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对常见口腔微生物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季惠惠 刘腾飞 +6 位作者 王小林 鞠雯 张平 陈美玲 王璨 闫珺涵 闫志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96-99,共4页
初步研究吸烟对人口腔内常见微生物的影响。制备并分别取不同浓度的尼古丁、烟草浸出液、烟雾提取物,选择几种口腔中常见的微生物作为指示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并比较其对指示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采集男性吸烟与不吸烟志愿者漱口水,培养... 初步研究吸烟对人口腔内常见微生物的影响。制备并分别取不同浓度的尼古丁、烟草浸出液、烟雾提取物,选择几种口腔中常见的微生物作为指示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并比较其对指示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采集男性吸烟与不吸烟志愿者漱口水,培养后观察比较2组间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差异。高浓度的尼古丁对多数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低浓度对细菌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指示菌生长的影响表现也不同;各浓度的烟雾提取物对实验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志愿者漱口液中微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吸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吸烟对口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微生物种类不同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烟草 微生物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IL-2嵌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守怡 钱冬萌 +3 位作者 侯伟 闫志勇 宋旭霞 王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2-502,505,共2页
关键词 蜂毒肽-IL-2嵌合蛋白 NK细胞 杀伤活性 MT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生物细胞非编码RNA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3
作者 于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7-1086,共10页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而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的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新近发现的非编码RNA。非编码RNA是指不能翻译为蛋白...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而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的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新近发现的非编码RNA。非编码RNA是指不能翻译为蛋白的功能性RNA分子,其中常见的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小干涉RNA、miRNA、piRNA以及长链非编码RNA。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学的调控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生物细胞非编码RNA调控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以有助于理解哺乳动物细胞中非编码RNA及其调控机制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非编码RNA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哺乳动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产ESBLs菌株Ⅰ类整合子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昂 王昕凝 +2 位作者 石志源 丁印 于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产ESBLs菌株中I类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ESBLs菌株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立医疗集团临床分离鉴定的非重复大肠埃希菌89株及肺炎克雷伯菌86株,应用双纸片增效法进行ESBLs菌株鉴定,K—B纸片扩散法测...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产ESBLs菌株中I类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ESBLs菌株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立医疗集团临床分离鉴定的非重复大肠埃希菌89株及肺炎克雷伯菌86株,应用双纸片增效法进行ESBLs菌株鉴定,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I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分析I类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105株细菌鉴定为ESBLs阳性,产ESBLs菌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93.3%,I类整合予的检出率为66.7%,I类整合子阳性和阴性产ESBLs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青岛地区产ESBLs菌中I类整合子流行广泛,但仍需进一一步研究其在ESBLs菌株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类整合子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抗病毒蛋白N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和复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吕锐 于红 +2 位作者 刘宗涛 庞峰 张文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构建蓝藻抗病毒蛋白(CV-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并复性其重组蛋白。方法:根据GenBank中CV-N的全基因序列,人工合成CV-N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PCR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V-N,测序... 目的:构建蓝藻抗病毒蛋白(CV-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并复性其重组蛋白。方法:根据GenBank中CV-N的全基因序列,人工合成CV-N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PCR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V-N,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蛋白,SDS-PAGE和Westenblot鉴定表达产物,Ni Sepharose柱纯化目的蛋白,稀释法复性蛋白。结果:重组质粒pET30a-CV-N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段为303 bp,与GenBank中的CV-N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经IPTG诱导的CV-N基因可在E.coli中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相对分子质量11000处出现一条新条带,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37℃诱导2、4、6、8 h后,表达蛋白分别占菌体蛋白的3.87%、19.10%、33.98%和31.5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抗His单抗特异性反应。将诱导6 h的菌体超声破碎后,Ni Sepharose柱纯化,相对分子质量11 000处显示出清晰的单一条带,且蛋白复性效果良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CV-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重组蛋白,为深入研究其抗病毒的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抗病毒蛋白N 基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鹏 于红 +2 位作者 张文卿 刘颖 吕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目前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均发现VEGF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靶向VEGF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目前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均发现VEGF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靶向VEGF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文中进一步探讨VEGF siRNA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成空白对照组、慢病毒NC-Lv阴性对照组及慢病毒VEGF-siRNA-Lv干扰组,病毒感染96 h后,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及蛋白,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及P2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IRT1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RT-PCR显示VEGF-siRNA-Lv组细胞bcl-2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21 mRNA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Western blot显示VEGF-siRNA-Lv组细胞SIRT1蛋白表达下调(P<0.05),P53蛋白表达则明显上调。结论 VEGF siRNA可通过下调SIRT1蛋白的表达,导致P53蛋白表达上调,并调控其下游P21、bcl-2靶基因的转录,从而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高产蛋白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闫志勇 毕春霞 +3 位作者 辛晓妮 罗玮 代玉梅 王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11,共5页
