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固氮微生物菌肥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璐 李贵童 +3 位作者 杜鑫浩 周会宏 杨建明 梁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27-32,共6页
为了探究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菌肥对小白菜产量、营养品质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施肥配比,试验设置5个施用菌液和低含氮量化肥液混合制成的菌肥(菌液比例为0、25%、50%、75%、100%)处理和1个菌液浸种处理,在小白菜... 为了探究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菌肥对小白菜产量、营养品质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施肥配比,试验设置5个施用菌液和低含氮量化肥液混合制成的菌肥(菌液比例为0、25%、50%、75%、100%)处理和1个菌液浸种处理,在小白菜的生长初期进行6次小白菜盆栽施肥后,测定其对小白菜植物学性状、营养品质和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液和低含氮量化肥液混合制成的菌肥可以促进小白菜生长,明显提高小白菜叶重,有利于小白菜增产,施用菌液比例为50%的菌肥效果最好;同时,施用菌肥可以明显提高小白菜的营养品质,改善小白菜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施用菌液比例为50%的菌肥综合效果较好。说明R.palustris菌液和化肥合理配施不仅可以缓解土壤板结问题,还可以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菌肥 小白菜 植物学性状 营养品质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泡粪污水除氨氮细菌筛选研究
2
作者 李树文 韩先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8,共7页
猪场氨气主要来源于液体粪污的氨氮,氨氮的高效去除对于粪污氨气的有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泡粪污水为研究对象,以氨气和氨氮去除率为测量指标,对10株芽孢杆菌的脱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株细菌均具有去除氨氮的作用,其中... 猪场氨气主要来源于液体粪污的氨氮,氨氮的高效去除对于粪污氨气的有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泡粪污水为研究对象,以氨气和氨氮去除率为测量指标,对10株芽孢杆菌的脱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株细菌均具有去除氨氮的作用,其中5株菌株即Bacillus licheniformis WL、B.mucilaginosus、B.methylotrophicus、B.megateriumde、B.subtilis GY在实验室条件下72 h氨氮去除率达到50%以上,5株菌株复配后的氨氮去除率与单一菌株处理效果基本相同;水泡粪污水处理试验表明,B.megateriumde具有高效的氨气和氨氮去除率,6 h氨气相对去除率为27%,24 h氨氮相对去除率和绝对去除率分别为63%和64%。该研究结果为水泡粪猪场的氨气和粪污氨氮的有效处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粪污水 氨氮 细菌 筛选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和SRAP分子标记在绣球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瑞鹏 贾小宁 郭立忠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6,共3页
采用RAPD、SRAP两种标记方法分别对6个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分析表明2种方法结果一致,平均每条引物组合产生的条带数分别为20.5和24.5,多态性条带的比例分别为91.4%和78.8%。结果显示,6个菌株间均有遗传... 采用RAPD、SRAP两种标记方法分别对6个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分析表明2种方法结果一致,平均每条引物组合产生的条带数分别为20.5和24.5,多态性条带的比例分别为91.4%和78.8%。结果显示,6个菌株间均有遗传上的差异,菌株4号、5号同源性最大,相似系数分别达到了0.981和0.875,说明菌株4号、5号可能是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RAPD SRAP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发酵液中三萜化合物和多糖的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琳 宋丽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6-252,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K2CO3双水相提取技术实现一步操作提取分离桦褐孔菌发酵液中的三萜化合物和多糖。通过考察分配系数和回收率,探讨三萜化合物和多糖在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获得三萜化合物和多糖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最佳相组成中,K2CO3...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K2CO3双水相提取技术实现一步操作提取分离桦褐孔菌发酵液中的三萜化合物和多糖。通过考察分配系数和回收率,探讨三萜化合物和多糖在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获得三萜化合物和多糖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最佳相组成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25%,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4%;固液比为1∶50;微波功率为540 W;微波时间为120 s。此条件下,三萜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9.22±0.68)%,多糖的提取率为(98.34±0.83)%,蛋白去除率为(94.67±0.74)%,菌丝体去除率为100%。该方法操作简单,三萜化合物和多糖提取率高、分离效果好,同时去除了菌丝体和蛋白,更加有利于产品的后续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K2CO3双水相 桦褐孔菌 三萜化合物 多糖 微波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芝挥发油的微波辅助双液相萃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琳 陈慧黠 郭立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130,共9页
