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胞外基质硬度对微血管的调控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22,共1页
目的研究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胞外基质硬度调节微血管及其周细胞分化的机制,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用于抗纤维化药物筛选。方法通过表面沉积不同厚度胞外基质构建不同弹性模量的细胞培养基底,模拟组织纤维化过程中不同硬度的微环境。从大鼠组织... 目的研究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胞外基质硬度调节微血管及其周细胞分化的机制,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用于抗纤维化药物筛选。方法通过表面沉积不同厚度胞外基质构建不同弹性模量的细胞培养基底,模拟组织纤维化过程中不同硬度的微环境。从大鼠组织分离原代微血管,培养在不同硬度胞外基质表面,在骨片表面修饰胞外基质进行体内移植实验,利用转录组测序、q PCR、免疫印迹等方法研究胞外基质硬度和TGFβ抑制剂对微血管和纤维化的调控作用。结果建立了原代成体微血管培养模型,可在体外长期培养管状结构的微血管,并保留来自同一组织的周细胞。周细胞在硬基底上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TGFβ抑制剂A83-01不能完全抑制纤维化过程。然而,在软基底上A83-01显著抑制周细胞纤维化。硬基底促使周细胞从原始状态(NG2^(+)SMA^(-))向纤维化状态(NG2^(+)SMA^(+))分化。硬基底主要通过使微血管内皮细胞Integrinβ1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旁分泌因子CTGF和TGFβ,诱导周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另外,利用该模型建立血管化类器官模拟纤维化过程,用于抗纤维化药物筛选。结论组织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胞外基质硬度通过调控微血管内皮细胞Integrinβ1磷酸化激活下游旁分泌因子CTGF和TGFβ,从而诱导周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化类器官可用于抗纤维化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过程 周细胞 类器官 组织纤维化 微血管内皮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培养模型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宁斌 郑修军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 制作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OPLL) 脊髓型颈椎病 动物模型建立 病理机制 胸椎管狭窄 基础研究 临床病例 实验研究 病理学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PDGF-B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先明 董果雄 +3 位作者 张社华 褚现明 张斌 李宁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retinoicacid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GF BB)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ATRA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大鼠均...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retinoicacid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GF BB)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ATRA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大鼠均于术前 4d灌胃 ,分别在术后 2、7、14和 18d处死大鼠并摘除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膜增生情况、PDGF BB的表达及ATRA[30mg/ (kg·d) ]灌胃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对照组及内皮损伤后 2d均无血管内膜增厚 ,7d内膜开始增生 ,2 8d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的增殖减弱 ,但细胞外基质增加 ,内膜继续增生 ;(2 )PDGF BB的表达于术后 2d开始升高 ,至 14d达高峰 ;(3)使用ATRA后内膜增生程度及PDGF BB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ATRA可有效地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 BB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GF-BB 内膜增生 大鼠 胸主动脉 表达 ATRA 内皮 灌胃 增殖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磷酸钙法高效转染HEK293T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晓 蒋捍东 +1 位作者 路新枝 于文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7-810,814,共5页
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将lacZ-pShuttle质粒导入HEK 293T细胞中,实验证明,pH值、DNA纯度、转染后培养时间和甘油休克时间是影响转染效率的重要因素。转染后培养6h进行甘油休克效果最佳,比培养0h直接进行休克转染效率升高584.4%;甘油休克时间... 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将lacZ-pShuttle质粒导入HEK 293T细胞中,实验证明,pH值、DNA纯度、转染后培养时间和甘油休克时间是影响转染效率的重要因素。转染后培养6h进行甘油休克效果最佳,比培养0h直接进行休克转染效率升高584.4%;甘油休克时间为4.5min时转染效果最佳,比不用甘油休克转染效率升高130.8%。通过对影响转染的几个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1种可以高效转染HEK 293T细胞的方法,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转染 甘油休克 X-gal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癫痫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尚伟 迟兆富 +3 位作者 谢安木 曹丽丽 赵秀鹤 毕建忠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癫痫发作所造成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 ,运用常规病理及电镜检查方法 ,比较丹参组与对照组神经元受损的情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比观察丹参组与对照组热休克蛋白 (HSP) 70表... 目的 :探讨丹参对癫痫发作所造成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 ,运用常规病理及电镜检查方法 ,比较丹参组与对照组神经元受损的情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比观察丹参组与对照组热休克蛋白 (HSP) 70表达的变化。结果 :丹参组与对照组动物相比 ,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异常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 (P <0 .0 1) ,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也明显减轻。同时丹参组动物脑内HSP70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增多 (P <0 .0 1) ,染色阳性强度亦增强。结论 :丹参能减轻癫痫发作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丹参 热休克蛋白70 大鼠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宁斌 刘勇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68-371,共4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学 椎间盘 细胞培养 结构功能关系 生物学研究 1988年 生物相容性 生命科学 工程科学 生物活性 病理组织 哺乳动物 生物材料 降解吸收 组织细胞 体外培养 基金会 替代物 原理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7
作者 宋玉强 邹宏丽 王文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或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脑梗死组(135例)依据睡眠呼...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或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脑梗死组(135例)依据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分为合并OSAHS组(CI+OSAHS组)、不合并OSAHS组(CI组)和对照组(120例)进行研究,分析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凝血酶原时间法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脑梗死伴OSAHS组、脑梗死不伴OSAHS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T+TT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脑梗死伴OSAHS组、脑梗死不伴OSAHS组和OSAHS组的血浆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OSAHS组血浆Fg水平高于脑梗死不伴OSAHS组(P<0.05),脑梗死伴OSAHS组和脑梗死不伴OSAHS组CT+TT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仍高于148CC基因型组(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通过等位基因T影响血浆Fg水平,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OSAHS患者罹患脑梗死的几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stin促进海马神经元树突野的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家琪 陈立 +4 位作者 李炯 李素梅 张吉凤 滕继军 郭国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讨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对海马神经元树突野形成的作用。方法把目的基因转染入原代海马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显示树突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结果过表达Spasti... 目的探讨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对海马神经元树突野形成的作用。方法把目的基因转染入原代海马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显示树突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结果过表达Spastin促进树突生长以及分支形成,敲减Spastin抑制树突的生长和新的分支形成,与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oll分析结果显示Spastin提高树突野的复杂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过表达Spastin促进AMPA受体GluA2亚基在树突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敲减Spastin则抑制树突GluA2的表达(P<0.05);全细胞膜片钳检测显示,过表达Spastin神经元的mEPSCs振幅和频率均增加,敲减Spastin则使mEPSC的幅度和频率降低(P<0.05)。结论Spastin促进神经元树突野的形成,而且形成的树突是功能性树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STIN 微管 树突野 AMPA受体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