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标准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董淑兰 华青 +1 位作者 董争鸣 季作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4,共3页
通过对22例胡桃夹现象的总结和随访,为便于早期诊断,将本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为探讨本病预后,对全部患儿分别随访3~5年,结果:22例本病患者中19例血尿、蛋白尿持续数年后自然消失;3例症状持续至今,感冒、劳累后加重,肾功能... 通过对22例胡桃夹现象的总结和随访,为便于早期诊断,将本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为探讨本病预后,对全部患儿分别随访3~5年,结果:22例本病患者中19例血尿、蛋白尿持续数年后自然消失;3例症状持续至今,感冒、劳累后加重,肾功能和肾活检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肾静脉压迫 综合征 诊断标准 随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变化预测胎儿慢性缺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晓菊 叶元华 +2 位作者 赵金霞 陈燕秋 吴洪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数量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改变与胎儿慢性缺氧的关系。方法对78例孕妇(正常妊娠组30例、胎儿急性缺氧组18例、胎儿慢性缺氧组30例)的外周血分别进行单密度梯度离心、FN... 目的探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数量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改变与胎儿慢性缺氧的关系。方法对78例孕妇(正常妊娠组30例、胎儿急性缺氧组18例、胎儿慢性缺氧组30例)的外周血分别进行单密度梯度离心、FNRBC计数;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es,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es,RI)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ystolic/diastolic,S/D);比较单法检测及二法联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正确率等。并通过病理证实胎盘变化。结果胎儿慢性缺氧组、急性缺氧组、正常妊娠组孕妇外周血中FNRBC计数分别为(15.42±4.11)、(6.92±2.17)、(5.95±1.76)个/6ml,慢性缺氧组FNRBC计数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而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缺氧组脐血流S/D、PI、RI值分别为(3.27±0.66)、(1.12±0.15)和(0.71±0.07),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2.16±0.25)、(0.69±0.10)和(0.55±0.06)(P<0.05)。慢性缺氧组孕妇外周血中FNRBC计数与脐动脉血流参数S/D及PI值呈正相关(r=0.815、r=0.587,P<0.05),而正常妊娠组孕妇外周血中FNRBC计数与脐动脉血流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与单独检测相比,2种方法联合检测预测胎儿慢性缺氧的灵敏度、诊断正确率最高。结论胎儿慢性缺氧时母血中FNRBC计数、脐动脉S/D、PI值升高,二者呈正相关;二法联检能提高预测胎儿慢性缺氧的灵敏度及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胎儿 脐动脉 红细胞计数 血流动力学 缺氧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厌氧菌感染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力群 崔自介 +1 位作者 吕文和 吕秀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0年第3期14-15,共2页
近十多年来外科感染领域内一大进展是对厌氧菌感染的认识,尤其是对腹部厌氧菌感染。本文总结了我院1987年10月至1988年4月间110份腹部感染性标本的厌氧菌鉴定结果,结合文献讨论如下。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原发性腹部感染... 近十多年来外科感染领域内一大进展是对厌氧菌感染的认识,尤其是对腹部厌氧菌感染。本文总结了我院1987年10月至1988年4月间110份腹部感染性标本的厌氧菌鉴定结果,结合文献讨论如下。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原发性腹部感染和手术后腹部感染,大多数病例临床有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随机抽样,无性别和年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感染 外科感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4
作者 许金霞 闫松霞 +3 位作者 朱其秀 汤乃苏 刘云霞 林延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0-463,467,共5页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筛选64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08±9.67)岁。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药物组在此...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筛选64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08±9.67)岁。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药物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多奈哌齐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后,药物组MMSE总分及ADL水平明显改善(P<0.01),MMSE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明显改善(P<0.01),时间定向及记忆改善(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提高(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及ADL水平改善(P<0.05),MMSE时间定向明显改善(P<0.01),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改善(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MMSE及ADL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子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300潜伏期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幅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两者都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及ADL能力,但前者效果更加明显。患者认知功能好转,可能更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康复训练 卒中 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囊正常菌群与眼部细菌性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梦阳 孙士营 曾庆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探讨它们与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 198份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统计同期985份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 目的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探讨它们与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 198份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统计同期985份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两结果之间相关性。