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华静 张一烽 陈滇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1-25,共5页
概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的基本原理、引发体系的组成及应用此技术来设计制备一系列指定拓朴结构和功能化的新型聚合物材料。ATRP是一种用途广泛、简单易行、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的聚合技术。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新型 高分子材料 合成 应用 引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参数对锥形量热法测定高分子材料热释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向峰 张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是决定火灾灾害的关键因素。基于耗氧原理的锥形量热仪不仅能够准确、方便地测得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 ,而且还能够获得材料其它诸多燃烧性能 ,这有助于综合评价材料的燃烧特性。然而 ,燃烧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是决定火灾灾害的关键因素。基于耗氧原理的锥形量热仪不仅能够准确、方便地测得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 ,而且还能够获得材料其它诸多燃烧性能 ,这有助于综合评价材料的燃烧特性。然而 ,燃烧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一些基本参数会影响测热结果。文中介绍了高分子材料锥形量热法测热的耗氧原理以及热释放速率的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公式中的主要参数 (包括耗氧燃烧热值 E、膨胀因子 α和反应系数 β)对高分子材料热释放速率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校正方法。分析表明 ,尽管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 E、α和 β值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锥形量热仪采用标准的 E、α和 β值 ,误差不大。若有必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参数 锥形量热法 测定 高分子材料 热释放速率 耗氧原理 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韶晖 张萍 +2 位作者 赵树高 王声乐 都有为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3-26,35,共5页
综述了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类磁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磁性高分子材料 功能材料 结构 性能 制备 磁性能 结构型材料 复合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厂废油渣在橡塑改性方面的应用
4
作者 李炳海 刘选荣 +3 位作者 吴屾 徐卫芳 张树潮 许淑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探讨了石油化工厂废油渣(代号 JZFY)作为氯化聚乙烯(CPE)的增塑剂对 CPE 及其复合材料或并用体的增塑软化效果。结果发现,用 JZFY 增塑的 CPE 其塑化温度可降至80℃,且可填充大量的无机填料及废胶粉料,增塑效果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探讨了石油化工厂废油渣(代号 JZFY)作为氯化聚乙烯(CPE)的增塑剂对 CPE 及其复合材料或并用体的增塑软化效果。结果发现,用 JZFY 增塑的 CPE 其塑化温度可降至80℃,且可填充大量的无机填料及废胶粉料,增塑效果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相当。在 CPE/1,2-聚丁二烯(VPB)并用体系中,JZFY 的增塑及软化效果优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 CPE/丁腈胶(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中,填加 JZFY,可使共混体的扯断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增大,耐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厂 废油渣 橡胶 塑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电子计算机方法
5
作者 焦明起 裘怿明 王淑英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3期90-95,共6页
本文是由粘度法使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计算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实践证明简便可行。
关键词 粘度 分子量 拟合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改性胶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韶晖 张萍 +1 位作者 王声乐 赵树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利用纳米氧化锌采用直接混合、球磨分散混合及超声分散混合法对胶粉进行了改性,并在开炼机上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胶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氧化锌的分散效果进行了考察,并测试了填充改性胶粉的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 利用纳米氧化锌采用直接混合、球磨分散混合及超声分散混合法对胶粉进行了改性,并在开炼机上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胶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氧化锌的分散效果进行了考察,并测试了填充改性胶粉的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撕裂强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超声分散混合法得到的试样中纳米氧化锌的分散情况较好,其中采用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试样的性能最佳,与纳米氧化锌直接混合和添加活性氧化锌的试样相比其拉伸强度分别提高32%和55%,扯断伸长率分别提高7%和22%,撕裂强度分别提高28%和39%,耐磨性分别提高17%和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改性 胶粉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 制备 力学性能 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SBR共混物的动态疲劳与断裂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肖建斌 江爱民 +2 位作者 焦清锋 黄建锋 傅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以断裂力学为基础,采用分子论观点描述了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的动态疲劳过程。结合断裂力学的参数β和C0,对S~N曲线特征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丁苯橡胶 动态疲劳 断裂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法制备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姜俊青 张萍 赵树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2,共5页
插层法可制得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其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及气体阻隔性等得到大幅度改善,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文中从制备方法、材料性能及应用等方面较详细地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 纳米复合材料 插层法 制备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形态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再峰 辛浩波 +3 位作者 邢政 孙学红 李德和 杨光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4-86,共3页
