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仿真赋能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动物解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南 姜忠玲 +4 位作者 韩先杰 黄玉风 郇延军 马淑慧 李方正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推动数字化教育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本文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列举动物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目标... 推动数字化教育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本文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列举动物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目标;探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建设动物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新思路。本文介绍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丰富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资源,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从课程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评价等多方面赋能专业课思政教育建设,提升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 虚拟仿真 课程思政 动物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董记红 侯乐乐 +1 位作者 高善颂 陈甫 《家禽科学》 2023年第5期45-49,共5页
兽医实验室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与服务工作。随着现代兽医实验室功能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极为重要。本文从兽医实... 兽医实验室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与服务工作。随着现代兽医实验室功能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极为重要。本文从兽医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危化品安全、废弃物处理、特种设备安全和安全意识薄弱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入手,通过探索安全责任体系、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网格模式、安全检查考核机制、安全教育管理、有毒有害危险品和实验动物管理与处置等建设,保障了兽医实验室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学 实验室 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俊慧 毛铭显 +5 位作者 周凯钰太 刘睿慧 王素春 魏世萌 祁倩 王楷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后,其基因组会发生变异甚至出现再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本文对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易感动物及主要症状、遗传变异机制、动物模型、诊断、疫苗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动物 病原变异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生物消减控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宁雪莹 王琳 +7 位作者 孙晔晖 郭皖露 刘中木 王娟 宋翠平 张晓轩 曲志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94-100,114,共8页
近年来,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动物源性耐药菌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动物-环境-人”间传播,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CRISPR-Cas9、ASO... 近年来,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动物源性耐药菌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动物-环境-人”间传播,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CRISPR-Cas9、ASO、RNAi)、生物技术(如噬菌体疗法、益生菌、抗菌肽)、免疫和疫苗策略(如疫苗、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等多个层面,对消减控制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综合分析不同技术层面的优缺点,旨在为控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耐药菌 耐药基因 动物源 生物消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
5
作者 楚美俊 邹明 +4 位作者 尤志远 接超 刘宝涛 李彦 曹宏伟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3期41-43,共3页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在动物和人类肠道中广泛存在的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伤口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和菌血症等。近年来,动物源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作为最重要的农场动物之一,猪已被证明是...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在动物和人类肠道中广泛存在的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伤口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和菌血症等。近年来,动物源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作为最重要的农场动物之一,猪已被证明是传播耐药大肠杆菌的重要媒介,耐药菌株可从受污染的动物产品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或通过粪便直接进入自然环境;此外,大肠杆菌也可将耐药基因转移到其他病原体,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严重威胁。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许多细菌耐药机制,其中,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最常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区 食物链 公共健康 多重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次设计,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水平
6