结果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5.7%(667/1 198),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占51.1%(341/667)且比例逐年增高。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在结膜炎、角膜炎和眼内炎的阳性结果中也占较大比例,两者在正常眼检出率与在结膜炎和角膜炎中的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在眼内炎中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囊正常菌群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2种药物同时耐药的比例较小,对临床已不常使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感染组表现出同样的耐药规律。结论结膜囊正常菌群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与眼表细菌性感染疾病密切相关,但与眼内炎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正常菌群 眼感染 细菌性 结膜炎 角膜炎 眼内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性外斜视ARIX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桂香 赵会元 +1 位作者 孔庆兰 胡聪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患者ARIX基因多态性及意义。方法19例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离、纯化、克隆并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ARIX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8例患者ARIX基因外显子1发生3种类型的核...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患者ARIX基因多态性及意义。方法19例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离、纯化、克隆并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ARIX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8例患者ARIX基因外显子1发生3种类型的核苷酸突变,其中6例为G153A突变,而20例正常人中仅2例出现G153A突变,总的核苷酸突变和G153A突变均显著多于正常人(P=0.0310,P=0.0436)。在具有阳性和阴性家族史患者之间,总的核苷酸突变和G153A突变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739,P=0.1287)。结论ARIX基因多态性,尤其是G153A核苷酸突变可能是共同性外斜视的遗传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ARIX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下疳合并产硷假单胞菌感染1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婕 朱桂芝 +1 位作者 肖春玲 陈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9-239,共1页
患者女,34岁,外阴溃烂1个月伴疼痛10天。查体见双侧小阴唇及会阴正中下方3处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面涂片查见梅毒螺旋体,细菌培养为产硷假单胞菌生长。RPR1∶8。诊断为一期梅毒多发性硬下疳合并产硷单胞菌感染。
关键词 多发性硬下疳 产硷假单胞菌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唾液中葡萄糖、钙及镁含量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初开秋 庞统英 +3 位作者 任立晟 田清武 孙慧斌 李宁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 :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唾液中葡萄糖、钙和镁的变化。方法 :对 6 0例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正常人清晨非刺激状态下自然分泌的全唾液进行葡萄糖、钙及镁含量的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的唾液葡萄糖 ( 1 95 0±0 179)mmol/L、钙 ( 1 86... 目的 :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唾液中葡萄糖、钙和镁的变化。方法 :对 6 0例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正常人清晨非刺激状态下自然分泌的全唾液进行葡萄糖、钙及镁含量的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的唾液葡萄糖 ( 1 95 0±0 179)mmol/L、钙 ( 1 86 8± 0 193)mmol/L及镁 ( 0 5 5 1± 0 0 93)mmol/L ,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 0 95 3± 0 12 4)、( 0 95 9± 0 12 7)、( 0 2 0 4± 0 0 37)mmol/L(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唾液中葡萄糖、钙及镁含量明显增高 ,其唾液腺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可视为糖尿病这一全身性代谢疾病的口腔局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唾液 葡萄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立 刘鹏鹏 +2 位作者 李华南 刘华林 曲政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3月1日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及青岛市儿童医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患儿2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住院天数、体温变...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3月1日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及青岛市儿童医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患儿2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住院天数、体温变化、肺部影像学改变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效果。结果患儿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为(1.8±0.4)d,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7±1.7)d,住院时间为(13.0±2.3)d,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8.29±2.81)d、(13.29±2.77)d和(13.14±3.72)d,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发生率4.6%。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液中(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监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珂凤 梁涛 +4 位作者 何宏 王婷 喻文倩 王沛涛 李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5-1068,共4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极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定量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证实血浆中(1,3)一6一D一葡聚糖对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含量...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极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定量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证实血浆中(1,3)一6一D一葡聚糖对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含量的检测能否用于角膜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的变化,客观评价其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角膜溃疡直径≤5mm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0例60眼为患病组,同期健康无眼疾的成年志愿者30人30眼为正常对照组。