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行统一观下的植物保护专业实习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淑颖 赵川德 黄金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4期256-258,共3页
以"知行统一"思想为基石,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从各方面探索实习改革,介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知行统一"融入植物保护教学工作,使学生成... 以"知行统一"思想为基石,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从各方面探索实习改革,介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知行统一"融入植物保护教学工作,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统一 植物保护 实习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教学中的初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淑颖 张茹琴 黄金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试验教学的模式与过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辅助,对知识内化与吸收过程机动灵活,提高了自主探究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素养。文章依托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将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试验教学的模式与过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辅助,对知识内化与吸收过程机动灵活,提高了自主探究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素养。文章依托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出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试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和青岛地理种群蝇蛹金小蜂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3
作者 刘云洁 姜春 +7 位作者 张益堃 蒋铭昊 黄飞鹏 朱亮 万方浩 马春森 周洪旭 滕子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634,共8页
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是一种寄主广泛的蝇类蛹期寄生蜂,极具生防潜能。为明确不同地理来源的蝇蛹金小蜂种群的生物学特征,指导蝇蛹金小蜂的种质资源筛选、提高应用效果,本研究测定比较了来自广州和青岛两个地理种群的... 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是一种寄主广泛的蝇类蛹期寄生蜂,极具生防潜能。为明确不同地理来源的蝇蛹金小蜂种群的生物学特征,指导蝇蛹金小蜂的种质资源筛选、提高应用效果,本研究测定比较了来自广州和青岛两个地理种群的蝇蛹金小蜂发育、寄生和抗逆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发现,广州种群蝇蛹金小蜂单头对黑腹果蝇蛹的侵染率、寄生后的出蜂数均显著高于青岛种群。在只提供水而不提供食物,或者水分和食物均不提供的情况下,青岛种群的成蜂存活率显著高于广州种群。其他生物学指标,如卵到成虫啮出的历期,成蜂寿命,干燥、高温、低温胁迫下成蜂的存活能力等,两个地理种群的蝇蛹金小蜂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广州地理种群的蝇蛹金小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而青岛种群在食物、水分缺乏的逆境下,存活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金小蜂 地理种群 寄生能力 抗逆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植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探析及启示--以法政大学为例
4
作者 李凌绪 黄金光 +1 位作者 刘同先 罗小勇 《植物医学》 202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人才,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近年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化肥农药等的过度投入等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频发,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的弊端显露.植物医学专业培养从事植物健康管理的人才...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人才,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近年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化肥农药等的过度投入等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频发,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的弊端显露.植物医学专业培养从事植物健康管理的人才,强调通过调节植物健康预防各类灾害,可弥补当前植物保护的弊端.越来越多专家呼吁将以有害生物为中心的植物保护专业转型为以植物健康为中心的植物医学专业,但植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等仍有待讨论.日本高校植物医学教育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重视融合多学科知识服务于植物健康管理,本文介绍了法政大学植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对我国兴办植物医学教育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 植物健康 学科融合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医学学科:历史、重大需求与发展思路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同先 陈剑平 谢联辉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6,40,共7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学科的历史、发展、人才培养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科的概念、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及与国家农业(含林业)重大需求相关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植物医学(plant medi-cine)的历史、发展、...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学科的历史、发展、人才培养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科的概念、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及与国家农业(含林业)重大需求相关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植物医学(plant medi-cine)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从植物保护学科到植物医学学科建设变革的必要性、前瞻性、战略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建议在我国尽早设置植物医学学科,成立植物医学专业,培养植物医生(plant doctor),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培养更多植物医学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健康 植物医学 植物保护学 植物保护 植物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植物医学的学科与专业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同先 丁伟 《植物医生》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大多数农林高校都开设了植物保护专业,但长期以来,“植物保护”和“植物医学”2个概念模糊不清、混为一谈.本文试图从植物保护学科及其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着手,讨论植物医学与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与外延,深入分析植... 我国大多数农林高校都开设了植物保护专业,但长期以来,“植物保护”和“植物医学”2个概念模糊不清、混为一谈.本文试图从植物保护学科及其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着手,讨论植物医学与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与外延,深入分析植物保护与植物医学的不同特点及联系,意在强调在我国农林高校设置植物医学专业、建立植物医学学科、最终构建现代化植物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植物医学 学科 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医学学科、植物医院、植物医疗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同先 丁伟 《植物医生》 2021年第4期8-11,共4页