作者 张传美 孙健 +2 位作者 单虎 张启迪 杨海燕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文在总结分析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提出了强化基础型实验教学和考核,制作实验微课、做好预习,实验中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实验素养,实验后严格... 本文在总结分析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提出了强化基础型实验教学和考核,制作实验微课、做好预习,实验中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实验素养,实验后严格实验课考核;推进综合型实验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采用实验室轮转学习制和导师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型实验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 实验教学 高校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能大赛模式的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6
7
作者 齐亚男 孙雨 +3 位作者 刘金蓉 王传兴 杨海燕 张传美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第1期50-52,共3页
为了动物医学专业教学重要目的和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要求,采用基于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基于技能大赛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现状... 为了动物医学专业教学重要目的和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要求,采用基于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基于技能大赛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分析说明,从学生、教师、社会多个方面验证了本模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技能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月 张璇 +2 位作者 王雨 王小伟 付开强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热应激不仅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高温会使哺乳动物出现热应激现象,造成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紊乱和精子生成障碍,严重降低动物的精液品质,导致母畜的受孕率、胚胎成活率、家畜繁殖能力降低。文章论述了热... 热应激不仅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高温会使哺乳动物出现热应激现象,造成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紊乱和精子生成障碍,严重降低动物的精液品质,导致母畜的受孕率、胚胎成活率、家畜繁殖能力降低。文章论述了热应激对睾丸组织、生殖激素调节、精液品质的影响,总结动物养殖过程中针对热应激的防控对策,为缓解家畜由高温导致的负面影响,提高家畜繁殖能力,降低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精子发生 生殖激素 精液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青岛地区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流行情况 被引量:4
9
作者 崔云昊 刘志诚 +7 位作者 张启迪 刘德俊 宋士凯 衣云鹏 李秋 刘志海 张亚茹 李道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为了分析青岛地区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并为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于山东省青岛市屠宰场采集鸡源和鸭源粪便样本,通过多黏菌素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分别采用琼脂稀释法、PCR、接合试验和全基因组测... 为了分析青岛地区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并为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于山东省青岛市屠宰场采集鸡源和鸭源粪便样本,通过多黏菌素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分别采用琼脂稀释法、PCR、接合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流行特征、系统发育群、mcr-1基因可转移性和遗传环境。结果显示,本试验从133份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2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总分离率为19.55%(26/133),其中鸭源菌株分离率(24.24%,16/66)高于鸡源菌株(14.93%,10/67)。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其余测试药物耐药率较高(42.31%~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鸡源菌株多重耐药较为分散,而鸭源菌株多重耐药集中于6和9重。26株分离菌株均携带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其余耐药基因携带率介于7.69%~96.15%,tet(B)基因仅在鸡源菌株中携带(20.00%),qnrS基因在鸡源菌株中携带率(30.00%)显著低于鸭源(100%)。毒力因子检测发现,tarT、aer、pap和neuC基因在鸡源菌株中的携带率(90.00%、70.00%、50.00%和30.00%)高于鸭源(62.50%、12.50%、0%和0%)。系统发育群结果显示,青岛地区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主要系统发育群为A组,占比为76.92%。接合试验证实了部分mcr-1具有可转移性。mcr-1遗传环境结果显示,mcr-1上、下游并未发现插入序列。结果表明,mcr-1仍旧是导致禽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流行的主要“元凶”,但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菌株在耐药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检出率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因此,mcr-1在食品动物源细菌中的流行研究和监控仍旧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毒力因子 大肠杆菌 mc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有为 程亚倬 +2 位作者 商继勇 张廷龙 孙铭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1182,共12页