患病组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29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14d收集患眼泪液50斗l,进行(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检测,同时结合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对(1,3)一p—D一葡聚糖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对泪液中(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低于20ng/L、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未发现菌丝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停药,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前,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为(Log)(6.37-+0.4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og)的(2.00~0.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1)。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情在治疗7d后开始好转,表现为溃疡边界逐渐清晰,病灶面积缩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显示菌丝密度比治疗前降低等。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其变化呈时间依赖性。治疗后7、14、28d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Log)分别为(5.19±0.42)、(4.16±0.33)、(2.99±0.42)ng/L,停药后7d、14d分别为(2.91±0.39)ng/L、(2.80±0.40)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37+0.4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8d至随访结束,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保持稳定的低质量浓度,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作为一种定量检测方法,泪液中(1,3)-β—D-葡聚糖水平的检测可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1 3)-β—D-葡聚糖 显微镜检查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眼感染 真菌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盛孟 韩仲岩 +2 位作者 杨学伟 郭英华 赵慧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49-50,共2页
1987年6月~1988年5月,对我院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18例进行了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其亚组分测定,并与健康人对照。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脑缺血发作 亚组分 短暂性 患者血清 急性脑血管病 青岛医学院 C含量 沉淀剂 附属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蓬蓬 翟赞亮 王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慢阻肺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采用头孢吡肟2g,静脉滴注,每12 h1次;对照组33例,给予头孢他啶2g,...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慢阻肺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采用头孢吡肟2g,静脉滴注,每12 h1次;对照组33例,给予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每12h1次,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头孢吡肟组治愈率为68.8%,有效率为90.6%,细菌清除率为91.2%;头孢他啶组治愈率为60.6%,有效率为87.9%,细菌清除率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吡肟敏感率为89.2%,明显高于头孢他啶(78.5%)和头孢噻肟(7.4%,P<0.05)。结论:头孢哟肟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于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其治疗慢阻肺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眼内炎27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梦阳 姜忠信 孙士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致病真菌菌种及治疗结果,为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27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眼内炎患者(27眼)临床资料、致病因素、标本涂片的显微镜检和培养结果以及治... 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致病真菌菌种及治疗结果,为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27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眼内炎患者(27眼)临床资料、致病因素、标本涂片的显微镜检和培养结果以及治疗过程和疗效。结果 27例眼内炎患者中外源性感染21例(77.8%),其中20例是眼部穿通伤所致,1例白内障术后感染;内源性感染6例(22.2%),3例近期使用大剂量激素,1例流产术后,1例继发于骨盆骨折,1例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27例患者进行了玻璃体涂片显微镜查菌丝,阳性率为63.0%(17/27)。27例患者共培养出8个菌属12个菌种,主要病原菌属为曲霉属11例(40.7%)、镰刀属8例(29.6%)和念珠菌属3例(11.1%)。曲霉属主要是黄曲霉6例(22.2%)和烟曲霉5例(18.5%);镰刀属主要为串珠镰刀4例(14.8%)和尖孢镰刀3例(11.1%)。25例患者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以及穿透角膜移植等一种或多种治疗措施,22例保留住眼球,3例经上述治疗无效行眼内容剜除术;2例患者因病情严重直接行眼内容剜除术。结论真菌性眼内炎主要是外源性眼内炎。眼穿通伤是外源性眼内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曲霉和镰刀霉是主要病原菌。大量使用激素是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标本涂片查找菌丝和真菌培养是诊断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真菌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腔注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唾液葡萄糖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慧斌 钟德钰 +1 位作者 王颜刚 徐龙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6-868,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唾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改变,并观察唾液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40例糖尿病患者。收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清晨非刺激状态下自然分泌的全唾液,进行葡萄糖含量分析,同时行空腹血糖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唾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改变,并观察唾液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40例糖尿病患者。