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氯二甲基硅烷在钼系催化丁二烯聚合中的分子量调变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滇宝 麻淑芬 +3 位作者 仲崇祺 陈文韬 马立亮 唐学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733-736,共4页
在MoO_2Cl_2-(i-Bu)AlOPhCH_3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中,Si(CH_3)_2Cl_2(简称CI)可用作活性添加剂和分子量调节剂。在Cl/Mo=0—300(摩尔比)范围内。有提高丁二烯聚合速率的作用,(?)w从85万降至50万,分子量分布加宽,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无明... 在MoO_2Cl_2-(i-Bu)AlOPhCH_3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中,Si(CH_3)_2Cl_2(简称CI)可用作活性添加剂和分子量调节剂。在Cl/Mo=0—300(摩尔比)范围内。有提高丁二烯聚合速率的作用,(?)w从85万降至50万,分子量分布加宽,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1,2-链节含量在80%以上,顺1,4-链节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二甲基 硅烷 催化 丁二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钼催化丁二烯1,2-聚合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滇宝 孔宪思 +1 位作者 刘莉 唐学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6-280,共5页
对四价钼系催化丁二烯1,2-聚合中Mo(Ⅳ)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研究.MoCl_4乙酸乙酯溶液呈棕红色,显顺磁性.在光谱的紫区和红区共有3个自旋允许d-d跃迁吸收带.Mo(Ⅳ)八面体络合物上各种配体的交换对光谱吸收带位置无影响.Mo(Ⅳ)在51... 对四价钼系催化丁二烯1,2-聚合中Mo(Ⅳ)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研究.MoCl_4乙酸乙酯溶液呈棕红色,显顺磁性.在光谱的紫区和红区共有3个自旋允许d-d跃迁吸收带.Mo(Ⅳ)八面体络合物上各种配体的交换对光谱吸收带位置无影响.Mo(Ⅳ)在512 nm处的特征吸收带随Al(i-Bu)_3/Mo或Al(i-Bu)_2OPh/Mo增加而渐趋消失,这是Mo(Ⅳ)→Mo(Ⅲ)反应的标志.在MoCl_(4-n)·(OC_8H_(17))_n-Bd-Al(i-Bu)_2OPh 3组分陈化体系中Mo(Ⅳ)的还原得到加快,催化聚合活性亦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钼 催化 丁二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对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宏 仲崇祺 +1 位作者 陈滇宝 唐学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93-697,共5页
研究了Ni(naph)2-Al(i-Bu)3-(n-C8H17OH-BF3OEt2)和Ni(naph)2-Al(i-Bu)3-BF3OEt2两种体系催化的丁二烯聚合中微量水的作用规律,测定了这些体系的动力学参数。研究... 研究了Ni(naph)2-Al(i-Bu)3-(n-C8H17OH-BF3OEt2)和Ni(naph)2-Al(i-Bu)3-BF3OEt2两种体系催化的丁二烯聚合中微量水的作用规律,测定了这些体系的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水加在丁二烯中比直接加在溶剂油中好;两种聚合体系都存在含水量的临界值范围,H2O/Al(i-Bu)3摩尔比约在0.3—2.3范围内调节含水量,体系较稳定;丁二烯中有水时,用加氢汽油稀释的BF3OEt2单独加入与Al(i-Bu)3-Ni(naph)2陈化液和BF3OEt2同时加入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系催化剂 丁二烯聚合 正辛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配体对钼体系合成1,2-聚丁二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辛浩波 杨玉伟 唐学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530-535,共6页
研究了MoCl_3(RCOO)_2-(i-Bu)_2AlO■CH_3(Mo-Al)催化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合成1,2-聚丁二烯的催化行为。考察了 R 基结构、碳原子数对催化剂的溶解性、催化活性、聚合物分子量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催化剂(Mo)中羧酸配体的... 研究了MoCl_3(RCOO)_2-(i-Bu)_2AlO■CH_3(Mo-Al)催化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合成1,2-聚丁二烯的催化行为。考察了 R 基结构、碳原子数对催化剂的溶解性、催化活性、聚合物分子量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催化剂(Mo)中羧酸配体的静电效应对催化剂的溶解性、催化活性影响较显著,增加 Mo 上电子云密度有利于提高催化体系的反应活性;催化剂活性中心周围环境的空间位阻增大时聚合物中1,2-链节的全同立构规整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合成 羧酸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率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MoO_2Cl_2-Al(i-Bu)_2OPhCH_3体系合成1,2-聚丁二烯的催化性质
5
作者 刘亦凡 梁玉华 +2 位作者 黄华 陈滇宝 唐学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530-534,共5页
MoO_2Cl_2-Al(i-Bu)_2OPhCH_3体系的磁化率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结果表明,Al-Mo两组份—接触立刻发生化学反应。Al/Mo(mol比)=0.23时,体系磁化率达到极大值,是Mo(V)存在的标志。其光谱吸收带分别是742nm和335nm。Al/Mo>1时,Mo(V)的光... MoO_2Cl_2-Al(i-Bu)_2OPhCH_3体系的磁化率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结果表明,Al-Mo两组份—接触立刻发生化学反应。Al/Mo(mol比)=0.23时,体系磁化率达到极大值,是Mo(V)存在的标志。其光谱吸收带分别是742nm和335nm。Al/Mo>1时,Mo(V)的光谱吸收带渐渐消失。Al/Mo≥2时,体系在室温下就显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磁导率 催化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naph)_2-Al(i-Bu)_3-BF_3·OEt_2-ROH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中水的作用
