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DNA的永定河和北运河本土与入侵鱼类群落特征
1
作者 张芮青 林豪杰 +4 位作者 祝燕 蔺晓茹 杜津柘 王书平 闫振广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72-1782,共11页
永定河和北运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河流,为解析这两条河流的本土及入侵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该研究于2023年10月在两条河流分别布设8个调查点位,使用环境DNA技术获取了鱼类基础数据,并对其分布特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位等进行了... 永定河和北运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河流,为解析这两条河流的本土及入侵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该研究于2023年10月在两条河流分别布设8个调查点位,使用环境DNA技术获取了鱼类基础数据,并对其分布特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在永定河和北运河共检出46种鱼类,隶属于7目18科39属,以鲤形目和鲈形目为主。其中,永定河检出39种鱼类,涵盖7目17科34属;北运河检出44种鱼类,涵盖7目17科37属。②永定河和北运河各调查点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范围分别为1.23~2.52、0.44~0.82和1.79~3.84,且北运河鱼类生物多样性略优于永定河(p<0.05)。③RDA分析发现,氨氮浓度、总氮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均与河流鱼类群落组成呈显著相关(p<0.05)。④研究期间共发现5种具有入侵风险的鱼类,分别为齐氏罗非鱼、白斑狗鱼、西太公鱼、太湖新银鱼和斑点叉尾鮰。其中,齐氏罗非鱼在调查点位分布广泛,其生态位宽度最大,且属于首次在永定河和北运河中被检出,后续值得关注。研究显示,在研究区域北运河鱼类多样性优于永定河,并且该研究的5种具有入侵风险的鱼类中,齐氏罗非鱼扩散能力可能是最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环境因子 生态位 鱼类群落 入侵物种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杀鲑气单胞菌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效果分析
2
作者 高雅彤 王致鹏 +2 位作者 高晔 朱明 李杰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都是鲑鳟类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病原。为开发这2种病原的疫苗,本研究将IHNV表面抗原糖蛋白G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都是鲑鳟类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病原。为开发这2种病原的疫苗,本研究将IHNV表面抗原糖蛋白G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IHNV糖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G。以杀鲑气单胞菌SC18032201为载体,通过电击转化,构建IHNV糖蛋白表达载体SC18032201-G。利用IPTG诱导IHNV糖蛋白在SC18032201-G中进行表达,并对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进行了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后G蛋白可以在SC18032201-G中表达,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为0.2 mmol/L IPTG、28℃诱导表达8 h。以优化后的条件对SC18032201-G进行培养、诱导、灭活和乳化,腹腔注射免疫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免疫45 d后,测定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水平,并进行杀鲑气单胞菌攻毒,评价疫苗载体的免疫保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免疫第45天后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效价为54.95±6.76,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45 d后虹鳟对杀鲑气单胞菌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100%。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杀鲑气单胞菌作为载体疫苗,构建IHNV糖蛋白的二价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针对杀鲑气单胞菌和IHNV的特异性免疫,为虹鳟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杀鲑气单胞菌 疫苗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岛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金叶 李朝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为了解青岛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情况,为该地区居民健康安全地使用饮用水提供参考,本试验以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地生活饮用水水源供给途径等进行采样点布设和水样采集,对所采水样进行金... 为了解青岛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情况,为该地区居民健康安全地使用饮用水提供参考,本试验以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地生活饮用水水源供给途径等进行采样点布设和水样采集,对所采水样进行金属离子(Pb、Fe)、总溶解固体含量、pH值、总硬度、碱度、CODMn、氨态氮、亚硝态氮、硫酸根及氯离子含量等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岛市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主要是总硬度、氯化物含量、硫酸根含量、CODMn含量和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高;即墨市各采样点水质较差,其次是城阳区,崂山区采样点水质最好。建议加强农村饮用水尤其是工业企业密集的农村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饮用水 水质 主成分分析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低温抗盐碱异养硝化菌株CS-6的除氮特性研究
4
作者 蒋雯雯 田相利 +3 位作者 王国栋 郭恩棉 信召哲 谭佳博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17-20,共4页
低温、高盐碱等环境会影响微生物硝化活性,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效率。从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细菌CS-6,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对其除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S-6... 低温、高盐碱等环境会影响微生物硝化活性,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效率。从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细菌CS-6,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对其除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S-6在72 h内对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0%和91.67%,在15℃低温及盐度0‰~50‰、pH值为6~9的范围内对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100%和99%,表现出良好的耐低温和抗盐碱特性,表明菌株CS-6具有高效的水质净化能力,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耐盐碱 异养硝化细菌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胞外多糖的近海海洋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云 栾小惠 《现代渔业信息》 2010年第4期13-17,共5页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微生物可产生大量不同于陆生生物的活性物质,是重要的海洋药物资源。