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毒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秋波 鲁迎年 +1 位作者 臧云娟 张艳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42-544,共3页
目的 :探讨蜂毒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蜂毒螯刺 ,分别于螯刺前后检测血浆及单个核细胞 (PBMC)经PHA诱导产生的IL 2 IL 4,以及IgG、IgA、IgM、C3,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蜂疗后机体血浆及诱导P... 目的 :探讨蜂毒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蜂毒螯刺 ,分别于螯刺前后检测血浆及单个核细胞 (PBMC)经PHA诱导产生的IL 2 IL 4,以及IgG、IgA、IgM、C3,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蜂疗后机体血浆及诱导PBMC产生的IL 2含量明显增高 ,血浆IL 4含量明显降低 ,诱生PBMC产生的IL 4无明显变化 ,同时血浆中的IgG、IgA、IgM、C3的量在蜂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蜂毒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直接作用 ,蜂毒通过增强TH1细胞功能 ,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起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TH1 TH2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人群化学预防前瞻性定群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存智 朱新红 +3 位作者 张海燕 邹悦 田红 牛娟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2-483,48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人群对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的反应强度以及对强阳性反应者采用异烟肼(INH)化学预防的远期效果。方法(1)按人群不同分为3组:A组,高校4896名在校大学生;B组,568名进城农民工;C组,活动性肺结核病家庭接触人群483人。(2)分... 目的探讨不同的人群对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的反应强度以及对强阳性反应者采用异烟肼(INH)化学预防的远期效果。方法(1)按人群不同分为3组:A组,高校4896名在校大学生;B组,568名进城农民工;C组,活动性肺结核病家庭接触人群483人。(2)分别对3组人群进行PPD皮肤试验,筛选强阳性人群。每组强阳性人群再分成2组:预防组给予INH300mg/d口服,1次/d,疗程为10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2组人群均随访3年。结果(1)3组人群结核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P<0.01)。(2)3组人群PPD试验结果强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98,P<0.01)。(3)INH预防:A组,68人;B组,23人;C组,41人。随访3年后,结核病发病人数:A、B组均无一例发病,C组2人发病,总发病率为1.52%(2/132)。(4)对照组发病人数:A组,7人(7.00%);B组,3人(7.32%);C组,5人(14.29%),总发病率为6.83%(12/176)。3组人群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5)预防组和对照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结论结核病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流行,PPD反应强阳性者采用INH化学预防效果是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 皮肤试验 强阳性 异烟肼 化学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IFN-γ、IL-6、IL-17和TGF-β1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红林 高美华 +3 位作者 郑云会 杨士军 刘艳秋 陆卫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GD)患者的IFN-γ、IL-6、IL-17和TGF-β1等4种细胞因子水平,研究Graves病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对23例初发Graves病(GD组)的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NC组)的血清分别用ELISA法检测IFN-γ、IL-6、IL... 目的: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GD)患者的IFN-γ、IL-6、IL-17和TGF-β1等4种细胞因子水平,研究Graves病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对23例初发Graves病(GD组)的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NC组)的血清分别用ELISA法检测IFN-γ、IL-6、IL-17和TGF-β1浓度,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和TSH水平,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Tr Ab水平。结果:GD组与NC组之间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t=0.334 8,P>0.05;χ2=0.410 7,P>0.05)。GD组IFN-γ、IL-6、IL-17和TGF-β1的浓度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种细胞因子与FT3、FT4均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324 6、0.453 2、0.431 0、0.463 8;0.413 2、0.441 5、0.436 2、0.467 1;P均<0.05);与TSH均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458 8、-0.482 8、-0.445 1、-0.493 0;P均<0.05)。结论:IFN-γ、IL-6、IL-17和TGF-β1等4种细胞因子在初发GD中均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G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GD免疫功能紊乱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细胞因子 白介素17 转化生化因子β1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红林 邓之奎 +5 位作者 郑云会 刘艳秋 刘小宁 杨士军 陆卫军 高美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3-566,共4页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IL-2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9例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GD组,GD缓解组)和29名健康对照者(NC组)外周血PBMC中CD4^+IL-17^+T细胞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IL-2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9例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GD组,GD缓解组)和29名健康对照者(NC组)外周血PBMC中CD4^+IL-17^+T细胞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浓度,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结果:3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07 5,P>0.05;χ~2=0.4213,P>0.05)。