采用微波辅助石油醚/乙醇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樟芝发酵液中的挥发油,并考察了其对7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优化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56%,石油醚体积浓度30%,固液比1∶50,微波功率380 W,微波时间90 s。此时,挥发油的提取率... 采用微波辅助石油醚/乙醇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樟芝发酵液中的挥发油,并考察了其对7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优化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56%,石油醚体积浓度30%,固液比1∶50,微波功率380 W,微波时间90 s。此时,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69%,真菌MIC为5-20 m L/L。微波辅助双液相萃取挥发油耗时短,提取率高,且获得的挥发油抗皮肤癣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双液相萃取 挥发油 樟芝 最低抑制浓度(MIC) 皮肤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薄孔菌菌丝体醇溶组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振宇 张伟鑫 +1 位作者 马刚 宋爱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68,78,共4页
以探索樟薄孔菌抗菌活性为目的,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获取樟薄孔菌菌丝体,以乙醇提取其醇溶性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红外光谱对醇溶组分进行鉴定,对其进行植物病原菌和医学病原菌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醇溶组分主要含有... 以探索樟薄孔菌抗菌活性为目的,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获取樟薄孔菌菌丝体,以乙醇提取其醇溶性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红外光谱对醇溶组分进行鉴定,对其进行植物病原菌和医学病原菌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醇溶组分主要含有顺十二碳-10-烯酸四氢吡喃酯、5-己基-α-呋喃酮、Z,Z-十八碳-9,12-二烯酸、十八碳-9,12-二烯酸乙酯、十八碳-9-烯酸乙酯、1-(2,6,6-三甲基-环己烯基)-1-十一烯-3,6-二酮、邻苯二甲酸-α-乙基己酯、2,6-二氨基-3-(4-氨基-6-喹啉偶氮基)吡啶8种化学成分。对醇溶组分进行植物病原菌和医学病原菌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樟薄孔菌醇溶组分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大肠杆菌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薄孔菌 抑菌 气相色谱-质谱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在高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琳 贾培培 +2 位作者 卢伟东 郭奇林 郭立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47,共6页
采用双向电泳分析Tris-饱和酚法获得的真姬菇菌丝体全蛋白,利用PDQuest8.0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比较最适温度(25℃)和高温胁迫条件下(42℃)真姬菇菌丝体蛋白的表达差异,筛选出与高温胁迫相关的蛋白,并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 采用双向电泳分析Tris-饱和酚法获得的真姬菇菌丝体全蛋白,利用PDQuest8.0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比较最适温度(25℃)和高温胁迫条件下(42℃)真姬菇菌丝体蛋白的表达差异,筛选出与高温胁迫相关的蛋白,并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7个蛋白点中,Spa2同源结构域的表达量下调,DEHA2G15532p、肽酶M76家族、HSP70、SNF2家族的DNA修复蛋白、细胞色素p450及AM域家族和锌指蛋白的混合物的表达量上调。这些蛋白参与了信号转导、蛋白处理、DNA修复等多种抗逆反应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双向电泳(2-DE) 高温胁迫 差异蛋白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分离蛹虫草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和虫草酸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陆秀华 刘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7,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分离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发酵产物中的虫草素和虫草酸。确定了双水相系统中乙醇质量分数为25%、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2%。正交试验优化的微波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540W,提取时间120s,固液比1∶100...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分离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发酵产物中的虫草素和虫草酸。确定了双水相系统中乙醇质量分数为25%、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2%。正交试验优化的微波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540W,提取时间120s,固液比1∶100[菌丝体干重(g):双水相体系的质量(g)]。在此条件下,虫草素和虫草酸的提取率分别为(99.35±0.12)%和(99.02±0.16)%,虫草素在上相中的分配率为(95.24±0.25)%,虫草酸在下相中的分配率为(91.83±0.19)%。