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多种典型地层的跨海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选型及针对性设计——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泓志 曹英贵 +1 位作者 代镇洋 孙树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3-800,共8页
为缓解海底隧道盾构段施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TJ-06标段为实际工程背景,针对“深蓝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长距离、高水压穿越上软下硬土岩复合地层、全断面凝灰岩、断层破碎带、全断面花岗岩时的刀盘刀具... 为缓解海底隧道盾构段施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TJ-06标段为实际工程背景,针对“深蓝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长距离、高水压穿越上软下硬土岩复合地层、全断面凝灰岩、断层破碎带、全断面花岗岩时的刀盘刀具磨损、刀具破岩能力不足、泥水舱滞排、刀盘泥饼堵塞和盾尾密封失效与主驱动密封失效等关键问题与难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与研究,采取减小刀间距、优化刀具布置与形式、采用大直径短螺旋后接颚式破碎机排渣模式、加强并优化刀盘与泥水舱的冲刷等设计方案,实现了降低能耗、减少刀具损坏、缓解泥水舱滞排、提高施工效率,并极大地确保了施工安全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 盾构选型 针对性设计 断层破碎带 全断面硬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刀盘滚刀磨损分析:以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为例
2
作者 方应冉 王希浩 +4 位作者 曹英贵 蒋华 刘泓志 张禄 李兴高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67-172,共6页
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复杂地层条件下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刀盘滚刀磨损规律。(1)推力扭矩等参数对刀具磨损敏感程度较低,复合指标可用于指导换刀时机。刀具的主要失效形式可分为四类,即正常磨损、偏磨、断裂和刀圈... 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复杂地层条件下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刀盘滚刀磨损规律。(1)推力扭矩等参数对刀具磨损敏感程度较低,复合指标可用于指导换刀时机。刀具的主要失效形式可分为四类,即正常磨损、偏磨、断裂和刀圈磨尖。过度区滚刀二次磨损较严重,这意味着常压刀盘底部存在积渣。(2)在刮刀与滚刀分层配置的情况下,当滚刀磨损超限后,对应轨迹的刮刀参与破岩,可能诱发滚刀偏磨。(3)DCRM系统能很好的识别滚刀偏磨,其显著特征是滚刀自转值不断降低,温度显著增大。(4)滚刀停转后,岩体损伤区的宽度与深度均显著降低,破岩切向力显著增大,法向力峰值降低,破岩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泥水盾构 常压刀盘 刀具磨损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及围岩稳定监测研究
3
作者 郭永建 代镇洋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为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海底隧道施工逐渐由传统隧道施工方法转化为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为全面推广应用机械化配套施工工法,依托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双向六车道主线隧道,从设备选型、施工空间规划到隧道安全性评价等方面... 为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海底隧道施工逐渐由传统隧道施工方法转化为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为全面推广应用机械化配套施工工法,依托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双向六车道主线隧道,从设备选型、施工空间规划到隧道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对超长海底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试验段进行全方面分析。其中北线隧道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施工,南线隧道Ⅲ级围岩和所有Ⅳ级围岩稳定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机械化配套施工段现场初支变形均小于16 mm,围岩和初支结构均处于稳定状态,建议在工程全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机械化配套施工 监控量测 全断面施工 台阶法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与研究
4
作者 王希浩 陆跃东 张耀龙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7期86-88,共3页
为促进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并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研究利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了海底隧道施工中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异同处,研究主要围绕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的远程管理,同时对平台采集到建设生产过程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实施... 为促进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并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研究利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了海底隧道施工中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异同处,研究主要围绕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的远程管理,同时对平台采集到建设生产过程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实施大数据管理,最终实现了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可视化、量化指标的高效管理,为建设项目提供了过程管理、趋势预测、责任追溯,提高了工程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隧道施工 数字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R⁃Net 的隧道衬砌厚度及钢拱架识别定位
5
作者 林元铖 奉建军 +1 位作者 周斌 厉成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1,共7页
