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Delphi法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舒 温肇霞 +3 位作者 陆连芳 王淑云 张温温 高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针对肠造口患者构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为肠造口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后,有效问卷回收... 目的针对肠造口患者构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为肠造口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后,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29%、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专家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0.22。最终形成包括模式目的、实施机构、组织结构、护士职责和工作内容5个部分22个条目的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论专家对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的积极性和代表性较好,结果可靠,可用于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德尔菲法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转开腹风险因素分析及评分系统初步建立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广东 张建立 +3 位作者 孙振青 石新艳 贺秀林 王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0,158,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LCS)中转开腹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建立预测LCS中转开腹的评分系统。方法对4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转开腹68例,中转开腹率15.58%,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CS中转开腹风险因素为:年龄...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LCS)中转开腹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建立预测LCS中转开腹的评分系统。方法对4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转开腹68例,中转开腹率15.58%,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CS中转开腹风险因素为:年龄≥65岁(CI=2.115,P<0.05)、体指指数BMI≥25(CI=2.907,P<0.01)、手术例数≤25例(CI=1.900,P<0.05)、有腹部手术史(CI=3.205,P<0.05)、有转移(CI=30.115,P<0.01)、肿瘤≥6cm(CI=8.954,P<0.05),并计算出LCS中转开腹可能性方程,根据方程建立评分系统:年龄(≥65岁为7分,<65岁为0分)、体重(BMI≥25为11分,BMI<25为0分)、手术是否为前25例(是为5分,不是为0分)、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是为12分,不是0分)、肿瘤大小(≥6cm为22分,<6cm为0分)、是否有转移(有为34分,无为0分)。计算病例得分后画出ROC曲线,预测转开腹得分为18.5分,敏感度0.765,特异度0.806。18.5分以下开腹率为5.21%,18.5分以上开腹率为42.62%(P<0.001)。结论该评分系统预测中转开腹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中转开腹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馨提示牌和护理标识牌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淑云 姜永梅 田玉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3-415,共3页
我科自2007年建科以来,在细节管理上下工夫,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针对一些医护人员对病房管理要求了解不够全面、陪护人员频繁更换、责任护士不能保证所有的病人和家属了解对相关疾病的知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我... 我科自2007年建科以来,在细节管理上下工夫,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针对一些医护人员对病房管理要求了解不够全面、陪护人员频繁更换、责任护士不能保证所有的病人和家属了解对相关疾病的知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我们设计了各种"温馨提示牌"和"标识牌",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馨提示牌 护理标识 病房管理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成红刚 丁连安 +1 位作者 牛冬光 邵长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2期967-969,98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病人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上消化道重建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引流量)、营养状...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病人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上消化道重建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引流量)、营养状况(术后7 d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的含量)、并发症(肺部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碍及吻合口瘘)的发病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与TPN组比较,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提前[(41.5±8.8)h vs(67.9±10.0)h,(54.4±11.1)d vs(63.6±17.3)d,P<0.05],引流量显著减少[(369.3±111.4)mL vs(564.6±173.6)mL,P<0.01];EEN及TPN均能提高术后7 d血浆白蛋白的水平(P>0.05);EEN组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明显高于TPN组[(296.47±36.44)mg/L vs(259.62±42.41)mg/L,P<0.01;(2.18±0.35)g/L vs(1.94±0.37)g/L,P<0.05];EEN组术后肺部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碍及吻合口瘘的并发率均低于TPN组;EEN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者及时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预后,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病人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重建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Miles手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术后纤维蛋白溶解的变化
5
作者 邹浩 张建立 +3 位作者 江秀丽 孙振青 王政坤 邱志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Miles手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术后纤维蛋白溶解的变化。方法将6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按患者意愿分为开腹组(open resection,OR)和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resection,LR),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Miles手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术后纤维蛋白溶解的变化。方法将6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按患者意愿分为开腹组(open resection,OR)和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resection,LR),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0 h、术后24 h检测血内皮素1(endothelial-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P选择素(P-selectin,PS)、D-二聚体(D-dimer,D-D)。结果 OR组与LR组术后0 h血浆ET-1、vWF、TM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LR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24 h两组间ET-1、vWF、TM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0 h血浆D-D、PS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两组D-D、PS水平均继续升高,OR组升高幅度高于LR组(P<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Miles手术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更严重的损伤,但这种损伤存在时间短暂。PS及D-D的变化趋势提示开腹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内皮细胞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