GD组和GD缓解组Th17比例、IL-17、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D缓解组的Th17比例、IL-23浓度显著低于GD组,但GD缓解组IL-17浓度与G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比例、IL-17、IL-23与FT3、FT4、TrAb均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588 2、0.3372、0.371 0;0.549 6、0.287 5、0.342 7;0.361 0、0.420 8、0.330 8;P均<0.05)。Th17比例、IL-17、IL-23与TSH均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319 7、-0.472 8、-0.428 2;P均<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GD患者外周血中均高表达;并与GD患者的甲功4项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能够作为GD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TH17细胞 IL-17 IL-23/IL-17炎症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穹嗪对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细胞JAK-STAT通路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美华 张丽 +2 位作者 李冰 任书荣 张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9-521,524,共4页
目的:研究川穹嗪对心肌肥大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RT-PCR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基因ANP相对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肥大信号转导途径分子pJAK2、pJAK1、pSTAT3,... 目的:研究川穹嗪对心肌肥大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RT-PCR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基因ANP相对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肥大信号转导途径分子pJAK2、pJAK1、pSTAT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芎嗪可显著抑制ANP mRNA的表达(P<0.01),可明显抑制JAK2 JAK1 STAT3的表达(P<0.01)。结论:川穹嗪能干扰大鼠心肌肥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为中药干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治疗心肌肥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大 JAK-STAT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介导光动力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冰 褚现明 +1 位作者 高美华 徐颖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接种于小鼠肋缘皮下脾区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He-Ne激光照射组、藻蓝蛋白处理组、光动力学治疗组(PDT组)。10d后检测瘤块重量,NK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接种于小鼠肋缘皮下脾区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He-Ne激光照射组、藻蓝蛋白处理组、光动力学治疗组(PDT组)。10d后检测瘤块重量,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活性。取瘤块制成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也相应分成4组,通过MTT法、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细胞色素C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激光照射组各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藻蓝蛋白处理组中NK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所增强,肿瘤组织细胞内抗凋亡蛋白(Fas)表达量明显增多,而瘤块的重量、肿瘤形成率和抗凋亡蛋白(p53、NF-κB、CD44)明显减少,如果藻蓝蛋白结合激光治疗发现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为明显。体外试验证实藻蓝蛋白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电镜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用光动力学方法处理后效果更为明显。结论藻蓝蛋白可以作为一种光敏剂,其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启动乳腺癌细胞内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HE-NE激光 光动力学疗法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介导的RNAi降低了CD59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石学香 高美华 +2 位作者 李先平 张蓓 王秋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64-1166,1173,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CD59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细胞系,观察CD59基因改变后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的变化,探讨CD59在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iRNA表达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构建含特异性CD59基因的重... 目的:构建针对人CD59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细胞系,观察CD59基因改变后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的变化,探讨CD59在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iRNA表达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构建含特异性CD59基因的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A2780细胞,G418筛选建立稳定抑制的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CD59基因的表达抑制效果,染料释放试验判断CD59基因抑制后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的影响。结果:重组载体经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初步成功后送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正确;重组载体转染A2780细胞,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G418筛选,得到抗性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稳定转染后CD59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染料释放试验表明CD59基因受抑制后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降低。