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复垦土地不同间混作模式增产及改良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奕豪 李际峰 +4 位作者 董晓亮 王松涛 刘志全 吴振 陈为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粱与野生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在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上的作物增产及改良效应,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提高复垦土地生产力的机理及引起高粱根际土壤细菌菌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优化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种植模式、种地养地... [目的]通过研究高粱与野生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在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上的作物增产及改良效应,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提高复垦土地生产力的机理及引起高粱根际土壤细菌菌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优化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种植模式、种地养地相结合提供依据。[方法]在废弃盐田复垦形成的土地进行小区定位试验,设置高粱单作(S)、野生大豆单播(WS)、1行高粱1行野生大豆间作(S1WS1)、1行高粱2行野生大豆间作(S1WS2)、高粱与野大豆同行混播(SWS)共5个处理,以高粱生物量、产量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种植模式根际土壤细菌的菌群变化,并对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与高粱单作(S)相比,高粱-野生大豆间混作S1WS1、S1WS2、SWS模式作物增产率分别为10.16%、13.15%、40.68%,作物增产率与土壤硝态氮、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体现了间混作优势;S1WS1、S1WS2、SWS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氮磷养分含量、酶活性,降低了土壤pH和含盐量,SWS模式土壤改良效果最好;S1WS2、SWS模式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SWS模式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Ace、Chao、Shannon指数分别为S模式的1.12倍、1.12倍、1.04倍,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硝态氮、脲酶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与绿弯菌门为丰度大于10%的优势菌门,土壤硝态氮、碱性磷酸酶、氮磷比为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S1WS1、S1WS2、SWS模式均提高了作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酶活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相比于其它模式,SWS模式作物增产率与土地当量比均最大,最有利于发挥间混作优势;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均最高,土壤改良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种间相互作用 作物增产 土壤改良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