研究了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PUU)弹性体的形态、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FT-IR的数据表明,不同交联网络的PUU弹性体具有不同的形态,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微相混合程度增加。DSC的结果揭示了软段区内由于化... 研究了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PUU)弹性体的形态、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FT-IR的数据表明,不同交联网络的PUU弹性体具有不同的形态,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微相混合程度增加。DSC的结果揭示了软段区内由于化学交联键的存在,使得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显著增加。力学性能的结果表明,交联密度越高,弹性体的300%定伸模量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软段区内的化学交联网络较完善时,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达到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PUU弹性体的回弹性上升的幅度及硬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线性PU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聚氨酯脲 形态 性能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1,4-聚丁二烯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微 黄宝琛 +2 位作者 孙云芳 冯玉红 宋景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9-101,共3页
反-1,4-聚丁二烯(TPBD)结晶在偏光显微镜下呈针状结构。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TPBD有两个明显的熔融峰,熔点分别为70℃和135℃,表明有两种结晶存在,它们的结晶度分别为64.4%和71.2%。用膨胀计法分别测定... 反-1,4-聚丁二烯(TPBD)结晶在偏光显微镜下呈针状结构。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TPBD有两个明显的熔融峰,熔点分别为70℃和135℃,表明有两种结晶存在,它们的结晶度分别为64.4%和71.2%。用膨胀计法分别测定了TPBD由熔融态向Condis结晶及由Condis结晶向坚硬结晶转变结晶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1 4-聚丁二烯 结晶动力学 膨胀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与顺丁橡胶共混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宝琛 金守钢 +2 位作者 韩杰 杨淑欣 唐学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5-51,共7页
研究了不同配比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与顺丁橡胶(BR)共混体系的性能,并用透射电镜和扭辫分析法考察了共混胶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两胶共混容易,相容性好,各自的加工性能可通过并用得到改善。BR的加入,使HVBR的低温性能、弹性和... 研究了不同配比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与顺丁橡胶(BR)共混体系的性能,并用透射电镜和扭辫分析法考察了共混胶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两胶共混容易,相容性好,各自的加工性能可通过并用得到改善。BR的加入,使HVBR的低温性能、弹性和耐磨性等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保持了HVBR耐老化性好、生热低和抗湿滑性强等优点。共混胶性能非常类似于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 共混 HV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海青 陈永苓 +1 位作者 辛振祥 蔡汉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就多媒体软件分类、软件特点及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做了综合详细的论述。运用 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编辑软件 ,可以方便地开发出实用而丰富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 CAI)软件——课件 。
关键词 多媒体 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 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平衡发泡体系分解特性及在R-PVC挤出低发泡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琼 吴俊涛 +2 位作者 甄红宇 王甲坤 吴其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研制了两类新型的吸放热平衡型发泡剂 ,即先吸热后放热平衡发泡剂和先放热后吸热平衡发泡剂。采用动力学与热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体系的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对各类典型发泡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比较 ,并利用 Brabende... 研制了两类新型的吸放热平衡型发泡剂 ,即先吸热后放热平衡发泡剂和先放热后吸热平衡发泡剂。采用动力学与热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体系的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对各类典型发泡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比较 ,并利用 Brabender挤出机对复合发泡剂的实际发泡特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缓释发泡剂 热分解特性 R-PVC 聚氯乙烯 挤出低发泡 发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聚合法合成天然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继东 王桂强 +2 位作者 严晓虎 宫瑞英 李思东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0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采用悬浮聚合新方法合成了天然橡胶 (NR)接枝甲基丙烯酸甲脂 (MMA)和苯乙烯 (St)共聚物 ,考察了引发体系、分散体系、水油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分散体系中 ,以聚乙烯醇(PVA)与甲基纤维素 (MC)配合使用效果最好 ;在几... 采用悬浮聚合新方法合成了天然橡胶 (NR)接枝甲基丙烯酸甲脂 (MMA)和苯乙烯 (St)共聚物 ,考察了引发体系、分散体系、水油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分散体系中 ,以聚乙烯醇(PVA)与甲基纤维素 (MC)配合使用效果最好 ;在几种引发体系中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与N ,N -二甲基苯胺 (DMA)聚合 ,聚合速率较快 ,但该体系仅适用于MMA接枝NR的聚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化学接枝 共聚合 悬浮聚合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二维交互式绘图软件CADM的数据结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汉明 宋晓梅 +2 位作者 胡海清 魏延斌 王文平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2年第2期67-70,共4页