植物医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是推进植物医学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只有一所“植物医学学院”,但是其只设置了“植物保护”学科,没有“植物医学”学科,更没有配套建立植物医院、植物医疗与服务体系,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医生,无论是教... 植物医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是推进植物医学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只有一所“植物医学学院”,但是其只设置了“植物保护”学科,没有“植物医学”学科,更没有配套建立植物医院、植物医疗与服务体系,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医生,无论是教材体系或是实践体系都需要探索和完善.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医学学院”.本文从“医学”理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植物医学”学科的概念和特点、“植物医学”专业的设置和“植物医生”人才培养模式;讨论了植物医院的建立及其各部门的设置和功能,提出了植物医生与医疗人员的组成与功能,旨在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培养更多的植物医学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学科 植物医院 植物医生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植物医学:植物健康与“药食同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同先 丁伟 《植物医生》 2021年第2期1-3,共3页
“药食同源”是人体医学的概念,指的是许多食物即药物,能防治疾病;或反之,许多药物不仅能防治疾病,也可以是人类的食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同样地,植物的肥料和药剂既能保证植物健康生长,也能抵御病虫草害发生.本文从中医药学的... “药食同源”是人体医学的概念,指的是许多食物即药物,能防治疾病;或反之,许多药物不仅能防治疾病,也可以是人类的食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同样地,植物的肥料和药剂既能保证植物健康生长,也能抵御病虫草害发生.本文从中医药学的“药食同源”入手,讨论了植物医学中的“药食同源”,以期促进人们对植物及其植物健康与医学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 药食同源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呼唤植物医生,科学需要植物医学——祝贺《植物医生》改版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同先 《植物医生》 201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欣闻发行30余年之久的《植物医生》要改版。应主编丁伟教授邀请,写几句祝贺词。《植物医生》改版是时代的需求。《植物医生》创刊于1985年,1995年在《国外农学·植物保护》杂志的基础上更名为《植物医生》。她的更名是顺应了当年我... 欣闻发行30余年之久的《植物医生》要改版。应主编丁伟教授邀请,写几句祝贺词。《植物医生》改版是时代的需求。《植物医生》创刊于1985年,1995年在《国外农学·植物保护》杂志的基础上更名为《植物医生》。她的更名是顺应了当年我国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制度的变革,把一个较高层次专业期刊更名为涉猎各种植物病虫鼠害的发生与防治,为科技人员和农民提供植保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 医生 改版 科学 农业种植制度 专业期刊 发生与防治 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医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设置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凌绪 刘同先 +1 位作者 张清明 黄金光 《植物医生》 2020年第2期11-13,共3页
植物医学是保持植物健康及预防、缓解或治疗植物疾病的科学和技术.植物医学的理念已被我国很多学者接受,开办植物医学专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农药学类课程是植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植物医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的教学... 植物医学是保持植物健康及预防、缓解或治疗植物疾病的科学和技术.植物医学的理念已被我国很多学者接受,开办植物医学专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农药学类课程是植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植物医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初步讨论,以期为植物医学专业背景下农药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 农药学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植物医学的“治未病”与“预防为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同先 沈佐锐 《植物医生》 2021年第5期1-4,共4页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从萌芽、形成、积累到成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是历代医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总结与升华.无论是医学、动物医学或植物医学,“治未病”与...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从萌芽、形成、积累到成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是历代医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总结与升华.无论是医学、动物医学或植物医学,“治未病”与“预防为主”都有契合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中医之“治未病”,植物医学之“治未病”,以及“治未病”与植物保护之“预防为主”3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使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在植物医学、植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发扬光大,并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 中医 治未病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首次诱集一种小蠹——云杉小根小蠹
12
