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与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效果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杰 柳国强 +3 位作者 宋广辉 刘孝洁 袁莉 刘爱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观察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二尖瓣手术与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手术的174例患者资料,男性81例、女性93例,年龄35~70岁... 目的 观察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二尖瓣手术与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手术的174例患者资料,男性81例、女性93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9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组(达芬奇组,84例)和常规开胸手术组(常规组,90例),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输血量等术中资料,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再次手术、30d内死亡、血常规、C反应蛋白、凝血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B型利钠肽(BNP)和肝肾功能等短期预后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再次手术及术后30d内死亡情况。与常规组相比,达芬奇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t=9.420和8.015,均为P<0.001),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及异体血浆使用量较少(Z=-3.611和-3.332,均为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48和72h内引流量较少(Z=-5.868、-5.243、-2.989、-7.886、-5.314和-3.222,均为P<0.01),术毕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BNP水平较低(Z=-5.220和-4.388,均为P<0.001),术毕及术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术毕纤维蛋白原浓度较高(Z=-3.304、-2.521和-3.064,均为P<0.01)。达芬奇组术后3d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8,P=0.004);但两组术后第5天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171,P=0.279)。与常规组相比,达芬奇组术后第1和2天的尿素氮水平较低(Z=-3.057和-3.793,均为P<0.01),术后第2天的肌酐水平较低(Z=-2.545,P=0.011)。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尽管观察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较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的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对术后肝功能有一过性影响,但对术后凝血功能、心肌和肾功能损伤较小,可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体外循环 达芬奇机器人 开胸术 二尖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干扰素诱导蛋白MxA筛选抗乙肝病毒活性肽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慧 史婉婷 +3 位作者 杨杰杰 王彬 侯琳 李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9-748,共10页
黏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是由干扰素诱导的具有重要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功能的蛋白质,我们前期工作发现,MxA主要依赖其中心互作结构域(central interactive domain,CID)与病毒直接相互作用... 黏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是由干扰素诱导的具有重要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功能的蛋白质,我们前期工作发现,MxA主要依赖其中心互作结构域(central interactive domain,CID)与病毒直接相互作用发挥功能,但其具体的抗病毒功能区以及功能区是否具有独立的抗病毒活性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鉴定MxA蛋白上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肽。首先从全长MxA构建缺失突变体ΔCID和截短体CID,以HepG2.2.15细胞为病毒模型,分别转染空载质粒、MxA、ΔCID和CID,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质粒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量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肝病毒DNA的量,评估CID段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根据CID段的晶体结构,缩短肽段长度,构建α1、α2、α3等9段肽段质粒,鉴定各段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和细胞毒性(MTT法)。运用计算生物学手段——分子对接法预测MxA蛋白与病毒相互作用的模式和位点。结果显示,ΔCID、CID和9段肽段质粒的序列及表达正确,9段肽段的表达量未见显著性差异,无显著的细胞毒性。CID组和黏病毒抗性蛋白A组较对照组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显著降低,CID组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DNA的量分别减少了55.57%±8.48%、68.37%±6.24%、66.67%±6.40%,P<0.01;MxA组的3个指标分别减少了61.63%±3.11%、70.77%±7.25%、73.73%±6.18%,P<0.01;ΔCID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9段肽段中α1组较对照组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DNA的量有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48.33%±1.70%、70.67%±3.30%、68.95%±2.55%,P<0.001,表明α1对乙肝病毒具有强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384~408位氨基酸是MxA蛋白与病毒互作的关键位点,该区域落在α1肽段上,验证了α1是MxA蛋白抗乙肝病毒及与乙肝病毒相互作用中的关键区段。本研究筛选并鉴定出人干扰素诱导蛋白MxA上最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肽α1,研究结果为抗乙肝病毒多肽类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黏病毒抗性蛋白A 抗乙肝病毒 干扰素 多肽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减少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气胸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国徽 庄兴俊 +2 位作者 苏国强 侯晓玮 彭湘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气胸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971医院肿瘤科137例肺、纵隔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A组),胸外科和呼吸科共112例肺、纵隔占位病变患者为对照... 目的探讨采用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气胸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971医院肿瘤科137例肺、纵隔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A组),胸外科和呼吸科共112例肺、纵隔占位病变患者为对照组(B组)。A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后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封闭脏层胸膜和肺组织创口,B组患者单纯行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分析两组患者气胸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并观察A组患者注入自体血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活检全部成功;A组患者气胸发生率为7.3%(10/137),B组患者气胸发生率为21.4%(2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的发生与肺气肿、病变直径相关(P<0.05);轻度气胸与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的发生相关(P<0.05);A组患者注入自体血后2例出现刺激性咳嗽且有少量咯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可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气胸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 气胸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