实验所用泥样采集于黄海近海海岸,对其进行海洋细菌的分离与纯化,获得了25株纯化的海洋细菌。采用苯酚-硫酸法和乙醇沉淀法...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微生物可产生大量不同于陆生生物的活性物质,是重要的海洋药物资源。实验所用泥样采集于黄海近海海岸,对其进行海洋细菌的分离与纯化,获得了25株纯化的海洋细菌。采用苯酚-硫酸法和乙醇沉淀法检测这些菌株的发酵液中是否含有胞外多糖,进一步筛选出胞外多糖的高产菌株。实验结果表明,胞外多糖产量高于0.22g/L的菌株共7株,占总测定菌株数的28%,胞外多糖产量高于0.20g/L的菌株共13株,占总测定菌株数的52%,有48%的菌株胞外多糖产量介于0.19g/L和0.20g/L之间。其中以MBN003中多糖含量为最高,产量达到0.2305g/L。此研究结果表明MBN003菌株具有较高的产胞外多糖能力,可以选用MBN003作为胞外多糖提取物研究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胞外多糖 海洋细菌 苯酚-硫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联合胁迫对刺参组织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HSP 70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徐萍 于婉莹 +1 位作者 夏斌 徐冬雪 《河北渔业》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了解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联合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组织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HSP 70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刺参分别置于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共同胁迫的环境中进行试验,通过分析刺参胁迫后肠道组织切片,发现在高温、... 为了解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联合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组织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HSP 70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刺参分别置于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共同胁迫的环境中进行试验,通过分析刺参胁迫后肠道组织切片,发现在高温、低氧以及共同胁迫下,肠道组织出现明显的退化;通过测定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发现,环境胁迫对T-AOC、GR、G-SH和SOD活性有明显影响(P<0.05),且在联合胁迫组变化尤为明显;HSP 70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SP 70基因在高温、高温低氧联合胁迫下出现显著升高(P<0.05),在低氧胁迫下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刺参对环境胁迫下会出现组织学、抗氧化酶和HSP 70 mRNA水平的响应,并在高温低氧联合胁迫下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高温 低氧 组织切片 抗氧化酶 HSP 70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溶藻弧菌噬菌体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
7
作者 丁倩 杨超 +2 位作者 周圣凯 陈师勇 王文琪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溶藻弧菌是导致人和水生生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防治溶藻弧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对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并从海水中分离出1株溶藻弧菌噬菌体CZ-X1。结果发现:CZ-X1属于长尾噬菌体科,最适pH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 溶藻弧菌是导致人和水生生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防治溶藻弧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对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并从海水中分离出1株溶藻弧菌噬菌体CZ-X1。结果发现:CZ-X1属于长尾噬菌体科,最适pH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可耐受50℃加热处理;CZ-X1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100,潜伏期约40 min,裂解期约50 min,裂解量为97;CZ-X1对溶藻弧菌具有特异性的裂解能力,能有效抑制液体培养基中溶藻弧菌的生长。为生产溶藻弧菌噬菌体制剂和绿色防控水生动物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溶藻弧菌 筛选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以某省属本科高校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晶晶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7期81-82,85,共3页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等学校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课时少、信息量大、受众广等特点。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当前国内外高等学校课程类别、课程设置模式、公共选修课课程...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等学校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课时少、信息量大、受众广等特点。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当前国内外高等学校课程类别、课程设置模式、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并以某省属本科高校为例,分析了国内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设置现状,为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课程设置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杨计芳 马嵩 +2 位作者 李庆飞 康玉亮 李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0,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720尾初重为(51.31±2.64)g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6箱,每箱30尾,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12和18 g/kg的YC,试验为期49 d。结果... 