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忠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38,共6页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并讨论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三阶段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历史发展阶段 多种划分形式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孝”中的社会交换与传统孝道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忠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同社会生活各领域相一致,"二十四孝"故事中,也包含着广泛的社会交换,包括孝行与"神灵之天"、"自然之天"和强势者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孝子获得社会地位或权力,也有的获得财富、社会赞誉或父母的慈爱。... 同社会生活各领域相一致,"二十四孝"故事中,也包含着广泛的社会交换,包括孝行与"神灵之天"、"自然之天"和强势者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孝子获得社会地位或权力,也有的获得财富、社会赞誉或父母的慈爱。这些交换,对孝行具有正向的激励作用,但其中的以逆来顺受式的孝行,以求感动不慈父母,已远离"父慈子孝"的伦理原则,变成了单向的服从。若不加省察地照搬为教化样板,会产生许多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孝 孝道文化 社会交换 道德交换 父慈子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形式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忠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24,共6页
依据交往形式的内在规定,并参照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将交往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以血缘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以社会政治身份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 依据交往形式的内在规定,并参照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将交往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以血缘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以社会政治身份为一般性媒介的、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以商品货币为一般性媒介的、普遍而又有限的、被迫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普遍而全面的、个人自主自觉的交往形式为主要形式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形式 历史发展阶段 交往媒介 主要形式 生产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 自主活动 普遍交往 政治权力 政治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济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主张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应以年龄和学历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学者实际进入学术研究活动的时间,将以上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学者划代的标准。当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学者...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主张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应以年龄和学历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学者实际进入学术研究活动的时间,将以上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学者划代的标准。当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代际划分的时间范畴应从新中国建立之时算起。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代际划分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和综合方法,同时还应该重视历史比较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 代际划分 意义 标准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命名的规范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济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从晚清到当今100多年的中国文学怎样命名,在学界有多种说法,规范100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学科命名就成为当今中国文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要研讨这100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称谓,首先必须取得学理上的强力支撑。本着准确无岐性... 从晚清到当今100多年的中国文学怎样命名,在学界有多种说法,规范100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学科命名就成为当今中国文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要研讨这100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称谓,首先必须取得学理上的强力支撑。本着准确无岐性原则、整体贯通性原则、简明精炼性原则,分析了现存的多种学科称谓的诸多弊病。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取“中国现代文学”最为合适。因为这一称谓含义清晰,包容性强,无歧义性;具有极强的整体贯通功能;且简洁明快,读起来流畅。同时,在现实中推广起来,可实施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 命名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澄阔为神秘——论苇岸大自然散文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济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苇岸大自然散文的总体审美特质表现为一种化澄阔为神秘的复合美质 ,其大自然散文内容 (原生态的大自然 )和形式 (语言的简约、准确、生动 ,语句的简短 )获得了表层特征的澄阔之美 ;由内蕴其中的一种情致、格调生成了深层特征的神秘特质... 苇岸大自然散文的总体审美特质表现为一种化澄阔为神秘的复合美质 ,其大自然散文内容 (原生态的大自然 )和形式 (语言的简约、准确、生动 ,语句的简短 )获得了表层特征的澄阔之美 ;由内蕴其中的一种情致、格调生成了深层特征的神秘特质。两者水乳交融 ,形成有机的一体。其生成的原因则在于作者的自然观念、生态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岸 大自然 散文 审美特质 澄阔 神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把握历史过程的双向考察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忠世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所谓双向考察方法,是指依据历史过程的走向而展开的不同向度的把握历史过程的方法,它包括逆向考察和顺向考察两类共四种。它们分别是从“现在”向“过去”和从“未来”向“现在”的逆向考察,从“现在”向“未来”和从“过去”向“现在... 所谓双向考察方法,是指依据历史过程的走向而展开的不同向度的把握历史过程的方法,它包括逆向考察和顺向考察两类共四种。它们分别是从“现在”向“过去”和从“未来”向“现在”的逆向考察,从“现在”向“未来”和从“过去”向“现在”的顺向考察。马克思运用该方法,分别对历史过程中的自然次序、因果关系和发展次序进行了考察,而非单纯由果溯因的“从后思索”。在建构其理论体系、进行社会批判中,双向考察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双向考察方法 逆向考察 顺向考察 人类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决定意识的诸含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忠世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83-87,共5页