结论:特异性沉默CD59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以及稳定抑制的细胞系构建和筛选成功,CD59基因抑制后对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降低,为后续进行肿瘤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CD59 A2780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定蛋白CD59与接头分子Cbp在T细胞上的定位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高美华 姬静 +3 位作者 王冰 张蓓 张树超 秦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研究CD59、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在细胞膜的定位,及其在细胞活化及增殖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通过荧光显微镜分析系统对CD59、Cbp的定位进行了分析;Jurkat细胞转染pSUPER-siCD59重组质粒,并行RT-PCR... 目的研究CD59、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在细胞膜的定位,及其在细胞活化及增殖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通过荧光显微镜分析系统对CD59、Cbp的定位进行了分析;Jurkat细胞转染pSUPER-siCD59重组质粒,并行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59的表达及蛋白酪氨酸激酶癌基因家族(fyn)磷酸化水平。利用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各组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 CD59、Cbp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转染pSUPER-siCD59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中CD59表达量减少,磷酸化的fyn含量也随之减少,细胞增殖能力也低于其他各组。结论 CD59是一种膜蛋白,在细胞活化及增殖中与Cbp分子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CBP JURKAT细胞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D1a、γδTCR^+ T在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表达及其对肺结核和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存智 朱新红 +4 位作者 戚艳 田红 葛玉香 牛娟娟 战文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D1a、γδTCR+T在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胸腔积液诊断的价值分析,以及TNF-α表达与结核性胸膜肥厚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和34例肺癌合并胸腔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D1a、γδTCR+T在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胸腔积液诊断的价值分析,以及TNF-α表达与结核性胸膜肥厚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和34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用ELISA法检测VEGF、TNF-α在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a、γδTCR+T在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阳性表达,分析TNF-α表达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肥厚的关系。6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作对照。结果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的含量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5),而TNF-α含量却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01)。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中VEGF表达与健康人外周血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中VEGF表达却明显高于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中TNF-α表达与健康对照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中TNF-α的表达与胸膜肥厚的程度呈正相关(r=0.463,P<0.01)。肺癌胸腔积液中CD1a、γδTCR+T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01),也高于其自身外周血中的表达(P<0.001);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1a、γδTCR+T阳性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TNF-α表达及CD1a、γδTCR+T阳性表达,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与肺癌并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结核性胸膜肥厚程度与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CD1A γδTCR^+T 胸腔积液 外周血 肺结核 肺癌 胸膜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CD59对急性T系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美华 李华侨 +3 位作者 李冰 王忠 丛蓓蓓 王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调CD59对急性T系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运用RNAi慢病毒为载体下调急性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株CD59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转染效率及CD59分子的定位;Real-time-PCR、Western blot筛选下调效果最好的一... 目的:探讨下调CD59对急性T系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运用RNAi慢病毒为载体下调急性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株CD59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转染效率及CD59分子的定位;Real-time-PCR、Western blot筛选下调效果最好的一组细胞,用其做后续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实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Surviv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的细胞培养上清中IL-3、TNF-β的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观察到转染各组的转染效率在90%以上,CD59分子主要位于细胞膜;Real-time-PCR筛选得出下调A组的转染效果最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调A组的CD59蛋白的表达量减少最明显,将RNAi-CD59-A定义为RNAi-CD59作为实验组进行后续实验;实验组能增强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P<0.05);ELISA结果显示下调组IL-3表达水平降低(P<0.05),TNF-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下调D59基因表达可使急性T系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的促凋亡分子表达增高,促增殖分子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凋亡 JURKAT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9促进LAT介导的T细胞活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美华 李园园 +5 位作者 王丽娜 丛蓓蓓 王冰 张蓓 李营 梁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4-878,共5页