介绍了中文二维交互式绘图软件 (CADM )的数据结构。并对现有图形软件的层形、树形的数据结构与CADM的数据结构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中文二维交互式绘图软件 CADM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绘图 数据结构 图形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钛系催化剂合成高反1,4—聚异戊二烯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宝琛 贺继东 +3 位作者 徐玲 周健松 蔡明 唐学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1-8,共8页
以负载型钛为主催化剂(Ti),三异丁基铝(Al)为助催化剂,引发异戊二烯(Ip)均聚合,获得了高反1,4—聚异戊烯。聚合收率随单体浓度加大、聚合温度上升、聚合时间延长而提高,在Al/Ti≥50,Ti/Ip=3.5×10^(-4)(均mol/mol),30℃下聚合5小时... 以负载型钛为主催化剂(Ti),三异丁基铝(Al)为助催化剂,引发异戊二烯(Ip)均聚合,获得了高反1,4—聚异戊烯。聚合收率随单体浓度加大、聚合温度上升、聚合时间延长而提高,在Al/Ti≥50,Ti/Ip=3.5×10^(-4)(均mol/mol),30℃下聚合5小时,催化效率可达2000gPIp/gTi以上,PIp特性粘数在3—6dl/g范围。经IR和^(13)C-NMR联合测定表明,聚合物几乎完全为反1,4—链节,DSC测定其熔融温度在59.5—6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戊二烯 配位聚合 负载型钛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系列单体的均聚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娟 贺继东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1年第1期72-76,共5页
以乙醇为溶剂 ,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时间对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均聚活性的影响。讨论了单体结构与聚合活性的关系 ,得到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均聚时聚合活性按苯环上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为 :-Cl >-OCH3>... 以乙醇为溶剂 ,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时间对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均聚活性的影响。讨论了单体结构与聚合活性的关系 ,得到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均聚时聚合活性按苯环上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为 :-Cl >-OCH3>-CH3>-H。用AIBN作光引发剂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 ,初步确定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可以进行光引发聚合。通过GPC分析 ,得到N 苯基马来酰亚胺均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 2 4 0 0。通过热分析 ,证明N 苯基马来酰亚胺聚合物、N 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聚合物都具有 30 0℃以上的初始热分解温度。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的联合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对位取代苯基马亚酰亚胺 均聚合 聚合活性 单体结构 耐热性 相对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Ⅷ硫化胶粉/聚乙烯共混体的动态硫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占勋 孙正奎 许淑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53-56,共4页
本工作进一步研究了用硫化胶粉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制取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主要探讨了共混体动态硫化完成的程度对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共混体的形态结构及挤出加工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用 Brabender 转... 本工作进一步研究了用硫化胶粉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制取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主要探讨了共混体动态硫化完成的程度对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共混体的形态结构及挤出加工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用 Brabender 转矩流变仪对挤出流变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硫化 硫化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钛催化丁二烯本体沉淀聚合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玉红 宋景社 +1 位作者 黄宝琛 孙文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研究了负载钛催化剂引发丁二烯在 0~ 4 0℃的本体沉淀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 ,体系在单体液相未消失之前转化率与时间成直线关系 ,即聚合速率恒定 ,表现为稳态聚合。丁二烯本体沉淀聚合的表观活化能为 33.5k J/ mol。一定条件下的聚合... 研究了负载钛催化剂引发丁二烯在 0~ 4 0℃的本体沉淀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 ,体系在单体液相未消失之前转化率与时间成直线关系 ,即聚合速率恒定 ,表现为稳态聚合。丁二烯本体沉淀聚合的表观活化能为 33.5k J/ mol。一定条件下的聚合速率方程为 :Rp=kp[Bd]0 [Ti]0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本体沉淀聚合 负载 钛催化剂 聚合动力学 聚丁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钛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溶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继东 王娟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0年第3期8-11,共4页
研究了 Ti Cl4/ Mg Cl2 - Al( i- Bu) 3催化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影响聚合速率的各种因素 ,测定了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链增长速率常数及增长链平均寿期等动力学参数。在铝 -钛摩尔比为 2 0~... 研究了 Ti Cl4/ Mg Cl2 - Al( i- Bu) 3催化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影响聚合速率的各种因素 ,测定了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链增长速率常数及增长链平均寿期等动力学参数。在铝 -钛摩尔比为 2 0~ 50的范围内 ,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和主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 ,而对烷基铝浓度呈零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钛镁催化剂 聚异戊二烯 聚合反应动力学 异戊二烯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