作者 王子豪 潘涛 +1 位作者 张振军 王俊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为更好地调查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展林区蛀干害虫监测和防控,对采集到的小蠹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其中一种小蠹为黑褐色,虫体表面光秃略有刚毛,触角的球状部向顶端逐渐收拢,前胸... 为更好地调查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展林区蛀干害虫监测和防控,对采集到的小蠹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其中一种小蠹为黑褐色,虫体表面光秃略有刚毛,触角的球状部向顶端逐渐收拢,前胸背板长大于宽,侧緣呈弓形,有中隆线,初步确定为根小蠹属Hylastes spp.。该小蠹前额无纵向中隆线,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明显纵向突起的脊,鞘翅表面具深而大的刻点且排列整齐,整个鞘翅体表被短刚毛。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ML树)表明采集到的小蠹样本与美国、瑞典、芬兰、德国的云杉小根小蠹样本序列聚成一支。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所诱集到的小蠹为云杉小根小蠹,同时该种为山东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鉴定 COI基因 云杉小根小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思考
13
作者 白霜 李凌绪 +1 位作者 张清明 郑永权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5大核心课程之一,承载着传授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重任,在高素质、高水平植物保护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专业知识...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5大核心课程之一,承载着传授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重任,在高素质、高水平植物保护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能辩证思维看待农药的发展与施用,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野螟交尾行为与产卵特性研究
14
作者 吴菊香 李长友 +3 位作者 孙开珍 张竹青 迟玉成 郑桂玲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豆野螟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危害严重。本研究在室内对豆野螟的交尾行为和产卵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豆野螟在羽化后2天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尾活动,羽化后3~5天达到高峰;交尾活动主要发生在21∶00—06∶30间,高峰在23∶00—03... 豆野螟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危害严重。本研究在室内对豆野螟的交尾行为和产卵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豆野螟在羽化后2天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尾活动,羽化后3~5天达到高峰;交尾活动主要发生在21∶00—06∶30间,高峰在23∶00—03∶00,一般一生只交尾一次,部分交尾2~3次,平均交尾时长为53.1 min;在雌雄比1∶1或雄蛾数较多的情况下,交尾率和产卵数较高;在20~27℃范围内,交尾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温度超过25℃时,交尾率在50%以上,平均产卵数在800粒以上;22~27℃雌成虫羽化后第3天开始产卵,第7~8天达到产卵高峰,至第12天产卵数达到总产卵数的80%。研究结果对豆野螟的室内饲养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野螟 交尾行为 产卵特性 温度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棘孢木霉几丁质酶Tachi2基因的转录因子和蛋白的互作研究
15
作者 曲珊 赵月 +2 位作者 李雅华 郑桂玲 咸洪泉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319,共10页
【目的】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D3104产生的几丁质酶Tachi2在植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7号转录因子作用于特异响应几丁质诱导的Tachi2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探究47号转录因子与一种新调控蛋白H63的互作关... 【目的】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D3104产生的几丁质酶Tachi2在植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7号转录因子作用于特异响应几丁质诱导的Tachi2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探究47号转录因子与一种新调控蛋白H63的互作关系,为解析几丁质诱导调控基因转录表达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棘孢木霉几丁质酶基因Tachi2中47号转录因子的候选互作蛋白H63进行体内点对点互作鉴定;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对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基因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融合蛋白,通过GST pull-down实验进行体外蛋白互作检测;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洋葱表皮细胞亚细胞定位技术和BiFC实验进一步检测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在酵母细胞内存在互作关系;原核表达的重组H63蛋白、47号转录因子大小分别为36 kD和18 kD,二者在体外存在互作关系;成功构建了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证实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在洋葱内表皮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并且互作发生在细胞核内。【结论】证实H63蛋白与47号转录因子在细胞内外均存在相互作用,为解析真菌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几丁质酶在农业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几丁质酶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互作蛋白 酵母双杂交 GSTPull-down 双分子荧光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16种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
16
作者 夏北齐 李如男 +3 位作者 董丰收 郑永权 张清明 李远播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本研究基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乙腈提取玉米吐水样品,经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 本研究基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乙腈提取玉米吐水样品,经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0.1~1000μg/L范围内,16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71;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为0.1~0.7μg/L;在10、100μg/L和1000μg/L的3个添加浓度水平条件下,供试农药平均回收率均在77.3%~10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1.7%~13.5%。运用该方法对玉米吐水样品进行实测,16种农药均可被检测出,其中啶虫脒的检出浓度最高(548.8μg/L)。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吐水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吐水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周期对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
17
作者 周怡克 罗淑萍 +1 位作者 褚栋 陆宴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3,共6页