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分离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D2(CGMCC保藏号:1868),经形态学、生理学、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owry法检测显示该菌株产酶能力为1104 U/mL,最佳产酶条件为pH 8.0、25℃培养48 h;... 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分离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D2(CGMCC保藏号:1868),经形态学、生理学、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owry法检测显示该菌株产酶能力为1104 U/mL,最佳产酶条件为pH 8.0、25℃培养48 h;酪蛋白酶图谱法和凝胶成像分析证实其蛋白酶分子量约为42 ku,在培养上清液中纯度大于97%;该酶对粗酶品比活性为301 U/mg,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9,是一种碱性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在55℃以下及pH 6-10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蛋白酶生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鉴定 蛋白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玲 白志强 +9 位作者 李鹏 刘志军 王海涛 刘海燕 姜光域 宋旭霞 钱冬萌 闫志勇 丁守怡 王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可抑制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的增殖和分化,Notch信号对NSC的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文中研究HCMV感染对人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相关分子Notc...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可抑制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的增殖和分化,Notch信号对NSC的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文中研究HCMV感染对人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相关分子Notch1~3、Jagged(JAG)1、delta-like(DLL)1及早老素(presenilin,PS)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海马NSC,并诱导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同时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的HCMV AD169株感染NSC,分别在感染后0、1、3、5、7 d收获细胞,用实时RT-PCR法检测细胞内Notch1-3及其受体JAG1、DLL1的转录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1细胞内段(Notch 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含量的变化。结果未分化状态的NSC含有大量Notch1NICD,Notch1-3、JAG1、DLL1mRNA呈高表达。诱导分化1d后,Notch各受体、配体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3 d后表达回升,至第7天显著升高且可检出大量激活的NICD。HCMV感染组细胞在诱导分化1 d后Notch相关受体、配体mRNA水平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Notch1、Notch2和DLL1的表达更少。在以后各个时间点Notch相关受体、配体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S1的表达仅在1 d时低于对照组。病毒感染7 d后,细胞内NIC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HCMV感染可抑制Notch相关受体、配体的表达与活化,Notch信号异常表达参与HCMV感染所致NSC分化和增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分化 Notch信号转导途径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GFR的干扰RNA对卵巢癌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娇 陈爱平 +1 位作者 戚玉言 王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对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EGFR小发夹干扰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重组表达载体(pEGFR-shR-NA),脂质体法转染... 目的:探讨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对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EGFR小发夹干扰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重组表达载体(pEGFR-shR-NA),脂质体法转染入SKOV3/DDP细胞,同时设未转染对照组和非特异性干扰质粒Ctrl-shRNA对照组。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后SKOV3/DDP细胞内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EGFR沉默后SKOV3/DDP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转染对照质粒组相比,转染pEGFR-shRNA组细胞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受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顺铂作用24 h后,pEGFR-shRNA转染组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和Ctrl-siR-NA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靶向EGFR的干扰RNA可抑制SKOV3/DDP细胞中EGFR的表达,调节耐药细胞周期,促进耐药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RNA干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部分克隆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丽 闫志勇 +5 位作者 王斌 辛晓妮 宋旭霞 赵巍 钱冬萌 苏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出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经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胞外分泌可溶性纤溶酶、蛋白酶等活性。文中构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基因组文库,了解其基因背景。方法用Sau3AⅠ酶切D2株基因组DNA,回收0.2~2kb的DNA片...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出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经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胞外分泌可溶性纤溶酶、蛋白酶等活性。文中构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基因组文库,了解其基因背景。方法用Sau3AⅠ酶切D2株基因组DNA,回收0.2~2kb的DNA片段,连接至pMD18-T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Amp的LB平板上筛选重组子,酶切鉴定后建库保存;随机挑取15个酶切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测序,在网络数据库中进行BLASTX分析。结果共得到转化子约1124个,符合建库要求;经测序证实获得了D2株碱性磷酸酶、AMP-依赖性合成酶、荧光素样单加氧酶等蛋白的结构基因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的基因组文库,为进一步了解该菌的背景及筛选其功能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基因组文库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晨 迟松 +1 位作者 李江 罗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M2 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 (cerebralinfarction ,CI)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法对 75例CI、4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AGT基因M2 35T多...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M2 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 (cerebralinfarction ,CI)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法对 75例CI、4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AGT基因M2 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CI组AGT基因T2 35等位基因频率为 0 .78,2 35TT基因型频率为 0 .6 4,与对照组(分别为 0 .6 0 4和 0 .375 )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8.82 ,P=0 .0 0 3;χ2 =8.2 7,P =0 .0 0 4)。