文章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720尾初重为(51.31±2.64)g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6箱,每箱30尾,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12和18 g/kg的YC,试验为期4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8 g/kg的YC组草鱼末重(FBW)显著提高6.65%(P<0.05),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4.22%(P<0.05),肥满度(CF)显著提高6.08%(P<0.05);12和18 g/kg的YC组草鱼增重率(WGR)分别显著提高4.44%和7.98%(P<0.05);此外,YC对草鱼初重(IBW)、饲料系数(FCR)、存活率(SR)、脏体比(HSI)及肝体比(VSI)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梯度添加YC对草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及水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12和18 g/kg的YC组草鱼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18 g/kg的YC组草鱼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18 g/kg的YC组草鱼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12和18 g/kg的YC组草鱼后肠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论:添加18 g/kg的酵母培养物可通过提高草鱼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草鱼 生长性能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部分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与评价
10
作者 赵玉明 曲恒超 +2 位作者 常欣 杨敬昆 王金叶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了解青岛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为农村居民安全的使用饮用水提供参考,本文以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周边农村的生活饮用水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样采集和测定,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总溶解固体含量、总硬度、碱度、CODMn、硫... 为了解青岛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为农村居民安全的使用饮用水提供参考,本文以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周边农村的生活饮用水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样采集和测定,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总溶解固体含量、总硬度、碱度、CODMn、硫酸根含量、氯离子含量、金属离子(Pb、Fe)含量及亚硝态氮等。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氨氮、总溶解固体量小于标准限值,其它指标均存在超标情况,CODMn的超标率最高,可达39.1%,其次是硫酸盐和铁含量,分别为35%和34.8%。硫酸盐的超标倍数最大,超过国家标准值的52倍。建议加强对农村水质进行监控,改善饮用水的品质,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 青岛市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经济”下“水产养殖工程”课程的建设
11
作者 徐申波 王文琪 +2 位作者 王鑫 任贻超 杨宁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11期87-88,共2页
随着"蓝色经济"浪潮的兴起,水产养殖工程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要求高校的"水产养殖工程"课程进行改革,课程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分析"水产养殖工程"课程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提... 随着"蓝色经济"浪潮的兴起,水产养殖工程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要求高校的"水产养殖工程"课程进行改革,课程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分析"水产养殖工程"课程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措施,以便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希望能够对水产养殖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经济 水产养殖工程 课程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2个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基亮 王春德 +1 位作者 吕倩 刘博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89-293,303,共6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青岛鳌山卫和红岛的2个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自然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筛选了15条随机引物,其中有8条引物均存在于2个自然群体中。2个自然群体各36个四角蛤蜊共产生82个扩增片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青岛鳌山卫和红岛的2个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自然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筛选了15条随机引物,其中有8条引物均存在于2个自然群体中。2个自然群体各36个四角蛤蜊共产生82个扩增片段,即每条引物获得2~6个大小不等的片段。2个群体共检测出3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位点数5.125个,其中鳌山卫四角蛤蜊多态位比例(0.53)高于红岛的(0.50)。此外,本研究得到6个与四角蛤蜊壳高、壳长、壳宽及体质量呈显著相关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位点,有助于利用RAPD标记技术为四角蛤蜊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遗传多样性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来源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新月 张月琪 +3 位作者 王凤彪 王纪生 倪浩东 王致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83-389,共7页
海洋环境中有总量巨大的几丁质资源,细菌为主的海洋微生物能用产生的几丁质酶将长链几丁质水解为可利用单体,从而海洋维持碳氮循环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工业上利用几丁质酶制备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几丁寡糖具有较大应用... 海洋环境中有总量巨大的几丁质资源,细菌为主的海洋微生物能用产生的几丁质酶将长链几丁质水解为可利用单体,从而海洋维持碳氮循环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工业上利用几丁质酶制备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几丁寡糖具有较大应用价值。迄今为止,研究者已鉴定了30多种海洋细菌所产的几丁质酶。本文着重介绍海洋几丁质的结构和来源、几丁质酶的作用方式和海洋细菌来源几丁质酶的催化性质,并且分析了几丁质酶在农业、医药和食品领域的应用。几丁质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工业酶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几丁质酶 海洋细菌 催化性质 N-乙酰-D-氨基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壳粉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昕 葛香云 +2 位作者 刘元杰 李鹏程 李克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栉孔扇贝是中国养殖量最大的扇贝,其废弃的贝壳资源利用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贝壳粉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高温煅烧处理,进一步优化了栉孔扇贝壳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组成进行分析;... 