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度“分享”负性事件与性别、心理健康和关系质量:对共同反刍的元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赖丽足 任志洪 陶嵘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5,共14页
共同反刍是二元关系中的新概念,指两个人过度讨论负性事件,关注消极情绪。共同反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具有两面性是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对共同反刍的性别差异,与内化问题、关系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 共同反刍是二元关系中的新概念,指两个人过度讨论负性事件,关注消极情绪。共同反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具有两面性是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对共同反刍的性别差异,与内化问题、关系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共同反刍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加容易发生共同反刍(g=0.57,p<0.001);青少年时期性别分化最明显(g_(青少年)=0.75,g_(成年人)=0.32,p<0.001),而且共同反刍的对象不同,性别差异大小也不同。(2)共同反刍与内化问题呈显著弱相关(r=0.15,p<0.001),控制反刍后合并相关系数为r=0.08(p<0.001),研究设计(横断/纵向)、年龄、共同反刍对象不是显著的调节变量。(3)共同反刍与关系质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r=0.42,p<0.001)。未来应进行更多的纵向研究和实验探索共同反刍与内化问题、关系质量的因果关系及其机制,并且开发更多形式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共同反刍 性别差异 内化问题 关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咨询中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与咨询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旭 胡岳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9-1287,共9页
为了探索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模式,采用Stiles等(2004)提出的4个变化特征参数(shape-of-change parameters)对30个个案的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进行描述。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有3类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分别是线性增长、... 为了探索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模式,采用Stiles等(2004)提出的4个变化特征参数(shape-of-change parameters)对30个个案的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进行描述。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有3类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分别是线性增长、线性下降和二次增长模式。不过,3种发展模式、4个变化特征参数及同盟的破裂-修复片段对咨询效果均没有影响。比较咨询效果不同的当事人在工作同盟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发现同一个发展模式对于不同的个案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咨询师在早期对同盟关系的处理与调控对咨询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同盟 发展模式 效果 心理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解剖及其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才智 谌燕 +2 位作者 孙启武 于丽霞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3-517,共15页
心理解剖是一种综合性、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指的是通过访谈死者的知情人或信息代理人,收集死者生前和死后的相关信息,重新构建死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以推定其自杀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心理解剖对自杀研究有着重要贡献,是自杀研究... 心理解剖是一种综合性、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指的是通过访谈死者的知情人或信息代理人,收集死者生前和死后的相关信息,重新构建死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以推定其自杀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心理解剖对自杀研究有着重要贡献,是自杀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心理解剖的研究过程,为该方法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另一部分论述了通过心理解剖研究得到的自杀的危险因素,帮助更加详细地了解心理解剖在自杀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解剖的本土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同时有必要应用心理解剖进一步探索自杀的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心理解剖 精神障碍 人格障碍 生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治疗的神经心理机制——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任志洪 阮怡君 +3 位作者 赵庆柏 张微 赖丽足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2-1321,共20页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现:(1)抑郁和焦虑障碍接受治疗后,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IOG)等脑区激活增加;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等激活减少。(2)a.心理治疗产生的脑激活改变为豆状核活动的减少;药物治疗则在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等活动增加,而楔前叶(precuneus)等活动减少。b.任务下成像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为扣带回等,减少的脑区为楔前叶等;静息下成像,治疗后枕下回等激活增加,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MFG)等激活减少。c.抑郁障碍治疗后的脑激活变化为扣带回等活动增加,楔前叶等活动减少;焦虑障碍在于前扣带回/额内侧回(anterior cingulate/MFG)活动减少。研究表明治疗会给抑郁和焦虑障碍带来一致的脑区激活改变;治疗方法、成像状态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后脑区激活改变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神经成像 ALE元分析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 被引量:17
5
作者 应梦婷 江光荣 +1 位作者 于丽霞 鲁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70,共13页
强化敏感性包括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它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行为过程,与个体的情绪反应性密切相关。极端的强化敏感性与情绪管理障碍及多种自伤相关行为存在密切联系。为探索强化敏感性与自伤行为的关系,研究1采用BIS/BAS量表和... 强化敏感性包括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它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行为过程,与个体的情绪反应性密切相关。极端的强化敏感性与情绪管理障碍及多种自伤相关行为存在密切联系。为探索强化敏感性与自伤行为的关系,研究1采用BIS/BAS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71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采用Q-任务和CARROT范式,由127名大学生参加实验,进一步考察不同功能的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结果表明:1惩罚敏感性、奖励敏感性及其愉悦寻求维度均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2情绪管理组自伤被试以高惩罚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奖励敏感性为特征,刺激寻求组自伤被试以高奖励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惩罚敏感性为特征。结论:强化敏感性可有效预测自伤行为;情绪管理和刺激寻求两种功能的自伤行为具有不同的强化敏感性基础;对自伤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强化敏感性 自伤的功能 自伤的分类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5
6
作者 谢笑春 孙晓军 周宗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网络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本研究对网络自我表露提出整合性界定,并将其从形式、程度和表达方式三种角度予以分类。网络自我表露对个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网络环境、性... 网络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本研究对网络自我表露提出整合性界定,并将其从形式、程度和表达方式三种角度予以分类。网络自我表露对个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网络环境、性别、年龄和个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实验研究、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新兴网络媒体的自我表露现象、跨文化研究和特殊群体的网络自我表露等可以成为今后的研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我表露 整合性界定 认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量:8
7
