B患儿血清NSE较Ⅰ、Ⅱ期增高;经2个疗程强化疗后,NB患儿血清NSE水平[(12.8±4.20)n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复发的7例血清NSE水平均升高,为(54.9±34.8)ng/ml,无复发的23例患儿血清NSE为(12.0±4.0)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测定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诱导人卵巢癌A2780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仲任 宋善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杀伤和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人类TFPI-2真核表达载体pBos-Cite-neo/TFPI-2转染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经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杀伤和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人类TFPI-2真核表达载体pBos-Cite-neo/TFPI-2转染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中TFPI-2 mRNA以及相应蛋白质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变化情况。结果转染成功的卵巢癌细胞证实有TFPI-2 mRNA和相应蛋白质的表达;转染TFPI-2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62.32±3.72)%vs(0.56±0.17)%,P<0.01],且Caspase-3、Caspase-9比转染前高表达。结论 TFPI-2可通过增加Caspase-3、Caspase-9的活性,诱导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开展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 卵巢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门冬酰胺酶治疗期间凝血功能检测的必要性及干预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立荣 庞秀英 +4 位作者 李学荣 卢愿 宋爱琴 仲任 赵艳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期间凝血功能检测的必要性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采用L-Asp治疗的196例ALL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分析应用L-Asp前后凝血指标包括凝血...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期间凝血功能检测的必要性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采用L-Asp治疗的196例ALL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分析应用L-Asp前后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抗凝血酶Ⅲ(AT)及D-二聚体的变化;血凝异常与肝转氨酶及血清蛋白质水平的关系;血凝异常的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血凝和出血倾向的影响。结果①L-Asp应用2次后,两组均有少数患儿出现APTT延长;L-Asp应用4次后,干预组APTT、FIB、及AT异常率分别为11.2%、11.2%和7.5%,而对照组分别为25.8%、43.8%和23.6%。②对照组与干预组在L-Asp应用前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均在正常水平,L-Asp应用6次时,两组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以对照组下降明显。对照组FIB及AT含量与血清蛋白质总量呈高度正相关。③血凝异常的程度与转氨酶升高程度无相关性。④对照组1例出现血凝异常的同时伴有颅内出血。而干预组无1例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结论ALL患儿应用L-Asp后APTT延长,FIB及AT显著下降,而与D-二聚体水平、肝转氨酶升高程度无关,与血清蛋白质水平密切相关。预防性新鲜冰冻血浆可以减少血栓/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左旋门冬酰胺酶 凝血功能 新鲜冰冻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壁酰二肽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玲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63-96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对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成熟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C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1组:D...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对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成熟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C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1组:DC单独应用胞壁酰二肽;培养实验2组:DC用rhGM-CSF+rhIL-4+rhTNF-α培养;实验3组:DC用rhGM-CSF+rhIL-4+rhTNF-α+MDP培养,分别诱导培养DC。每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培养8天后,计数各组细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①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对照组DC数(0.85±0.23)×105/L,而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DC数分别为(2.31±0.24)、(3.26±0.37)及(4.16±0.34)×105/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1组DC数低于2组及3组(p均<0.01);实验3组DC数明显高于2组(p<0.01)。②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HLA-DR细胞比例分别为19.98±3.74、37.24±4.32、58.81±2.08、77.48±5.5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1a细胞比例分别为11.46±2.43、28.71±6.64、46.92±4.78、57.03±3.0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t=3.98,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83细胞比例分别为(13.05±5.70)%、(36.32±5.61)%、(54.95±7.83)%、(75.70±6.6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结论:MDP不仅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DC有扩增作用,而且能促进其成熟,并能协同细胞因子促进DC增殖和成熟,但MDP促进DC增殖的能力弱于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壁酰二肽 骨髓树突状细胞 急性白血病 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HL-60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玲 刘春雷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构建卡介苗(BCG)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基因转染表达HL-60细胞表面,研究其抗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HSP70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并利用脂质体200... 目的构建卡介苗(BCG)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基因转染表达HL-60细胞表面,研究其抗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HSP70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并利用脂质体2000将其转染HL-60细胞。HL-60细胞分为未转染的HL60-wt组、转染空载体pDisplay的HL60-pDisplay组、转染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的HL60-HSP70组,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培养72 h,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各组HL-60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6 d后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细胞,加入HL-60靶细胞以不同效靶比共培育12 h,LDH释放改良法检测CTL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扩增获得的HSP70基因大小与理论值一致,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构建正确。HSP70表达在转染后的HL-60细胞表面。转染后的HL-60细胞,即HL60-HSP70组能明显促进异体T细胞扩增,该组CFSE阳性率、IFN-γ含量、CTL杀伤率均高于HL60-wt和HL60-pDispla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效靶比增大,HL60-HSP70组CTL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HSP70,并制备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HL-60细胞瘤苗,HSP70基因转染后能明显增强HL-60细胞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70 基因转染 HL-60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玲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获得高表达HSP70分子的L1210-HSP70细胞,作为肿瘤... 