体外成熟是哺乳动物胚胎工程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主要途径,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妊娠的建立及维持,胎儿的发育等。哺乳动物卵巢表面数量众多的小卵泡可以作为胚胎工程卵母细胞的来源,但从哺乳动物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成熟差... 体外成熟是哺乳动物胚胎工程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主要途径,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妊娠的建立及维持,胎儿的发育等。哺乳动物卵巢表面数量众多的小卵泡可以作为胚胎工程卵母细胞的来源,但从哺乳动物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成熟差异较大,存在处于发育各个时期的卵母细胞,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发育能力不足。如何提高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发育能力以充分挖掘优良母畜的遗传资源,提高胚胎工程效率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文章概述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比较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物质积累差异、卵泡的卵泡液成分及含量差异以及卵泡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的差异,分析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的原因,分析总结提高哺乳动物小卵泡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措施,包括抑制核成熟、成熟前培养、颗粒细胞及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培养,期望能够为小卵泡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发育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小卵泡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泡粪污水除氨氮细菌筛选研究
11
作者 李树文 韩先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8,共7页
猪场氨气主要来源于液体粪污的氨氮,氨氮的高效去除对于粪污氨气的有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泡粪污水为研究对象,以氨气和氨氮去除率为测量指标,对10株芽孢杆菌的脱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株细菌均具有去除氨氮的作用,其中... 猪场氨气主要来源于液体粪污的氨氮,氨氮的高效去除对于粪污氨气的有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泡粪污水为研究对象,以氨气和氨氮去除率为测量指标,对10株芽孢杆菌的脱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株细菌均具有去除氨氮的作用,其中5株菌株即Bacillus licheniformis WL、B.mucilaginosus、B.methylotrophicus、B.megateriumde、B.subtilis GY在实验室条件下72 h氨氮去除率达到50%以上,5株菌株复配后的氨氮去除率与单一菌株处理效果基本相同;水泡粪污水处理试验表明,B.megateriumde具有高效的氨气和氨氮去除率,6 h氨气相对去除率为27%,24 h氨氮相对去除率和绝对去除率分别为63%和64%。该研究结果为水泡粪猪场的氨气和粪污氨氮的有效处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粪污水 氨氮 细菌 筛选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隐性乳房炎牛乳中β-内酰胺酶blaZ基因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刘志旭 韩文昌 +6 位作者 李彦芹 张利文 刘燕 苑昭伟 李建斌 王晓 曹荣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8-2327,共10页
【目的】探究山东地区隐性乳房炎牛乳中β-内酰胺酶blaZ基因与微生物的关系,为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和减少生牛乳中的耐药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2月-2023年6月,随机取山东省15市33个奶牛场478头奶牛乳478份,分别用PCR方法检测b... 【目的】探究山东地区隐性乳房炎牛乳中β-内酰胺酶blaZ基因与微生物的关系,为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和减少生牛乳中的耐药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2月-2023年6月,随机取山东省15市33个奶牛场478头奶牛乳478份,分别用PCR方法检测blaZ基因和15种微生物的基因。基于R语言的pheatmap函数绘制blaZ基因与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热图,并用R语言的glm函数进行Logistic回归拟合。选取山东省5市506头隐性乳房炎奶牛乳506份,重复上述方案。【结果】山东地区15市478份随机抽样牛乳中blaZ基因阳性率为19.25%,小型牧场blaZ基因阳性率高;牛乳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酵母菌和肠球菌属相对丰度较高,且与blaZ基因呈正相关(P<0.01;P<0.05);而blaZ基因仅与相对丰度不高的克雷伯菌属呈负相关(P<0.05)。隐性乳房炎牛乳中blaZ基因阳性率为52.17%,牛乳中酵母菌、肠球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相对丰度较高,blaZ基因仅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呈正相关(P<0.01),且仅与乳房链球菌呈负相关(P<0.01)。【结论】山东地区隐性乳房炎牛乳中blaZ基因表达量高于随机抽样牛乳,在山东地区的牛乳中,blaZ基因主要源自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该地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也是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β-内酰胺酶blaZ基因 LOGISTIC回归 微生物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弯曲菌glyA基因质粒DNA标准物质的研制
13
作者 李昕 张喜悦 +8 位作者 徐佳微 刘意 赵格 曲志娜 王琳 赵建梅 王娟 王君玮 邹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研发结肠弯曲菌标准物质。以gly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ddPCR方法,测试该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及灵敏性,并进行临床应用。制备了含结肠弯曲菌glyA基因的候选标准物质,应用所建立的ddPCR... 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研发结肠弯曲菌标准物质。以gly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ddPCR方法,测试该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及灵敏性,并进行临床应用。制备了含结肠弯曲菌glyA基因的候选标准物质,应用所建立的ddPCR方法对其进行均匀性、稳定性评估并联合9家实验室定值。结果表明,建立的ddPCR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制备的标准物质均匀性好,在-20℃条件下可稳定储存12个月,定值结果为5202.60 copies/μL,不确定度为0.43×10^(3)copies/μL。该标准物质的研制,为结肠弯曲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提供了计量溯源和质量控制支撑,有助于推进相关检测试剂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弯曲菌 glyA基因 标准物质 微滴式数字PCR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猪源和鸡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征分析
14