校正了CI的几种危险因素 (血总胆固醇、血糖及年龄 )后 ,2 35TT基因型仍可使CI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分别为OR =3.2 89,P =0 .0 36 ;OR =2 .49,P =0 .0 2 3)。结论 AGT基因 2 35TT型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 脑梗塞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雪荣 陈佳红 +2 位作者 于春冬 纪静 罗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52-653,657,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HIS患儿为研究组,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采用PCR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咽分泌物...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HIS患儿为研究组,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采用PCR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咽分泌物中的EBV DNA,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45例患儿中有7例血清VCA-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5·6%;对照组40例婴儿血清VCA-IgM抗体均为阴性,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EBV DNA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分泌物EBV DNA的阳性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感染是IHS的重要病因,由EBV感染导致的婴儿肝脏损害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婴儿肝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的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过程中转录激活因子5和Bax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明 钱冬萌 +5 位作者 侯云 彭凯 李玲 宋旭霞 LIU David X 王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转录激活因子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是一个新的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密切相关的因子。文中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中ATF5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紫杉醇(Paclitaxel,PTX)诱导的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的水平,... 目的转录激活因子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是一个新的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密切相关的因子。文中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中ATF5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紫杉醇(Paclitaxel,PTX)诱导的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的水平,及其与ATF5、Bax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RT-PCR检测未经药物处理的SW1990细胞中ATF5 mRNA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0、6.25、12.5、25、50、100、200 nmol/L)作用SW1990细胞不同时间(0、6、12、24、48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100 nmol/L紫杉醇作用SW1990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 h)后,观察形态学变化并用Annexin V/7-AAD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紫杉醇作用不同时间后ATF5、Bax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胰腺癌SW1990细胞中表达ATF5。紫杉醇抑制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增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时间相关性。随着紫杉醇作用时间的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显著提高。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ATF5、Bax 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r=0.916,P<0.05)。结论 ATF5在胰腺癌SW1990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在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量进一步上升,其变化趋势与Bax基因相似。提示ATF5参与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可能与Bax的凋亡途径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5 紫杉醇 胰腺癌细胞SW1990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基因检测及分型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喜仁 王笑峰 赵淑堂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方法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测定并收集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40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0株),提取质粒DNA。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TEM、SHV和CTX-M系列基因,测... 目的了解某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方法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测定并收集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40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0株),提取质粒DNA。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TEM、SHV和CTX-M系列基因,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60株表型确证试验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均阳性,包括TEM、SHV、CTX-M-3组和CTX-M-9组4种基因型。大肠埃希菌中上述4种基因型阳性率分别为37.50%(15株)、2.50%(1株)、62.50%(25株)、50.00%(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上述4种基因型阳性率分别为40.00%(8株)、90.00%(18株)、65.00%(13株)、40.00%(8株)。100.00%的大肠埃希菌和80.00%的肺炎克雷伯菌产生blaCTX-M,12.50%(5/40)的大肠埃希菌和25.00%(5/20)的肺炎克雷伯菌携带2种CTX-M酶基因。23例TEM基因皆为TEM-1型;19例SHV型基因包括SHV-1型6株、SHV-11型6株、SHV-12型5株及SHV-25型2株,仅SHV-12为ESBLs基因,且均来源于肺炎克雷伯菌;66例CTX-M型基因,其中CTX-M-14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5.00%和35.00%,CTX-M-55检出率均为35.00%,CTX-M-15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15.00%,检出少量CTX-M-3、CTX-M-65、CTX-M-101及CTX-M-123基因型。结论该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基因型以CTX-M为主,其次为SHV-12。CTX-M基因型中以CTX-M-14最为常见,CTX-M-101及CTX-M-123型ESBLs为山东省首次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各亚单位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敏 纪新强 +1 位作者 罗兵 刘付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不同亚单位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检测其中4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9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1)恶性、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25/30)、71.43%(5/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上皮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2)RT-PCR定性检测发现hTR和TP1mRNA在检测的各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hTERTmRNA主要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二者间hTERTmRNA表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及正常组织hTERT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3)端粒酶活性与hTERT亚单位表达明显相关(P<0.001),而与hTR和TP1亚单位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hTERT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端粒酶的活性调节,hTERT的表达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端粒酶 端粒酶亚单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抗柯萨奇B3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锐 于红 阎博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42-1245,I0011,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CV-N)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判断CV-N的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效果。