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梦龙 唐建国 +5 位作者 刘继宪 王瑶 黄林军 冯玉敏 谢仕强 黄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以石墨烯为填料,反式聚异戊二烯为基体,通过熔融法制备了反式聚异戊二烯/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加。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05%时,纳米复... 以石墨烯为填料,反式聚异戊二烯为基体,通过熔融法制备了反式聚异戊二烯/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加。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05%时,纳米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44 MPa。添加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聚异戊二烯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囊泡状结构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作为原位反应器制备亚微米级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媛 唐建国 +7 位作者 刘海燕 王瑶 刘继宪 黄林军 黄震 许青松 熊磊 梁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84-1587,共4页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研究了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研究了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组装形成囊泡状,以此结构作为原位反应器成功包覆纳米银制备了亚微米级的纳米复合材料,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结果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 自组装 原位反应器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线与嵌段聚合物复合导电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熊磊 刘继宪 +5 位作者 唐建国 王瑶 王媛 朱乾 黄林军 黄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6,共3页
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方法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丙烯酸)(PMMA-PAA),多元醇法制得银纳米线,并将两者复合制备出导电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别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纳... 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方法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丙烯酸)(PMMA-PAA),多元醇法制得银纳米线,并将两者复合制备出导电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别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纳米银线的质量比制得具有不同电导性的复合材料,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其电导性,研究了电导率随银纳米线质量比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银纳米线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线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 复合材料 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苯丙乳液复合导电膜的制备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波 唐建国 +3 位作者 刘继宪 王瑶 董梦龙 牛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8,共4页
以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为导电填料,水性苯丙乳液为基体,通过简单共混的方式制备出一种全新复合型导电膜。对自制的原材料和复合导电膜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表征,并对复合导电膜的导电性能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质量分数为5... 以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为导电填料,水性苯丙乳液为基体,通过简单共混的方式制备出一种全新复合型导电膜。对自制的原材料和复合导电膜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表征,并对复合导电膜的导电性能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质量分数为5%时,能够均匀分散,复合导电膜的表面电阻率达到0.29Ω.cm;增加石墨烯用量,会产生团聚,表面电阻率略有升高;复合导电膜中添加少量纳米银颗粒,导电性提高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苯丙乳液 复合材料 导电膜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EG-SiO_2杂聚功能化纳米复合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瑶 王玲远 +1 位作者 唐建国 杨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首先对纳米SiO2进行活化,而后用聚乙二醇(PEG)包覆纳米SiO2得到PEG-SiO2复合体系,将其与低分子量PET(LMPET)发生共聚制备LMPET-PEG-SiO2纳米复合材料。经FT-IR,XPS,1H-NMR分析证明PEG成功地将LMPET与纳米SiO2在分子尺度上连接在一起。DS... 首先对纳米SiO2进行活化,而后用聚乙二醇(PEG)包覆纳米SiO2得到PEG-SiO2复合体系,将其与低分子量PET(LMPET)发生共聚制备LMPET-PEG-SiO2纳米复合材料。经FT-IR,XPS,1H-NMR分析证明PEG成功地将LMPET与纳米SiO2在分子尺度上连接在一起。DSC分析表明,与PEG-SiO2链段共聚的LMPET的热性能变化很小,热结晶温度Tmc降低4℃,熔点Tm降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纳米SIO2 低分子量PET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Ag-TiO_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娟 郭宪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TiO2溶胶,将其涂覆在载玻片上制得高光催化活性的透明薄膜。在n[Ti(OC4H9)4]:n(C2H5OH):n[NH(C2H4OH)2]:n(H2O):n(AgNO3)=1:18:0.5:1:0.032的前提下,通过改变pH值和两...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TiO2溶胶,将其涂覆在载玻片上制得高光催化活性的透明薄膜。在n[Ti(OC4H9)4]:n(C2H5OH):n[NH(C2H4OH)2]:n(H2O):n(AgNO3)=1:18:0.5:1:0.032的前提下,通过改变pH值和两种不同照射光源,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当pH值在3-6的范围,不论哪种照射光源,甲基橙降解率可达到83%。红外光谱、能谱、热重-差热、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测定,结果表明,光催化薄膜由粒径10-20nm的AgNO3和TiO2颗粒构成,锐钛晶形结构在500—550℃转变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膜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合成聚苯丙炔酸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金环 唐建国 +4 位作者 熊磊 刘继宪 王瑶 黄林军 黄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5-1257,1262,共4页
苯丙炔酸上的羧基起到终止剂的作用,限制了苯丙炔酸的聚合。加入NaOH将单体转化成钠盐,聚合后用HCl酸化成聚苯丙炔酸。单体由肉桂酸和液溴通过先加成后消去反应制得。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TGA对单体及聚合... 苯丙炔酸上的羧基起到终止剂的作用,限制了苯丙炔酸的聚合。加入NaOH将单体转化成钠盐,聚合后用HCl酸化成聚苯丙炔酸。单体由肉桂酸和液溴通过先加成后消去反应制得。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TGA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2212cm-1处C≡C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形成1602cm-1C—C键伸缩振动特征峰,表明了聚合物的合成。荧光光谱显示聚苯丙炔酸在375nm激发波长下发蓝光,于465nm处有特征荧光发射峰,与没有加NaOH聚合的聚合物相比较,紫外吸收波长范围更大,加碱聚合的聚苯丙炔酸分子量能达到10552,TGA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丙炔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炔酸 PDCL2 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修饰的树枝形聚酰胺-胺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
8
作者 杨慧 唐建国 +3 位作者 王瑶 刘继宪 周林广 刘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在DMF溶剂中使用不同代数的整代树枝形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与1,8-萘二甲酸酐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了1,8-萘酰亚胺修饰的3.0G以及5.0G的树枝形聚合物D3、D5。对产物进行红外、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激发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的表征,产... 在DMF溶剂中使用不同代数的整代树枝形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与1,8-萘二甲酸酐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了1,8-萘酰亚胺修饰的3.0G以及5.0G的树枝形聚合物D3、D5。对产物进行红外、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激发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的表征,产物与目标产物结构一致。在氯仿与乙醇(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由于PAMAM对萘环的固定作用,在萘环浓度相同的情况下,1,8-萘二甲酸酐不形成激发态萘环与基态萘环的激基缔合物,而聚合物D形成了分子内萘环的激基缔合物,在471 nm处产生萘环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萘二甲酸酐 1 8-萘酰亚胺 树枝形 聚酰胺-胺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退火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9
作者 谢仕强 唐建国 +3 位作者 黄林军 刘继宪 王瑶 王慧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5,共3页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高温退火法一步制备氧化石墨,然后经水解、超声分散制备氧化石墨烯。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制备的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高温退火法一步制备氧化石墨,然后经水解、超声分散制备氧化石墨烯。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制备的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结构及水洗和不同pH条件对氧化石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退火法可以制备出优质的氧化石墨烯。水洗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弱碱性条件下氧化石墨的剥离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鳞片石墨 氧化石墨烯 结构 颜色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