栉孔扇贝是中国养殖量最大的扇贝,其废弃的贝壳资源利用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贝壳粉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高温煅烧处理,进一步优化了栉孔扇贝壳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不同贝壳粉煅烧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刚果红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 900℃下煅烧的贝壳粉吸附性能最好;吸附反应在5 min内迅速发生,在15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该反应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99 1),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属于多相吸附,低温更有利于刚果红在煅烧栉孔扇贝壳粉上的吸附。以上结果对于解决印染废水的净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栉孔扇贝壳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贝壳 高温煅烧 刚果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思考
15
作者 王金叶 郑波 +3 位作者 夏斌 李朝霞 王峰 任贻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159-162,共4页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该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在教学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法治等课程思政元素,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拓展...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该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在教学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法治等课程思政元素,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结果表明,融入思政元素后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适应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环境化学 思政教学 思政元素 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中上层小型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明霞 张辉 线薇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92,共15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持续影响海洋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海洋鱼类的群落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上层小型鱼类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其在我国海洋渔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虽有大量的研究探究了气候变化对鱼类的影响,但是气候变化对中上层... 近年来气候变化持续影响海洋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海洋鱼类的群落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上层小型鱼类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其在我国海洋渔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虽有大量的研究探究了气候变化对鱼类的影响,但是气候变化对中上层小型鱼类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水表面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含量、叶绿素a浓度、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流和极端事件频发等海洋环境因子变化对海洋中上层小型鱼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发育、栖息地、洄游模式、群落结构及其资源丰度等方面。气候变化下中上层小型鱼类的分布区通常向高纬度或深海区转移,从而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对渔业资源造成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旨在从中探寻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对策,从而为海洋渔业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上层小型鱼类 环境因子 渔业资源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关键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菁怡 耿兆楣 +10 位作者 张秋英 邵芸 郑欣 梁淑轩 吴亦红 赵茜 类承龙 蔺晓茹 周炜闯 吴炎喆 杜津柘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61,共12页
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2021年9月,采用冗余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对白洋淀浮游生物及关键环境因子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近邻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 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2021年9月,采用冗余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对白洋淀浮游生物及关键环境因子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近邻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曲腿龟甲轮虫、长额象鼻溞、卜氏晶囊轮虫;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3种,优势种为小球藻、梅尼小环藻、席藻和尘埃微囊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总氮含量、pH、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pH、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硝态氮含量、pH、总氮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pH、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含量、总氮含量及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可作为白洋淀水质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华东 王娜 +3 位作者 隋超 刘正勇 张聃炀 陈京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9,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其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DL-蛋氨酸(0、0.2%、0.4%、0.6%、0.8%、1.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实测饲料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72%、1.0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其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DL-蛋氨酸(0、0.2%、0.4%、0.6%、0.8%、1.