针对传统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衬砌厚度和钢拱架识别定位中存在的人工解译效率低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群体行为识别神经网络模型(Group Activity Recognition Net,GAR‑Net)。通过集成语义分割、目标检测和模板匹配三个子网... 针对传统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衬砌厚度和钢拱架识别定位中存在的人工解译效率低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群体行为识别神经网络模型(Group Activity Recognition Net,GAR‑Net)。通过集成语义分割、目标检测和模板匹配三个子网络,实现了对隧道衬砌厚度和钢拱架间距的自动化识别与精准定位。其中,语义分割子网络用于从地质雷达图像中提取出衬砌厚度区域;目标检测子网络用于提取钢拱架对象;模板匹配子网络则通过与预先定义的模板进行匹配,来确定钢拱架的具体位置和衬砌的厚度。经过对特定数据集的模型训练和评价指标的严格测试,GAR‑Net模型对衬砌厚度识别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达到了97.1%,对钢拱架识别的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达到了96.09%。可见,GAR‑Net模型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厚度及钢拱架识别定位方面具有良好的测试效果和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Net 隧道检测 地质雷达法 钢拱架间距 衬砌厚度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壳式注浆锚杆在隧道单层衬砌支护工程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郭永建 张闻博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1-4,17,共5页
对涨壳式注浆锚杆在硬岩地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结合隧道斜井单层衬砌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左侧节理裂隙发育区的锚杆轴力值较大;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 对涨壳式注浆锚杆在硬岩地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结合隧道斜井单层衬砌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左侧节理裂隙发育区的锚杆轴力值较大;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Ⅲ级围岩宜以锚杆轴力监测为主,位移监测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壳式注浆锚杆 受力分析 隧道 预应力 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有轨电车发展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玲玲 王强 王超超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76-77,96,共3页
通过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全国有轨电车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强调发展有轨电车要重视选线和客流,注重与轨道客流互补,避免与轨道和常规公交竞争,并塑造自身品质服务;同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平波缓进地推进有轨电车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 通过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全国有轨电车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强调发展有轨电车要重视选线和客流,注重与轨道客流互补,避免与轨道和常规公交竞争,并塑造自身品质服务;同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平波缓进地推进有轨电车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城市发展有轨电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有轨电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有轨电车发展综述
8
作者 刘玲玲 王强 王超超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106-107,共2页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已开通或在建有轨电车线路,但整体上仍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运营状况不太理想,较多城市存在客流不足、财政压力大、经营困难等问题。通过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全国有轨电车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强调发展有轨电车要重视选...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已开通或在建有轨电车线路,但整体上仍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运营状况不太理想,较多城市存在客流不足、财政压力大、经营困难等问题。通过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全国有轨电车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强调发展有轨电车要重视选线和客流,注重与轨道客流互补,避免与轨道和常规公交竞争,并塑造自身品质服务;同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平波缓进地推进有轨电车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城市发展有轨电车提供良好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有轨电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卸荷条件下煤体力学特性和能量耗散演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鲁细根 纪洪广 +3 位作者 余小妹 蒋华 高宇 吴浩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8,共9页
孤岛工作面煤体和巷道受周边开采扰动影响,煤体受循环荷载作用存在卸荷力学行为而表现出动态破坏特性。为探讨不同路径下煤体力学特性,利用TAW-2000三轴电液伺服刚性试验机分别进行常规三轴(T)、三轴循环荷载(TC)以及相应卸围压试验(TU... 孤岛工作面煤体和巷道受周边开采扰动影响,煤体受循环荷载作用存在卸荷力学行为而表现出动态破坏特性。为探讨不同路径下煤体力学特性,利用TAW-2000三轴电液伺服刚性试验机分别进行常规三轴(T)、三轴循环荷载(TC)以及相应卸围压试验(TU、TCU),分析不同围压下煤体卸围压强度、变形、声发射事件以及能量耗散演化特征,开展扰动区域煤体卸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轴循环荷载卸围压(TCU)下拟合回归强度低于常规三轴卸围压(TU)下拟合回归强度,高于三轴循环荷载(TC)下拟合回归强度;卸围压(TU、TCU)应力路径下声发射峰值滞后应力峰值,AE振铃计数在煤样破坏点突增,高于常规三轴(T、TC)数值;循环过程(TC、TCU)中应力水平达到峰值强度的70%时,Kaiser效应逐渐消失,Felicity效应出现;循环加卸载(TC)试验中,相对应力水平达到60%,煤样损伤加剧,弹性应变能占比逐渐减小;围压越大,煤样破坏时冲击能指数越小,三轴循环荷载(TC)冲击能指数<常规三轴(T)冲击能指数<三轴循环荷载卸围压(TCU)冲击能指数<常规三轴卸围压(TU)冲击能指数;围压对煤样有横向束缚作用,减弱冲击能释放速率,降低煤样破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循环荷载 卸围压 能量耗散 声发射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