目的:研究CD59分子在LAT(Linker for activated T cells)介导的T系淋巴细胞活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构建LAT-GFP融合蛋白,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转染Jurkat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Jurkat-GFP)。分别使用CD59抗体刺激和pSUPER-siCD59干扰... 目的:研究CD59分子在LAT(Linker for activated T cells)介导的T系淋巴细胞活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构建LAT-GFP融合蛋白,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转染Jurkat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Jurkat-GFP)。分别使用CD59抗体刺激和pSUPER-siCD59干扰质粒(GFP标记)沉默Jurkat-GFP细胞。免疫荧光观察CD59和LAT分子在细胞膜的表达和定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LAT活化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蛋白分子磷酸化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Jurkat-GFP细胞绿色荧光表达于细胞膜,转染干扰质粒后细胞膜和细胞质均有绿色荧光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CD59抗体刺激前CD59和LAT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且转染干扰质粒的Jurkat-GFP细胞CD59表达量下降。CD59抗体刺激后CD59分子和LAT分子点状聚集共定位于细胞膜。MTT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Jurkat-GFP细胞,抗体活化后细胞增殖速率明显升高(P>0.05),而电转干扰质粒后细胞生长减慢。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D59抗体刺激后细胞ZAP-70、LCK、PLC-r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抗体活化后细胞膜上CD59和LAT分子聚集并共定位于细胞膜,且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下游分子磷酸化水平增高,进一步证实CD59分子经抗体活化后可促进LAT介导的T细胞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LAT JURKAT siCD59 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衔接活化因子-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Jurkat细胞的定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云 高美华 +2 位作者 王冰 姬静 张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529,533,共5页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T细胞衔接活化因子(Linker for activated of T cells,LAT)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观测LAT-EGFP在Jurkat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提取并扩增LAT除去终止密码子外的全部序列,克隆到...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T细胞衔接活化因子(Linker for activated of T cells,LAT)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观测LAT-EGFP在Jurkat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提取并扩增LAT除去终止密码子外的全部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酶切鉴定并测序。瞬时转染到Jurkat细胞中进行表达,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AT-EGFP在Jurkat细胞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提取转染后细胞总RNA,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LAT-EGF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进一步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切出片段长度在750 bp左右与插入序列长度相符,并进一步进行测序鉴定证实连接完全正确。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达的LAT-E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并呈点簇状聚集状态。RT-PCR扩增证实了LAT和EGFP的融合蛋白在Jurkat细胞中在转录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明了LAT和EGFP融合蛋白构建成功,并在蛋白水平上有明显的融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LAT-EGFP,且融合蛋白LAT-EGFP与野生型LAT在Jurkat细胞中的定位一致,具有功能表达效应,这为后续准确研究具有棕榈酰化位点的跨膜接头蛋白的信号转导作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研究载体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信号转导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丹丹 高美华 +1 位作者 李伟伟 张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CD59和CD2都是重要的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子,参与T细胞信号转导。文中构建CD59和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探讨CD59向T细胞传递信号的机制及CD59与CD2的相互作用。方法在CD59基因和CD2基因间加入一段柔性链接头(linker)基因序列,构建C... 目的 CD59和CD2都是重要的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子,参与T细胞信号转导。文中构建CD59和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探讨CD59向T细胞传递信号的机制及CD59与CD2的相互作用。方法在CD59基因和CD2基因间加入一段柔性链接头(linker)基因序列,构建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利用RT-PCR法从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总RNA中扩增CD59和CD2基因,分别构建CD59-T和CD2-T重组克隆载体,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与pIRES质粒进行重组,构建pIRES-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结果测序证实CD59和CD2基因扩增成功;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和测序鉴定表明携带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构建CD59-linker-CD2真核表达系统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CD59与CD2并进一步探讨其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基因 CD2基因 融合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鱼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Th1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勇 邢广群 +4 位作者 张蓓 宁华英 王金香 郭云良 沈卫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6-20,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鲫鱼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IL-17、IL-23、IL-1β和CXCR2等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鲫鱼汤组、厄贝沙坦组、肾病组、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他三组给予尾静脉注射6.2 mg/kg体重... 