作者 陈玉 王鹤佳 +6 位作者 赵琪 程敏 刘芳琴 崔明全 张纯萍 李霆 张启迪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5,共13页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表型分析,最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型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从120份样本中共分离出110株大肠埃希菌,其中33株为DEC,77株为非DEC;33株DEC中包括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27株、肠产毒大肠埃希菌(ETEC)4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5种药物中,DEC对氨苄西林(81.82%)、氟苯尼考(81.82%)和氯霉素(81.82%)的耐药率较高,DEC与非DEC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鸡源DEC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和氨曲南5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猪源DEC(P<0.05或P<0.0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3株DEC共包含27种ST型,其中ST10为优势型别;共携带41种耐药质粒,其中以ColRNAI最为常见;共携带54种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15种)、β-内酰胺类(12种)、磺胺类(9种)、氟喹诺酮类(4种)、酰胺醇类(4种)、大环内酯类(3种)、四环素类(3种)、多磷类(2种)、多肽类(1种)和利福霉类(1种)。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Ia在DEC中的携带率显著高于非DEC(P<0.05),而aadA5的携带率则显著低于非DEC(P<0.05)。研究表明,山东省猪源和鸡源DEC耐药严重,耐药质粒和耐药基因种类繁多,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结果可为优化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策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也为防控DEC相关腹泻暴发和耐药性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驴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15
作者 马瑞雪 孙雪婧 +3 位作者 孙芳静 张灿 孙美玲 刘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4,314,共7页
为了分离鉴定导致驴流产的病原,并检测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实验采用Salmonella Shigella(SS)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高盐甘露醇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对某流产胎驴羊水进行常规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优势菌进行革兰氏染色... 为了分离鉴定导致驴流产的病原,并检测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实验采用Salmonella Shigella(SS)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高盐甘露醇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对某流产胎驴羊水进行常规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优势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进一步通过PCR扩增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在SS培养基生长为橙色的圆形菌落,在NA培养基上生长为乳白色的圆形菌落,在高盐甘露醇培养基上生长为淡黄色针尖大小圆形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生长为不完全溶血的灰白色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的甘露醇、乳糖、葡萄糖、吲哚、麦芽糖、MR试验均为阳性,枸橼酸盐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结合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确定该菌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采用腹腔感染的方式测定分离菌对小鼠和孕鼠的致病性,将分离菌分别以10^(9) cfu/mL、10^(8) cfu/mL、10^(7) cfu/mL、10^(6) cfu/mL和10^(5) cfu/mL的剂量感染小鼠,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4×10^(7) cfu/只。小鼠感染48 h后出现震颤、腹泻和死亡,剖检死亡小鼠可见肝脏出血、肠道臌气、储精囊水肿、子宫出血等症状。根据LD_(50)结果将分离菌感染孕鼠并在感染7 d后取其肝脏和子宫制备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分离菌可引起60%的孕鼠流产,感染24 h后孕鼠出现体质量下降、被毛杂乱、阴道口出血等症状;剖检孕鼠可见肝脏出血、肠道有胶胨样渗出物、子宫严重出血;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孕鼠肝脏和子宫出现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现象,表明分离菌对孕鼠的肝脏和子宫造成了损伤。通过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对6类10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强力霉素和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2种药物耐药。本实验首次从流产胎驴羊水中分离到1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该菌可引起孕鼠流产,可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寡糖对热应激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牛童 蒋文凤 +5 位作者 兰政慧 陈晓彤 金海燕 徐小龙 丰艳妮 李华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为探究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对热应激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将40只6周龄昆白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热应激组(HS组)、褐藻寡糖组(AOS组)和褐藻寡糖+热应激组(AOS+HS组),AOS组和AOS+HS组小鼠每日灌服AOS(10 mL... 为探究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对热应激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将40只6周龄昆白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热应激组(HS组)、褐藻寡糖组(AOS组)和褐藻寡糖+热应激组(AOS+HS组),AOS组和AOS+HS组小鼠每日灌服AOS(10 mL·kg^(-1)),HS组和AOS+HS组小鼠每日35℃热应激2 h,持续35 d。