作者 相鹏 徐富明 +2 位作者 史燕伟 李燕 刘程浩 《心理研究》 2015年第1期3-7,19,共6页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决策者的当前决策受到时间或努力等行为沉没成本的影响而产生的非理性决策现象。不同于传统沉没成本效应研究仅限于金钱成本,以时间和努力为研究对象的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是这一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决策者的当前决策受到时间或努力等行为沉没成本的影响而产生的非理性决策现象。不同于传统沉没成本效应研究仅限于金钱成本,以时间和努力为研究对象的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是这一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研究方法,论证心理机制和探究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没成本效应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 心理账户 努力—申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媒介使用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线上和线下社会资本的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孔繁昌 冯雅萌 +3 位作者 赵改 刘诏君 王亚丹 周宗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9-705,共7页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武汉市两所高校的5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线上和线下社会资本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线上社会资本、线下社会资本与生活...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武汉市两所高校的5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线上和线下社会资本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线上社会资本、线下社会资本与生活满意度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既可以通过线下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其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社会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移动社交媒介使用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内部作用机制,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合理使用移动社交媒介有一定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介 生活满意度 社会资本 链式中介作用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27
9
作者 罗青 周宗奎 +2 位作者 魏华 田媛 孔繁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51-1659,共9页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低羞怯水平,消极方面的影响会使羞怯个体网络成瘾。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羞怯与互联网使用之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考察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深入了解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 互联网 网络社会交往 网络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冥想对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元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任志洪 张雅文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305,共23页
正念冥想对焦虑的干预效果结论不一,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并为正念冥想干预焦虑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运用元分析技术,以即时效果与追踪效果为结果变量,考察被试特征、干预特征、研... 正念冥想对焦虑的干预效果结论不一,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并为正念冥想干预焦虑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运用元分析技术,以即时效果与追踪效果为结果变量,考察被试特征、干预特征、研究特征和结果分析4个方面(11个变量)的调节作用。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东西方国家实证研究共55项(68个独立效应量,4595名被试)。结果发现:正念冥想对焦虑干预的整体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等到大效果(g=0.60),但追踪效果不显著。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研究质量、国家地域、年龄、干预形式(团体练习vs.个体练习)、家庭练习与脱落率显著调节干预即时效果,其中国家地域变量对效果量影响程度最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类型、国家地域、练习经验、数据分析方式(ITT vs.PP)对干预效果存在调节作用;此外,国家地域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后续研究需在研究质量、成本效益、不同焦虑类型及其他调节变量和提供客观评价指标上作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冥想 焦虑 干预 调节作用 文化差异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1
作者 佐斌 代涛涛 +1 位作者 温芳芳 滕婷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67-1474,共8页
社会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既可能是晕轮效应所认为的正向关系,也可能是补偿效应和影射效应所认为的负向关系,还有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正交关系。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受到知觉者自身因素、知觉对象的... 社会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既可能是晕轮效应所认为的正向关系,也可能是补偿效应和影射效应所认为的负向关系,还有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正交关系。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受到知觉者自身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的关系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热情与能力关系的内部机制不明确是学者们对其关系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热情与能力的内部机制,进行跨文化的检验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其关系的影响因素,建构热情与能力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情 能力 晕轮效应 补偿效应 影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寒冰 徐富明 +2 位作者 王伟 王岚 吴修良 《心理研究》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目标框架效应指说服信息的影响力会受到信息在陈述行为结果或目标时所采用框架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研究者主要运用预期理论、心理抗拒理论、双加工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来解释目标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目标框架效应... 目标框架效应指说服信息的影响力会受到信息在陈述行为结果或目标时所采用框架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研究者主要运用预期理论、心理抗拒理论、双加工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来解释目标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目标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来源可信度、行为类型、个体卷入度、情绪和性别。未来研究可从探索目标框架效应的神经心理机制、探究目标框架效应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改进研究目标框架效应的方法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框架效应 预期理论 心理抗拒理论 双加工理论 调节定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分割供给对员工工作卷入度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翔 谢菊兰 +1 位作者 唐汉瑛 马红宇 《心理研究》 2015年第6期55-59,共5页
在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下探讨组织分割供给与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卷入之间的关系。采用组织分割供给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工作卷入量表对254名企业员工进行施测,使用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在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下探讨组织分割供给与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卷入之间的关系。采用组织分割供给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工作卷入量表对254名企业员工进行施测,使用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组织分割供给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卷入;(2)组织分割供给可以通过减少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提高员工的工作卷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供给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卷入 社会交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站使用能带来社会资本吗? 被引量:35
14