目的研究鲫鱼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IL-17、IL-23、IL-1β和CXCR2等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鲫鱼汤组、厄贝沙坦组、肾病组、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他三组给予尾静脉注射6.2 mg/kg体重阿霉素建立肾病模型,空白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模型成功后,给予鲫鱼汤灌胃干预9周,每周检测12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终末血生化指标变化,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IL-17、IL-23、IL-1β和CXCR2在肾脏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7、IL-23和IL-1β在血液中的含量。结果鲫鱼汤组大鼠血白蛋白水平高于肾病组(P=0.03)低于空白组(P=0.01);鲫鱼汤组大鼠肾组织IL-17、IL-23、CX-CR2较肾病组表达减少(P=0.01,P=0.01,P=0.02),较空白组表达增多(P=0.04,P=0.007,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增多是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发病机制之一,鲫鱼汤可通过升高血白蛋白,降低IL-17、IL-23、CXCR2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汤 IL-17 IL-1β IL-23 CXCR2 阿霉素 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9分子W40位点基因缺失的构建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新红 高美华 +4 位作者 王秋波 任书荣 王静 张艳丽 张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构建突变型CD59重组质粒,建立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探讨W40位点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基因点突变技术使CD59W40基因位置缺失,各设计两条互补突变引物和两条常规引物,以已构建的CD59cDNA为模板,三重PCR(Overlap PCR)定点诱变扩增突... 目的:构建突变型CD59重组质粒,建立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探讨W40位点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基因点突变技术使CD59W40基因位置缺失,各设计两条互补突变引物和两条常规引物,以已构建的CD59cDNA为模板,三重PCR(Overlap PCR)定点诱变扩增突变基因,重组入克隆载体PMD18-T-Vector,EcoRⅠ单酶切野生型和突变型CD59基因,重组入真核表达质粒pIRES,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进行表达。结果:通过PCR定点诱变成功获得目的CD59突变基因MCD59,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了pIRES-MCD59,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出了稳定细胞克隆,检测筛选MCD59蛋白高表达株。免疫组化、免疫荧光、SDS-PAGE、ELISA验证CD59的表达;荧光染料释放试验研究显示与野生型CD59相比,突变型CD59失去对补体的抑制功能。结论:CD59的W40位点对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封闭此位点可提高补体活性,有望用于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基因突变 真核表达 OverlapPCR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与人CD59特异性结合的短肽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颖 高美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人CD59分子特异结合的短肽,为设计具有拮抗CD59肿瘤逃逸活性的短肽封条奠定基础。方法:以高表达人CD59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为靶细胞,采用竞争结合试验,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5轮亲和筛选。用ELISA筛选噬菌体阳性...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人CD59分子特异结合的短肽,为设计具有拮抗CD59肿瘤逃逸活性的短肽封条奠定基础。方法:以高表达人CD59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为靶细胞,采用竞争结合试验,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5轮亲和筛选。用ELISA筛选噬菌体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随机挑选的16个克隆中,有8个与人CD59的结合力高。测序后,得到3个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DNAstar分析显示,3个序列均与已公布的(PubMed)人CD2的氨基酸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结论:获得的序列H×A××××××P××为设计肿瘤逃逸相关的CD59活性位点的短肽封条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CD59 肿瘤逃逸 噬菌体肽库 短肽封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脂筏定位功能缺失影响T细胞内CD59信号转导的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云 高美华 +4 位作者 王冰 张蓓 李园园 李营 梁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1-1124,1128,共5页
目的用前期构建好的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EGFP质粒,基因点突变技术使LAT-EGFP的棕榈酰化位点突变,使LAT-EGFP-M(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LAT-EGFP)的细胞膜定位功能缺失,抗体交联CD59后观察T细胞信号活化状态的改变。方法采用电转染的方... 目的用前期构建好的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EGFP质粒,基因点突变技术使LAT-EGFP的棕榈酰化位点突变,使LAT-EGFP-M(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LAT-EGFP)的细胞膜定位功能缺失,抗体交联CD59后观察T细胞信号活化状态的改变。方法采用电转染的方法转染Jurkat细胞,抗体交联CD59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AT分布情况的变化;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抗体交联前后各组Jurkat细胞增殖情况差别;应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IL-2的变化水平;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抗体交联后LAT-EGFP和LAT-EGFP-M的磷酸化程度。结果抗体交联CD59之后,LAT-EGFP-M较LAT-EGFP相比不能定位聚集于CD59所在的脂筏区域,并且转染了突变LAT-EGFP-M质粒的Jurkat细胞增殖速度和IL-2分泌能力低于转染LAT-EGFP质粒、转染空载体EGFP-N3及未转染的细胞。