于36 d时收集肝脏,分析肝脏形态学、肝脏功能及肝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HS组肝脏系数显著下降(P<0.05),小鼠肝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极显著上升(P<0.01),肝脏出现空泡,肝索紊乱,Occludin和Claudin11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p-p38MAPK和MMP9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HS组相比,AOS+HS组小鼠肝脏AST和ALT数值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空泡减少,肝索紊乱减轻,ZO-1和Occludin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p38MAPK和MMP9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说明AOS通过p38MAPK/MMP9信号通路减轻热应激诱导的小鼠肝脏紧密连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寡糖 热应激 小鼠 肝脏紧密连接 肝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王正东 刘玮 +6 位作者 韩海霞 孙艳 刘杰 雷秋霞 刘伟 陈甫 李福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汶上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450、750 g/t复合微量元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汶上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450、750 g/t复合微量元素。预试期2周,饲喂基础日粮,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添加1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P<0.05);添加450 g/t和7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平均蛋重、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P<0.05)。2)各复合微量元素添加组显著提高了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壳比例(P<0.05)。3)添加150 g/t复合微量元素有提高血清钙含量的趋势(P=0.065),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钙结合蛋白(S100B)、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促黄体生成素(LH)和降钙素(CT)浓度(P<0.05);添加4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血清钙含量,T-AOC、GSH-Px活性、SOD活性及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S100B、PTH、LH、雌二醇(E2)和CT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7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血清钙含量,T-AOC、GSH-Px活性、SOD活性、IgG、IgM、S100B、LH、E2、CT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复合微量元素能显著改善汶上芦花鸡的产蛋性能、蛋壳质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水平为450 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复合微量元素 生产性能 血清指标 蛋壳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抗药性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小玲 杜加法 +4 位作者 蔡亚娜 胡明 白华 齐静 刘玉庆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6期40-42,共3页
利用本室自主研制的新型96点阵药敏检测盒检测山东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率达98%以上,禽源大肠杆菌的抗药率高于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大肠杆菌的抗药谱广于禽源... 利用本室自主研制的新型96点阵药敏检测盒检测山东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率达98%以上,禽源大肠杆菌的抗药率高于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大肠杆菌的抗药谱广于禽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抗药率略低于大肠杆菌,但同样呈现多重抗药,主要集中在5抗-7抗和13抗-14抗两个范围。96点阵抗生素药敏检测盒是适合于试验室进行大规模抗药性监测的新工具,具有简易、准确、快速、大通量、节约的优点,为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病的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达到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抗药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6点阵药敏检测盒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喹诺酮类 多重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19
作者 吴莹 邵长军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b基因缺失嵌合活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力研究
20
作者 徐睿 李艳丽 +5 位作者 王倩倩 姜逸 马丽 温建新 李朝阳 周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5,共8页
为探讨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疫苗株基因组为骨架,辅助蛋白3b基因缺失后的重组嵌合病毒rH120-4/91S1和rH120-4/91S作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候选株的可行性,试验将嵌合病毒免疫雏鸡进行安全性评估,并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进行有... 为探讨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疫苗株基因组为骨架,辅助蛋白3b基因缺失后的重组嵌合病毒rH120-4/91S1和rH120-4/91S作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候选株的可行性,试验将嵌合病毒免疫雏鸡进行安全性评估,并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进行有效性评估,同时针对3b基因缺失区域建立能鉴别疫苗株与分离株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与4/91疫苗株相比,嵌合疫苗对气管纤毛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且主要经咽喉低水平排毒;所有免疫组对QX型强毒株J151和IBYZ的攻击均能提供有效保护,显著降低气管损伤及咽喉排毒(P≤0.01),但嵌合疫苗株在泄殖腔排毒控制上不及4/91疫苗株,后者在攻毒后3 d显著降低泄殖腔病毒载量,而嵌合疫苗效果不显著(P>0.05);采用针对3b基因缺失区域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区分疫苗株与分离株的RT-PCR检测方法,疫苗株扩增片段为325 bp,野毒株扩增片段约500 bp。研究表明,与4/91疫苗株相比,两株嵌合活疫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能通过RT-PCR方法将嵌合疫苗株与分离株进行快速区分,为研发安全有效的IB新型活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H120疫苗株 4/91疫苗株 嵌合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