作者 葛红宁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陈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社交网站旨在维系和发展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而社会资本是个体人际关系中潜在的、可获得的益处或资源,因此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资本存在密切关系。然而,有关一般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针对不同类型使用... 社交网站旨在维系和发展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而社会资本是个体人际关系中潜在的、可获得的益处或资源,因此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资本存在密切关系。然而,有关一般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针对不同类型使用行为的研究发现,特定类型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特定类型社会资本有积极影响。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行为是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关系维持行为、资源动员请求行为、隐私保护行为等均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本的有效行为策略。最后,就社会资本定义、线上线下社会资本存在覆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中热情与能力的补偿效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代涛涛 佐斌 温芳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2-511,共10页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提出了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补偿效应。补偿效应是在比较两个基本维度的情境下,为了区分两个社会目标,通过热情与能力之间的补偿使社会目标形成反差的一种倾向。其心理机制可能通过...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提出了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补偿效应。补偿效应是在比较两个基本维度的情境下,为了区分两个社会目标,通过热情与能力之间的补偿使社会目标形成反差的一种倾向。其心理机制可能通过对比效应、系统公正理论或混合印象预期理论来解释。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来测量补偿效应。补偿效应包括单维补偿和双维补偿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单维补偿又可分为能力补偿热情以及热情补偿能力两种。补偿效应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效应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 热情 能力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化身对攻击性的启动效应:游戏暴力性、玩家性别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衡书鹏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刘庆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0-1472,共13页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性别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化身认同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表明:化身形象与游戏暴力性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有显著影响;在非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的影响边缘显著,但对攻击性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诱发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游戏暴力性的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与玩家性别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女性在化身认同方面比男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男性在攻击性方面比女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导致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性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效应 化身形象 游戏暴力性 玩家性别 化身认同 攻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游戏迁移现象:类型、表现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四兰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刘美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051,共11页
视频游戏迁移是指视频游戏在非游戏情境下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关注点从游戏参与者自身特点向视频游戏自身特点对参与者游戏情境外的影响转移。在综合国内外有关视频游戏迁移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界定了视频游戏... 视频游戏迁移是指视频游戏在非游戏情境下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关注点从游戏参与者自身特点向视频游戏自身特点对参与者游戏情境外的影响转移。在综合国内外有关视频游戏迁移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界定了视频游戏迁移的概念,分类,并概述了产生视频游戏迁移现象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游戏自身特点,个体因素和现实环境因素,以及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层面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应从整合视频游戏迁移的影响因素,完善研究方法,拓宽应用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游戏迁移 迁移类型 个体因素 游戏特点 迁移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分自信的进化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涛涛 佐斌 +1 位作者 徐富明 索玉贤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3-701,共9页
过分自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过分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绝对水平的高估,使得对自己的评价优于实际水平,广义的过分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过于优化的估计,还包括对自身相对水平的高估。基于进化心理学理论和生态理性假设提出的进化模型认... 过分自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过分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绝对水平的高估,使得对自己的评价优于实际水平,广义的过分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过于优化的估计,还包括对自身相对水平的高估。基于进化心理学理论和生态理性假设提出的进化模型认为,过分自信是一种快速启发式认知策略,在适应和生存中具有优势,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根据对个体知觉偏差的不同假设,进化模型分为二项式模型和正态模型,都得出了一致的研究结论。与过分自信的自我提升理论、权重差异理论和信息差异理论相比较,进化模型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分自信 进化模型 自我提升理论 权重差异理论 信息差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干预在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鹤宾 夏勉 +1 位作者 曹奔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3-857,共15页
接触干预是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接触形式已被广泛应用在减少公众污名的干预研究中,且被证实在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均能有效减少污名。接触干预的效果受到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对象特点两方面影响。从干预实... 接触干预是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接触形式已被广泛应用在减少公众污名的干预研究中,且被证实在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均能有效减少污名。接触干预的效果受到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对象特点两方面影响。从干预实施过程来看,有效接触干预包含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和互动三个关键成分,这些成分需要具备一定特点才能产生效果;同时,多形式接触、连续接触、接触质量等成分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扩大接触干预效果。从干预对象来看,接触干预效果会随着干预对象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接触干预的研究设计,丰富接触干预的理论机理研究,推动接触干预的循证实践发展。同时,应用接触干预减少特定群体公众污名,以及干预特定精神障碍类型公众污名是进一步研究方向,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进一步检验接触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公众污名 接触干预 关键成分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亚丹 孔繁昌 +3 位作者 张海博 秦景宽 黄博 周宗奎 《心理研究》 2019年第5期446-453,共8页
采用父母情感温暖、友谊质量、观点采择和责任心量表对5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量,探究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2)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 采用父母情感温暖、友谊质量、观点采择和责任心量表对5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量,探究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2)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还可通过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并行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这表明观点采择和责任心是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父母情感温暖 友谊质量 观点采择 责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