结果:CV-N对Vero细胞毒性较低(TC50为359μg/ml),对CVB... 目的:研究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CV-N)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判断CV-N的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效果。结果:CV-N对Vero细胞毒性较低(TC50为359μg/ml),对CVB3无直接灭活作用,对阻止CVB3病毒吸附细胞的作用优于病毒唑,而对病毒的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CV-N作用于CVB3病毒感染的早期,有可能作为柯萨奇病毒感染的预防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 柯萨奇病毒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17
作者 罗玮 毕春霞 +3 位作者 闫志勇 辛晓妮 苏维奇 朱元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比较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进化关系。方法:对选取的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株和1株环境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上述及从GenBank中挑选出的其他32株不同来源的嗜... 目的:比较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进化关系。方法:对选取的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株和1株环境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上述及从GenBank中挑选出的其他32株不同来源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菌株可根据来源分为3个簇,序列分析显示某些高度可变区可能存在可区分临床株与环境株的关键序列。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基因型及表现型具有多样性;大部分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可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氧单胞菌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纤溶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18
作者 毕春霞 宋广辉 +3 位作者 闫志勇 辛晓妮 罗玮 王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得到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可大量胞外分泌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文中旨在观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S.maltophiliaprotease,SMP)在体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探讨其纤溶机制。...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得到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可大量胞外分泌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文中旨在观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S.maltophiliaprotease,SMP)在体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探讨其纤溶机制。方法试管凝块法和纤维蛋白平板法体外观察SMP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作用,计算其比活性;建立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SMP、等渗盐水和蚓激酶,观察各组血栓重量及表面情况,检测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E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和D-二聚体等指标,并比较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的变化。结果 SMP同时具有溶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活性,且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SMP不依赖纤溶酶原的激活而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并可在动物体内迅速发挥溶栓活性,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其溶栓活性发挥不依赖t-PA,也不抑制PAI-1的活性。结论 SMP具有良好的溶栓活性,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蛋白酶 纤溶活性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多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萧 于红 张文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钝顶螺旋藻多糖(PSP)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HSV-2标准株(333株),以不同剂量的PSP作用于HSV-2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终点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 【目的】探讨钝顶螺旋藻多糖(PSP)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HSV-2标准株(333株),以不同剂量的PSP作用于HSV-2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终点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及荧光定量PCR(FQ-PCR)作为评价手段,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结果】PSP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HSV-2无直接灭活作用,可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其中50μg/mL、100μg/mL、200μg/mL浓度的PSP对病毒复制的抑制率分别为63.94%、81.41%、85.63%;FQ-PCR结果显示随着PSP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PSP对HSV-2DN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剂量和时效关系。【结论】PSP在体外具显著的抗HSV-2病毒作用,此作用发生在病毒吸附、病毒基因复制等多个环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多糖 单纯疱疹病毒2型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SIRT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琦 于红 张文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化学合成靶向SIRT1基因的小干扰RNA,脂质体法转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观察小干扰RNA沉默SIRT1基因对HeLa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在优化siRNA SIRT1转染条件的基础上,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SIRT1 mRNA、SIRT1蛋白及凋亡... 化学合成靶向SIRT1基因的小干扰RNA,脂质体法转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观察小干扰RNA沉默SIRT1基因对HeLa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在优化siRNA SIRT1转染条件的基础上,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SIRT1 mRNA、SIRT1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siRNA SIRT1转染细胞组SIRT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iRNA SIRT1转染组细胞增殖受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相关蛋白P53、P21表达上调,Survivin表达下调。上述结果表明:siRNA SIRT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与P53、P21、Survivin通路关系密切,但siRNA SIRT1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详尽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SIRT1 小干扰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