LAT-EGFP-M的磷酸化程度远低于LAT-EGFP。结论棕榈酰化位点缺失的LAT会减弱CD59在T细胞中的信号转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 棕榈酰化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过表达及棕榈酰化对裸鼠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宇 高美华 +3 位作者 张敏锐 张蓓 王冰 杨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建立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的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裸鼠模型,研究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对Jurka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neg-EGFP、Cbp-EGFP、Cbp-m-EGFP融合蛋白慢病毒载体转染的Jurkat细胞构建动物模... 目的:建立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的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裸鼠模型,研究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对Jurka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neg-EGFP、Cbp-EGFP、Cbp-m-EGFP融合蛋白慢病毒载体转染的Jurkat细胞构建动物模型,24只5周龄雌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病毒对照组、Cbp过表达组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每组6只。接种前和接种后0、1、2、3、4、5周裸鼠称重,取外周血计数白细胞总数。利用病毒本身携带的EGFP绿色荧光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Jurka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增殖情况;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在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增殖水平。结果:Cbp过表达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对照组,高于空病毒对照组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对照组、空病毒对照组和Cbp过表达组。Cbp过表达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肝脏、骨髓、外周血中Jurkat细胞增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空病毒对照组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肝脏、骨髓、外周血中Jurkat细胞增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病毒对照组和Cbp过表达组。结论:成功建立了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的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动物模型,Cbp过表达可抑制Jurkat细胞增殖,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可促进Jurka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 T系白血病 JURKAT细胞 裸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对HeLa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先平 高美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目的:研究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及bax)的表达作用,探讨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促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分别作用于HeLa细胞和转CD59基因的HeLa细胞。作用... 目的:研究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及bax)的表达作用,探讨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促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分别作用于HeLa细胞和转CD59基因的HeLa细胞。作用24 h后,采用MTT的方法来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caspase-3及其bax的表达水平。结果:转CD59基因的HeLa细胞+短肽的细胞组增殖抑制率大于HeLa细胞+短肽组(P<0.01)。转CD59基因的HeLa细胞+短肽组和正常的HeLa细胞+短肽组相比较,survivin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P<0.05);bax的表达量各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59特异位点的短肽封条具有下调survivin的表达,活化caspase-3,从而促进HeLa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短肽封条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survivin CASPASE-3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59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艳丽 高美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构建人突变CD59(hmCD59)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 深入研究hmCD59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两种含有hmCD59全长cDNA序列的重组pALTER质粒, 运用脂质体介导法, 与pcDNA3质粒共转染CHO细胞, 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编...  目的: 构建人突变CD59(hmCD59)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 深入研究hmCD59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两种含有hmCD59全长cDNA序列的重组pALTER质粒, 运用脂质体介导法, 与pcDNA3质粒共转染CHO细胞, 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编号为hmCD59- 1- CHO及hmCD59 -2- CHO)。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联技术及Westernblot, 进一步检测hmCD59蛋白在转染细胞膜表面的表达。通过双羧乙基碳氧荧光素四乙酰氧甲酯 (BCECF/AM)荧光染料释放试验, 对hmCD59蛋白糖基化前后的抗补体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细胞用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联技术检测表明, 在细胞膜表面有hmCD59分子表达。将细胞的裂解物进行Westernblot证实, 在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 20 000处可见 1条与CD59的Mr相当的蛋白带。BCECF/AM荧光染料释放试验提示, 两种突变质粒的表达产物均具有抗补体活性, 糖基化后活性减弱。结论: 获得两株可稳定表达hmCD59的细胞。表达的hmCD59具有抗补体活性, 但糖基化后活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突变CD59 真核表达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抗补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