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获得高表达HSP70分子的L1210-HSP70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分别对裸鼠及同系小鼠致瘤性、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瘤苗对L1210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BCG HSP70成功表达在转染后的L1210细胞表面,并具有与野生型细胞同样的致瘤性。同系小鼠DBA/2皮下接种L1210-HSP70细胞后肿瘤生长缓慢或不成瘤;相对于L1210组和L1210-neo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小鼠脾淋巴细胞中针对L1210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病理切片示彻底凝固性坏死,周边可见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示大量CD8+T淋巴细胞浸润。L1210-HSP70细胞瘤苗具有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抗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均表现为肿瘤出瘤时间明显延长,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瘤体平均直径明显减小;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L1210组、L1210-neo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 HSP70基因转染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特异性T细胞,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并具有提高宿主抗瘤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研究进展
14
作者 潘华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1-734,共4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和致病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微血栓为特点。严重者可有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和致病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微血栓为特点。严重者可有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为儿科较常见的疾病,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综合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儿童 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 致病因素 凝血因子 促凝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妍 孙立荣 +7 位作者 李学荣 庞秀英 卢愿 仲任 赵艳霞 毛成刚 王玲珍 杨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观察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 1~5,阿糖胞苷2 g/m2,d 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治疗的19例复发性ALL和NH... 目的观察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 1~5,阿糖胞苷2 g/m2,d 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治疗的19例复发性ALL和NH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ALL 15例(初诊时高危8例,中危2例,低危5例),NHL 4例(临床分期为Ⅳ期);早期复发12例,晚期复发7例。观察其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1个疗程后,11例(73.3%)ALL患儿达完全缓解(CR),其中高危5例,中危1例,低危5例;2例(50.0%)NHL患儿达CR;6例(50.0%)早期复发患儿达CR,7例(100.0%)晚期复发患儿均达CR,CR率明显高于早期复发患儿(P<0.05)。13例CR患儿,中位无病生存时间5.5个月(2~12个月)。血液学毒性Ⅳ级8例,Ⅲ级4例,Ⅱ级4例;合并感染13例(68.4%),均得到有效控制;肝脏毒性Ⅲ级1例,Ⅰ级2例,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ALL及NHL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晚期复发患儿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达拉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抑制裸鼠白血病移植瘤生长及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媛媛 王玲珍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25-72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白血病突变株细胞异种移植模型探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的抗白血病作用。对8-10周龄的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ml人急性髓系白0细胞,于4-6天可形成皮下浸润的白血病裸鼠模型,随后将其分...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白血病突变株细胞异种移植模型探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的抗白血病作用。对8-10周龄的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ml人急性髓系白0细胞,于4-6天可形成皮下浸润的白血病裸鼠模型,随后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于肿瘤内接种生理盐水,实验组又分为T1组(BCG组)、T2组(灭活的BCG组)。观察各组裸鼠带瘤生存情况,以及通过对肿瘤组织及多个脏器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内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HL-60细胞植入裸鼠皮下后各组裸鼠体表接种部位形成淡绿色的肿块,同时有局部转移及肝脏脾脏转移。在BCG组、灭活的BCG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坏死现象。结论 :用白血病HL-60细胞建立了白血病移植裸鼠模型,有全身肿瘤转移的现象,在接种BCG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结核感染情况。BCG自身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HL-60细胞 白血病细胞模型 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儿童急性白血病DIC早期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云鹏 孙立荣 +1 位作者 赵艳霞 仲任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方法将初次接受化疗的60例A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30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对照组30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前不应用LMWH,其他治疗同...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方法将初次接受化疗的60例A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30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对照组30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前不应用LMWH,其他治疗同干预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和临床出血倾向等变化。结果干预组在应用LMWH治疗后3d,AT-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6360,P<0.05),D-D下降显著(t=9.3091,P<0.05),出血倾向于治疗后5d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DIC;对照组与干预组同期相比APTT明显延长(t=4.2574,P<0.01),D-D水平升高明显(t=11.0665,P<0.01),出血倾向明显且恢复慢。结论LMWH在初治AL化疗导致血凝障碍的早期干预疗效明显,出血倾向明显减轻;LMWH具有半衰期长,抗Xa因子作用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凝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噬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秀菊 赵艳霞 +4 位作者 仲任 孙立荣 庞秀英 李学荣 卢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3-514,共2页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病因不明,以郎格罕细胞为主的组织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广泛增殖、浸润为基本病理特征的疾病。此类细胞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呈浸润生长,可累及骨与多个器...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病因不明,以郎格罕细胞为主的组织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广泛增殖、浸润为基本病理特征的疾病。此类细胞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呈浸润生长,可累及骨与多个器官,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此类疾病临床表现多变,可从单一骨病变到许多脏器广泛受累。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为首发症状的LCH临床少见,我科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首发表现 儿童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