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是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若虫的优势寄生蜂,已被用于果园、茶园和农田绿盲蝽的生物防治。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诱导的最佳光温条件,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设定... 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是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若虫的优势寄生蜂,已被用于果园、茶园和农田绿盲蝽的生物防治。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诱导的最佳光温条件,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设定两个温度(15℃、19℃)和三个光周期12L:12D、10L:14D、8L:16D处理,测定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组合下红颈常室茧蜂滞育蛹形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于红颈常室茧蜂的发育历期和滞育诱导。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该寄生蜂卵-幼虫发育历期无明显差异,但15℃下卵-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0.40~33.60 d,19℃下缩短为18.80~19.40 d。15℃结合不同短光照诱导红颈常室茧蜂蛹的滞育率无显著差异;19℃下诱导蛹的滞育率随光照时长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光周期12L:12D对红颈常室茧蜂的滞育诱导效果较好,19℃时红颈常室茧蜂卵-幼虫期的发育时间更短。综上,光周期12L:12D和19℃的光温组合能显著缩短诱导进程、显著提升红颈常室茧蜂滞育率,是本试验该寄生蜂滞育蛹生产的最佳光温组合。上述结果为红颈常室茧蜂作为绿盲蝽寄生性天敌,实现规模化生产、延长货架期,并最终作为生物防治产品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颈常室茧蜂 发育历期 温度 光周期 滞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料饲养草地螟的发育和繁殖
18
作者 籍兴伟 刘彦霞 +2 位作者 丁天波 陈巨莲 谭晓玲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三北地区的农业害虫,具有周期性大规模暴发的特征,对多种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草地螟室内人工繁育技术,是揭示害虫种群暴发成灾机制和发展有效防控措施的先决条件。本文探讨...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三北地区的农业害虫,具有周期性大规模暴发的特征,对多种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草地螟室内人工繁育技术,是揭示害虫种群暴发成灾机制和发展有效防控措施的先决条件。本文探讨了草地螟幼虫的人工饲料制作和饲养方法,并评估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对草地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幼虫存活率、发育历期、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等方面人工饲料与传统饲养方法没有显著差异。饲喂人工饲料和灰菜叶的草地螟幼虫存活率分别为91.11%和92.20%,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14.28 d和15.08 d,蛹重分别为31.70 mg和41.90 mg,羽化率分别为79.26%和78.32%,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2.33 d和20.83 d,平均单头雌虫产卵量分别为253.50粒和283.33粒。构建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显示,两种饲料喂饲的草地螟的生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饲料饲养的成虫其繁殖峰值高于天然饲料,对草地螟种群增长有促进作用,表明人工饲料可作为草地螟幼虫的有效替代饲养方案,可以用于室内草地螟大规模饲养。本研究不仅为草地螟的人工饲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生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草地螟 室内饲养 发育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潜叶蝇种类和危害程度及其天敌寄生蜂调查
19
作者 霍宝伟 袁诗薇 +6 位作者 叶福宇 杜素洁 万伟杰 郭建洋 万方浩 周洪旭 刘万学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327-333,共7页
为明确宁夏地区蔬菜上潜叶蝇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的种类组成,通过对宁夏地区蔬菜上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进行采样调查,利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2016—2019年,宁夏地区有5种潜叶蝇发生危害,包括豌豆彩潜蝇(Phytomyza hortico... 为明确宁夏地区蔬菜上潜叶蝇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的种类组成,通过对宁夏地区蔬菜上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进行采样调查,利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2016—2019年,宁夏地区有5种潜叶蝇发生危害,包括豌豆彩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番茄斑潜蝇(L.bryoniae)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其中,美洲斑潜蝇发生数量和寄主植物种类均最多,尤其嗜好葫芦科植物;番茄斑潜蝇仅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上发现危害,且危害程度较低。潜叶蝇上寄生蜂的种类包括4科17属27种,从发生数量和寄生范围来看,优势种主要是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和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其中,芙新姬小蜂1129头,占总数41.81%;豌豆潜蝇姬小蜂458头,占总数16.96%。宁夏地区的潜叶蝇对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应重点关注豆科作物上潜叶蝇的发生,并加强田间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治工作。此外,该地区的潜叶蝇寄生蜂资源丰富,需进一步加强天敌昆虫资源的保护,尤其是进一步发掘优势天敌芙新姬小蜂、豌豆潜蝇姬小蜂的防控潜力,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害虫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叶蝇 寄生蜂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双性诱剂在山东稻区诱集效果分析
20
作者 王鹏 胡磊 +3 位作者 高发瑞 金桂秀 黄信诚 褚栋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稻纵卷叶螟是山东水稻的重要迁飞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是该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双性诱剂可同时释放植物源化合物和昆虫性信息素,兼具食诱和性诱的功能。为明确诱剂产品在山东稻区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诱剂+诱捕器的方式诱集水稻田害... 稻纵卷叶螟是山东水稻的重要迁飞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是该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双性诱剂可同时释放植物源化合物和昆虫性信息素,兼具食诱和性诱的功能。为明确诱剂产品在山东稻区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诱剂+诱捕器的方式诱集水稻田害虫,调查了稻纵卷叶螟双性诱剂在山东省4个地点的诱集结果。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双性诱剂在各稻区均可以诱集雌性和雄性个体,且雌雄个体数量无明显差异;各试验稻区的稻纵卷叶螟诱虫量存在差异;稻纵卷叶螟双性诱剂还可诱集到大螟、二化螟等水稻害虫;性诱剂诱集靶标害虫稻纵卷叶螟的效果高于双性诱剂或与之相当。综上,性诱剂具有较高的专一性,而双性诱剂兼具雌雄个体和其他害虫诱集效果,可用于水稻害虫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双性诱剂 性诱剂 植物挥发物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