6
作者 朴光哲 郑友群 唐学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研究了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的Ni(naph)_2-Al(i-Bu)_3-BF_3·OEt_2-ROH(简称Ni-Al-B-ROH)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中,水对聚合活性、微观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Al<0.33(摩尔比,下同)时,聚合活性随着H_... 研究了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的Ni(naph)_2-Al(i-Bu)_3-BF_3·OEt_2-ROH(简称Ni-Al-B-ROH)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中,水对聚合活性、微观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Al<0.33(摩尔比,下同)时,聚合活性随着H_2O/Al比增加而提高;H_2O/Al>0.33后,活性平缓下降,其活性峰值约在H_2O/Al=1/3处;当H_2O/Al=1.5时,催化剂完全失活。当Al/B≥1.0时,聚合物分子量随H_2O/Al比增加略有降低,而后变化平缓,trans-1,4/1,2值变小。但cis-1,4含量不变;随Al/B比增大,分子量线性增加,cis-1,4含量明显增加,trans-1,4/1,2值亦明显减小。在本实验条件下,本催化体系几乎无诱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镍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铝-硼-酚四元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洪林 仲崇祺 +2 位作者 张明会 陈滇宝 唐学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816-819,共4页
考察了 Ni(naph)_2 -(i-Bu)_3 Al-BF_3·OEt_2 -间甲酚催化体系酚、硼预混时合成(?)is-1,4-聚丁二烯的动力学行为。通过考察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聚合活性的影响,建立了体系的动力学方程:-d[Bd]/dt=k_p·α·[Bd]·[c... 考察了 Ni(naph)_2 -(i-Bu)_3 Al-BF_3·OEt_2 -间甲酚催化体系酚、硼预混时合成(?)is-1,4-聚丁二烯的动力学行为。通过考察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聚合活性的影响,建立了体系的动力学方程:-d[Bd]/dt=k_p·α·[Bd]·[cat]_0实验求得体系活化能 E_α=42.7kJ/mol,碰撞频率因子 Z=8.0×10~7s^(-1),并求得了有关动力学参数。温度升高,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链增长速度常数升高,而产物分子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研究——聚合速率方程
8
作者 丛悦鑫 朴光哲 唐学明 《齐鲁石油化工》 1990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研究厂以*(一印)中卜1(~民)什M<二一一M」一BFI·o巨b十l-oHI对比(简称NI-AL田为催化剂、加氢汽油为溶剂的丁二烯聚合动力学.在本实验条件下,聚合速率方程式可表示为: -d [Bd]/dt=k [Ni]~0 [Al]^(-1)[B] [Bd] Al/B>I (1... 本文研究厂以*(一印)中卜1(~民)什M<二一一M」一BFI·o巨b十l-oHI对比(简称NI-AL田为催化剂、加氢汽油为溶剂的丁二烯聚合动力学.在本实验条件下,聚合速率方程式可表示为: -d [Bd]/dt=k [Ni]~0 [Al]^(-1)[B] [Bd] Al/B>I (1) -d [Bd]/dt=k’[Ni]~0 [Al]^(-1)[B] [Bd] Al/B>I (2)即聚合速率与主催化剂浓度[Ni]呈零级关系,与助催化剂浓度[Al]呈负一级关系.Al/B<1时,与助催化剂浓度[B]呈零级关系;Al/B>1时,与助催化剂浓度[B]呈一级关系。此结果与前人工作的结论不同.同时也求出了有关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系 催化 丁二烯 聚合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与顺丁橡胶共混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宝琛 金守钢 +2 位作者 韩杰 杨淑欣 唐学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5-51,共7页
研究了不同配比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与顺丁橡胶(BR)共混体系的性能,并用透射电镜和扭辫分析法考察了共混胶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两胶共混容易,相容性好,各自的加工性能可通过并用得到改善。BR的加入,使HVBR的低温性能、弹性和... 研究了不同配比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与顺丁橡胶(BR)共混体系的性能,并用透射电镜和扭辫分析法考察了共混胶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两胶共混容易,相容性好,各自的加工性能可通过并用得到改善。BR的加入,使HVBR的低温性能、弹性和耐磨性等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保持了HVBR耐老化性好、生热低和抗湿滑性强等优点。共混胶性能非常类似于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 共混 HV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橡胶共混物的断裂韧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政 冯绍华 +1 位作者 冯少敏 耿瑞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3,共4页
用单边缺口法研究了聚乙烯(PE)与顺丁橡胶(BR)共混物在裂纹亚稳临界扩展时的断裂韧性(G_(?))。结果表明,加入BR可以明显改善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但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抗裂纹扩展能力有所降低。
关键词 聚乙烯 橡胶 共混物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基氯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玉伟 樊明礼 唐学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663-667,共5页