该方法提取率高,虫草素和虫草酸分离效果好,有利于产品的后续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 虫草素 虫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虎杖药渣生成桦褐孔菌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205-208,共4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桦褐孔菌发酵虎杖药渣生成多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麸皮添加量为10 g/L,最适虎杖药渣添加量为15 g/L,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添加量为5 g/L。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培养基为虎杖药渣15 g/L...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桦褐孔菌发酵虎杖药渣生成多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麸皮添加量为10 g/L,最适虎杖药渣添加量为15 g/L,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添加量为5 g/L。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培养基为虎杖药渣15 g/L、麸皮1.0 g/L、蛋白胨5 g/L、MgSO_41.5 g/L、KH_2PO_43 g/L。此条件下,获得多糖(7.65±0.21)g/L、白藜芦醇(1.62±0.14)mg/g,桦褐孔菌菌丝体生物量为(11.79±0.35)g/L。该方法为虎杖药渣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虎杖药渣 多糖 发酵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栽培褐蘑菇高产高效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小宁 万鲁长 郭立忠 《食用菌》 2010年第5期48-49,共2页
以玉米芯粉为主料栽培褐蘑菇的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出菇管理,获得了二次发酵技术栽培褐蘑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提高了15%以上,且由于玉米芯的理化性质是透气性好,明显的缩短了发酵时间及用工量。
关键词 褐蘑菇 二次发酵 玉米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热激蛋白70(HmHSP70)的纯化
11
作者 贾培培 卢伟东 +1 位作者 郭立忠 宋捷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经过不同浓度梯度的IPTG诱导,获得了带有重组质粒pET32a-c(+)/HmH-SP70的大肠杆菌产生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当IPTG的终浓度为0.15mmol/L时,诱导可溶性重组蛋白的量最高,重组蛋白浓度为22.5mg/ml。同时SD... 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经过不同浓度梯度的IPTG诱导,获得了带有重组质粒pET32a-c(+)/HmH-SP70的大肠杆菌产生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当IPTG的终浓度为0.15mmol/L时,诱导可溶性重组蛋白的量最高,重组蛋白浓度为22.5mg/ml。同时SDS-PAGE显示得到蛋白分子量约为90KDa的融合蛋白。并对诱导过程中产生的包涵体进行了变性和透析复性,使其变为可溶性蛋白;通过镍亲和层析的纯化以及肠激酶的酶切作用,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HmHSP70,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0KDa,与预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热激蛋白70 包涵体 镍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泥样微生物菌群分离及生理生化性质研究
12
作者 姜辉 卢伟东 +1 位作者 郭立忠 贲庆贺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6-58,共3页
从海底泥样中初步分离出24个菌株,包括真菌、细菌,从24个菌株中选出9种进行菌体形态和生理生化性质研究,将9个菌株标记为1~9号。试验结果显示:从菌体形态观察,1~7、9号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湿润粘稠不透明;生理生化性质研究都有很高的耐... 从海底泥样中初步分离出24个菌株,包括真菌、细菌,从24个菌株中选出9种进行菌体形态和生理生化性质研究,将9个菌株标记为1~9号。试验结果显示:从菌体形态观察,1~7、9号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湿润粘稠不透明;生理生化性质研究都有很高的耐盐性,甲基红和V-P试验中全部是阴性菌株,1、2、3、6、7、9号菌是革兰氏染色阴性菌,5、6、9号菌能水解淀粉,3~9号菌能分解尿素,1~5、7、9号菌属于兼性厌氧型菌株。根据《伯杰细菌手册》初步鉴定:1、2、3、7、9号菌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4、5号菌属乳杆菌科;6号菌属盐杆菌科盐杆菌属;8号菌属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泥样 微生物 分离 生理生化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真姬菇热激蛋白HmHSP70基因烟草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13
作者 徐丽丽 郭立忠 陆秀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方法观察野生型烟草和转基因不育烟草的花药及其横切结构,研究真姬菇热激蛋白HmHSP70导致烟草雄性核不育的机理,结果表明:转基因不育烟草花粉的小孢子和花药壁发育异常,小孢子无法进行有丝分裂而降解,而绒毡层细... 采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方法观察野生型烟草和转基因不育烟草的花药及其横切结构,研究真姬菇热激蛋白HmHSP70导致烟草雄性核不育的机理,结果表明:转基因不育烟草花粉的小孢子和花药壁发育异常,小孢子无法进行有丝分裂而降解,而绒毡层细胞和中层细胞过度分裂不降解,药室遭到严重挤压,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败育 转基因烟草 石蜡切片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P156中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研究
14
作者 胡春辉 王菲 +1 位作者 郭立忠 于浩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76-182,共7页