收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清晨非刺激状态下自然分泌的全唾液,进行葡萄糖含量分析,同时行空腹血糖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唾液葡萄糖含量为(2.081±0.287)mmol/L,高于治疗后的(1.571±0.193)mmol/L,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患者的唾液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有显著直线相关性(P<0.05);治疗后患者的唾液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无显著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唾液腺分泌功能发生改变;良好的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还可以控制减少唾液葡萄糖的分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唾液葡萄糖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LASEK法建立烟曲霉菌角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涛 赵桂秋 +3 位作者 刘蓬蓬 刘淑君 葛红芬 林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3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右眼为实验眼。A组15只兔,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K)制作直径7.0mm、厚度50μm的角膜上皮瓣,瓣下接种25μL标准烟曲霉菌株(105孢子);B组15只... 目的探讨建立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3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右眼为实验眼。A组15只兔,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K)制作直径7.0mm、厚度50μm的角膜上皮瓣,瓣下接种25μL标准烟曲霉菌株(105孢子);B组15只兔,接种前7d0.1%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其余步骤同A组;对照组8只兔,以25μL生理盐水代替真菌菌液进行接种。术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角膜真菌培养等方法观察评价角膜真菌感染情况。结果A、B两组均见典型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生,经真菌培养鉴定为烟曲霉菌,对照组未见有角膜感染。A、B两组接种成功率分别为93.33%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5,P>0.05);B组角膜炎症较A组重、病程长,两组间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后3、7、15dP<0.05,接种后30dP<0.01)。结论采用LASEK制作角膜上皮瓣能够较理想地建立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烟曲霉菌 动物模型 角膜上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I B_100测定在儿童肾病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淑兰 刘伟忠 +3 位作者 张秋业 李堂 解传桃 周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8-9,共2页
高脂血症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中最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不仅能引起早年心血管疾病,而且使血小板聚集,促成高凝及血栓栓塞形成加重肾损害。为进一步了解INS脂类代谢紊乱过程,现将31例INS血清载脂蛋白AI和B_100(APOAI、APOB_100)... 高脂血症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中最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不仅能引起早年心血管疾病,而且使血小板聚集,促成高凝及血栓栓塞形成加重肾损害。为进一步了解INS脂类代谢紊乱过程,现将31例INS血清载脂蛋白AI和B_100(APOAI、APOB_100)动态变化分析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肾病组共32例(男20女12),男:女为5:3,平均年龄7.3岁。单纯性肾病26例,肾炎性肾病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高血脂病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肠腔菌群的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冬光 丁连安 +2 位作者 李慧 张涛 方洪春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空肠上段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上消化道手术病人52例。分别于术中、术后第2天和第5天抽取病人空肠上段肠液,测定肠液菌群种类和菌落计数,同时检测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结...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空肠上段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上消化道手术病人52例。分别于术中、术后第2天和第5天抽取病人空肠上段肠液,测定肠液菌群种类和菌落计数,同时检测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术中、术后第2和第5天无明显菌群失调及细菌移位发生(各菌种之间细菌菌落数比较,P>0.05)。术中、术后第2和第5天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无明显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菌群紊乱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宏 王少春 姜忠信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255例卒中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4%。引... 目的探讨引起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255例卒中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4%。引起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住院时间、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及是否存在基础病等。结论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可能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疾病71例厌氧菌感染分析
19
作者 吴力群 崔自介 +2 位作者 杨金镛 吕文和 吕秀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98-99,共2页
本文对近2年来71例胆道疾病手术病人的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收集①术中用无菌注射器直接穿刺胆管或胆囊抽取胆汁;②胆总管T型管引流者于拔管前无菌操作下经夹闭的T型管抽取胆汁。抽取胆汁后立即将针头插入... 本文对近2年来71例胆道疾病手术病人的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收集①术中用无菌注射器直接穿刺胆管或胆囊抽取胆汁;②胆总管T型管引流者于拔管前无菌操作下经夹闭的T型管抽取胆汁。抽取胆汁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无菌橡皮塞内速送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厌氧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Ⅲ和纤溶酶原的变化
20
作者 郭英华 初开秋 +1 位作者 田清武 伦立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2期842-842,共1页
关键词 缺血性 心脑血管病 血清 纤溶酶原 抗凝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