笔者认为仅以“存在决定意识”为依据并不能显示新的唯物主义质的差别,唯物史观认为“存在”即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存在决定意识也就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样便拓宽了存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思维空间,也对这一命题的含义有了更具体深入... 笔者认为仅以“存在决定意识”为依据并不能显示新的唯物主义质的差别,唯物史观认为“存在”即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存在决定意识也就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样便拓宽了存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思维空间,也对这一命题的含义有了更具体深入的理解.1.在人们的生活本身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既改变了对象世界同时也改变、创造了入自身,从而创造了意识的物质前提和生理条件.2.由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意识是生活借以实现的精神条件.3.意识是生活总体中的一个因素,生活决定意识是总体决定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4.具体个人的意识是由个人的具体生活决定的.5.意识是生活的表现,因而为生活所决定.6.意识作为反映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7.意识随着生活的变化、演进而变化、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自我意识 唯物史观 存在决定意识 新唯物主义 相互关系 人的意识 旧唯物主义 实际生活过程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特质及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济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具有独特的学术品质,值得后辈学者借鉴;同时,他们还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提供资料信息,可以直接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的编撰;他们在创造学术成果及学术咨询等方面亦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者 治学态度 治学方法 学术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优先于个人的观点的商讨
10
作者 刘忠世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18-23,共6页
社会优先于个人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布哈林。从历史观的思维层面来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无论是在时间的意义上,还是在决定与被决定或逻辑的意义上,都不存在何者优先的问题;二者... 社会优先于个人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布哈林。从历史观的思维层面来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无论是在时间的意义上,还是在决定与被决定或逻辑的意义上,都不存在何者优先的问题;二者是同时存在、互为前提、相互决定的关系。因此,在理论认识上,可以分别从不同视角展开辩证的“循环解释”。但在价值观层面上,社会与个人何者“应该”更优先,则是一种伦理的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个人 优先性 相互关系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诸问题
11
作者 冯济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集中就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的目的意义、分期的标准依据、分期的首要标志、分期的年代标界、分期的词语运用等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旨在促进对分期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分期 目的意义 标准依据 首要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中的两种次序与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思维框架。
12
作者 刘忠世 《现代哲学》 1998年第1期12-19,共8页
研究前人的思想,不仅要了解思想家所面对的问题和给出的解答,重要的还在于深入把握其展开思考的基本思维框架,如此,方能真正弄清其提出问题的前提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人来说,前人的方法比他的答案更有意义.对马克思的晚年设想的研... 研究前人的思想,不仅要了解思想家所面对的问题和给出的解答,重要的还在于深入把握其展开思考的基本思维框架,如此,方能真正弄清其提出问题的前提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人来说,前人的方法比他的答案更有意义.对马克思的晚年设想的研究,现实的理论意义也在于此,至于其设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那已由历史实践作了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晚年设想 思维框架 俄国农村公社 俄国公社 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 发展次序 纯粹形态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新自然的神秘与清朴自然的神秘
13
作者 冯济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共5页
苇岸大自然散文与道家山水文学在清丽质朴、自然沉静中带着神秘的审美特质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展现了崇古慕俗、返朴归真的冲动和追求 ,反映了人们怀疑文明现状和成就的情感特征。但前者意在寻“真” ,在更高层次上为人类设想未来 ;后... 苇岸大自然散文与道家山水文学在清丽质朴、自然沉静中带着神秘的审美特质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展现了崇古慕俗、返朴归真的冲动和追求 ,反映了人们怀疑文明现状和成就的情感特征。但前者意在寻“真” ,在更高层次上为人类设想未来 ;后者旨在体“道” ,让人复归原始。因此 ,后者较之前者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空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自然散文 道家山水文学 清新 清朴 神秘 生态意识 自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