龙胆酸是芳香族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核心代谢产物,龙胆酸降解研究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龙胆酸1,2-双加氧酶是催化龙胆酸降解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双加氧酶催化保守结构域在产碱杆菌P156的基因组上通过多序列比对找... 龙胆酸是芳香族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核心代谢产物,龙胆酸降解研究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龙胆酸1,2-双加氧酶是催化龙胆酸降解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双加氧酶催化保守结构域在产碱杆菌P156的基因组上通过多序列比对找到一个龙胆酸双加氧酶基因gdoP;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并利用重组蛋白对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酶学性质研究表明,GdoP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GdoP是一个Fe2+依赖型双加氧酶,含有Fe2+离子结合结构域。Fe2+离子能够明显促进GdoP酶活,Cu2+、Cd2+离子对GdoP的酶活有明显抑制。以龙胆酸为底物,GdoP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41μmol/L和23.9U/mg。GdoP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能够催化龙胆酸开环生成3-马来酰丙酮酸,不能催化5-氨基水杨酸、水杨酸和1-羟基-2-萘酸的转化。本研究系统的研究了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酶学性质,有助于更好的研究芳香族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酸1 2-双加氧酶 产碱杆菌 基因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脂肪酶海洋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新磊 秦雯娜 +5 位作者 杨永帅 邵亚慧 来玉红 蔡鹏泽 郭立忠 卢伟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研究海洋环境中产脂肪酶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所产胞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方法】以三丁酸甘油酯作为唯一碳源,利用平板涂布法从黄海胶州湾海泥中筛选到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鉴定,... 【目的】研究海洋环境中产脂肪酶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所产胞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方法】以三丁酸甘油酯作为唯一碳源,利用平板涂布法从黄海胶州湾海泥中筛选到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鉴定,并对其产生的脂肪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产脂肪酶的菌株为薄壁芽孢杆菌属(Gracilibacillus)成员,命名为Gracilibacillus sp.DN-X7。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对该菌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pH和NaCl质量浓度分别为60℃、pH 9.0和30g/L。稳定性试验表明,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热、耐碱和盐稳定性。甘氨酸甜菜碱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酶的热稳定性,60℃保温30min酶活力仍保持46%以上。底物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DN-X7菌株所产酯裂解酶是脂肪酶,能够分解不同种类的甘油酯和植物油。【结论】分离得到了一株能够产耐热、耐盐的碱性脂肪酶的海洋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芽孢杆菌 脂肪酶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弧菌N1对淡水和海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影响PCR-DGGE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慧黠 韩民泳 +1 位作者 于佳豪 刘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8-15,共8页
【目的】研究噬菌弧菌Bacteriovorax sp.N1 在一个投放周期内对淡水和海水养殖环境中细菌、弧菌总数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自市售微生态制剂分离蛭弧菌N1 并进行分子鉴定,测定其裂解效果,制备高浓度N1 菌液分别投放至淡水红鲤... 【目的】研究噬菌弧菌Bacteriovorax sp.N1 在一个投放周期内对淡水和海水养殖环境中细菌、弧菌总数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自市售微生态制剂分离蛭弧菌N1 并进行分子鉴定,测定其裂解效果,制备高浓度N1 菌液分别投放至淡水红鲤鱼(red carp)和海水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水体,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及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48 h 内水体环境中细菌、弧菌总数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经鉴定蛭弧菌N1 为噬菌弧菌,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smarisflavi)、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有裂解效果。将噬菌弧菌N1 投放进淡水和海水养殖环境的12~24 h,其能显著降低两种环境中弧菌含量(P<0.05)。DGGE 分析显示添加噬菌弧菌N1 后淡水组优势菌群弧菌属(Vibrio,a1)和不可培养杆菌属(Uncultured bacterium, a5)在 12 h 以后含量有明显的减少,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3)和红杆菌科Shimia 属(Shimia, a6)菌含量增加。海水组优势菌群不可培养杆菌属(c2)菌在 12 h 时变成非优势菌群,而白杆菌属(Albirhodobacter,c1)增加成为优势菌群。噬菌弧菌N1 在水中含量在24 h 时降至最低。【结论】噬菌弧菌N1 对海水和淡水环境中的弧菌属和不可培养杆菌属菌群有明显的裂解作用导致其含量下降,但也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杆菌科Shimia 属和白杆菌属(Albirhodobacter)菌群含量增加,但生物效应不明。为维持噬菌弧菌N1 对弧菌的控制,需要24h 左右重新补充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弧菌N1 养殖水体 PCR-DGGE分析 细菌群落 弧菌 不可培养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新菌株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彦飞 刘苗苗 +1 位作者 徐丽丽 郭立忠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59-62,共4页