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实测饲料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72%、1.00%、1.12%、1.27%、1.48%、1.67%。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幼鱼[鱼苗初始体重(3.50±0.02)g],养殖试验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添加0.6%蛋氨酸组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0.4%和0.6%蛋氨酸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添加0、0.2%、0.8%和1.0%蛋氨酸组(P<0.05);添加0.6%蛋氨酸组饲料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0.4%和0.6%蛋氨酸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蛋氨酸组(P<0.05);添加0.2%、0.4%和0.6%蛋氨酸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8%蛋氨酸组(P<0.05)。添加0.4%蛋氨酸组鱼肌肉的各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添加1.0%蛋氨酸组(P<0.05),与添加0、0.2%和0.6%蛋氨酸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6%蛋氨酸组鱼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添加0、0.2%、0.8%和1.0%蛋氨酸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低于添加0、0.2%和1.0%蛋氨酸组(P<0.05),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依据增重率与饲料蛋氨酸水平的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绿鳍马面鲀幼鱼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1.27%,占饲料粗蛋白含量的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饲料 蛋氨酸 生长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PcABCG5基因在高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亚伦 何玉英 +3 位作者 王琼 管晨惠 周玉洁 李朝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3,共9页
为探究急性盐碱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G5基因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应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中国对虾ABCG5基因,并将其命名为PcABCG5。该基因cDNA全长为2718 bp,开放阅读框为192... 为探究急性盐碱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G5基因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应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中国对虾ABCG5基因,并将其命名为PcABCG5。该基因cDNA全长为2718 bp,开放阅读框为1923 bp,共编码64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71.39 kDa,理论等电点为9.12,预测基因位于内质网上,为疏水性蛋白,包含1个NBD和1个TMD结构域,不包含信号肽。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cABCG5转运蛋白保守性强,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ABCG5蛋白同源性最高,达98.91%。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PcABCG5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鳃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眼柄中最低(P<0.05)。在盐碱胁迫下,PcABCG5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胁迫6 h时达到最高值(P<0.05),为对照组的3.12倍;利用dsRNA干扰实验对该基因进行敲降,沉默PcABCG5基因会使盐碱胁迫下的对虾死亡率高达60%,比对照组高40%(P<0.05),说明该基因的表达量越高,对中国对虾的存活越有利。本研究中受盐碱胁迫的中国对虾PcABCG5表达量高,可能是由于鳃在直接接触盐碱水环境后,通过PcABCG5介导的物质转运启动渗透压调节来应对渗透压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PcABCG5 盐碱胁迫 DS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法尼酯和蜕皮激素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存活、变态以及Ⅱ型CHH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金凤 邓之通 +4 位作者 刘飞 陈锚 杨颖飞 王忠凯 李玉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6-755,共10页
甲基法尼酯(MF)和蜕皮激素(20E)在甲壳动物的蜕皮、幼虫变态、形态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F和20E的体内合成和分泌受到II型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CHH)的调控。为探讨MF和20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发育的影响,使用不... 甲基法尼酯(MF)和蜕皮激素(20E)在甲壳动物的蜕皮、幼虫变态、形态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F和20E的体内合成和分泌受到II型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CHH)的调控。为探讨MF和20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发育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MF和20E处理不同发育时期的凡纳滨对虾幼体,并检测了幼体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变化;鉴定了凡纳滨对虾II型CHH亚家族的全部成员,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在外源MF和20E作用下,II型CHH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的幼体早期阶段对MF和20E都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其存活率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并且MF和20E也能造成幼体变态率的降低。凡纳滨对虾II型CHH亚家族包含8个蜕皮抑制激素MIH基因(LvMIH1-8)和1个卵黄发生抑制激素VIH基因(LvVIH),在仔虾中LvMIH3表达量最高,其次是LvMIH1和LvMIH7,其余基因有微弱表达或者不表达。在外源MF和20E作用下,LvMIH1和LvMIH7的表达趋势类似,二者同时具有MIH和MOIH的功能特征,但LvMIH1侧重于抑制蜕皮,LvMIH7侧重于抑制MF合成;而LvMIH3参与蜕皮调控,不参与调控MF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LvMIH1、LvMIH3、LvMIH7在凡纳滨对虾应答MF和20E信号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对于深入认识II型CHH在甲壳动物蜕皮和变态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甲基法尼酯 蜕皮激素 CH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