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乙腈提取玉米吐水样品,经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本研究基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乙腈提取玉米吐水样品,经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0.1~1000μg/L范围内,16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71;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为0.1~0.7μg/L;在10、100μg/L和1000μg/L的3个添加浓度水平条件下,供试农药平均回收率均在77.3%~10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1.7%~13.5%。运用该方法对玉米吐水样品进行实测,16种农药均可被检测出,其中啶虫脒的检出浓度最高(548.8μg/L)。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吐水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展开更多
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是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若虫的优势寄生蜂,已被用于果园、茶园和农田绿盲蝽的生物防治。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诱导的最佳光温条件,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设定...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是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若虫的优势寄生蜂,已被用于果园、茶园和农田绿盲蝽的生物防治。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诱导的最佳光温条件,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设定两个温度(15℃、19℃)和三个光周期12L:12D、10L:14D、8L:16D处理,测定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组合下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蛹形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于红颈常室茧蜂的发育历期和滞育诱导。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该寄生蜂卵-幼虫发育历期无明显差异,但15℃下卵-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0.40~33.60 d,19℃下缩短为18.80~19.40 d。15℃结合不同短光照诱导红颈常室茧蜂蛹的滞育率无显著差异;19℃下诱导蛹的滞育率随光照时长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光周期12L:12D对红颈常室茧蜂的滞育诱导效果较好,19℃时红颈常室茧蜂卵-幼虫期的发育时间更短。综上,光周期12L:12D和19℃的光温组合能显著缩短诱导进程、显著提升红颈常室茧蜂滞育率,是本试验该寄生蜂滞育蛹生产的最佳光温组合。上述结果为红颈常室茧蜂作为绿盲蝽寄生性天敌,实现规模化生产、延长货架期,并最终作为生物防治产品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支撑。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基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乙腈提取玉米吐水样品,经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0.1~1000μg/L范围内,16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71;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为0.1~0.7μg/L;在10、100μg/L和1000μg/L的3个添加浓度水平条件下,供试农药平均回收率均在77.3%~10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1.7%~13.5%。运用该方法对玉米吐水样品进行实测,16种农药均可被检测出,其中啶虫脒的检出浓度最高(548.8μg/L)。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吐水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文摘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是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若虫的优势寄生蜂,已被用于果园、茶园和农田绿盲蝽的生物防治。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诱导的最佳光温条件,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设定两个温度(15℃、19℃)和三个光周期12L:12D、10L:14D、8L:16D处理,测定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组合下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蛹形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于红颈常室茧蜂的发育历期和滞育诱导。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该寄生蜂卵-幼虫发育历期无明显差异,但15℃下卵-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0.40~33.60 d,19℃下缩短为18.80~19.40 d。15℃结合不同短光照诱导红颈常室茧蜂蛹的滞育率无显著差异;19℃下诱导蛹的滞育率随光照时长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光周期12L:12D对红颈常室茧蜂的滞育诱导效果较好,19℃时红颈常室茧蜂卵-幼虫期的发育时间更短。综上,光周期12L:12D和19℃的光温组合能显著缩短诱导进程、显著提升红颈常室茧蜂滞育率,是本试验该寄生蜂滞育蛹生产的最佳光温组合。上述结果为红颈常室茧蜂作为绿盲蝽寄生性天敌,实现规模化生产、延长货架期,并最终作为生物防治产品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