本研究测定了双孢蘑菇亲本FA15与突变株FA15-5、FA15-6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并利用非生物学指标,以鸡蛋蛋白为标准蛋白,以WHO/FA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亲本与两个突... 本研究测定了双孢蘑菇亲本FA15与突变株FA15-5、FA15-6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并利用非生物学指标,以鸡蛋蛋白为标准蛋白,以WHO/FA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亲本与两个突变株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6.99%、39.31%、36.53%。亲本和突变株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氨基酸评分(AAS)显示,FA15-5、FA15-6比FA15分别低31.71%高25.00%。突变株FA15-6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较FA15高39.97%,生物价(BV)较FA15高54.73%,营养指数(NI)值较FA15高40.00%。因此,在营养价值方面,FA15-6是优于亲本的良好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突变株 氨基酸 蛋白质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桑黄菌株筛选及其驯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羚 郭立忠 李树文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桑黄是我国古往今来医药书籍记载的一种重要药用菌,其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多种活性代谢物,广泛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和护肤品中。从海水盐度和NaCl浓度两个方面筛选耐盐菌株,研究结果表明:桑黄HLJ耐海水盐度和耐NaCl浓度能力高于桑黄... 桑黄是我国古往今来医药书籍记载的一种重要药用菌,其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多种活性代谢物,广泛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和护肤品中。从海水盐度和NaCl浓度两个方面筛选耐盐菌株,研究结果表明:桑黄HLJ耐海水盐度和耐NaCl浓度能力高于桑黄SYS和桑黄W。3.2%海水盐度抑制HLJ菌丝的生长且抑制率为12%,NaCl抑制HLJ菌丝生长,1%浓度抑制率为36%;海水盐度驯化培养后,HLJ抗盐能力没有显著提高。本文研究结果为盐碱地埋土栽培桑黄以及海水发酵培养桑黄菌丝体研究提供菌株资源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耐盐 筛选 驯化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亚宁 邱田美 +7 位作者 侯杰 于浩 王鑫民 高霞 康莉莉 李丽珍 刘鹏 徐丽丽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82-187,共6页
为了优化菌丝培养基以期提高菌丝生物量和氨基酸产量,以荷叶离褶伞菌丝体为试验材料,以生物量和氨基酸含量为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5 g/L、麸... 为了优化菌丝培养基以期提高菌丝生物量和氨基酸产量,以荷叶离褶伞菌丝体为试验材料,以生物量和氨基酸含量为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5 g/L、麸皮7.75 g/L、KH 2PO 41.5 g/L、MgSO 41.62 g/L;每100 mL液体培养基可得菌丝体生物量为1.096±0.025 g,菌球大小均匀、菌球浓密,且优化后的菌丝体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3.9%,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7.06%。优化培养基可用于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菌丝体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营养菌Methylobacterium extorquens AM1中最适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丽萍 刘聪聪 +1 位作者 宋书真 刁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0,共8页
近年来荧光蛋白成为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遗传标记,详尽解读不同荧光蛋白基因在甲基营养菌中的表达可以鉴定最适的荧光报告基因。克隆了常用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黄色荧光蛋白YFP以及其他来源的绿色荧光蛋白wGFP和红... 近年来荧光蛋白成为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遗传标记,详尽解读不同荧光蛋白基因在甲基营养菌中的表达可以鉴定最适的荧光报告基因。克隆了常用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黄色荧光蛋白YFP以及其他来源的绿色荧光蛋白w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共5种荧光基因,构建相应的表达载体并在甲基营养菌Methylobacterium extorquens AM1中进行表达。通过荧光成像观察和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进行荧光蛋白表达鉴定。通过细菌生长曲线、荧光总量和相对荧光强度的测定,进行荧光稳定性和表达强度的鉴定。结果在转化子中均检测到目的荧光蛋白条带,但RFP荧光表达量痕量且未检测到荧光成像;稳定性最强和相对荧光强度最高的是YFP,是常用eGFP的1.6倍,mCherry的3.4倍。在M. extorquens AM1中最适荧光蛋白为Y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营养菌 荧光报告基因 相对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