采用 MoCl_3(OC_(10)H_(21))_2-(i-Bu)_2AlO Ph 引发体系,在正己烷溶剂中,引发丁二烯聚合反应,考察烯丙基氯添加剂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聚合速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随烯丙基氯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在一定的烯丙基... 采用 MoCl_3(OC_(10)H_(21))_2-(i-Bu)_2AlO Ph 引发体系,在正己烷溶剂中,引发丁二烯聚合反应,考察烯丙基氯添加剂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聚合速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随烯丙基氯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在一定的烯丙基氯用量范围内,丁二烯聚合速度降低很少;烯丙基氯用量对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甚微,分子链中1,2-结构含量大体上在85%左右,且几乎无顺式-1,4链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氯 丁二烯 聚合 聚丁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Iniferter微凝胶及星型聚苯乙烯的合成
12
作者 杨文君 吴其晔 +2 位作者 周丽玲 李增吉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317-1319,共3页
借助于超声波振荡分散法,通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氯甲基苯乙烯三元共聚合反应合成了可溶性聚苯乙烯微凝胶,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取代其中的氯原子得到具有Iniferter功能的多官能度自由基活性微凝胶,该活性微凝胶引发苯乙... 借助于超声波振荡分散法,通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氯甲基苯乙烯三元共聚合反应合成了可溶性聚苯乙烯微凝胶,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取代其中的氯原子得到具有Iniferter功能的多官能度自由基活性微凝胶,该活性微凝胶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星型高分子,星型高分子中仍有Iniferter功能的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自由基 活性聚合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硫化法制再生胶/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13
作者 陈占勋 王可信 +1 位作者 刘小玲 许淑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36,共4页
本实验采用胎面再生胶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通过静态硫化方法制取热塑性弹性体。文中讨论了静态硫化对共混体力学性能、粘弹性能和热塑性能等的影响,并用TEM表征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
关键词 再生橡胶 聚乙烯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聚丁苯共聚物的组成测定及结构表征
14
作者 陈滇宝 刘小红 +2 位作者 周丽玲 唐学明 郎枢贵 《齐鲁石油化工》 1992年第1期53-57,共5页
本文研究了齐鲁石化公司乳聚丁苯共聚物在不同转化率条件下的粘度、凝胶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并通过沉淀分级法,借助GPC法和核磁共振(NMR)波谱法对成品胶的分级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转化率提高,聚台物特性粘数增大,但凝胶含量不... 本文研究了齐鲁石化公司乳聚丁苯共聚物在不同转化率条件下的粘度、凝胶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并通过沉淀分级法,借助GPC法和核磁共振(NMR)波谱法对成品胶的分级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转化率提高,聚台物特性粘数增大,但凝胶含量不随之而增加。成品胶分级样的^(13)C—NMR谱计算指出,微观结构及二元组含量基本不随分子量的变化而改变;应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表明,二元组的链段分布符合统计稳态,共聚物分子的链段属无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聚丁苯 共聚物 碳13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法合成液体端羟基聚丁二烯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其汶 吕锡元 +3 位作者 姚薇 傅立新 朱凤珍 李德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9-83,共5页
研究了丁二烯/过氧化氢/乙醇体系的光化聚合反应。首次采用有机光敏剂作为助引发剂,提高了聚合速率。同时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产物为液态物质,其羟基官能度为2.0~2.4。表征结果说明聚... 研究了丁二烯/过氧化氢/乙醇体系的光化聚合反应。首次采用有机光敏剂作为助引发剂,提高了聚合速率。同时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产物为液态物质,其羟基官能度为2.0~2.4。表征结果说明聚合产物为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 聚丁二烯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的气固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Ⅱ)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利生 赵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3-168,共6页
根据反应历程提出了聚乙烯在固态下进行氯化反应的自由基链反应动力学方程,并通过由搅拌式气固相氯化反应装置得到的实测数据,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了验证.所得动力学方程的积分形式为:ln(1)/(1-X)=kt(1-a)速度常数 k 随温度变化,阿累尼... 根据反应历程提出了聚乙烯在固态下进行氯化反应的自由基链反应动力学方程,并通过由搅拌式气固相氯化反应装置得到的实测数据,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了验证.所得动力学方程的积分形式为:ln(1)/(1-X)=kt(1-a)速度常数 k 随温度变化,阿累尼乌斯方程中的活化能 E=35.8(kJ/mol),指前因子A=0.091(atm·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气固相 氯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